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世纪60年代,东尼·博赞提出了“思维导图”这一概念。简单来说,思维导图是一种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绘制方式简易。它可以在笔记、计划、复习、总结、创作等许多方面使用,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增强学习者的记忆力,激发其想象力,提升其创造力。基于此,文章将对思维导图的概念、优点、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以及重要性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科学教学;重要性;应用
思维导图是一种简单易学的革命性工具。在进行创作之前只需要准备纸、笔和你的大脑以及想象力即可。图文结合的形式可以增强记忆,它在小组学习、做计划或创作等多方面都可以使用。尤其是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使用思维导图非常适宜,教师不但可以高效地将绘制方法教授给学生,还能够让学生学会如何自学,提高学习的兴趣。
一、思维导图概述
思维导图是在20世纪60年代由东尼·博赞创建出来的。思维导图也可以称为心智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一种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极其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其实我们大脑的学习方式跟机器学习的原理是相通的,都是先输入信息,经过一系列处理后加工成知识网络输出,而思维导图就是这个压缩机制,它把那些杂乱无章的信息进行分类。从而把庞大的样本数量,减少到极低,以帮助我们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是它最底层的意义。思维导图充分运用人的左右脑的机能,分别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帮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均衡发展,从而激发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因此,思维导图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与此同时,想要让思维导图充分发挥作用,使用者就必须锻炼自身的想象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思维导图具有以下四个特点。第一,有一个中心主题。当我们观察思维导图的内容时会发现,所有的思维导图都是围绕一个主题并由此而展开的,所以思维导图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有一个中心主题。第二,有分类和层次。我们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会根据中心概念而产生次级概念、再次级概念等层次分类,不同层级的概念又会产生许多词汇,将所有的层级以及词汇分出不同的类别即分类特点。第三,有序性。思维导图中所有的层级内容都是依据人的逻辑思维有序排列出来的,不是杂乱无章的堆砌。第四,简明性。在思维导图中,大部分制作者都会只进行关键字的标注,这样既能了解内容又显得简洁,从而能够节省时间、增强记忆[1]。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明确知识主线,辅助教学
思维导图对于人们极关心的问题——提高教育质量和组织培训质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已经成为许多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例如,研究性学习与行动学习等。教师将思维导图作为工具进行教学设计,能够使学生主动探索知识。教师还可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知识结构图式,引导学生在其中填写关键词或补充想法,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消化吸收。科学研究表明,比起仅依附于文本的学习方式,可视化的学习方式更有助于学生知识的重建和应用。
(二)响应课改号召,改善教学
目前,大多数小学教师对新课改理念以及怎样引领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认知尚不明确,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可以选择使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让学生用思维导图先绘制出自己所理解的知识点,之后教师再对其进行讲解。运用思维导图更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提高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学习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记忆力,改善学生考虑问题严谨度不高等问题。
(三)优化教学路径,提高学习效率
小学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知识点间的关系紧密,因此,学生要运用发散性思维联想并深入整合知识要点,运用思维导图对各级科学概念合理规划,使用不同颜色符号表征主次概念能让自己对所学内容加深理解和记忆。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教学策略能够帮助教师优化教学路径,强化知识内容间的联动关系使其更为集中简洁、条理分明,还能让学生利用符号色彩和图像展示学习成果,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只要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和生活经验的人都可以学会运用思维导图,学生只要掌握了这种方法,就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和水平,挖掘自己的思考潜力[2]。
(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锻炼自主学习能力
皮亚杰在认知发展阶段论中提到过,儿童从七岁到十一岁属于具体运算阶段,认识事物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处在缓慢发展的阶段。运用思维导图创造媒介可以帮助学生将思考化无形为有形。通过色彩、符号、词汇等将文字信息转变为色彩丰富并有逻辑性的图式,将左脑的逻辑词汇分析功能和右脑的想象色彩情感功能全部调动起来,使其由形象思维转入逻辑思维运行的状态,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为下阶段形式运算做准备。在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促进他们自主学习,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对其思考的问题进行全方位和系统的描述与分析,有助于学生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和富有创造性的思考,从而有利于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或关键环节。
三、思维导图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依据全脑概念,全面动用左、右脑的思维,充分开发大脑的潜能。小学生进入中年级这一阶段后,右脑的节奏感、空间感都会有所增强,此时,在教学中加入思维导图能促进其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的发展。
(一)思维导图应用到教学板书中
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借助情境创设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本课时核心主题内容的掌握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够更科学、高效地把握课堂节奏,将一整单元的教学重点、难点做一个更加系统、清晰的了解,从而在之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能将每一课的内容串联起来,更好地建构知识体系,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例如,在教学“磁铁”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准备一块磁铁,在课堂中将其展现给学生并提问:“对于磁铁,大家能够想到什么呢?”要求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画出自己所了解的关于磁铁的内容。教师看过学生制作的思维导图后就能够快速知道学生对于磁铁的了解情况,也就知道该讲哪些重点。思维导图是一种基于大脑自然的思考方式,因此,它赋予人的思考以最大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无论是传统的线性思考还是现代的非线性思考都是被包容的,特别是对于表达现代非线性思考方式提供了最佳的途径。而且思维导图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学习能力,有助于使学习者真正实现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目标。教师将思维导图应用到教学板书中,通过自身的灵活思考,给学生设计各种新奇且有吸引力的板书,让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印象更加深刻。思维导图式的板书相对传统板书来说更加直观方便,可以向学生及时展现本节课中的重点、难点。同时,这更是一种知识建构,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很好把握知识的整体结构并且深刻记忆课程内容。
(二)思维导图应用到复习中
复习的过程就是加深对知识理解的过程,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对于学生来说,复习主要有两个目的:第一,巩固已学过的知识内容,建立一个知识网,加深记忆;第二,增强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养成通过课后复习掌握知识体系的习惯,为以后的学习做铺垫。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相互的补充不足,借鉴学习经验,集体思考,会使小学课堂的教学成果不断得到强化,更早实现构建小学高效课堂的目标。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随机布置教学任务,鼓励小学生分组比赛进行资料收集、图标制作、课堂小演讲等,组内成员根据自身不同的特点完成对应的小任务,通过组内成员共同合作来促进小学生提升学习成绩。
(三)思维导图应用到作业中
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做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兴趣、增强探索的欲望。不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的作业布置得不是很合理,因此导致学生抵触写作业,教师收作业时会发现作业的完成情况也不好,所以,调整教学方式是必须做的。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感兴趣,并能清楚自己要做的内容。而思维导图就能很好地满足科学作业的这些要求。学生可以动手画、写,可以大胆想象,创作出各种不同风格类型的作品,这样就能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作业质量。思维导图的制作非常灵活,没有很多限制,主要在于体现绘制者本人的思考以及制作目标,并发展其思考能力、提高其思考水平。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使用思维导图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通过绘制的过程,学生可以厘清所学内容的思路,从而更好地完成作业,巩固知识[3]。
结语
思维导图是一种简便又有效的学习、创作等辅助工具。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可以大大提升学习效率,增强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与此同时,它也是教师的好帮手。教师使用思维导图可以让课堂的氛围更活跃,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总之,我们应积极地将思维导图学习法应用到小学科学教学中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迪.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策略研究——以沈阳Z小学为例[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20.
[2]温明贤.思维导图在小学五年级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20.
[3]蔡晴雨.思维导图在小学“以读促写”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20.
作者:李志军 单位:湖北省应城市蒲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