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成本管理的误区及对策研究(浅谈企业成本管控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2-11-21 15:08:17 归属于会计论文 本文已影响456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当前,企业成本管理中普遍存在着成本意识淡化,成本管理弱化,成本行为软化的“三化”现象,致使成本失控日益严重,成本水平居高不下,严重制约着企业效益的提高影响企业的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企业在“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这三个基本问题上陷入了误区,造成管理上的认识偏差与行为偏差。
  “谁来管”的误区,即企业内部成本管理主体的确立失误。长期以来,企业一直把成本管理作为少数管理人员的专利,认为成本、效益都应由企业领导和财务部门负责,而把各车间、部门、班组的职工只看作生产者,广大职工对于哪些成本应该控制,怎样控制等问题无意也无力过问,成本意识淡漠。职工认为干好干坏一个样,感受不到市场压力,控制成本的积极性无法调动起来,浪费现象严重,企业的成本管理失去诺大的管理群体当然难以真正取得成效。
  “管什么”的误区,即对现代成本管理对象与内容认识不清,仍将成本管理局限于传统的“节约一度电、一张纸”的简单、狭窄的模式之内,忽视潜在的损失,尚未对成本实行全方位的控制。目前,很多企业对人力资源耗费缺乏重视,企业内存大量冗员,人员配置不合理。劳动条件较差的一线生产岗位劳动力相对不足,企业不得不招收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顶岗,而二线作业的生产辅助人员和三线服务性人员中却存在着大量的闲置人员,从而形成“一线紧、二线松、三线胀”的局面。同时,忽视对人力资源的培养(如对职工进行专业培训),业务不熟,工作效率低,造成人工费用相对过高。或者听任人力资源的流失与浪费,如对人员安排用非所学,对人力外流无动于衷等,这些都致使人力资源这一无形但又十分重要的成本耗费巨大。
  “怎么管”的误区,即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模式没有确立。首先,企业现时的成本管理不是全面的、系统的。成本的控制偏重于事后的反馈,而事前、事中控制不力。没有切实贯穿于从产品设计到产品产出的全过程,没有切实实施企业成本控制工程。表现在缺少科学的、有实际指导意义的成本计划、成本预算。其次,成本管理基础工作薄弱,缺少一套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一些企业原始记录不够健全,资产定期盘点制度执行不严,定额管理、计量验收等基础管理制度不完善,甚至出现制度只“写在纸上”,“贴在墙上”,只求形式,不讲实效,制度完全失去监督、考查作用。有的企业成为“无收支计划、无正常审批手续、无领报制度”的三无企业。这种花架子管理,自然是管而无效的。第三,考核制度不完善,力度不大。表现在:考核只是企业内部考核,没有很好地跟市场联系起来;考核只考核到车间一级,没有落实到个人;奖惩措施力度不大,达不到调动职工积极性的目的。
  如何改变现状,摆脱成本居高不下的困境呢?
  1.强化成本意识。成本意识是推动成本管理的前提。要做到有效地控制成本,必须首先使企业所有人员对成本管理和控制有足够的重视,把成本意识、成本观念贯穿到成本管理的各个领域,让成本意识深入人心。同时,加强对企业人员的培训,让人人都懂得只有用尽量少的消耗生产出更多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用最少的支出取得最大的利润,才能实现资本的增值,实现企业增效、个人增收。促使广大职工进一步树立投入产出观念、成本效益观念,自觉把自己置身于增产节约、增收节支活动中。
  2.实施成本控制。成本控制的关键在于制定目标成本。目标成本需要经过多次测算,从目标利润中选出最佳方案。应以市场为依托,依据市场信息、行情,市场上各类产品的比价、需求趋势,本企业的资源状况,产品的使用价值及功能计量,测算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最优惠价,然后通过产品销售市场调查,以销定产测算本期目标销售收入,优先扣除上交国家税金以及预测并分析有关经济信息,制定产品销售目标利润。再依据公式:产品单位目标成本=产品单位销售价-产品单位目标利润,拟定企业的目标成本。但这不是最后敲定的目标成本,有关人员还应根据企业的生产能力、技术水平、设备水平以及材料供应渠道、价格水平等具体情况,参照以“最优投入”原则进行的小规模试产得出的各项消耗定额,进行测算、分析、比较,如所得成本达不到拟定的目标成本,要进行调整或重新设定。
  3.推行成本责任制度。成本控制牵涉面很广,必须由财务部门在企业各部门的协同下对整个生产过程中每一成本形成环节进行控制,这样就产生了成本责任问题。成本责任的主旨在于将企业的整体成本目标分解为不同层次的子目标分配给各责任中心,责任中心应对其可控成本负责。这样不仅能协调各责任中心的目标与企业总目标的一致性,而且能发挥各责任中心的成本潜力,实现企业总体目标成本。
  首先,确立成本责任中心。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材料、支付劳务费、计提折旧是企业各车间、部门发生的,这些单位就是成本发生的区域,即是企业的成本中心,各中心应对成本的发生负责。
  其次,把目标成本分解到责任中心。制定目标成本只是提出企业总体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应与经济责任制相结合,即从成本支出发生的根源出发,结合企业专业点线管理,对目标成本进行分解。
  4.实行成本避免。即企业为了实现目标成本与责任成本,应尽可能地避免无效成本的发生。第一,企业应强化监督职能,实施“职能警察线”的监督方法,设技术“警察”(工艺、质检等部门),经济“警察”(财务、审计等部门),纪律“警察”(纪检、监察等部门),各负其责。第二,加强物资管理,定期组织有关人员对各车间物资管理及仓库保管工作进行检查、整改,并定期查库盘点,做到账、卡、物三对口,避免物资流失。同时,监督物资用向,推行限额领料制度,剩余材料及时退库,以防丢、毁、损等现象的发生。特殊物资管理要责任到人,避免挪作他用而造成浪费。第三,资源闲置浪费是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因素之一,企业现代化管理制度应为充分利用资源创造条件。1企业闲置物资以价值量的形式流动,实现资产增值。通过对库存情况进行全面系统清查,制定物资调剂、结账和限购措施,对一些不需用物资进行处理,盘活闲置资产。对企业中多余闲置和利用率低的固定资产,包括厂房、土地、设备,想尽一切办法加以利用。这种利用可以是投产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也可以出租、出让或实行企业重组的办法。这是避免无效成本的存在,确保资本增值的好途径。2企业有权根据生产需要增减人员和固定资产,实行人员和设备合理配置。先规划出理想的人机比例关系,然后通过分析现有人员的技术层次及现有的技术装备水平,设计实现现有人机的合理配置,并通过不断提高职工的技术层次和技术装备水平达到较合理的人员与设备的平衡,防止人员或机器闲置。


  5.加强成本考核与分析。成本管理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要通过成本考核来检验。首先,企业以目标成本为依据,根据企业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成本核算资料对各成本中心目标成本执行的工作成果进行分析、评价。其次,在考核中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把成本指标与销售收入实现情况相结合。即改变过去就成本看成本,以成本比成本的考核方法,把成本与销售收入捆起来考核,提高成本考核的全面性和完整性。二是建立奖惩制度,把各责任中心工作成果与物质利益紧密结合。具体地说,把责任成本指标纳入考核范围,按照“责、权、利相结合”和“多节多奖,少节少奖,不节不奖,超支罚款”的原则进行考核。最后,在考核的基础上进行定期分析,揭示成本差异,分析差异原因。这里的差异分析是指将企业实际发生的成本与企业的目标成本、同行业平均成本以及国外同类企业的成本比较,将差异发生的原因作为决策的依据,提高企业效益。由此可见,合理的成本考核与分析是成本管理顺利实施并取得最佳效果的重要保证。
  企业成本产生于一切生产管理活动中,每一环节,每一时点,每一员工都是成本可能产生的地方,都应有相应的成本控制、监督和考核措施,通过“对症下药”,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财税与会计·彭 芳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会计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