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在全球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推进过程中,我国农产品的出口贸易面临着国内和国际因素的制约。在此背景下,如何稳定持续地扩大农产品的出口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对农产品现状的分析,确定影响农产品出口贸易的主要因素,在对成因作进一步剖析的基础上,尝试性地建立农产品出口贸易预警的指标体系。
关键词:农产品 制约因素 预警 指标体系
在全球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推进过程中,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面临的困境也日益凸现。主要的制约因素来自于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从国内因素来看,可耕地资源和渔业资源正在日益减少甚至枯竭,而不断增长的工业和城市用地都在蚕蚀农田;再加上环境的退化、污染,水土流失加剧,这些因素影响了出口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和数量的增长。再从国际因素来看,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产品出口频遭主要进口国的技术壁垒封锁和反倾销指控。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施用农业保护手段更加高明、更加隐蔽,这给农产品出口增加了难度。农产品的出口面临的国际市场环境不容乐观。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受阻,必然会影响到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益和农民生活福利水平也会受到影响。在我国,如果不解决好“三农”问题,如果没能使农民真正走向富裕,我国社会的稳定都将受到影响。
农产品出口制约因素的成因分析
从经济学角度而言,影响农产品出口的因素存在于两方面:农产品的供给和需求,即农产品的生产领域和消费领域。可见农产品出口受阻既有来自于国内的制约因素也有来自于国外的制约因素。
国内制约因素的成因
由于农业是弱质产业,农产品的生产易受国内气候和地理环境的影响,自然灾害和不良的自然条件会导致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的下降,造成不稳定的特征。产量和质量的不稳定很自然地就影响了农产品的出口,造成贸易的不稳定状况。
农民组织化程度低,质量竞争意识淡薄。由于我国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家庭经营式农业生产方式,使得农业的市场化程度长期得不到提高,农民的市场化经营意识普遍不高,质量竞争意识淡薄,难以实现自发式的、旨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资源和技术配置。农业行业和农民组织建设又受制于农民经济实力和文化素质,因而难以有效地发展壮大和有组织地促进农业生产者进行技术改造,且增加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资源配置的组织成本也很高,组织效率低下。
农业生产外部环境的污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乡镇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三废”化肥致使大气、水质、土地污染进一步加剧。例如,目前浙江沿海污染日趋严重,赤潮频发,严重地影响了海水产品的生产和出口。资料表明,海上污染的80%来自陆地,陆源污染物向海洋转移,是造成海洋污染进而引发赤潮的主要根源。大量污染物未经处理便直接排入河海,其数量远远超过海水的自净能力。
标准少、水平低,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不高,客观上对农产品贸易形成了技术性壁垒。根据WTO的TBT协议和SPS的有关规定,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发布的标准作为国际农产品贸易的仲裁标准。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标准情况分析,美、欧、日等国和地区是国外先进标准的代表。我国现有1000多个国家、行业的农业标准,在这些标准中不仅有不少重复,更主要是标准水平基本上与国际不接轨,其标准制定的技术依据基本是以往生产技术的总结,技术含量不够高。目前我国国家标准采用国际标准比例仅为43.5%,而且采标项目主要集中在工业领域,农业标准采标比例更低。这直接导致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与国际先进标准存在着较大差异,成为农产品出口受阻的直接原因。在国内市场上,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引起消费者的高度关注,是消费者反映的热点问题。上海、北京等地对农产品已开始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凡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的,不允许进入该市场。
政府对企业农产品在生产环节的质量控制和出口环节的卫生检疫上技术手段跟不上,农产品检测检验技术、设备落后。我国海关的检疫现状为:检验手段落后,检验的程序较为复杂,实施过程中难免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产品的出口,而且技术能力和资金的缺乏可能导致我国在标准的设定上会有些武断甚至不尽科学之处。2002年初当日方对我国蔬菜检测加严的消息一传来,担任西兰花检验的浙江省台州出入境检验局颇感为难,因为在人员、技术、设备等方面同日方要求存在较大差距,结果导致新的检验程序开展太慢,大量西兰花在口岸积压。欧盟检测出我国出口的冻虾仁中含有10亿分之0.2克氯霉素,但是这个数据在国内是根本无法检测出来的。
部分农产品价格持续走低。出口农产品价格如果偏低就会被怀疑是低价倾销的嫌疑,因此更容易遭到相应的报复。近年来,我国国内的主要农产品正处于历史上少见的供大于求阶段。资料显示到2002年8月,国有部门的粮食总库存仍在2.5亿吨以上,多数粮食品种的生产者价格与1996年相比下跌了40%;包括棉花在内的部分农产品价格已经降低至世界市场价格以下。超低的价格十分容易引起对进口国进行倾销,进而导致进口国用贸易壁垒采取报复。
国外制约因素的成因
主要是面临着新贸易保护主义引发的新贸易壁垒的影响。所谓新贸易壁垒,是相对于传统贸易壁垒而言,是指以技术壁垒为核心的包括绿色壁垒和社会壁垒在内的所有阻碍国际商品自由流动的新型非关税壁垒。传统贸易壁垒指的是关税壁垒和传统的非关税壁垒,如高关税、配额、许可证、反倾销和反补贴等。区别传统贸易壁垒和新贸易壁垒的根本特征是:前者主要是从商品数量和价格上实行限制,更多地体现在商品和商业利益上,所采取的措施大多是边境措施:而后者则往往着眼于商品数量和价格等商业利益以外的东西,更多地考虑商品对于人类健康、安全以及环境的影响,体现的是社会利益和环境利益,采取的措施不仅是边境措施,还涉及国内政策和法规。新贸易壁垒的出现是国际经济、社会、科技不断发展的产物。新贸易壁垒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社会进步及发达国家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安全和健康意识空前加强,越来越关心产品对身体健康和安全的影响,以致在国际贸易中以健康、安全和卫生为主要内容的新贸易壁垒日益增多。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人们越来越关心赖以生存的地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而要求国际贸易中的产品本身及其生产加工过程都不要以破坏环境或牺牲环境为代价;同时要求生产这些产品时也不要以牺牲劳动者的健康为代价。于是,绿色壁垒和社会壁垒等新贸易壁垒将在国际贸易中不断出现。
新贸易壁垒的日益增多与传统贸易壁垒受到约束关系很大。传统贸易壁垒如关税、许可证和配额等的使用不仅会受到国际公约制约和国际舆论的谴责,而且易遭到对等报复。因此,这些传统贸易壁垒措施将来的发展空间不是很大,这就为绿色壁垒等新贸易壁垒的发展提供了巨大发展空间。
540)=540" vspace=5>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为新贸易壁垒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手段。技术密集型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不断提高,特别是信息技术产品,涉及的技术问题较为复杂,容易形成新贸易壁垒,同时高灵敏和高技术检测仪器的发展使检测精度大大提高,给一些国家设置新贸易壁垒提供了技术物质条件。
近几年,主要发达国家因经济增长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有重新抬头之势,随着传统贸易壁垒作用的弱化纷纷寻求新贸易壁垒来进行保护。
农产品出口制约因素的指标分析
从农产品出口遭遇贸易壁垒的成因分析来看,即有国家自身深层次的因素,也有我国出口秩序混乱、行业和企业的自身因素,更有产品技术含量低、技术水平不高等因素,因此,必须对上述诸多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制约农产品出口的主因素概括起来如下:
国内环境方面
农产品生产的自然环境不理想;农产品生产的技术条件落后;农产品出口经营与管理中的不规范。
国际贸易环境方面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强化;国外居民绿色消费意识的加强;出口市场单一,过于集中。
为了进一步分析农产品出口的影响程度,必须要对制约因素进行定量化处理,形成一系列的量化指标。具体而言,制约因素的量化指标分析如下。反映国内环境方面的指标有:
农产品生产的自然环境:农产品受灾面积增长率(可用降雨量代替)。一般说来,农产品受灾面积的增加必然会使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农产品的出口;化肥的施用量。
农产品生产的技术条件:技术标准。该指标主要用来反映农产品的科技条件。认证制度。该指标主要也是用来反映农产品的科技条件。
农产品出口经营与管理问题:出口价格及其变化。出口产品的价格及其变动与遭遇反倾销措施存在着密切关系。过低的价格容易使进口国有反倾销的机会。因此,价格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出口产品遭受反倾销的可能性。
出口量及其增长率。如果出口量增长较快,就会给进口国以相关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的口实,容易遭到反倾销指控。出口量的大幅增长,也易招致对方实施特别保障措施。同时,大量产品的出口往往会对进口国的相关行业造成威胁,即使没有构成倾销,也可能使进口国对该产品的出口提高警惕,甚至故意设置各种壁垒,以便保护本国产业。
市场占有率。进口国在设置非关税壁垒时,一般会考虑出口国产品在该国国内市场中所占份额,当出口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接近或达到某一定水平,威胁或阻碍到国内相似或相关产业的发展,或影响到国家其他利益时,就会想方设法设置各种贸易壁垒,对该出口国出口产品设置人为障碍。
市场集中度。市场集中度指向对方的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比重。反映国际贸易环境方面的指标有:
贸易保护:经济增长率。选择该指标的理由有两方面: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导致越来越多的国家或地区“生产能力过剩”,国际市场的竞争日益加剧,贸易保护不可避免;各国的贸易政策与其经济增长率密切相关。每当世界经济处于增长期时,各国为了共同的需要,其贸易政策会相对开放,贸易保护主义处于相对低潮期,当经济处于衰退期时,各国为保证国内经济的稳定,往往是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和加强的时期。
失业率。各国宏观经济的增长状况与失业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按照着名的奥肯定律,实际GDP增长比潜在GDP增长每快2%,失业率下降1个百分点。实际GDP增长比潜在GDP增长每慢2%,失业率上升1个百分点。可见,经济不景气导致高失业,而高失业又进一步导致该国的潜在产出的丧失和失业救济对财政平衡的巨大压力。因此,可以通过失业率的波动来预测相关国家的宏观经济状况,并进一步分析该国的贸易政策的走势。
贸易收支或进出口贸易平衡状况。该指标是衡量农业出口部门相对于农业进口部门经济所得的一个指标。一般来说,一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顺差越大,农业生产者从农产品贸易中所得到的经济利益也就越大,从而他们游说政府甚至对政府施加政治压力以实施农产品进口限制措施的积极性就越低。
我国的农产品贸易特征变量。主要包括进口我国农产品占其农产品进口的比重的变量和与我国进出口贸易之差。一般来说,进口我国农产品占其农产品总进口的比重越大,表明我国农产品在其国内农产品市场份额也就越大,对其农业产业的冲击也越大,其国内农业生产者要求政府限制我国农产品在某国国内市场份额较大,则从我国农产品在这个国家的农产品贸易管制措施的受体目标面来说也就越宽,从而遭遇该国农产品贸易壁垒的概率也越大。另外,如果贸易伙伴国在与我国的农产品贸易中顺差越小,那么该国在基于整体经济利益和国际收支平衡的考虑下,以及在国内相关政治团体的压力下,就很可能采取专门限制我国农产品进口的贸易壁垒,从而增大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贸易壁垒的可能性。
国际收支。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该国一定时期内的经济实力的强弱及发展趋势。经常项目,尤其是其中的贸易收支,反映着一国与他国经济交往的物质内容,其平衡状况标志着该国在对外贸易方面所处的地位,如果存在着逆差,则意味着对外贸易处于不利的地位,并有一定的外汇债务,资本项目反映着一国长期和短期资本的流出入状况及可支配的国际储备资产情况,其平衡状况反映了该国是债权国还是债务国。一国涉外经济政策的调整往往与该国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有关。透过进口国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可以了解进口国的贸易政策、汇率定值以及利率调整的变化趋势。如果进口国国际收支出现巨额逆差,它就可能采取奖励出口、限制进口的贸易壁垒措施。
农产品出口额占GDP的比重。该指标是衡量一国经济对国际农产品市场依赖程度和反映农业政策制定者偏好的一个变量。一般来说,该指标越大,表明该国经济对农产品出口市场的依赖程度越大,同时农业政策制定者也就越倾向于扩大农产品出口。根据布兰德和克鲁格曼(1985)的模型结论,当一国经济对农产品出口依赖性比较大时,就越有可能为了扩大农产品出口,而采取限制进口的措施,为本国农业企业创造这种竞争优势,促使其扩大规模,降低成本,最终使国内外农业企业的相对边际成本向有利于本国企业的方向变化,从而达到扩大市场份额的目的。
国外居民绿色消费意识:居民消费水平。该指标是衡量政府对储蓄、消费和政府支出比例划分偏好的一个变量,也可以看作是对经济发展水平的衡量。一般来说,居民消费水平越高,对食品消费的质量和档次也就越高,对农产品质量不安全也就敏感。这很可能成为引发对进口国以农产品质量不安全为由进行进口限制的措施。
农业GDP贡献。农业GDP贡献是衡量某国农业经济相对地位的变量。农业GDP贡献较大的国家,其国内农业劳动力和农业人口也相对较多,组织管理成本较高,一般情况下,难以形成较强的政治力量去游说政府实施农产品贸易措施。另外,随着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要逐步下降,居民消费水平和政府消费占GDP的比重将随之提高,居民消费结构将出现结构性升级,对高档次安全食品和公共产品的消费需求增加。
农产品出口贸易预警指标体系构建
选择和确定预警指标,是预警系统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从预警指标的内涵看,主要有警情指标、警源指标和警兆指标。警情产生于警源,同时在爆发之前又必然会产生警兆。寻找警源是分析警兆的基础,同时也是排除警患的前提。因此,农产品出口贸易预警系统要以警情指标为对象,以警源指标为依据,以警兆指标为主体。现对农产品出口贸易预警系统的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作一下分析。
确定警情指标。警,即为一种极度不正常的情况,也称警情。要确定警情,就必须借助于一些统计指标来描述。就农产品出口贸易而言,警情指标确定为农产品遭受贸易壁垒的数量。
寻找警源指标。确定了反映警情的指标,进一步的问题是如何预测警情指标的变化,寻找警源是预警过程的起点。就农产品出口贸易而言,警源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国内制约因素方面的警源,例如,农业基础设施情况、农业方面的科技投入、农业出口经营与管理等;另一类是国外制约因素方面的警源。例如,国外居民绿色消费意识和国外对农产品贸易所采取的保护措施等。
分析警兆指标。分析警兆是预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由警源产生警情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包含着警情的孕育、发展、扩大爆发。正如天气预报一样,警情在爆发之前总有一定的先兆,即警兆。分析警兆及其报警区间便可预报预测警情。就农产品出口贸易而言,根据警源分析将警兆指标也就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影响农产品出口的国内制约因素方面的指标。另一类是影响农产品出口的国外制约因素的指标。
结合对影响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制约因素的分析,就可以构建农产品出口预警指标体系,具体设计如图1所示。
参考文献:
1.储玲.新贸易壁垒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对策.华东经济管理,2003
2.端木斌等.加入WTO后浙江省农产品进出口战略研究.浙江农业学报,2001
3.顾海兵,陈璋.我国工农业经济预警.中国计划出版社,1992
4.顾海兵.宏观经济预警研究:理论.方法.历史.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7
5.宋玉华,胡培成.直面非关税壁垒 扩大我国出口-理论、策略与应对平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6.陶骏昌.农业预警系统-宏观农业管理的新思路.中国统计出版社,1992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