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特点(现实主义电影和现实题材电影)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2-11-29 01:06:12 归属于综合论文 本文已影响234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作为国产电影票房支柱的第五代导演们近年来都将重心放在高成本的大制作上,通过导演和作品的话题性以及密集的前期宣传为影片收获高票房。然而陈凯歌导演的新作《搜索》从开拍到上映一直鲜有新闻,所拍摄类型也是在国内电影市场上比较冷门的现实题材。但就是这样一部直到片尾字幕出现,观众才惊呼导演竟然是陈凯歌的小成本影片,在收获观众一致好评的同时,也收获了1. 8亿票房,堪称近年来国产现实主义题材影片之最。
  一、影片的艺术表现形式
  (一)快节奏多线叙事
  《搜索》讲述的是在白领叶蓝秋发现自己得了癌症到死亡的7天之内,与她相关的人身上发生一系列事件。影片采用了多线叙事的手法,分别描写了“公车不让座”事件后,牵涉其中的各路人对事情的态度和反应,以及由此引发的连锁反应。原本不相干的几个人,由于叶蓝秋的缘故,发生了交集,并且在彼此的相互作用下,偏离了各自的生活轨迹。事件中每个人物都是自己生活的主角,因此,影片也通过快节奏的多线叙事,分列刻画了每个人物的形象,淡化了传统现实题材中单个主角对于受众情感的导向地位,以贴近事实的客观角度,还原每个人物的生活形象。
  影片开头便以一组快速剪辑平行蒙太奇生动地交代了每个人物的职业、性格、生活环境以及事件发生的背景,为接下来的事件发展奠定了基础,让事态的发展更加合理化。影片风格是快节奏并且不带有主观感情色彩的,在叙事过程中,导演没有简单地讲述事件的发展,而是着力通过表现人际交往的过程来刻画人物形象,由此挖掘人性的软弱面。事件进程中个人的做法、态度及其产生的影响,远比事件的结果更有意义。
  (二)旁观者视角记录
  与陈凯歌导演以往个人特色鲜明的影片不同,《搜索》中绝大部分采用了类似新闻纪录片式的旁观者记录视角,并通过跳接的方式让观众通过片段自己还原事情全貌。由于现实题材的影片比较贴近受众的生活,因此,受众对于影片中所叙述的事情都有着自己的认知和理解,没有导向性地客观叙述视角反而更容易让受众产生共鸣。影片的主线是叶蓝秋,但是实际要表达的却是其他人物身上展现的社会百态,所以只有在对叶蓝秋形象的塑造中采用主观镜头、大量的手提摄影以及通过手机、相机和躲在暗处的偷窥视角,塑造了一个超脱于现实的空幻形象。与这样一个被极度美化的形象相比,其他人物的形象就显得更加真实并且现实。
  (三)实验音乐的运用
  作为一部描写现代生活的影片,《搜索》中也创新地运用大量的实验音乐。由于本片着重在于对不同人物的形象塑造,音乐也配合人物的性格有不同的变化。如:用口哨声表现社会精英沈琉舒的洋洋自得;用人声表现杨守诚与小偷追逐时候的急迫;用鼓点表现陈若兮发现男友背叛时候的紧张氛围以及用电子乐表现叶蓝秋飙车时候的刺激。片中大部分场景是采用自然音响,以凸显其真实性,只有在杨守诚和叶蓝秋相处的时候一直用单音节重复的钢琴声表现叶蓝秋的落寞和对死亡的畏惧。缓慢的钢琴声与其他人的忙碌和紧张形成鲜明的反差,一如都市生活的两面性——人前光鲜,人后孤独。
  二、影片的现实意义
  (一)反映都市生活状态
  片中大量的对话不仅交代了事件的发展经过和人物的性格特色,也展示出社会百态。人际关系中的自私和冷漠以及网络时代下大众传媒的滥用,都是现代都市中唯“利”是图的表征。影片中的不同人物代表了社会中不同阶级和立场的人群,以及他们对于社会道德的态度。叶蓝秋作为事件的中心,代表了这个社会的道德观和良知,其过于超脱和美化的形象是意识形态的象征,表明影片不单是围绕一个让座事件展开,而是揭露各个阶层对于社会道德的认知和态度。沈琉舒代表的金字塔顶端的精英人群,与下属交流中平和宽容的态度下是自负与猜疑,对于叶蓝秋前后不一致的态度也表现了社会精英在道德面前的伪善,道德只是为赢得更大利益的筹码,道貌岸然的外表下是被利欲蒙蔽的内心。陈若兮所代表的处在社会中层的大众媒介原本应该是社会秩序的卫道士,起到舆论监督的作用,但实际上,却被社会精英利用来维护自身利益。杨佳琪代表的社会底层,被动地接受上层的操控,失去自己的话语权,为了生存沦为他人实现自己目的的工具。莫小渝代表了底层对于上层不切实际的期望,企图通过依附上层来获得自己应有的权益,但实际上却是不断失望,最后只能以出走的方式脱离上层的控制。而杨守诚作为最接近“道德”的普通人,则是看到事实却不敢面对事实,从开头的婚礼取消就可以看出,他一直在生存与良知之间摇摆,从众心理让他不敢勇敢质疑外界的说辞,但是又无法抗拒内心深处对于道德的向往。片中人人都在追求所谓的道德,陈若兮制造各种舆论效应抨击公车不让座事件、莫小渝通过举报企图打压她心中的“小三”、沈琉舒因为被媒体触犯了利益而通过非常手段惩罚陈若兮。但实际上所有的出发点都是自己的利益,这也揭示了当下社会中利益至上的现状。
  (二)反思网络对于社会的负面影响
  网络传播作为当下最重要的传播方式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原本传统媒体报道的事件会被网络不断追逐和放大,产生极大的社会反响,而这些反响又会反过来影响主流媒体的报道和受众的价值观。《搜索》中主要聚焦的就是逐渐被滥用的网络上“人肉搜索”对于公民生活的极大影响。片中的社会背景贴近当下的生活,高压力的都市人群需要一个宣泄情绪的渠道,而媒介提供的这些涉及道德拷问的事件正好给了公众一个发泄口,以正义的名义去“审判”犯错的人,并且给予超过道德边界的惩罚方式,通过人肉搜索和人身攻击让网络传播上升为网络暴力,以至于严重干扰到当事人的正常生活甚至生命安全。叶蓝秋在事件爆发后曾经尝试通过直面镜头诚恳道歉的方式缓解公众对她的愤怒,但在事件传播的上升阶段,作为媒体“把关人”的陈若兮为了自己的利益和节目的利益不仅没有公开叶蓝秋的道歉,反而通过采访专家和叶蓝秋身边人的方式放大了其负面形象,在“沉默的螺旋”作用下,叶蓝秋被丑化为“道德败坏的小三”,并遭到一致的攻击和谩骂。直到叶蓝秋自杀后,她的歉意和缘由才被公众接受,而此时,对于叶蓝秋的惋惜和愤怒又转嫁到传播者陈若兮的身上,新人杨佳琪代替了陈若兮原本的位置,开始了新一轮媒体对个人的攻击。现代人已经习惯于通过网络表达自己的情绪,匿名的环境让人们愈发肆无忌惮,任何一点小事都有可能演变成一场网络狂欢。伦理道德、个人隐私以及法律的底线被不断突破,由于网络行为的匿名性和群体性,责任无法追究,给了网民们更多侵犯他人权益的自由。面对日益泛滥的人肉搜索和网络暴力,陈凯歌导演用《搜索》拷问了每个网民的良知。
 三、国产现实主义电影的发展
  (一)表现形式的多元化
  纵观近年来的现实主义电影,从20世纪90年代冯小刚的一枝独秀到2006年宁浩引领的“疯狂系列”,多是以喜剧形式为主,通过夸张和黑色幽默的方式调侃现实。而一直关注社会底层的第六代导演们的作品,由于意识形态的问题及沉重的主题,又很难进入公众的视线。随着电影市场的发展,两极化的情况逐渐改变,现实主义影片开始采用更多元化的方式接近受众。第六代导演开始回归普通的城市生活,《左右》《日照重庆》《浮城谜事》《观音山》等一系列以家庭关系为主题的影片表现了对当下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探索;《钢的琴》《落叶归根》等影片则采用轻喜剧的形式展现了中国人在逆境中的乐观向上和人性中的善良面;《人山人海》《神探亨特张》用类似纪录片的方式探讨了人性。而《搜索》可以说是近年来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的集大成者,融合了都市、爱情、网络、婚姻、职场、商战等众多当下影视剧中最流行的元素,把焦点对准了极少在电影中出现的人肉搜索,给人耳目一新的观感。多元化的表现形式让现实主义电影更丰富地诠释了生活的内涵。
  (二)视角的转变
  现实主义影片往往都关注的是社会底层的边缘人物,《小武》中的小偷、《盲井》中的矿工、《春风沉醉的夜晚》中的同性恋以及《疯狂的石头》中身份各异的各路人马,特殊的身份注定了特殊的经历和结局。近年来,作为电影主要受众的普通人也开始作为电影形象出现在银幕上。现实主义影片的视角逐渐回归城市人群,婚姻问题、情感纠葛、家庭关系这些最常见的生活本质,同时,也不再用批判和审视的视角看待社会问题,反而在积极寻求如何去改变。《搜索》正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网络与生活息息相关,但又独立于日常生活之外,站在局外人的角度看待网络事件,又会有不一样的认知。当下的现实主义电影立足于通过不同的视角看普通人的生活,发现问题并寻求出路,《神探亨特张》《人山人海》等影片的架构与传统的故事片相比,叙事比较散乱,但正是由于这种散乱才摈弃了电影对生活的艺术改造,体现出真实生活的全貌。
  (三)商业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结合
  中国的电影市场一直在蓬勃的发展,中国的电影人也逐渐开始意识到,现实并不只有灰暗,灰暗中的那一丝光亮更能打动人。作为现实主义题材电影领军人物的第六代导演回归电影市场的第一步就是如何增加电影的商业性,改变以往叫好不叫座的局面。李玉和范冰冰的组合是开拓市场的典范,《观音山》《二次曝光》收获的高票房证明了电影需要好的商业元素。近期的现实主义电影也开始纷纷打出明星牌,并开始在营销上下工夫。作为国产商业大片顶梁柱的第五代导演,陈凯歌导演成功将商业元素与艺术相结合,《搜索》中包含了许多社会热点和时尚元素,但是更多的是让观众在热闹之余开始结合实际经历思索自己的生活与影片的交叉点,从而寻求对于网络传播无序化现状的改变。
  市场化是推进电影艺术进步的最大动力,中国导演也开始改变有口碑没票房的局面,将艺术性与商业性相结合,创作更容易被广大人民群众接受的影片。电影首先要被认识才能发挥其意识形态的作用,因此,国产现实主义电影不再一味追求深刻的内涵,而希望用更平易近人的方式向观众表达简单的道理,让观众逐步接纳这些影片。以《搜索》为代表的众多国产现实主义影片正在探索转型的道路上逐渐成熟,开始以全新的姿态面对观众、面对市场。
  [参考文献]
  [1] 尹鸿.加法与减法——关于陈凯歌导演的《搜索》[J].当代电影,2012(08).
  [2] 聂伟.“搜索”网络正义:以电影之名?[J].当代电影,2012(08).
  [3] 饶曙光.国产电影“突围”与升级换代[J].当代电影,2012(09).
  [4] 张新英.论陈凯歌电影文化视点的转移[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5.
  [作者简介] 张思维(1985— ),女,江苏南京人,传播学硕士,江苏教育学院现代传媒与教育技术系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影视传播。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综合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