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大学经济类课程,高校经济学课程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4-03-30 08:20:10 归属于经济论文 本文已影响226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今天中国论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论文查重、论文范文、硕博论文库、论文写作格式等内容.                    

  摘要:宏观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是学习好其他专业课的基石。但由于该门课程理论性较强,数学模型较多,内容较复杂,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所以,宏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文章从教材的选取、内容的取舍、教学方式的创新和多元化评价方式的探索等多角度探讨民族高校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路径。

  关键词:民族高校;宏观经济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7)12-0007-02

  宏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传统分支之一,是大学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程。民族高校大多数学生是少数民族学生,存在汉语基础薄弱、高数知识欠缺的问题,所以讲授宏观经济学要区别于其他高校。

  一、民族高校宏观经济学课程改革的意义

  宏观经济学是学习好经济管理类其他课程的基础理论课,是学习好专业知识的基石。学习宏观经济学能够让学生掌握宏观经济分析基本工具,理解实际生活中各种经济现象的内在规律和各种现象之间的必然联系,以及分析当前各种宏观经济现象产生的原因和本质特征,所以这门课程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也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非常强的课程[1-2]。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一)宏观经济学课程的复杂性

  1936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出版,标志着宏观经济学产生。相比较而言宏观经济学产生时间短于微观经济学,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论体系,所以思想流派众多,各学派均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和政策主张[3]。

  第一,宏观经济学包罗万象,存在多个流派。西方经济学学派林立,思潮迭起。宏观经济学是由众多经济思想流派的观点和理论构成。仅近现代西方经济学就包括新制度学派、理性预期学派、供给学派、新剑桥学派等学派。这些学派有着各自的主张和观点。诸多的流派使得宏观经济理论丰富且不断发展,但同时也為学习者带来许多的困惑和不解。

  第二,宏观经济学理论抽象,数学模型复杂。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抽象性极强的学科,为了研究问题的简单,往往需要做出极为严格的假设前提,剔除了现实经济中一些不太重要的因素,从而得出结论。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前提假设去除,结论也许就不成立。这会使得初学者、本科生产生很多困惑。再者宏观经济学中模型纵横,有图表、函数、图形等,尤其是很多结论需要数学的推导,则要求有一定的高数知识,对于民族高校的少数民族学生来讲,语言交流都是困难,更何况高数知识的掌握呢?所以,学习宏观经济学会感觉到乏味和枯燥,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第三,宏观经济学实践性强,体现意识形态。宏观经济学产生于现实经济生活,同时又指导现实经济生活,是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状况的经验总结。所以,宏观经济学的实践性非常强,我们学习西方经济学就是掌握其基本原理认识我国经济生活。但与此同时,不可避免的是,宏观经济学的根源是为资本主义制度摇旗呐喊的,宣扬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和优越性。因而,我们在学习宏观经济学时要批判地选择,不能一味照搬,结合我国的国情做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wwW.ZgJcc.Com

  (二)民族高校学生的特殊性

  我国有13所民族高校,其中国家民委直属的有6所,分别是中央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和大连民族大学。民族高校主要招收少数民族学生,大多少数民族学生分布在偏远的、欠发达地区,教育资源不均衡,文化知识较为薄弱,再加上一些少数民族学生从小学习本民族语言,汉语对他们来说,也需要一个从零开始学习的过程。学习汉语类似于汉族学生学习外语,更何况需要高等数学知识的宏观经济学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授课的时候有所改变,和其他高校宏观经济学的课堂应有所不同。所以说,民族高校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价模式势必要求改革,并且迫在眉睫[4]。

  二、民族高校宏观经济学教学改革的路径

  (一)优化教学内容

  1.教材的选用。讲授一门课程,首先要选择一本“适合”学生的教材。目前国内本科生宏观经济学教材主要有三大类:第一类是国内比较经典的主流教材,比如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厉以宁主编的《西方经济学》、黄亚钧主编的《西方经济学》等;第二类是引进版的教材,比如曼昆的《宏观经济学》、多恩布什的《宏观经济学》、萨缪尔森的《宏观经济学》、克鲁格曼的《宏观经济学》等;第三类是学校自己编写的教材,主要依据高鸿业或者曼昆的体系编写。应该说上述提到的教材各有特点,都是优秀的经典教材,尤其是高鸿业主编的《宏观经济学》,国内很多高校都在使用此教材,截止到2017年年初,该书已修订到第六版,有很完善的配套教学资源。这本教材较少使用数学工具,所以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易懂。但是教材内容主要讲授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前沿内容涉及较少,没有更新的案例,所以比较枯燥。虽然引进版的教材更新快,案例丰富和实效性强,但问题是案例都是西方国家的案例,和中国的实际有较大差异,学生对案例中显示的问题缺乏感性的直观认识,会让学生更加迷茫。外版书籍价格往往比较贵,作为本科生教材,会增加学生的成本。所以,针对少数民族学生,我们选取教材的时候一定要慎重,选适合学生的教材。我们可以在借鉴国内外经典教材的基础上,编写一本数学知识较少使用,有理论前沿,有丰富案例,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教材。

  2.教学内容的取舍。宏观经济学主要有萨缪尔森体系和曼昆体系。萨缪尔森继承凯恩斯的思想于20世纪60年代建立了一个系统化、模型化的体系。教学内容主要是宏观经济概述、国民收入决定理论、IS-LM模型、宏观经济政策、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失业与通货膨胀、开放经济、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理论等。20世纪70年代,西方世界出现了一种怪病“滞涨”,伟大的凯恩斯主义无法解释和说明,于是费里德曼的货币主义、卢卡斯的理性预期理论等得到了新的发展。多数学者认为,古典理论用来分析宏观经济运行的长期规律更有说服力,而凯恩斯则在解释宏观经济运行的短期行为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明确将宏观理论分为长期和短期,涵盖了古典理论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被称为曼昆体系。主要内容有古典理论:长期中的经济,增长理论:超长期中的经济,经济周期理论:短期中的经济,宏观经济理论专题和宏观经济政策专题。

  作为民族院校的宏观经济学课堂,我们要做到让学生掌握和了解古典宏观理论,也要掌握和了解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所以我们在课程中,内容要有所选取。第一,介绍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让学生了解这门学科产生的背景,从而理解宏观经济学为什么要研究整个社会的总产量、就业量、价格水平,进而掌握当代宏观经济学主要的两个流派。第二,介绍宏观经济总量指标,即一系列总产量指标、失业率、物价水平指标。第三,介绍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和国际市场四个市场的均衡,从简单到复杂,逐步递进。第四,介绍宏观经济政策的应用,结合案例进行讨论。第五,介绍总供给—总需求理论。第六,介绍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理论。

  (二)创新宏观经济学教学方法

  近年来,国内各高校在讲授宏观经济学的时候已经改变了过去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采用“案例教学、研讨式、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客观来说,这些模式比起以往的单纯教师讲授的模式而言,教学效果会有大幅度提升,但是对于民族高校的少数民族学生来说,直接采用案例教学、研讨式、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未必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在教材的选取、教学内容的取舍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上都应有所不同。考虑到民族学生语言障碍和数学知识欠缺的客观事实,首先,我们编制详细的教学进度,提前将学生预习课件和课程视频下发,要求学生在每堂课前必须预习。为此,需要专门制作预习课件,将每一章的内容概括制作简短的课件,同时录制视频。其次,课堂上我们仍然详细地讲解每一个知识点,根据学生的反应,将难点重复若干遍,直到学生明白为止。再次,根据教学内容编写符合我国现实的案例,要求学生们课下以5人左右的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课上会安排每个小组5分钟左右的分享发言。最后,每章结束还会安排习题课,学期末还会安排章节串讲。

  当然,对于民族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宏观经济学课程课时安排应该宽松,多于48课时,倾向于60课时或者64课时。班级人数控制在45人以内,保持小班授课,才能做到过程监控,保证授课质量。

  (三)变革宏观经济学学业评价方式

  传统的考核方式是“一锤定音”,期末考试成绩决定了这门课的考试成绩。我们应该提倡增加过程控制的比重,考虑到少数民族学生的特殊性,我们提倡多元化考核模式。考核内容包括期末考试成绩、平时出勤成绩、课后作业成绩、随机课堂测验成绩、案例讨论成绩(小组成绩)、读书笔记成绩等。具体是期末成绩占50%,平时出勤成绩占15%(若缺勤一次,扣取总分的1分,即缺勤10次,出勤成绩为0)、课后作业成绩占10%(若少做一次作业,扣取总分的2分,即5次作业不做,作业成绩为0)、随机课堂測验成绩占10%(每学期课堂随机测验2次左右,每次测验占5%)、案例讨论成绩占10%(每学期大约5次案例讨论,每次占2%)、读书笔记占5%(学习初布置读书目录,选取一本书阅读并撰写读书笔记)。对于一些汉语基础为零的少数民族学生,还可以将及格线下移到55分甚至50分。因为最终的考试成绩不是目的,目的是少数民族学生掌握了这门课的内容,驾驭了学习西方经济学的方法,培养了经济学的思维和眼光。

  宏观经济学课程的改革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从事教学的教师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在逐步地完善和探索教学方法。期待我们的研究能对少数民族高校乃至全国各高校中少数民族学生经济学的学习有所帮助。

  作者:李苏

参考文献:

  [1]萧灼基.以宏观经济学方法研究现实问题[J].经济研究 导刊,2007,(2).

  [2]苏剑.新供给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一个发展方向 [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6,(3).

  [3]时磊.经济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以微观经济学为 例[J].重庆与世界,2011,(15).

  [4]李苏,李雯雯.民族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探索[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6,(10).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经济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