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文学对后世作品的影响,对文学作品人物的看法作文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4-03-21 00:18:09 归属于教育论文 本文已影响659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今天中国论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论文查重、论文范文、硕博论文库、论文写作格式等内容.                    

  【摘要】本文从主人公的分类和人民是否都喜欢在作品中被创造出来的主人公――典型人物入手,简单地分析了葛兰西提出的有关人民文学中的主人公的看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人民文学,主人公,读者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0-0185-02

  安东尼欧・葛兰西(1891~1937)是国际工人运动的杰出战士,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国际无产阶级工人运动。由于1926年1月在一次意共的大会上葛兰西提出组织统一战线以恢复民主、反击法西斯的主张,当年11月意大利法西斯政府悍然抓捕了葛兰西,并于次年6月判处他20年徒刑。他相继被监禁于许多城市,在一段时间以后才被允许写信和接受书籍。在他的精神、肉体备受折磨而健康状况很差的情况下,他把自己的余生都用于读书和写笔记,这就是他的两大卷《狱中书信》和《狱中札记》的由来。他在《狱中札记》这本著作的最后对人民文学中的“主人公”这个观点是这样给我们解释的:

  “老百姓对自己的文学态度最显著方面之一是:引起人民兴趣的,不是什么名字,不是什么作者个人,而只是最主要的活动人物。人民文学作品的主人公进入人民智力生活的范围后,和自己的‘文学根源’解脱,并且具有历史人物的意义。他们的一切生活,从出生到死亡都使人发生兴趣,正是这一点说明连载的成功,甚至主人公是伪造的,当形象的第一塑造者在其书中使主人公死亡,而‘续者’又使他复活来大大满足读者,读者重新热情地迷恋他并回复了形象,根据其加工材料的基础给他以新的特点,所谓伪造的情况,就是在这种场合下发生的。为要了解幻想世界在人民生活中具有独特神话具体性,并不需要了解字面意义上的‘历史主人公’,虽然也发生这种情况:人民中的读者已不能再过去历史真实世界与幻想世界之间划条界限,并且争论有关小说主人公的事,似乎问题在于真正活跃着的、但不知是在怎样改造的形式中的人们。有这样的情况,例如,当主人公由于有类似特点把不同的小说混淆不清的时候:民间说书人把许多角色的类似一点结合为一个角色的形象,并且断言:为要被认为是‘有教养的人’,正需要这样办。”①在这个解释中本人只选了对自己有深刻影响的两点并把典型人物当作主人公来分析从而提出了自己关于这个方面的观点。

  文学是社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之一,它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之上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它反映经济基础,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这种反作用又是以文学的特有方式,即通过对人的思想感情发生影响来达到的。

  上层建筑是由不同的层次组成的。文学和艺术一样,属于上层建筑中距离经济基础较远的意识形态,有不同于其他意识形态的特点,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我们所说的人的意识来源于社会实践。属于一种特殊精神生产的文学的源泉也是社会生活,而社会生活是感性的,“文学是人学”,所以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首先是具体的,可感的。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目的在于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这里的“社会矛盾”与“现实生活”就是小说反映的主题思想。所以,每一个形象的塑造都是有其目的的,分析时如果能抓住人物形象,把作者塑造这个形象的目的揭示出来,就能顺利达到分析主题思想的目的。葛兰西说过,人民最感兴趣的是在文学作品中的活动人物。就是这个人物的具体活动教人民,使他们改变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反过来有利于人类本身和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解释主人公时,葛兰西只提到了“主人公”,没有对它进行分类。我们把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简单地分为典型人物形象(主人公即主要人物)和艺术形象(普通人物即次要人物形象)。把典型人物还可以分正面典型人物形象和反面典型人物形象。对人民起作用的是典型人物形象及其他们在文学作品中的具体活动。以我看,与现在相比,以前的文学作品更注重典型人物的塑造,因此以前的文学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对广大人民更起作用。但我们决不轻视艺术形象即次要人物在文学作品中的地位和它对典型人物形象独特性格特征的表象起的作用。正是有艺术形象,典型人物形象独一无二的性格显得更明显,从而给人的印象更深刻。艺术形象的个性愈独特、丰满、鲜明,概括和解释社会生活的意义愈深广,其典型性就愈高。

  典型的问题是文学的中心问题,但并不是唯一的问题。优秀的、能够传世的叙述文学作品大部分都是以典型形象反映社会的。如果说形象性是文学的基本属性,那么典型性更是优秀文学的主要标志。人们对典型的认识是很早的,古希腊、古罗马和古代中国的文学家们都曾有过相关论述。但是典型这个文学理论术语到19世纪才流行起来。莱辛、博马舍、雪莱、巴尔扎克、雨果等在有关论著中都使用过典型这个概念。特别是19世纪俄国的别林斯基,更是对典型问题进行了详细深入的论述,而后来的理论家、文学家的论式就更多了。

  典型,作为美术范畴在中国使用,是20世纪20年代从西方借鉴来的。当然对典型理论的探讨同样悠久。不过,中国的典型理论植根于重表现、重抒情的艺术创作实践,主要体现在以诗为主主题的意境论述中。五四以后,西方典型理论广泛传入我国文艺界,但真正的理论探讨和自觉的实践探索是在新中国成立后。

  “真正的典型人物,‘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理论整体,本身就是一个世界,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完满的有生气的人,而不是某种孤立的性格特征的寓言式的抽象品’”②,“在他1927年的很有影响的《小说面面观》里,英国小说家福斯特把人物形象分为round=major=主人公和flat=minor=艺术形象两大类。除此之外人物形象还可以被分为dynamic=动态的人物形象和static=静态的人物形象。”③无论是动态人物形象还是静态人物形象,都是为典型人物特征的表现和揭露而服务,在这过程中他们都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人物特征。因此每个文学作品中的人物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人物特征。如果我们把他们都看作主人公的话,那就光主人公造成了文学作品,作品中的其他艺术形象没什么可说的了。这肯定会影响文学作品的多样性,内容的丰富性。文学作品之所以吸引广大人民群众是因为它的人物形象和所描述的具体情节是各种各样的。这五花八门的文学作品中当然即有主人公又有艺术形象,他们的具体实际活动和这些活动中出现的各种冲突丰富了文学作品,从而达到教养广大人民群众的目的。葛兰西又说文学作品的典型人物(主人公)进入人民智力生活的范围后,和自己的“文学根源”解脱,并且具有历史人物的意义。在某种程度上他是对的,但“……具有历史人物的意义”这句话,以我看,太绝对化了。因为典型人物即主人公具有独特、丰满、鲜明的个性特点之外,还具有巨大深刻的社会概括性。典型人物的个性和社会概括性具有辩证统一性。典型人物除了历史人物的意义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是,他或她还具有现实意义。也许他们当中的有些典型人物是跟我们同时代的人,他们许多独一无二的特殊个性和现在我们的个性一样。我们所说的历史性就是代表过去的人或事物,在某种程度上,它跟同时代的人或事物必定有或多或少的时间距离和差别。比如:著名的维吾尔族作家麦麦提明・吾守尔的短篇小说《馕金牙的狗》中的人物――一篇题为《疯子》的文章的作者一段妙论:

  “……外国的作家们边跑边编辑文章,诗人们怕影响情绪而不讨老婆……我来到一座城市,那里的市民们穿得那么阔气,市长却光着双脚。女人们留着假胡子,男人们带着假发,吃饭下馆子,睡觉住店,自己家的屋子出租挣钱,喝热茶要放冰块,冰激凌要搞热了吃……这些怪事真叫你吃惊。我们街上的赛来塔洪你可能认识吧?它如今卖裤头袜子可发了,去朝圣回来成了阿布都赛米提阿吉(阿布都赛米提是赛来塔洪的别称,‘阿吉’是去麦加朝圣归来的人的称号)。这些日子以来他发火了,说‘我们的传统跑到哪儿去了?’,用大布缝了一件衬衣穿上,又用细土布做了一条领带系上,新买的小轿车里铺上了一领席子开着到处跑……”④

  这段淡化了小说典型人物的道白多像一位相声演员的台词,可是作者写这些绝不是为了引人发笑,倘若你认真品味,你就会觉出,这些笑料可以让你联想起生活当中的各种情形,这些事被提到一种艺术的高度,造成了一种气氛,人物在这种气氛中依照他自己的逻辑在说、在做。难道我们感觉不到他(淡化了的典型人物)在小说中表现的现实意义吗?他光有历史人物的意义,没有现代人物的意义吗?在文学作品中有时完全可以打破这个界限,但一旦我们真的理解该作品所表达的深层内涵时,我们仍然能看出来,作品中所描述的人和事件与现在的人和事件的微妙区别。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分得开来现在和过去。因此,我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但可以找到作者小说中的主人公,而且也感觉到或看出来他独一无二的具有现代意义的独特性格。也就是典型人物所表达的现实意义。本文来自《人民文学》杂志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教育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