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企业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探讨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1-06-28 20:42:37 归属于证券论文 本文已影响346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lunwen.net.cn

  [摘要]文章站在建筑施工企业角度,研究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建筑施工企业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大量应收账款影响施工企业正常运营,文章阐述了应收账款证券化是解决该不良影响的一个可行途径。同时从实务层面总结了应收账款证券化的重点与难点:在实际工作中,建设单位的谨慎保守态度使应收账款证券化所必需的合同条款突破工作很难进行,施工企业在管理应收账款过程中,何种应收账款适合证券化管理也缺乏比较客观的标准。突破合同条款的工作需要公司总部与项目部共同完成,同时文章考虑了应收账款价值影响因素,建立数学模型,从经济角度给出应收账款资产适合证券化的客观标准;从实际日常工作角度出发,给出了完善合同管理、做好日常清欠、科学管理应收账款资产的建议。

  [关键词]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建筑施工企业;基础资产

  1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基础设施作为经济发展的动力、国家战略安全的保障,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建筑施工行业发展的同时也造成建筑施工企业产生了大量的应收账款。近两年国家提出“降杠杆、减负债”的经济工作方向,应收账款的系统化与精细化管理势必成为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深入,金融产品与金融衍生产品相继出现,活跃了资本市场,很多传统资产也用金融手段盘活,使之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应收账款作为一项传统资产,通过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可实现应收账款证券化,用金融手段盘活应收账款,既充实了企业资金,同时也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动力。

  2基本概念

  2.1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的概念

  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是以应收账款为基础资产而发行资产支持证券的过程,其实质是融资者将被证券化的金融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收益权转让给投资者,而金融资产的所有权可以转让也可以不转让。它是一种既能充分发挥应收账款的促销作用,又能控制和降低应收账款成本的管理办法。

  2.2应收账款证券化的步骤与本文讨论范围

  企业资产证券化一般有五步:①确定基础资产。②SPV的设立及破产隔离。③设计产品结构。④信用增级。⑤信用评级。第一步是由持有应收账款企业完成,剩下的四步全部由承接此项资产证券化的金融机构操作。文章是以施工企业为出发点讨论应收账款证券化,因此主要讨论建筑施工企业应收账款证券化的动力与基础资产的确定问题。

  3建筑施工企业应收账款证券化的动因

  3.1大量应收账款对施工企业运营的不良影响

  3.1.1大量应收账款导致再生产投入不足对于建筑施工企业,应收账款成本体现在机会成本。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社会财富的循环是“生产—回收资金—再生产”的循环,而应收账款在收回现金前不能进入再生产环节,也就不能继续创造社会财富。3.1.2大量应收账款导致生产成本增高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需支付大量的劳务及物资采购费用。劳务费用是刚性支付,刚性支付不仅表现在金额上而且表现在时间的刚性上。金额刚性是指劳务费用大多为建筑农民工工资,不能拖欠。时间刚性是指劳务费必须按月支付,到了农忙和传统节日前几日必须结清,支付时间集中。物资采购与机械租赁采用现金购买比赊购在价格方面更加优惠。稳定的支付周期会使建筑施工企业在购买商品时有更大的谈判主动权。这些都需要大量流动资金支持,而应收账款在账面不能变现,大幅增加了建筑施工企业在材料、机械租赁和劳务服务采购时的成本。3.1.3大量应收账款会使管理成本增加应收账款账面余额不是完全债权成本,通货膨胀的环境下应收账款会有无形的减值,在收回应收账款时货币的价值会比确认时低,这部分损失只能由债权方承担。3.1.4大量应收账款会带来财务风险应收账款资产流动性较差,削弱了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弱、抵抗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的能力。在遇到如自然灾害、安全事故等特殊情况时,或面对农民工工资这类刚性支付需求时,急需大量资金,应收账款又不能迅速变现,迫使建筑施工企业只能采用短期筹资策略应对,增加了有息负债与利息负担,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3.1.5大量应收账款推高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因资金不能及时收回,同时存在大量的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使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高,不能满足融资的财务指标要求,使建筑施工企业很难获得低成本的外部融资。

  3.2应收账款证券化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积极意义

  3.2.1应收账款证券化促进生产资金再投入应收账款证券化使应收账款变为现金资产,解决了应收账款流动性差的问题,实现了生产资金再投入,使企业迅速获得大量可用资金,通过金融手段解决了应收账款不能迅速投入再生产的问题,提高了建筑施工企业经济效益。3.2.2应收账款证券化有效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应收账款证券化带来的现金流,部分解决了建筑施工企业在劳务费这类刚性支付中的资金问题,同时使建筑施工企业在与材料供应商、机械租赁商以及劳务公司的谈判中占据主动,降低了建筑施工企业工、料、机的采购成本,提高了企业形象,降低了企业的经营风险。3.2.3应收账款证券化优化了企业现金流,降低应收账款管理成本应收账款的证券化把应收账款对应的未来现金流入变为当期现金流入,使建筑施工企业充分占有这部分资金的时间价值,实现了当期现金流入的增加,优化了企业的现金流结构,增加了经济效益,提高了资本运营效率,降低了应收账款管理成本。3.2.4应收账款证券化提高了资金周转速度、降低了财务风险应收账款的证券化可以在最需要现金的时间段内增加现金流入量,增强了企业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避免了因为刚性支付而发生的短期借款,减少了有息负债的数量与规模,降低了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3.2.5应收账款证券化拓展建筑施工企业融资渠道应收账款证券化为建筑施工企业打开了一条新的融资渠道,使企业在营运资金短缺时可以迅速取得现金,同时应收账款证券化带来的资本结构的优化、资产负债率的降低也使企业进一步降低了融资成本。

  4应收账款证券化的难点与重点

  4.1建设单位的谨慎保守态度导致合同条款突破难

  应收账款证券化的实质是将应收账款未来的收益转让给券商或者银行等金融机构,这些金融机构为了控制风险需要工程建设方与施工方达成一致,同意该项应收账款可以进行证券化。而工程承包合同的范本里没有此类条款明确约束,在实际工作中,在施工单位需要进行资产证券化时,一般要和建设方签订补充协议,明确该项应收账款可以进行证券化。部分建设单位担心施工单位将应收账款证券化后,建设单位若到期因为不确定的客观原因未支付该款项会对自己的信用评级有影响,或者仅仅出于谨慎考虑,而拒绝签署此类补充协议。这使得施工单位很难有效地运用资产证券化这一融资手段。另外,建设单位认为在招标文件中明确约定了暂缓支付部分工程款和预留金的支付条款的前提下,施工单位未对此提出异议而同意签订合同,即默认为同意进行部分垫资,且有资金实力进行垫资。若在施工过程中反映资金短缺而进行应收账款证券化工作,建设单位会认为施工单位在投标时对自有资金有所隐瞒,或者对其下游的分包商与供应商控制能力欠缺。

  4.2证券化资产选择缺乏客观标准

  建筑施工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一般由公司或者集团公司主导,项目部参与。在实施过程中,公司与项目部信息不对称。公司只了解工程应收账款余额以及支付条款,而对该项应收账款具体情况和项目部对建设单位所做的工作与沟通情况并不是很清楚,有时会发生刚刚做完资产证券化建设单位就已经支付该项工程款的情况,造成了一部分资产证券化手续费的损失。而项目部对公司资产证券化的目的也理解得不够深入,不分情况将所有应收账款全部上报或者消极对待,不去做建设方合同条款突破工作,增加了公司资产证券化工作的难度。建筑施工企业公司层和项目部层对证券化的资产选择也没有统一标准,有时因为信息的不对称,仅仅是公司以需资产证券化的应收账款金额对项目部发出行政性指令,而项目部也以完成指令为目标,导致资产证券化未能实现其经济预期目的,而造成一定的无收益的费用。因此在突破合同限制条件下,对于证券化资产的遴选工作应建立统一标准,由公司层面与项目部层面配合完成,从而减少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损失。

  5合同条款的突破与证券化资产的选择

  5.1公司与项目部配合完成合同条款突破工作

  公司层面成立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工作小组,负责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工作数据调研和实施工作。梳理下属子、分公司应收账款实际情况,严格按照相关规定,选择可转让、权限明确、没有抵押限制的应收账款作为备选基础资产安排部署下属子、分公司、项目部对应收账款进行较为详尽的梳理,按照项目性质分为铁路、公路、市政地铁等类型,按照业主性质分为非政府、非集团内等单位。初步将较适合实现资产证券化,合作模式、结算方式、周期基本相似的应收账款列入资产证券化清单后,按清单进行逐项整理,是否有在其他合同中约定将某些应收账款优先用于偿还其他债务,是否有担保等情况,重点关注合同中是否有限制转让条款,督促有限制转让条款的部分项目抓紧与建设方的沟通,加大工作力度,争取取得业主同意转让的确认,突破限制条款。

  5.2建立数学模型判别何种应收账款适合证券化

  5.2.1模型建立为了建立模型计算,我们用字母表示各个变量,应收账款可以给企业带来的收益E,应收账款的账面原值金额I。我们认为应收账款收持有至到期的收益是应收账款到期的现金流入的折现值Et=1(1+r)t(1)应收账款收持有至到期的收益,即最终收回金额带来现金流折现为Et,式中t为预计应收账款收回所需时间,r为折现率,Et只受时间t和折现率r影响。折现率r为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的机会成本,即资金报酬率。假设应收账款证券化后,公司可以立即得到现金,不再需要等待,但只能得到扣除券商、担保人等的佣金和手续费的部分,因为基础资产为该项应收账款,所以得到的收益只能小于应收账款的金额I。Ef=aI(2)应收账款证券化的收益为Ef,一般来说券商、担保人等的佣金和手续费占本金的一定比例,因此可收回金额所占应收账款原值的比例也是一个固定比例,比例系数设为a,在实践中0<a<1,为常数。由式(1)看出Et为t的减函数,因此应收账款收持有至到期的收益Et随着等待时间t的增加而减少。由上面计算可以看出,-log1+ra可以作为应收账款的分类指标,当t<-log1+ra时Et>Ef,即当应收账款收回时间t小于临界点-log1+ra时,应收账款证券化的收益小于应收账款收持有至到期的收益,则该项应收账款不适合做证券化处理。当t>-log1+ra时Et<Ef,即当应收账款收回时间t大于临界点-log1+ra时,应收账款证券化的收益大于应收账款收持有至到期的收益,则该项应收账款不适合做证券化处理。5.2.2数据取值与解释折现率r可以取企业资金要求报酬率,也可以取行业平均资金要求报酬率,即平均毛利率。用本公司所有工程的平均毛利率作为标准毛利率。这样做排除了管理费用等固定发生成本的影响,同时可以反映公司资金运营能力对应收账款管理方式选择的影响,更真实地反映收回应收账款的每个单位资金投入再生产后所产生的边际收益。应收账款证券化后可收回金额所占应收账款原值的比例a,由公司与银行、券商签订合同约定,为常数。预计应收账款收回所需时间t以年为单位。t=-log1+ra式中a与r是实际数值带入,每个公司从实际出发确定自己的数值。数值a反映了公司在与金融机构讨价还价的谈判能力,取决于施工企业营运资本充足程度,即资产流动性,是建筑施工企业自身的偿债能力。数值r的意义是反映一个公司的盈利能力。取本公司数据,平均毛利率r为6.04%,按照本公司与银行、券商签订合同约定应收账款证券化后可收回金额所占应收账款原值比例的平均值,确定a的数值为0.93,代入后计算可得t=1.24年,换算成月约为15个月,由此可以得出:将预计回收期在15个月以上的应收账款做资产证券化,而将预计回收期在15个月以下的应收账款持有,对于公司来说收益较大。

  6对策建议

  6.1树立风险意识,完善合同管理

  在签订合同时,一般采用住建委等行政部门下发的合同范本,在合同范本中只规定了一般情况。在实务中建筑施工单位与建设方签订的合同中有很多对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限制的条款,在合同签订过程中应尽量与建设方沟通避免此类限制性条款,或在签订补充协议突破此类限制性条款。在签订合同后日常工作中,做好合同管理工作,完善相关台账,做好各类记录。在合同管理人员交接时,交接人应对所管理的合同进行逐一交接,使接收人员熟悉合同,做到心中有底,做好交接记录工作,将合同可能发生的风险落实到纸面,使继任者对合同条款有充分认识,保证在需要做应收账款证券化时相关资料的齐全。

  6.2增强现金流意识,做好日常清欠工作

  建筑施工企业应加强在施工过程中与完成后的清收清欠工作,将收入转化为实际现金流。在施工过程中合理规划资金流入与流出,应合理估计施工过程中突发事件的发生概率与可能需要的资金。运用金融、法律等多种途径,使账面确认的收入转化为实际的现金流。加强与建设方沟通,尽可能地早收回应收账款。在日常工作中应定期分析应收账款等债权资产,根据合同条款合理预计应收账款收回时间与金额。

  6.3加强经济意识,科学管理应收账款

  施工企业验工与支付规则,在必须使用金融手段去解决时、选择证券化应收账款资产时,考虑此项应收账款证券化的收益与成本。在确定收益大于成本时,选择资产证券化手段解决资金问题。考虑到应收账款证券化的费用相对较大,在预测合同利润时应该作为一项费用加以考虑,同时与此相关的金融收益也应考虑作为该项费用的抵减项。

  7结论

  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对建筑施工企业日常营运产生了很大影响,而应收账款证券化是提高资产流动性的一种可行方案。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公司与项目部配合解决应收账款证券化的合同条款突破问题,经济地选择合适的应收账款进行证券化管理,同时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毛付根.管理会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M].北京:财政科学出版社,2017.

  [3]王佩,柏檀.保理业务与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J].财会审计,2017(3):95-97.

  [4]华静.建筑施工企业应收账款“证券化”实践研究[J].交通财会,2018(3):13-15.

  [5]魏杰.建筑施工企业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的探析[J].环球市场,2017(28):9-10.

  [6]严峻伟,黄长清,曾宪法.应收账款资产管理即证券化实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7.

  作者:尚巍 单位:中铁六局集团北京铁路建设有限公司

中国论文网-lunwen.net.cn
返回证券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