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课程,宏观经济学课程标准心得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4-03-30 08:18:33 归属于经济论文 本文已影响260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今天中国论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论文查重、论文范文、硕博论文库、论文写作格式等内容.                    

  本文在分析《宏观经济学》课程本科教学中要注意“开章明义”、“高屋建瓴”、“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双中心、两手抓”、“脚踏实地”、“宏观经济学的科学性”等七个方面问题基础上,提出要保证充足教学时间、开设中级宏观经济学课程、由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顶天立地”讲授、优化课程考核方式以更好地讲授《宏观经济学》课程。

  一、引言

  宏观经济学是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是研究资源有效利用的经济学,也是跟一个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密切相关的学科。《宏观经济学》是经管类本科生基础课程,是其他课程的基础和入门,因此如何让经管类本科生学好、学会《宏观经济学》是一个重大现实问题。在讲授《宏观经济学》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经典和现代的统一、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课堂和课外的衔接是非常关键的问题。

  二、《宏观经济学》课程本科教学的思考

  (一)开章明义

  《宏观经济学》是在大学一年级下学期讲授,在学习完《微观经济学》之后,学生对经济学有了初步的了解与认识,在此背景下讲授《宏观经济学》一定要让学生明确宏观经济学中的“宏观”与微观经济学中的“微观”的区别与联系,明确宏观经济学在经济学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背景与发展流派。最重要的一点是明确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假设条件,除了“经济人”假设还有市场失灵、政府有能力调控市场,同时要让学生明确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虽从不同层面研究经济运行,但是“殊途同归”。

PingYin.cN

  在经济学的学习过程中,要给学生灌输一种理念,经济学的研究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设”、“假定”条件之下的,所有的研究都必须在一定的“假设”、“假定”条件下开展。“假设”、“假定”条件可以与现实经济社会相一致,也可以不符合现实经济状况,但不管“假设”、“假定”是如何的合理或不合理,只要得出的经济结论能够解释现实经济现象或解决现实经济问题,就认为这些“假设”、“假定”是科学的。“假设”、“假定”没有对错之分,同时不能用“假设”、“假定”直接解释经济现象。如经济学研究中“经济人”的建设贯穿始终,在经济人的假设下可以得出通过市场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也可以得出市场并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存在市场失灵,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但不能直接用“经济人”假设来解释现实经济现象,某人A爱钱,因为A是经济人,这种解释是错误的,应该这样解释,在经济人的假设下,A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而钱越多,A的效用就越大,所以A爱钱。

  (二)高屋建瓴

  在讲授《宏观经济学》时要让学生明确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框架结构、实现的目标这三个问题,能够让学生脑海中有一个大致的网络架构,便于在以后的学习中分块分类学习。

  明确宏观经济学主要是解决经济萧条、失业、通货膨胀的问题,在初级宏观经济学课程中主要是研究经济增长的问题,研究经济增长问题从短期和长期两个层面展开,短期内研究经济增长主要是学习收入-支出模型、IS-LM模型、AD-AS模型、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四个模型,长期内研究经济增长主要是生产函数的问题,要实现的目标是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四个方面。

  (三)按部就班

  在让学生掌握了宏观经济学的架构之后,“按部就班”进行各章节的讲授,在讲授各章节时一定要让学生明确各章节的假设条件、要解决的问题、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在讲授时一定要让学生注意到数学分析或边际分析在经济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同时也要学生意识到逻辑推理或因果分析在经济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在经济学讲授过程中,一定要把理论讲好、讲透、讲明白,理论就是理论,是马虎不得的。

  “按部就班”并不是讲死书、死讲书,让注重各章节之间的联系。在宏观经济学的学习中要让学生意识到各章节是由简到繁,由易到难设置的,比如收入-支出模型是IS-LM模型的简化形式,而IS-LM模型是AS-AD模型的基础,AS-AD模型认为国民收入不仅取决于需求,而且也取决于供给,而宏观经济政策的分析师基于IS-LM模型。

  (四)循序渐进

  在本科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是什么”,也需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这就需要先把概念、理论给学生讲透彻、讲明白,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是这样。在两个课时的授课中,在第一个课时当中要让明白“是什么”,在第二课时中逐步引导学生思考或者质疑,然后再进一步进入讲授。

  (五)双中心、两手抓

  在讲授课程中,不能仅仅以“教师”或者“学生”为中心,要建立“双中心”,在课堂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中心,都是课堂的主体,课堂的教学是在两个主体或者两个中心的碰撞、交流、耦合的过程中传播知识。在课堂教学中,不要一味采取互动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只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形式,课堂首先是“教师”的课堂,在把知识传播给学生之前,教师是中心,在把基本的知识传播学生之后,通过互动、提问、质疑、练习强化,进一步强化、深化、广化知识,这时学生是中心。本科教学中要“课堂”、“课外”两手抓,宏观经济学课堂讲授以教科书知识为主,课外必须加以习题强化,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加以强化。要让学生意识到,课外与课堂同等重要。

  (六)脚踏实地

  宏观经济学讲授课程中普遍存在以讲授理论为主,枯燥乏味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顶天立地”,把理论讲授好的同时,要把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用理论解释现实经济问题或经济政策,让学生学以致用,让学生领略到宏观经济学的魅力。如在新时期,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而后又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怎么让学生明白政府出台的这两项重要的发展战略或政策,这就要让学生意识到区域经济的发展或经济增长是有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共同决定,“一带一路”战略主要是需求侧的改革,目的是增加总需求,使需求曲线向右平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是供给侧管理,目的是向消费者尤其是国外的消费者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使供给曲线向右平移,这两个方面的结果就是更好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使中国经济尽快的走出低迷期。

  (七)宏观经济学的科学性

  在我国经济学课程中,宏观经济学属于西方经济学的范畴,与之相对应的是政治经济学,关于宏观经济学的科学性问题一直是经济学界讨论的热点话题,从“滞胀”的魔咒到“货币的非中性”,质疑与矛盾无时无刻不体现在宏观经济学的演变和发展中,因此也诞生了各种经济学流派。由于在宏观经济学讲授时学生未开展政治经济学课程的学习,因此无法引导学生用政治经济学的观点来反驳西方经济学的观点。在宏观经济学或者西方经济学的讲授中要让学生明白宏观经济学有一定的科学性,也有一定的缺陷,但是随着经济学的发展宏观经济学逐步完善。宏观经济学理论来源于实践,也要通过实践不断的验证、完善。

  三、《宏观经济学》本科课程教学的建议

  (一)保证充足教学时间

  高校《宏观经济学》本科生课程一般选取高鸿业版本,共十章内容,设置学时为48学时,总体来说学时偏少,在讲授过程中部分章节会选择不讲,或只是做简单的讲解,这对学生理解和认识宏观经济学造成了一定的限制,建议要扩大宏观经济学的学时设置,延长至64学时,使教师有更充足的时间给学生全面、深入、详细地的讲解,因为这是经管类学生最基础的基础课程,也是以后继续深造的基础。

  (二)讲授中级宏观经济学

  在经管类本科生课程设置中仅开设初级宏观经济学是不够的,也是不合理的,尤其是在211高校,建议在经管类本科生二年级上学期或者下学期,开设中级宏观经济学,使学生在初级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掌握宏观经济学,尤其是模型、公式的推导,理论的推理过程,一方面为其他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也为毕业后的保研或考研打好基础。建议中级宏观经济学课时设置为36学时,必修课。

  (三)由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

  高校中在推行各种教学方式,教学方式“一哄而上”,也就意味教学方式的“一哄而散”,建议新的教学方式先试点,再推广。同时,不同的教师适合不同的教学方式,或者不同的教学方式可以在不同的教师手中发挥到最大功效,应允许教师自主选择适合的教学方式,有些教师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把理论教的很透彻很形象,而无需案例,就不需要非要案例教学法,给教师一定的自主权,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只要把知识、思想传播给学生的效果实现就可以。

  (四)“顶天立地”讲授

  宏观经济学要把理论讲好,更要把理论运用于实践当中。高鸿业版本的宏观经济学在案例设置上偏重于西方的案例,对中国的案例涉及较少,也有中国数据不存在或不公布的部分原因,如失业率,但在宏观经济学讲授中应以中国的案例为主,西方案例为辅,虽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也要“洋为中用”,毕竟我们学习宏观经济学是要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出宏观经济政策,或者通过学习宏观经济学,可以让我们读懂我们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

  (五)优化课程考核方式

  宏观经济学课程考核应逐步降低考试成绩占比,提高其他方式考核占比,比如分小组专题讨论、案例分析、课程作业,甚至可以规定在学习宏观经济学课程中如发表了相关的课程论文可以免考,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在考试内容上不一定要照本宣科,可以增加主观题型、开放题型。

  作者:陈作成 蒋坤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37期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经济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