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堂之预设与生成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1-06-28 21:07:31 归属于化学论文 本文已影响567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lunwen.net.cn

  【摘要】随着新课标课程的不断改革,越来越多的学校强调动态化的课堂模式,不仅教师需要在课前进行合理预设,学生也需要在课上积极互动,如此才能促进动态课堂的生成。互动基础上的课堂预设与生成有很大的灵活性与开放性,对教师有一定的要求,需要教师考虑到学生的课上反应,并快速进行针对性教学,从而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高效课堂。而如何结合初中化学的学科性质,进行合理的课堂预设并进行有效的生成,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新课标改革

  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教与学的过程,“教”是要求教师在课前针对课本内容、教学模式、课堂节奏,有一个清晰的把握,能够对每个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进行差异化教学,而这其实也所谓的课堂预设的过程。而“学”则是在课堂面对每个学生的不同阶段的学习状态时,有相对的解决办法,能以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进行教学,这也是课堂生成的过程。显而易见,合理的课堂预设可以促进更好的生成。在初中化学课堂上,教师应该结合化学学习的特点,通过与学生及时的互动了解学生对晦涩的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并能够做出相应的教学改变,有效实现预设与生成的快速构建,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设置合理教学情境,精心预设各种情况

  任何预设都是为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更好地生成知识,而想要达成这一目的,教师便需要在课前进行充足而留有余地的备课。课前备课,不仅仅是对教材内容的准备,还需要教师对本节课的课堂节奏、课堂模块、模块与模块之间的衔接、学生的反应以及不同学生接受程度的差异等各方面进行有效的预设。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化学教材的理论化,如果对知识理解不够透彻,学生往往很难将课堂内容结合到实际生活中去,因此教师需要在课前根据相关内容设置一些常见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对新内容有一定的熟悉感,从而促进学生快速融入课堂,参与到课堂互动的氛围中去。例如,在学习“金属与金属材料”这一章节内容时,本章节的学习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知晓“很多金属都能够与氧气、盐酸等发生反应,但反应的剧烈程度不一样”这一知识。如果教师开始上课之前,直接对学生讲解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学生会感到内容枯燥,同时也会对内容的理解不透彻。基于此,教师可以在课前设置教学情境,并进行课前预设,给学生们举例实际生活中经常会发现露天的铁棍风吹日晒而生锈这一现象,并以问题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如:“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这样?仅仅因为是下雨的原因吗?还有其他原因吗?另外,大家有没有观察过我们平时在厨房做饭的时候用的是什么材质的锅?你们有谁家里用铁锅吗?”这一类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能给学生极大发挥自身思考能力的空间。这个时候,学生便会思考得出“铁往往在雨天过后非常快生锈,与雨水、空气都有关系”这一结论。而如果学生没能想到空气因素的影响的话,教师可以适当进行提示:“我们平时厨房一般用的是铝锅,虽然也有用铁锅,但如果用铁锅的话,一般要在新买的锅中刷一层油来保持锅的光滑。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刷油的目的是什么?”这样学生便能想到是为了隔绝空气,并将铁生锈的原因与空气联系上。在上述案例中,通过设置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快速调动大脑进行思考,而利用实际生活中的案例,也能促使学生明白本节课的课堂目标。教师在预设教学情境时,如果遇到学生无法回答问题的情景,可以更换情境来对学生进行引导,从而及时调动学生进行有效探索。

  二、关注学生接受状况,有的放矢进行教学

  任何完美的课堂预设都不能保证学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定会按照教师所想的那样进行,因为预设并非是按部就班地进行课堂教学,它只是教师在课前的一种预想,是对可能出现的一些突发情况所做出的准备。而且,由于教学过程的灵活性以及学生的差异性,实际教学往往与课前预设有所不同,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有的放矢。首先,教师在预设时,要给预设留出空白的空间,要注意到预设的弹性,给予学生差异化的生成足够的包容。其次,当遇到学生消极的、负面情绪生成时,教师要快速改变教学策略,及时调动学生思维的转移,让课堂节奏尽快回到预设上来。例如,在学习“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这一章节内容时,由于该内容是建立在前面章节“常见的酸和碱”的基础上延伸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到学生对前面内容的掌握程度。在进行实验活动“酸碱的化学性质”时,学生需要将生锈的铁定放到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稀盐酸、硫酸铜、氢氧化钠、酚酞溶液以及氢氧化钙等各种物质进行反应,观察试管中铁钉的现象,通过这些化学物质的快速反应,记住铁钉与各个物质之间化学反应的现象,还需要记忆各种反应之间的化学方程式。在整个试验结束之后,教师要让学生结合实验中的现象说出氢氧化钙存在的化学性质。这一过程需要学生对上一章内容有清晰的把握,才能做到课上及时反映。而有的学生可能因为上节课基础不扎实,跟不上实验节奏,教师此时要给学生留出时间,让学生对上文内容进行回顾,或者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并进行实验现象的分享,从而确保学生在对上节课内容有足够复习的基础之上,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有效率的学习。在学生复习过程中,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那一部分掌握程度不够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额外督促教学。在上述案例中,通过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不同反应,揣摩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放慢课堂节奏、小组合作等各种环节,能让学生效率更高地跟上课堂内容。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一目的,教师还需要灵活进行课堂预设,而且要能够快速转变教学方案,放慢节奏,让学生有效生成,从而推动学生加深对新内容的吸收。

  三、合理把握教学时机,营造恰当生成空间

  一节课堂上学生讲话的时间长短与教师讲话的时间长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衡量这节课的教学效率。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是教师一味地进行知识输出,而学生往往只是不加思考地做笔记,虽然课程结束后,学生看似收获了不少的知识,但实际的运用还是有所不足。在动态的课堂预设与生成上,教师需要秉持以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理念,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进行课堂生成。而如何将教师教学时间与学生分享时间进行高效分配,这便需要教师在课前进行合理预设,在课上把握教学时机,在保证本节课的课堂预设内容能够完整讲解的同时,还要确保学生有时间和机会进行课堂生成。例如,在探究“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时,教师可以借助碳酸钠与盐酸、碳酸氢钠与盐酸之间的反应,让学生明白复分解反应的定义。接着可以借助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氯化钡与硫酸铜的反应,让学生讨论分析“上述实验是否属于复分解反应?”、“它们之间所产生的现象有什么共同之处?”、“我们前面学习过的酸碱中和反应,是不是也属于复分解反应呢?”等问题。针对这些较为简单的问题,教师可以留给学生一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个人独立思考,并让学生主动回答问题。然后,教师可以继续提问:“碳酸钠、碳酸钙等含碳酸根的盐与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的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的现象产生?”像这一类较为开放的问题,教师需要给学生留出3~5分钟的时间进行讨论,并让学生积极发言,从而有效推进课堂内容。在整个环节中,教师需要在课前预设出只需要简单回顾的问题类型和需要讨论的问题类型。在上述案例中给,借助教学过程中难易结合、新旧结合的特点,教师要提前预设好课堂节奏,并进行有效实践,从而在确保自己课堂预设高效实行的前提下,给予学生进行生成的机会,从而促进动态课堂的生成。

  四、时刻关注教学氛围,促进师生、生生互动

  预设过程的实践不仅仅需要教师关注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的讲解效率,还需要教师关注本节课的课堂氛围是否和预设那般生动活泼,学生对所学习的新知识掌握程度是否有一个及时的回馈。在课堂上,教师要及时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进行开放式教学,要善于接受新的教学理念,转变传统的教学思维,时刻引导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随时提问、小组讨论、分享对争议性话题的看法等各种形式调动学生进行互动,让教师思维、学生思维在课堂上进行碰撞,从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乐趣。这样教师便能够发现学生在学习上的薄弱区,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形成有效生成的课堂。例如,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会存在大量的实验,有的实验受教材的限制或者危险系数较高,不能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动手做实验,而有的实验仅仅只有教师在讲台上进行操作,这便会出现教师专注于实验本身,而忽略了与学生进行互动的情况。因此,在课前进行预设时教师应该考虑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状态,并想法办法对学生情绪进行有效调动。在进行“溶解度”的实验过程中,教师应该在实验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进行猜测这个实验的目的,让他们得出“目的为探究饱和溶液”这一结论。在上述案例中,教师考虑到学生在课上的反应,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学习反应,并在满足学生课堂参与的前提下进行合理预设,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去,从而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积极互动,实现有效生成。总之,在互动课堂上的课堂预设与生成过程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预设是对教师课前设计的展现,对教师在课堂中的引导作用极为强调;而生成是学生课上积极互动的表现,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有效的生成需要教师合理的预设,而预设是为了更好地在课上进行生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从自身找问题,还要调动学生从自身找问题,并进行相互交流,从而有效促进预设与生成的有效转化。因为所有内容的实现,都需要课堂上的积极互动,只有促使双方积极互动,教师才能发现学生的问题所在并对其进行引导。为了更好地实现课堂预设与生产,教师还要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以较为全面的角度提高课堂教学与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帅鑫霞.“预设与生成”在复习课中的拓展应用———以“化学实验设计”专题复习课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9(3):166-167.

  [2]陈艳.初中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有效融合的实践研究[J].数理化学习(初中版),2014(12):45.

  [3]马剑,许宏生.试谈中学化学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和谐共振”[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7):157-158.

  作者:贺艳萍 单位:甘肃省永昌县第七中学

中国论文网-lunwen.net.cn
返回化学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