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从手风琴演奏中表现出来的音乐美学的分析出发,探究心理因素对手风琴演奏者的影响,以期在手风琴演奏教学中强调针对性的训练,全面提高手风琴演奏者的情感艺术水平,增加手风琴演奏的音乐艺术美感。
手风琴演奏是良好技巧与丰富情感相统一的音乐活动。属于创造性行为的手风琴表演效果的好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仅需要演奏主体具备较强的专业理论与实践基础,还需要具备良好的音乐审美,除此之外,更要求演奏者具备平稳的心理素质。分析手风琴演奏者心理因素的影响范围,进而在手风琴演奏教学中提出有针对性的可行性意见,提高手风琴演奏者的情感艺术水平,增加手风琴演奏的音乐艺术美感。
一、手风琴演奏教学中的音乐美学
(一)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谈及艺术再创作时,需要对作曲家的风格范畴和历史时代有足够的了解,优秀的演奏者都懂得只有从历史的角度去理解才能够正确把握音乐作品的风格,而且他们为了能够真实地再现音乐的原有风格,甚至会把自己化身为作品的作者去感受当时的历史背景及作者进行创作时的意图与情感。但是,如何赋予历史作品新的时代特征与精神是演奏艺术中的重点与难点。在手风琴演奏中,只有将音乐风格的时代性同其历史风格做到平衡统一,才能够将作品的时代性与历史性结合在一起,从而展现演奏者的个性和特点,形成丰富多样的音乐演奏风格。
(二)真实性与创造性的统一。再创作的基本性质是音乐表演,这就决定了它必须兼顾创造性和真实性,并且要尽可能做到这两方面的协调和统一。真实性,是指对音乐原作尽可能的还原再现。只有对作者的风格范畴与历史时代有足够的了解才能准确掌握音乐作品内涵与形式的规定性,才能保证音乐表现具有足够的真实性。
对于手风琴演奏这种再创作的艺术来讲,仅有真实性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有演奏者的创造个性。只有演奏者具有强烈的创造热情,将自己的所有才能、热情、理解都投入到演奏中,才能较好的诠释作品。所以,演奏者在处理音乐作品时,要以了解作者创作的背景与意图为前提,进而根据自己的个性、心理状态、艺术经验以及经历去将作品的艺术内涵进行丰富、补充,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演奏方式去打动听者。当演奏者和听者形成活动交流时,作品就具有了审美价值,其艺术魅力也就被演奏者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了,从而达到创造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对乐曲本身的深度讲解,包括其创作背景、社会背景、作曲者的性格境遇等方面,使学生充分体味乐曲中蕴含的感情,并尽可能的激发他们的演奏热情,提升演奏的感染力。
二、手风琴演奏教学中的心理学
(一)投情因素。演奏者在最初视奏作品时,首先是将乐谱上的音乐符号传递给大脑,经过大脑的思维传导系统后,指挥动作器官,来协调运动觉、听觉、触觉,再从整体上对乐曲的曲式结构综合把握。一般来说,演奏者对谱面上的音乐标记避免改动,需要秉着对原创作者的创造思路与情感表达的尊重态度,以还原作品原貌为根本原则,认真细致、深刻全面地对作品进行演奏,注意每一个表情记号、音乐术语、节奏逻辑重音、休止符等。在此基础上,需要对作品本身进行客观认知与分析,对作品的原创作者的生活年代、历史背景、政治文化、时代风貌等宏观背景进行深入的了解,以便能够深入了解到作者的表达方式即创作意图,在客观感知的基础上,演奏者将自身的思维想法、生活经验、情感领悟结合起来,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调,领略作品自身的丰富内涵,并形成变化、统一的有机结合体。
(二)临场心理因素。所有音乐表演都是无法重复、无法补救的一次性过程,所以临场心理的控制与调节对于每个音乐演奏者来说都是特别重要的。在手风琴演奏表演时,“怯场”现象最容易出现,上台前由于太紧张而手脚颤抖手心冒汗,导致演奏时动作僵硬、技术变形、左右手配合不到位等,从而失去原有的演奏水品,使得演奏失误甚至中断。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如信心不足、不适应新的环境、缺乏舞台演奏经验、易受外界干扰、演出经历少等。这些问题都是手风琴演奏者最不愿碰到的。临场心理素质是影响手风琴演奏者水平的重要因素,所以如何使演奏者具有良好的临场心理素质使演奏者能够正常发挥,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般说来,演奏者将在台上演奏、考级或参加比赛的乐曲已经练习了很久,而且特别熟练,但是由于练习的时间太长了,导致动作机械化,记忆出现模糊,这样上台演奏的话很容易失败。在上台演奏的前半个月最好重新识谱,像练习一首新的曲子那样逐个音符的记忆、弹奏,包括各种记号、和弦、指法、音乐术语等都要重新记忆以加深印象,这样的话演奏者对演奏中所有环节的记忆都会加深,演奏者的自信心也就随之增强,在舞台上就不会因为紧张而大脑空白使演奏无法继续了。
作者:张雅琳 来源:戏剧之家 2015年22期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