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礼仪与职场魅力提升选修课,大学生礼仪修养与职场魅力答案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4-03-20 23:33:27 归属于教育论文 本文已影响272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今天中国论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论文查重、论文范文、硕博论文库、论文写作格式等内容.                    

第1篇:论大学生礼仪文化教育的功能及实现路径

  大学生礼仪文化教育具有提升综合素质的作用,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探索礼仪文化教育功能的实现路径成为解决大学生礼仪文化教育现存问题的有力举措。  礼仪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的行为规范与准则。作为文明古国的重要瑰宝,礼仪文化源远流长,在不断融合发展中逐步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促进文化繁荣、对外交流合作,维护社会稳定,调和人际关系起到了重大作用。伴随着经济发展,人际交往日益频繁,礼仪规范作为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的沟通纽带,作用更显重要。当前,培养素质全面的人才成为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任务,而人文素质教育成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大学生作为教育事业人才培养的对象,肩负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使命,在接受专业学习的同时,需要结合社会需求和文化传承,不断提高自身的修为和人文素养,做到明礼守信、文明礼貌,进而发展为本领过硬、品格高尚、素质全面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大学生礼仪文化教育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推动力量,具有深远教育意义。为此,研究大学生礼仪文化教育的功能及其实现路径,显得尤为必要。  一、大学生礼仪文化教育的功能  “礼”作为德行修养的支点,其伦理内蕴不仅是道德教育的有益载体,更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基本准则,也是民族形象的标杆。大学生作为接受科学文化知识的主体,肩负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使命,从小也都在经历着礼仪文化的熏陶。基于礼仪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文化现象,也是在生活中时常出现的行为习惯,大学时期开展系统的礼仪文化教育,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时刻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进而逐步内化为一种行为自觉和品格修养,外显为礼仪教育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管理价值。因此,可以说,大学礼仪文化教育蕴含着培育通识人才、促进个人和社会发展的诸多功能。  (一)德育功能  大学礼仪文化教育围绕人开展行为规范教育,进而形成稳定的涵养和品格,具有德育功能。礼仪教育通过知识传授、言语劝说、行为评价、氛围熏陶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内化影响,引导学生摒弃不良习惯,比照公共道德标准要求自己,朝着合乎公众认可的方向迈进,进而产生符合教育目标的德育效果。人文素质教育即培植人性的教育,如同礼仪教育,二者既具有共同的目标追求,又能相互促进,在教育实践中,都有助于推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彰显大学生德育教育的价值。大学生礼仪文化教育能促进学生们讲文明、守礼节,营造友善、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具备维护社会稳定发展的的思想政治效益。  (二)促进个人发展功能  礼仪就是教人怎么做人、怎么敬人的规定,是一门社会学,或者说是社会交际学。大学校园具有社会属性,学生们步入大学生活,刚刚成年,很快还要面临就业,需要处理的人际关系增多,尤其是在处理同学关系、工作关系上,人文能力需要不断提高。礼仪文化教育向学生传授人际交往知识,帮助学生积累正确的交际礼仪,提升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进而产生促进个人顺利发展的经济效益。  (三)促进社会发展功能  基于礼仪本身具有的政治、经济、文化价值,在生活中对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实用性,自然会受到需求者的重视。在大学期间开展系统的礼仪文化教育,普及礼仪知识,明确礼仪规范,既能促进校园管理活动的有序进行,也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遵守社会公德和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进而实现管理价值。  二、大学生礼仪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学生自幼都在传统道德的熏陶下接收礼仪教育,但基于升学压力,很少接收到系统的礼仪规范教育,进而出现礼仪文化下的个人涵养参差不齐现象。诸如公共场所举止不雅、用语不文明、随意插队等等。这影响着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有违社会公德,与现代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极不相称,亟需通过人文素质教育、礼仪文化教育提升学生素养。但是,当前的大学礼仪文化教育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系统的教育体系  大学教育在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专业教育机制,传统思维模式驱动下更加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多以专业教育为主,对大学礼仪文化教育的重视不够。尤其是理工科高校,本身就需要强化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却多以选修课的形式了结,辐射面和熏陶范围狭窄,不利于全体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功利色彩浓厚,人文关怀不强  当前大学教育非常注重内涵式发展和人才质量的培养,也不断的推行教育改革,力争塑造德能兼备的人才。但是大学发展要面临诸多指标考核,容易陷入功利主义模式,忽视对人才教育的人文关怀。  (三)教育形式单一,教育效果不明显  礼仪本身是一种规范,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大学生礼仪文化教育多以课堂传授为主,学校环境特定,教学形式单一,实践操作较少,缺乏趣味性,对学生思想境界的提升、人文能力的增强效果不明显。  三、大学生礼仪文化教育功能的实现路径  大学生礼仪文化教育在提升学生自身综合素质、促进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和繁荣发展、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上有着重要功能。大学生作为可塑、可为青年,面向社会化、国际化环境下的人才需求,需要接受系统的礼仪文化教育。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加强大学生礼仪文化教育,培养具备高尚情操和涵养的综合人才。  (一)将礼仪文化教育纳入人文素质教育的必修范围  大学教育本身就是传播知识和文化的教育,而礼仪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加上大学生入校前礼仪水平的差别,开展系统的大学生礼仪文化教育就显得尤为必要,也应当纳入人文素质教育必修课程体系。首先,可以立足大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性教育安排,在大一上学期开展礼仪规范系统性教育,在大一下学期开展礼仪文化实践教育,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促进教育效果的实现。其次,要丰富礼仪文化教育的形式,借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多重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到寓教于学、以赛代练,促进教育效果的提升。再次,要完善礼仪文化课程考核评价体系,采用理论知识与情境模拟考核相结合的形式,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二)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释放礼仪文化教育潜力  校园文化发展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校园文化在不断发展中逐步积淀,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如学风、校风、校纪等等,对规范学生在校行为,树立文明守礼的风貌创造了人文环境。其中,具有管理、约束效能的大学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构成要素,对校园文化发展、校园秩序维护、校园和谐氛围塑造具有促进作用。礼仪作为行为规范与校园制度文化具有形式的交叉和内容上的契合,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有助于大学生礼仪文化教育潜力的释放,促进礼仪教育效果的实现。当然,校园文化会在建设和完善中不断升华,进一步反作用到校园人文环境上,为礼仪文化教育创造有利条件。  (三)发挥高校教师在礼仪文化传播中的带动作用  正所谓“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Www.Xtw.Com.Cn

高校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言谈举止会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教师对礼仪规范的遵守可以带动学生对礼仪规范的重视,起到带动一片的效果。为此,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发挥高校教师的带动作用。一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挖掘教师榜样力量。通过长期的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的礼仪文化水平和修养,反哺到学生教育中。二是丰富师生校园文化活动,在活动中传播礼仪规范。师生共同参与的校园文化活动,活动形式、内容上具有“礼”的规范,有助于礼仪文化的传播,收到教育效果。

第2篇: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礼仪文化教育探析

  礼仪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国别特色。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大学生礼仪文化教育,需要正确认识和理解我国的礼仪文化,找出当前高校大学生礼仪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增强其教育效果,从而提高高校大学生礼仪文化素养。

  礼仪是人类文明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在任何一个历史阶段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繁荣的根本,对于“中国梦”的实现更是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加强礼仪文化教育,特别是对大学生青年群体的礼仪文化教育,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而大学阶段又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基本确立的阶段,礼仪文化教育将为一个人未来全面、良好、健康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对我国传统礼仪文化再认识  礼仪的实现不应该表现为一种外加于人身上的约束性,而应该以一种道德愉悦方式通过人的内心由实践表现出来。十八大报告强调:“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这就说明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要从自身做起,使之成为每个公民生活的一种常态。  1.新形势下我国传统礼仪文明与西方文明的交融  中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称呼,这从一个侧面表现出中国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区别。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不依靠宗教的情况下,告诉每一个中国人,做好事也不一定有好报的前提下,依然要做一个好人,一个道德的人。伦理问题成了中国历代先哲们关注的重点,由此而形成的礼仪文化,内容丰富,体系庞大。但是在东西文化激烈碰撞的同时,这两种文明一并要接受现代文化的洗礼。特别是在中西文明交流日益激烈的今天,中国的礼仪文化可以说是保护我们民族性的一道坚实壁垒、一种道德的自律,影响着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承载中国五千年来的文明成果。  2.新形势下传统礼仪文明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礼仪文化的缺失,无论在哪个历史阶段,无论在哪个地点,对国家、社会乃至对整个人类都是一场灾难。早在西周时期,中国的古代礼仪文化就已经基本成型,至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社会秩序动乱,才有孔子将之发扬光大。随着历史的不断进步,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也随之不断发展、完善,而其自身更是与政治相结合,从国家的角度出发,成为类似于政令、法规,甚至在某些时期其束缚作用更是社会普遍道德行为规范。[1]毋庸置疑,传统的礼仪文化需要与当今时代的特点相符合。当前,我们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推广礼仪文化,将传统礼仪文化中的腐朽落后的残余摒弃,发挥其中优秀的道德因子,赋予传统文明以新的时代意义。  3.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起到传统礼仪文明的传承作用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礼仪文化教育,变革礼仪文化的施教方法,让传统礼仪文化转变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精神宝藏,从而使大学生受益于传统礼仪文化的丰厚底蕴。对于他们而言,现代“礼仪”的价值,亦是宝贵非凡而不可磨灭的精神财富。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友好、谦让,塑造出自己良好的社交形象,以实现与他人交往的顺利进行。它的结果就是,人们在得到交际成功的甜美果实后,乐此不疲地继续这一友好、谦让的过程,以获得更多的果实,从而打造出一片社会关系欣欣向荣、轻快和谐的景象。[2]通过优秀文化的渗透和熏陶,提高青年群体的道德修养,将高校大学生培养为优秀传统礼仪文化的重要传承者,将是一项需要永久坚持的任务。[3]  4.新形势下传统礼仪文明具有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  传统礼仪文化教育还具有传承民族精神,增加民族认同感的重要作用。传统礼仪文化精神更是“中国梦”的承载体。国家的发展和进步,除了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做支撑,同时还要依赖于整体文明程度的提升。传统礼仪文化,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文化的积淀,它承载着中国人天人合一、辞让仁孝、尊老爱幼、律己修身等优秀的精神宝藏。高校大学生通过对传统礼仪的学习,能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同时比对中西文化差异,寻根逐源,在中国历代先人的智慧结晶中遨游,滋润于高尚至善的道德境界,感受中国古代精神宝藏的博大精深,提高为炎黄子孙的自豪感,同时还是国际社会互利共赢和平发展的崭新实践,为人类社会向更高级的文明形式演进提供了新范式。[4]  二、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大学生礼仪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中国自古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继承者,青年群体应该具有礼仪、廉耻、辞让、是非之心,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5],充分发扬善良友爱、勤勉谦逊、真诚明理的优秀品质,我们更应该充分认识到“青年之文明则国之文明”的道理。然而,由于多种原因我国社会道德水平急速滑坡已经成为公认的事实,尤其对于多数高校大学生道德意识淡薄,部分青年的道德观念更是脆弱,传统礼仪文化逐渐被边缘化、淡漠化,进而影响到国人礼仪素养的全面提升。  1.我国礼仪文化教育历史传承中具有蜕变性  礼仪文化教育与礼仪习惯的养成,在我国两千年的封建社会历史演进中占有重要地位。孔子大力提倡礼仪教育,然而礼仪文化、礼仪习惯却不断与封建官僚意识形态相融合,为其意识形态所服务。从教人尊礼来实现自身价值转变为束缚人的发展,压抑人性自由,令身感其痛的有识之士失掉了冷静客观判断标准。中华礼仪文化精髓随着封建社会的完结一同消失掉了,由此导致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礼仪文化教育传承上出现蜕变性。当我们回头审视现代社会诸多问题时,只要通过重拾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财富就可以得到很好解决。发掘传统文化中礼仪因素精髓,使之与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相适应,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社会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2.我国大学生礼仪文化教育过程中家庭和学校教育缺位  家庭礼仪教育缺位。家庭作为社会生活中的基本单位和教育主体,对于一个人早期行为准则的确立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6]礼仪的传承培育是一个家风的体现,父母是家风的塑造者,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子女最容易去模仿的对象,孩子身上的道德品行、礼仪规范等都与他的家风有着必然的联系。然而,遗憾的是,传统的家风正在社会的变迁和发展中不断流失,反之,则是目前社会中的家庭教育片面关注子女学习成绩和日常生活,忽视乃至无视礼仪道德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对子女过分溺爱、迁就都造成了家庭教育过程中的礼仪缺位。[7]学校礼仪教育缺位。我国目前学校教育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虽开设思想品德课程,但由于此类课程多不受学生、教师乃至学校的重视,无法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对于高校教育而言,礼仪文化教育更是因为专业化教育内容比重增加,而相形见绌;步入高校的大学生对于技能的作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面对短期利益的需要,变成了应付了事的形式课。高校礼仪文化教育的缺位,无疑与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初衷背道而驰。  3.新形势下我国礼仪文化具有社会世俗性  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一直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取得了世界经济总量第二的傲人成绩,但是经济的快速发展并没有带来国民素质的快速提高。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都不可避免地受到风格迥异的外来文化冲击,传统文化在当代的缺失为其提供了可乘之机。部分媒体在利益驱使下更是毫无底线地大肆宣传,社会舆论起到错误的推波助澜的作用,而对于传统礼仪文化宣传却少之又少。更有甚者被世俗化框架蒙蔽了双眼,失去了自我价值实现的渴望,使得加强礼仪文化教育的推广力度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原则并行不悖成为可能。  4.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礼仪文化教育具有两面性  目前很多高校大学生在较为正式的社交场合是可以保证基本礼仪规范的,但是一旦脱离了相应场合,文明外衣也就不见了踪影。日常礼仪素养的养成,才是我们正常社会交往中应该注意的细节,而不是具有一正一反的两面性。只有将礼仪文化教育完全融入自己的现实生活中,才能对自己的综合素质起到提升作用。  三、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礼仪文化教育途径  卡耐基《成功之路》导出一条公式:“个人成功是专业技能与人际关系、处世技巧的结合。”通过人际交往活动,在交往中获得友谊,是大学生适应新的生活环境迫切需要的。新形势下他们对礼仪文化表现出日益增长的兴趣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那么,如何更好地引导他们,如何加强大学生礼仪文化教育是摆在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加强高校礼仪文化教育拓宽多渠道教育思路  高校大学生是应该优先加强礼仪教育的群体,学校要作为其中坚力量而存在。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言一行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影响,正所谓“润物细无声”。礼仪教育课,不应当只是某一门课,应当融入学生在学校的整个生活过程当中。首先,礼仪文化的教育不应该局限于课堂,更不应该局限于某一部分教师,每一位老师都应该是道德上的楷模,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其次,学校可以举办各种礼仪活动,提高学生的礼仪意识,学校中的学生会、社团、广播、标语等,都能成为这一措施的有效媒介。另外,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推广必然会造成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冲突。推广传统礼仪文化并不意味着对西方礼仪文化的全盘否定与抵制,其中有益于塑造美好人格的优秀成果亦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8]  2.高校礼仪文化要通过大学生个人自主培养而非强加  19世纪的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曾经指出:“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高校大学生要明确自身在礼仪文化教育中的主体位置。第一,要强化思想认识。思想决定行动,人的行动是通过思想指挥的,决定行动的方向是思想最重要的功能。“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动”,只有具备礼仪文化教育的思想,才能具有礼仪文化教育的自觉性。第二,要认知礼仪文化。只有认知礼仪文化,从学礼仪、知礼仪开始,掌握礼仪文化的基本知识,遵从礼仪规范,才能提高个人修养。第三,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礼仪文化源于社会生活,同时对社会生活又具有指导意义。只有密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将其运用于实际生活,才能真正掌握其精神实质,服务自己的生活。第四,做到知行统一。知行统一就是劝诫人们要保持言行统一,把礼仪文化内化于心。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做到文明修身,慎独自守,知行合一。  3.家庭教育对高校大学生礼仪文化教育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家庭教育对人的礼仪文化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礼仪文化教育过程中不可以带有功利色彩。就家庭而言,父母要以身作则,正确地引导子女树立良好人生观、价值观。家庭中的礼仪文化并不是机械地去规定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动作,而是要通过对这些既成规范的学习,去体会传统礼仪文化的内涵。虽然在教育之初父母的礼仪文化教育收效甚微,但是当第一代礼仪教育的受益者出现后,他们将自觉把礼仪教育带到自己的环境中,去影响后代,形成良性循环。当子女离开家庭走入大学接受群体礼仪文化教育,更利于完善其人格的全面发展,使其完成从“人材”到“人才”的转变。  4.社会对于培养高校大学生礼仪文化教育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要完成党的十八大所提出的提高公民道德素养这一艰辛而又伟大的工作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礼仪文化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引导礼仪文化发展;可以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大众传媒刊发或播出有关礼仪文化教育的公益广告及节目,使其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同时知名企业积极参与校园文化等。这些都无时无刻不影响着高校大学生的礼仪文化行为。  综上所述,高校礼仪文化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将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传统礼仪文化的宣传者,而不是旁观者。通过推进礼仪文化,增进中华民族的荣誉感、自豪感、认同感。更好地培育社会的涵养与气质,推动社会文明程度不断前进。为中国梦的伟大实现,提供有力的保证。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教育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