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建筑业转型发展为契机,思考如何将这些新的思路和新的要求融入到质监的实际工作中。从新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和BIM技术应用等几个方面,探讨了质量监督要点的调整和变化,以期通过科学先进的方法提高监督工作效能。
【关键词】工程质量监督;节能;BIM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对居住的建筑环境有了更高要求,具体表现概括讲就是更漂亮建筑造型、更宽敞的内部空间、更舒适的室内环境和更安全的室内装饰。在建筑工程领域与这些要求相对的则是更低的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更紧凑的安装空间、更低的设备能耗和更少的室内污染物释放。面对新要求,旧规范的修订和新规范的制订是必不可少的,一些质量要求不仅出现在施工、验收规范中,也会出现在设计规范中,单纯的依靠施工、验收规范和图纸中的设计说明,已经不能全面指导质量监督工作。监督人员需要不断关注工程建设标准规范的制订、修订,及时了解掌握建筑工程建筑、结构、暖通、给排水、电气等各个专业领域的新变化,对工程质量监督的要点做出相应调整与增加。
1监督要点几个新变化
1.1对被动式节能施工的质量监督
近几年,居住建筑节能备受关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先后发布了新的温和地区、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在此行业标准实施基础上,包括北京、河北、河南、安徽、黑龙江等省市也相继更新了各自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纵观这些新规范,不难发现一个共同点,就是对外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参数限值进行了修改,降低了外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提高了被动式节能的要求。以往谈到节能,首先想到的就是以降低暖通空调能耗为主的主动式节能,但此次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行标和地标变化充分说明了被动式节能已经成为节能领域新的关键点。与主动式节能相比,被动式节能是指以非机械设备干预手段实现建筑能耗降低的节能,其中通过对建筑外围护结构进行合理保温隔热,降低外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是被动式节能技术中很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新的建筑材料的应用和新的施工技术日益成熟的结果。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新规中修改了外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参数限值,使得外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已经相当接近“零耗能建筑”(由于外围护结构的耗能足够低,建筑内部在满足舒适、卫生等当代人类基本需求的前提下,能耗完全由可再生资源提供,不消耗其它不可再生能源)的外围护结构传热系数,而且均是强制性条文。这个设计的变化对建筑节能工程的墙体、幕墙、门窗、屋面等外围护结构的施工都有新的影响,因此要加强对这些被动式节能施工的质量监督。尤其建筑外墙的保温材料是否满足设计说明中对保温材料的性能要求,在施工过程中是否满足施工规范要求。越高的被动式节能就会有越低的设备能耗,由于暖通专业的设计工作是依托建筑的围护结构数据,围护结构设计的越好,暖通专业设计的冷热源设备容量就越小,室内管道也越小,而且在规范的严格要求和设计外审的严格审查下是没有办法作出富余量的,根据这样的实际情况被动式节能施工的好坏直接影响建筑的后期使用效果,如果施工没有达到设计要求,一方面会造成室内环境无法满足人员要求,偏高或偏低的室内环境温度使得人们体感不适,另一方面项目投入使用后无论是重新施工建筑外保温,还是通过调整暖通设备容量和管道尺寸来满足要求,都是重大的施工拆改,造成经济的浪费。鉴于此,在质监工作中,对外围护结构被动式节能施工的质量监督将成为建筑成败的关键因素。
1.2对防烟排烟系统的质量监督
随着对建筑工程消防方面的越加重视,通风与空调工程中的防烟排烟系统相比过去也越发重要了。原先建筑内部的土建风道日益失去了风道的用途,其作用更倾向对于竖向风管的一种耐火防护,现在建筑内部除了通向室外的新风取风井和排风排烟井外,其余建筑内部管道穿越的竖向土建风道均要求内衬风管。对于没有检修门的土建风道,封闭前完成风管的强度和严密性检验是非常关键的,因为防烟排烟系统风管严密性关系到机械加压送风系统、补风系统和排烟系统的实际风量、风速是否符合设计风量、风速,关系到发生火灾时人员生命安全。2018年实施的《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规定防烟排烟系统风管安装完毕后,应按系统类别进行严密性检验,检验应以主、干管道为主,检查数量按系统不小于30%且不应少于1个系统,其中排烟风管应按中压系统风管的规定要求。对于工程中使用外购成品风管的,监督的重点应放在检查风管耐压强度、漏风量等相应的检测证明文件,而且检测证明文件不应超过3年,其中风管耐压变形量和漏风量属于通用项目,其他检验项目按风管类型的不同做相应检验,且应符合2017年实施的《通风管道技术规程》(JGJ/T141-2017)中表5.1.2风管性能检验项目表的具体规定。对漏风量的要求要重点注意核查风管低中高系统类别和ABCDE风管漏风量等级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1.3对管线综合的质量监督
伴随着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当代社会不论国内、国外,还是公共建筑、民用建筑,建筑设计的总体趋势都是追求更独特的建筑造型和更宽敞的内部空间,当建筑造型确定,占地面积、建筑高度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何合理布置安装设备、减少管道交叉穿越,使得内部空间最大化、保持完整的视觉效果,成为衡量建筑工程优劣的重要内容,但也给设备安装专业带来了难题,众所周知施工中暖通、给排水和电气三个专业经常会为了争取各自的安装空间而相互“打架”,使用空间需求的扩大直接压缩了原本有限的安装空间,对管线综合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管线布置不合理,会导致机电的管道安装过于集中,管线过于密集,风道、电气桥架、水管等管线上下叠放的层数也有增加的趋势,但是机电内部的管线安装有间距要求,支吊架有安装要求,原先管线之间避让开的空间逐步的被支吊架和防震支吊架填满,防震支吊架与普通的支吊架不同,需要具备相应资质的厂家进行深化安装,也就是在需要安装的管道上多了一套抗震支吊架,会让整个顶部机电安装空间显得更加紧凑。运用BIM技术进行管线综合优化不仅是建筑工程设计和施工的一个新技术,也是开展质监工作的新方法。BIM应用里的管线综合优化是指基于BIM模型进行管线综合排布工作,对管线进行经济性路径优化,以降低成本、保证净高要求,并输出管线综合平面图、单专业安装定位平面图等用以指导安装工作,从而提升安装质量和效率。运用BIM技术进行管线综合优化的优势在于合理协调综合管线整体布局,做到综合管线初步定位及各专业之间无不合理的交叉,确保各类阀门及附件的安装空间和检修空间。监督人员利用BIM全专业管线综合技术,通过设计和施工两方深化后的包括所有专业的三维模型图纸,直观准确了解工程施工进展情况,有效预判各专业施工顺序,针对性的安排过程监督检查的时间节点。对于会形成隐蔽或半隐蔽的管综区域,可以在隐蔽或半隐蔽前对该区域进行安装质量检查,避免安装返工,保证工程施工进度的同时提高质量监督的检查效率。
2结语
在建筑业全面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的当下,工程质量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质监机构和人员不仅要执法严格,更要方法科学、手段先进,积累工程监督经验,拓宽专业、行业相关学习,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工程质量监督模式,突出监督重点,强化对涉及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的关键部位、环节验收的监督检查,逐步提高加强监督工作效能。
【参考文献】
[1]崔嘉慧,安源.BIM在设计和施工的应用[J].基层建设,2018(34).
[2]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7(38).
[3]高明德.谈零能耗建筑的发展及其应用[J].房地产世界2019(11).
[4]徐伟.近零能耗建筑发展与趋势[J].建筑,2019(17).
[5]张亮.基于BIM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D].青岛理工大学,2019.
作者:乔蓓蓓 陈莎莎 单位:海后工程质量监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