诗歌翻译三美(三美论在翻译中的应用)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2-11-26 16:16:17 归属于艺术论文 本文已影响289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摘 要:中国古诗词深刻的内涵,特殊的形式,丰富的意境使得中诗英译成为文学翻译中的难点。许渊冲的“三美论”即意美,音美,形美,指出译本应该在语言层面上忠实于原文,再现原文的内容和意思,还应在风格上还原原文特色,再现原文风格。对“三美论”的探讨有益于翻译工作者掌握其解决原则,为翻译工作者中诗英译指明方向。

关键词:中诗英译;翻译标准;三美论
1.引言
唐诗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其韵律、形式及措辞用意,使得众多中外翻译理论家对诗歌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进行了深入探讨,直译未免显得生硬,难以传达原诗意境之美,使译入语读者理解费力。意译处理不当,难以保持原文风格。北京大学教授、翻译家许渊冲先生,在长期的中国古诗英译实践和研究基础上形成了独到的翻译见解和理论,并提出了诗歌翻译的最佳标准,即“三美论”。林语堂也将翻译“美的标准”概括为“声音之美,意义之美,传神之美,文气文体形式之美”,这大概可概括为中诗英译许渊冲先生所倡导的“意美、音美和形美”。本文从“意美”、“音美”和“形美”三个方面,比较了许渊冲和其他译者在诗词翻译上的经典译本,凸显“三美论”对于中国诗歌翻译很高的指导性。
2.许渊冲先生的“三美论”思想
许渊冲说:“意美则是要再现原诗的意境美。音美是指译诗的节奏及韵式与原诗的对应程度。形美主要指译诗的行数与原诗的行数是否一致、分节是否相当。译诗要和原诗一样能感动读者的心,这是意美; 要和原诗一样有悦耳的韵律,这是音美; 还要尽可能保持原诗的形式(如长短、对仗等),这是形美。诗词翻译在意、音、形三者之间有时是有矛盾的,为此他提出了解决的原则,‘三美’之中,意美是最重要的,第一位的;音美是次要的,是第二位的,形美是更次要的,是第三位的。”(许渊冲,2006)音美的重心是押韵,形美的重心是诗歌的形式,在对原诗正确深入的理解基础之上,音形的结合皆是为意美作铺垫,使得译文活灵活现原诗风格和情趣。
3.中诗英译看“三美”体现
“意美”是为“三美”标准中的关键。首要条件是译者要对原诗有较为深切的理解。在这方面,如果译者对诗中的用词理解不透,或缺乏相关背景知识,那就会常常出现错译、误译,从而使读者无法真正理解诗人的措辞用意以及字里行间透露的丰富情感。下面以中国古典诗歌李白的代表作为例,探讨“意美”体现之处。
李白的《静夜思》,最后一句“低头思故乡”:
“I bowed my head and thought of my far–off home.” ——TR. S. Obata
“Head bent, in homesickness I’m drowned.”——许渊冲
经对比分析得之,TR. S. Obata对这一句的诠释虽将原诗句字字表达出来,却只是在叙述一件事情,无法彰显诗人当下面对月光更显得孤独,思想心切的情怀,使得译入语读者虽明了诗中传达之意是念家,在感情的表达上却显得直白且唐突。直译手法并没有达到诗人想要与读者之间创造的共鸣。许先生将这句译成了“in homesickness I’m drowned”, 即深陷念家的痛苦中不能释怀,用词简洁,且与原文形式相呼应,音美和形美正如前文所述一样烘托了意美,更加生动的渲染了诗人只身在外,思念家乡的苦楚主题。
音美——英语诗歌的押韵可以根据单词的内音素重复的部位不同而分成不同种类, 最常见的有头韵、谐元韵和尾韵。中英两种语言在语音和语调上有着本质的区别, 汉语是声调语言, 而英语则是重音语言,如何彰显诗歌 “音韵之美”是对中英两种语言转换的考验。下面从《江雪》的两个对比版本中看音美在中诗英译中的体现。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
译文:
Fishing in Snow
From hill to hill no bird in flight,
From path to path no man in sight.
A lonely fisherman afloat,
Is fishing snow in lonely boat.
——许渊冲
River Snow
A hundred mountains and no bird,
A thousand paths without a footprint,
A little boat, a bamboo cloak,
An old man fishing in the cold river-snow.
——Witter Bynner
以上两个译文在形式上都尽可能与原文达到统一。但在音美的角度上分析,许先生的译文采用aabb的形式,全诗押尾韵,读来朗朗上口,抑扬顿挫。译文中两处用“lonely”不仅在译文中相互呼应传达诗人情感,更与原诗中“孤舟”、“独钓”达到了形式与音律的对等。而Witter Bynner的译文虽在形式上通用冠词为首,形式上整齐划一,却在音韵上没有特别的讲究,整篇译文未能再现原诗的节奏感。
“形”主要是针对诗歌的体裁而言,而唐诗在诗句的长短、对仗上有着独特的艺术特色。因此中诗英译中“形美”的保留就显得些微棘手。根据前面所提及的许渊冲先生对“三美”的关系阐述中,形美虽列于后,却也是烘托诗歌关键——意美的必要条件。为此,我们在翻译工作中,应尽量做到保持译诗的行数与原诗的行数一致,恰当分节以保持原诗的大致形式。下面以《春晓》为例探究“形美”在中诗英译中的体现。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道少。
——孟浩然
译文:
Spring Morning
This spring morning in bed I’m lying,
Not to awake till birds are crying.
After one night of wind and showers,
How many are the fallen flowers.
——许渊冲
《春晓》为五言绝句,共四句,每句字数一致,1、2、4句押“ao”韵,读来朗朗上口,有节奏感。许渊冲的译文为了重现原诗形式,采用“aabb”结构,译为四句,一二三句单词个数一致,用词简洁,长短错落有致,衬托出意境之美的同时,完整地展现了唐诗的形式美,使得译入语读者完整领略原诗的风采,洞察当时的文化特色。
4.结语
诗歌不同于政论文章与散文,有其独特的形式。中国古典诗词特殊的文体,巧妙的音形意结合使得译者常常在过于生硬的直译和不当的意译中丧失了重心,难以传达给译入语读者完整的原诗风貌和诗人情怀。古诗翻译成就显著的许渊冲教授将 “三美论: 意美,音美,形美”的标准应用于诗歌翻译中,达到了译文与原诗歌的对等与统一。虽提出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矛盾的,意美最重,音美次之,形美最次之。然而无论是哪一部分,在中诗英译中都扮演者或轻或重的作用,都是建立在对原文深刻正确理解基础之上的。实际翻译工作中,需灵活将三者统一,突出中国古典诗词的丰富意境,巧妙用词,别具一格的写作特色,使得中诗英译得到中外读者的回响。从“三美”角度探中诗英译,探析了意美,音美,形美在译文的体现,论述了在中诗词中体现的益处,实为日后诗词翻译工作指明方向,更值得我们日后从多方面进行探讨。
参考文献:
[ 1 ] 许渊冲: 翻译的艺术. 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6.
[ 2 ] 许渊冲: 追忆似水年华—从西南联大到巴黎大学 [Z], 北京:三联书店,1996.
[ 3 ] 许渊冲: 唐诗三百首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 4 ] 顾正阳: 古诗词曲英译美学研究 [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6.
[ 5 ] 吴景荣: 浅论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 [J]. 中国翻译, 2002,(5).
[ 6 ] 王德田:论坚持唐诗英译的“三美”原则 [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1993,(4).
作者简介:孙欢(1987.6--),女,汉族,河南新乡,西安外国语大学(长安校区)10级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翻译与翻译研究。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艺术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