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变革 发展 会计信息化
一、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历程的简单回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计电算化保持了一种高速发展的态势具体地说,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发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起步阶段(1982年以前):我国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于1958年,从那时起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主要是用于科学技术工作。在这一阶段中,主要是进行一些探索和试验。 2.推广应用阶段(1983年到1988年):从20世纪80年代起,由于微型计算机的出现,使计算机技术得以普及。据财政部对全国3万多家单位的调查表明,至1988年3月,已有14%的单位开展了会计电算化工作。 3.普及提高阶段(1988年到现在):一些行业主管部门通过组织开发通用会计软件,减少了开发费用,同时也加快了会计电算化的进程。与此同时,一些商品化会计软件公司也纷纷建立,逐步形成了商品化会计软件市场。
二、会计电算化面临的问题
会计电算化虽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也存在着以下许多问题: 1.覆盖范围太小。通过对会计电算化的分析可以看出,会计电算化主要是在会计工作中使用计算机技术,即会计数据的计算机化。其处理的对象是会计数据,其处理的范围基本上局限于会计部门内部。而财务信息遍布整个企业,涉及企业中许多相关部门,如采购部门、人力资源部门、销售部门、生产部门、运输部门等。正是这些部门,构成了企业财务信息的产生、传递和变化的过程。会计部门只是财务信息的最后处理者,会计电算化也只是对已经形成的财务信息进行计算机处理,满足企业对财务信息的需求。 2.会计电算化容易成为信息孤岛。财务软件只局限于财务部门使用,其他部门如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要看财务报告、财务报表,还需要财务软件打印出来。另外,很多业务如生产、采购、库存、销售、人力资源等等都与会计信息紧紧联系在一起,有业务的发生就有会计信息的产生。但过去的财务软件没有与业务系统很好连接。所有的商务交易还是要通过手工方式先开据纸张单据,然后再输入电脑。许多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后,企业信息化工作就处于停顿状态,没有及时开展其他系统的建设,造成各个系统与会计电算化系统之间数据格式不统一和不一致,使会计电算化必须采用手工辅助的办法与外界交流,其信息化的作用也大大降低。 3、会计电算化系统是人工会计的模拟系统。以前尽管财务软件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和会计信息的质量,但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基本上是把手工的一套移到电脑上去,很多企业的会计人员还要求电脑屏幕上显示的凭证和手工的一模一样,其实这种要求是不合理的。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今天是以更大简化为目的,不断增大科技含量,内在越复杂,外在越简单,这是未来科技发展的方向。 4、传统会计信息系统滞后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现在internet- intranet技术的发展已经到了我们无法想象的阶段,如果我们还在用孤立的pc处理个案,那么企业的管理决策、预算、投资、生产决策就会因信息量不足而出现失误。“会计信息化”的提法是把会计的服务管理职能放在现在和未来的信息大环境中考虑的,是观念上的转变,我们变革的目的是为了谋求发展。
三、会计电算化的未来——会计信息化
会计信息化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的会计模型进行重整,并在重整的现代会计基础上,建立信息技术与会计学科高度融合的、充分开放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这种会计信息系统将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网络系统,使业务处理高度自动化,信息高度共享,能够进行主动和实时报告会计信息。它不仅仅是信息技术运用于会计上的变革,它更代表的是一种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相适应的新的会计思想。在人类社会进入到21世纪之际,由现代信息技术引发的全球信息化浪潮冲击着传统社会生活的每一角落,信息化已成为这个时代的主要旋律。会计信息化已成为我国会计事业发展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的区别 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都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处理会计业务,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和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但两者的内涵决不相同,其主要区别如下:
1、目标的区别。会计电算化是实现核算会计业务的计算机处理,会计信息化是实现会计业务全面信息化,充分发挥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与企业管理和人类社会构成一个有机的信息系统。
2、技术手段的区别。过去的电算化以计算机为主。现在的信息化以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现代技术为主。在78、79年提电算化时,还没有互联网,只有局部网络,局部网络不是真正的互联网,它还是一个局限性的范围,还是把自己的系统与外界进行分离。
3、功能范围的区别。会计电算化以实现业务核算为主,会计信息化不光是进行业务核算,还有会计信息管理和决策分析,并根据信息管理的原理和信息技术重整会计流程。
4、系统地位的区别。会计电算化是财务部门的事务处理,按计算机的概念来说,是一个部门级的概念。那么会计信息化的地位是企业业务处理及管理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5、信息输入输出的区别。会计电算化强调财务部自己输入,而会计信息化,大量的数据从企业内外其他系统直接获取,会计电算化信息输送模式,过去是财务部打印输出,并且报送其他机构。而会计信息化是企业内外的各个机构、部门,根据授权直接从系统当中,从intermt上直接获取。
6、系统层次的区别。过去是以事务处理为主,现在还包括信息管理层、决策支持和决策层。
7、理论基础的区别。会计电算化是以传统会计理论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但是会计信息化的理论基础还包含信息技术系统论和信息化论等现代思想。
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虽有上述区别和差异,但两者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企业在实现会计核算的计算机处理之后,必然要求对会计业务进行系统化的计算机管理。由此可见,电算化是信息化的基础阶段,信息化是电算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四、发展会计信息化要解决的问题
(一)深入研究现代信息技术对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的冲击。
知识经济借助于信息技术,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必须加强经济学领域的研究,掌握信息经济时代的经济特征,为会计理论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信息技术对会计计量模式提出了挑战。因此必须加强对人力资源、环境保护、技术创新等方面的研究,解决对这些无形资产的确认和计量的问题,全方位提供经济组织的经济信息。信息技术给会计实务提供了机遇,企业可以通过内部局域网联接财务和各职能管理系统,做到数据共享、信息互用,使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并将作为经济组织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纳入组织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必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会计实务提供的巨大机遇,充分发挥会计的职能,实现会计从核算向管理的过渡,提高经济组织的经济效益。
(二)加快企业全面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一是加强企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开发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核心,信息资源的利用是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是企业生产活动实现价值增值的有机链条。二是加强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包括计算机系统、数据库系统、网络系统、信息应用系统等,它们是企业信息化运行的物质基础。三是选择重点行业和重点骨干企业,重点推进企业信息化,进而带动中小企业的信息化。 3、加快社会经济信息化的发展。
目前,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已经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各类信息服务和产品,包括互联网、电脑、数字家电产品等,已进入千家万户,成为改善社会信息服务、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方面。在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中,信息产业部门提供了先进的技术装备和优质的网络服务,发挥了主导和骨干作用。目前,国家公用数据与多媒体网、互联网已通达全国,分组交换网、数字数据网和宽带业务网的网络容量及互联网国际出入口总带宽明显提升,网络平台资源进一步扩大,带宽对网络发展的“瓶颈”制约得到有效缓解。信息产业部门积极为各个部门、行业及企业提供高效可靠的信息传输通道,开展专线上网、虚拟主机、主机托管、系统集成、网络建设等多样化的服务,促进了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和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对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全社会信息应用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彭焕文.企业实行会计信息化势在必行 会计之友,2004,(03) [2] 任晓红.试论会计信息化 太原大学学报,2005,(02)
[3] 万瑾.浅谈会计信息化 商业会计,2005,(12)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