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严莉 张中元 马远青 李清华
[摘要]“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实现农民持续增收。面对我国农业生产力低下、资源浪费大、农业生产成本较高的现状,如何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农民持续增收是一个重大课题。目前我国单个农户农产品生产成本偏高的成因很多,诸如与外界的信息不对称等。降低单个农户农产品的生产成本,需要在加强农户与外界沟通、实行农地制度创新、依靠农业技术进步、政府补贴政策的落实等方面下功夫。
[关键词]单个农户 生产成本 农民增收
一、影响单个农户农产品生产成本的因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将生产成本看作是不变资本(c)和可变资本(v)的总和,划分依据是资本各部分对价值增值的影响。而在现实中生产成本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计算范畴,农产品价值的这个独立的部分所代表的既然是农产品中所包含的资本耗费,因而它必须通过流通过程从农产品的售卖价格中收回来,它是农产品售卖价格的最低界限,而且在现实的市场中我们考察单个农户农产品的生产成本还要考虑许多潜在的两者(c和v)都影响的因素,因此模糊两者概念上的区别,将c+v看作是一个整体从微观角度对单个农户生产活动中影响其生产成本的因素进行分析。wWw.lunwen.net.cn
1.与外界的信息不对称影响单个农户生产同一农产品的生产成本
对农户来说,把握农产品市场的信息,有效利用各种资源降低生产成本也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单个农户之间获得信息的成本不可能是相等的。
(1)获得信息的成本的不同。在我国,由于农业经济没有形成规模,农户比较分散,各个农户获得信息的成本是有差距的。农户获得信息在距离、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导致了他们的生产成本的不同。也就是说,郊区和偏远山区的农户若要获得和市场附近农户一样的信息它们要付出一定的成本。
(2)对信息的反应影响生产成本。如果说第一点是“硬实力”(外在环境)的话,第二点就是“软实力”(农民的内在素质)了,因为农民对信息的反应既取决于他们在时间上的意识,也取决于他们对信息的认识程度和把握程度,这是农民所积累的经验和他们对价值规律作用理解的不同造成他们对信息反应不同。
(3)行业信息使农产品生产者机会成本增大。生产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因生产一种产品而放弃生产另一种产品的利益损失。由于农产品种类繁多,农户选择某一新的产品生产,就会付出进入这个行业的需要的信息成本。有些稀缺性的产品生产的行业信息是垄断的,进入的成本大多是沉没性的,同时由于生产者新产品技术的生疏,也带来了生产成本的增加。
2.农业是否实现了规模经济影响单个农户农产品的生产成本
所谓规模经济,通常是指企业因扩大而在经济上获得利益的现象。就农业来说,在投入所有农业生产要素如土地、劳动、资金等都按同一比例增加的条件下,若产品收益以更大的比例增加,从而企业比例报酬递增,则称之为实现了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是相对于边际成本而言的,边际成本递增,规模就不经济,边际成本不变,也不是规模经济,只有边际成本递减,才会形成规模经济。目前我国农业规模经济还难形成,其原因如下:(1)目前土地制度的约束。(2)农村人口比例不合理。(3)农村土地自然条件的限制。(4)农村农产品市场要素和体系还不健全,农产品有效外销渠道还没有形成。
3.农业科技应用影响单个农户农产品的生产成本
我们知道农业资本有购买生产资料的资本(c)和购买劳动力的资本(v),c和v也是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要素,它们之间的比例越大,即资本的有机构成越高,科技对农业的影响就越大。在资本形态上表现是c和v,在农业科技的现实应用上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科技的应用没有普及。(2)广大农民文化水平低下。(3)农产品科技含量少,质量不高。
4.政府的土地补贴影响单个农户农产品的生产成本
政府对土地进行补贴,由于地方政府运行效率低下等因素的作用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较大的不规范性。导致农户之间受益不公平,它们各自的生产成本有了差异:(1)对大众性农产品来说由于竞争和政府管制的作用,全国市场价格基本是一致的,就同一地区来说由于政府对不同的土地补贴是一样的,没有形成级差性补贴,土地级别不同的农户生产成本显然不同,拥有优等地的农户的生产成本显然要比中等地和劣等地的农户要小。(2)各地补贴标准差异较大。(3)国家颁布的补贴标准在部分地区落实不到位,补贴方法混乱,造成不同地区农户受惠程度的不公平,社会监督困难。
二、降低单个农户农产品生产成本的措施
1.加强农户与外界沟通
信息在农村的流畅是实现农户与外界的沟通的最基本途径。目前在农村特别是偏远山区实施的村村通公路和电网以及通信光缆建设对农户了解外界信息有着积极作用,极大方便了农户的交通,扩大了农户在本市或本省交流的范围。但国内其他省和地区以及国际市场的信息渠道依然没有打通,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加强国际互联网在农村的建设和普及是一项很艰巨的任务,由于中西部农村农民居住较分散,可以以村为单位先将网点搞起来使农民及时了解信息。
2.实行农地制度创新使农村经济规模运行
加大力度推行土地流转政策,调整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人口比例,加强农村交通建设,改变农民对土地的依赖观念,转变农业经营模式,改革农业的市场运行机制。使农村多余人口向第三产业和由于农村规模经营而产生的各种衍生产业如农产品的原料配送、收购、包装、运输等服务性的方向转移,实行集约化生产、外销一条龙的经营模式。
3.依靠农业技术进步
加大对农业的科技投入力度,兴建专门的农业科技研究所,着力培养专业的农业科技人才,促进农业科技发展,使创新的农业科技在农产品得以运用,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科技对农产品的贡献率。
4.政府补贴政策的落实
提高政府对农业补贴政策的透明度,对补贴政策实施有效的监管,防止运行过程中产生腐败问题,使政府对农民的补贴落到实处。同时,针对地区的差异实施级差性的补贴,避免地区性贫富差异扩大化。
参考文献:
[1]徐禾.政治经济学概论.人民出版社,1972.
[2]发展规模经济是解决农业生产力低下问题的关键.南华早报.
[3]李建德.再论农业规模经济——与王成德、郭正模同志商榷.争鸣,1990,(4):40-43.
[4]张照新.我国粮食补贴政策的框架、问题及政策建议.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