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农业问题(河北农业经济)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2-12-18 17:34:43 归属于农业论文 本文已影响568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摘要]2004年,河北省的农业开始走出连续五年徘徊不前的阴影,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耕地减少、生态环境质量下降、机械化水平低、经营粗放、技术开发和推广与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民素质低等问题依然十分突出,不仅使得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难以提高,而且还严重威胁到了全省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因此,我们应通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保护耕地,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加强人力资源开放等措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关键词]河北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

  Abstract:In2004,withtheemergingtendencyofbrightfuture,sectorofagricultureinHebeiProvincehasshakenoutthecontinuousshadowofwaverwhichlasts5years.Butduetosomeofveryprojectingproblems,suchasweakoffundamentalinstallation,reducingcultivatedland,worseningoftheecologicalenvironment,lowlevelofthemechanize,increasinguseoflandtoexpendproduction,imperfectservicesystemfordevelopmentandpopularizationoftechnology,lesseducatedpeasantandsoon,theobstructionsofabove,theydonotonlyhindertheimprovementofcomprehensivecapacityofagriculturalproduction,butalsoendangerthecontinuousandsteadydevelopmentofthesectorinwholeprovince.ThisarticleputsforwardcountermeasuresagainsttheexistingproblemsforimprovingtheabilityofcomprehensivecapacityofagriculturalproductioninHebeiProvince.
  Keywords:HebeiProvince;comprehensivecapacityofagriculturalproduction;continuousdevelopment;effectingfactors
  
  2004年,河北省各级党委和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将促进农民增收作为重要任务来抓,促使全省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粮食产量走出连续五年减产的低谷,出现了3.9%的增幅;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71元,结束了连续六年增长低速徘徊的局面,增幅高达11%。但是,应该看到的是,这种良好局面的呈现,除了政策好、领导重视之外,还有价格和天气的因素,而农业投入不足、基础脆弱的状况和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并没有根本改观,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矛盾并没有消除,农业增长、农民增收的不确定性因素依然存在。因此,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促进农业的持续、稳定增长和农村经济的繁荣,是全省各级政府今后若干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点,也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保证。
  
  一、影响河北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因素职称考试吧
  
  1.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水资源缺乏是制约河北省农业发展的最大瓶颈。近年来,全省年平均水资源量仅为303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311立方米,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7,地表水占全国的比例不足1%,而全省的耕地面积中98%为旱地。因此,完善的水利设施是全省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本保证。但是,目前河北省的农田水利设施还很落后,农田旱涝保收面积所占比例甚少,尤其是坝上地区和平原山区绝大多数农田还是靠天收的“无保田”。例如,旱情较严重的2002年,全省旱灾受灾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27%,占全省受灾总面积的72%。其中,成灾面积占74%,占全省成灾总面积的75%。由此可见,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是制约河北省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林果业、海洋渔业基本上也都处在受制于自然的状态,风险大,收益不稳定。
  2.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低,物资消耗大,资源利用率低。河北省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基本上还属于粗放型。例如,在2003年的农业产值中,中间消耗就占44%,增加值只占56%。尤其是在水资源利用和化肥施用方面浪费极为严重。如秦皇岛市,2003年节水灌溉面积只占有效灌溉面积的20%

左右,节水灌溉机械数量只占农用灌溉机械数量的7.8%,灌溉水的利用率在45%左右;化肥施用仍以单质肥为主,高效复合肥料仅占化肥施用量的29.5%,化肥的有效利用率不足50%。而在发达国家,节水灌溉面积均在60%以上,灌溉水的利用率超过了80%,各种复合肥料所占比例均在80%以上,化肥的有效利用率均在70%以上。粗放式的生产经营,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更为严重的是进一步加剧了稀缺资源的紧缺,进而又影响到了农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3.耕地减少,生态环境质量下降。2000—2003年间,全省耕地面积减少了712万亩,平均每年减少237.4万亩。截至2004年底,全省人均耕地只有1.3亩,略高于全国人均1.2亩的平均水平。另外,由于多年来对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够,对滥砍、滥伐、滥垦、滥采禁止不严,农药、化肥、农膜等人造化学物质的大量施用以及耕地的超负荷使用,城乡工业生产的“三废”物质和居民生活垃圾的肆意排放,导致耕地和水资源严重污染、土壤板结、水土流失、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土壤盐渍化加重、病虫害肆虐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影响到了全省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4.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劳动生产率和生产力水平不高。河北省的农业基本上还处于单门独户的分散型经营状态,使新技术的推广和机械化作业难以实施。如秦皇岛市2003年拥有的机耕面积虽然已占到总耕地面积的51%,但实际机播面积和机收面积只有10%。尤其是山区和坝上地区基本上还属于畜力自耕农状态,这就必然会影响到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按目前河北省农业的生产条件,每个劳动者只能负担10~15亩耕地,而发达国家一般都在100亩以上。2003年,全省的稻谷、玉米、大豆平均亩产分别是362公斤、287公斤、110公斤,而澳大利亚的稻谷亩产在1993年时就达到了537公斤,荷兰的玉米亩产在1994年时就达到了613公斤,意大利的大豆亩产在1995年时就达到了236公斤。由此可见,河北省农业劳动率和生产力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5.农业科研、推广和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科技进步贡献率不高。随着农业科技进步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农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科学技术的推动和市场信息的引导。近年来,河北省各级政府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实施优种工程、建立科技进村服务站、农机电波入户等措施,不断加强农业科研、推广体系和技术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但是,还远远不能适应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要求,不能满足农民对技术和信息服务的渴求。此外,基层科技服务组织机构涣散、人员结构老化的问题还普遍存在,尤其是还有一些乡村的农业技术推广处于“线断、网破、人散”的状况。从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的投入来看,2003年,全省支持农业科技进步的投入不足5000万元,仅占农业产值的0.05%。由于科研投入力度不够,影响了科技人员的培养与技术创新,阻碍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导致农业的科技含量较低,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不强。目前,河北省科技进步对农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只有50%,而世界发达国家均在60%以上,美国则超过了80%。
 6.农民素质不高。农业虽然是最依赖于土地和自然条件得以发展的产业,但近年来,世界农业特别是发达国家农业发展的实践表明,农业生产量迅速增加和农业生产力迅速提高的决定因素不再是土地、劳动力数量和资本存量的增加,而是劳动者的知识、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长期以来,由于重工轻农、重城市轻乡村的政策倾向,使得人力资本投资和人力资源配置向城市倾斜,造成了城乡子女享受教育条件的不平等,最终导致农村义务教育普及率低和农村居民素质普遍不高。例如,秦皇岛市2003年农村从业人员中,文盲、半文盲占1.3%,小学文化程度的占34.2%,初中文化程度的占47.5%,高中文化程度的占15.4%,中专文化程度的占1.2%,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0.3%。由于农业劳动者素质不高,直接影响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最终必然导致农业整体效益难以提高。
  
  二、提高河北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对策建议
  
  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根据目前河北省的农业生产条件,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应该放在能保障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上。具体来讲,一是要大力平整土地,扩大水浇地的面积。二是要加强灌区输水渠道的节水改造,大力推广管道输水系统,加强地上水渠防渗加固,最大限度地减少输水过程中的渗漏损失。三是要加强集雨储水工程建设,以缓解干旱少雨季节的旱情,保障人畜饮水供给。四是要大力推广滴灌、喷灌、微灌、渗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的利用率。实践证明,与明渠输水的地面灌溉相比,低压喷灌可节水30%~70%,滴灌可节水70%~80%,微灌可节水50%~80%。畜禽饲养、水产养殖、林果栽培也应加强设施建设,以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在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应该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严厉制止滥砍、滥伐和毁林开荒,有计划地退耕还林,加强防护林体系和农田林网建设,为农、林、牧、渔各业的稳定协调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屏障;二是以大流域重点治理为骨干,小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防治水土流失;三是合理开发和保护草场资源,采取封山、封坡、封滩、划区轮牧、围栏养草、围栏放牧、种植优良牧草并举,遏制草场退化,促进草牧平衡发展;四是加强对污染源的控制管理,推广使用环保农用物资,推广废弃物资利用技术和清洁生产技术,有效防治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为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2.保护耕地,优化种植结构,提高土地产出率。土地是农业发展的基础,没有肥沃的土地,提高农业的生产能力就无从谈起。因此,要把保护耕地作为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一是要严格控制非农占地,搞好荒废土地的开发与复垦,保证耕地面积尤其是基本农田面积的基本稳定;二是要采取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和高效复合肥、粮草间混套作、翻压绿肥等措施,培植地力,遏制土壤板结、沙化和肥力下降的趋势;三是要加强中、低产田的改造,逐步建成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四是要改变传统的粮—经二元种植结构为粮—经—饲的三元种植结构,加大种植诸如高赖氨酸玉米、青储饲料玉米、高产苜蓿等优质饲料的比重,形成一个以粮食生产为基础、饲料生产为重点、经济作物生产为动力的农牧有机结合并协调发展的高效农业生产系统,在维护好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提高耕地的复种指数和产出率。
  3.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的集约化程度。所谓生态农业,就是以生态学原理为依据,在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通过科学规划、组织和进行农业生产,促使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物质的多次利用和循环利用,限制或减少化肥、农药、添加剂等人造化学物质的输入,保持系统内部物质的良性循环和生态的平衡稳定,并尽可能多地输出无污染、无公害的农产品及其加工制品。国内外生态农业建设的实践表明,生态农业生产系统不需要大量的投资,只要求在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充分利用太阳能和水,促使系统内部物质的循环利用,就可以获得稳定的、长期的经济效益。这既适应于河北省农业的发展水平,也符合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并与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标要求相一致。因此,要充分利用全省的各种农业资源,因地制宜地发展各种类型的生态农业系统,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提高。
  4.发展股份制农业联合体,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规模效应。国内外农业生产的实践经验表明,要提高农业的生产力水平和整体效益就要走规模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的路子。根据目前农村土地经营的现实状况,应该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和农民自愿的原则,将其承包的土地资本化为股本,组建股份制农业联合体——农业企业或土地股份合作社,通过建立产权明晰、责权分明、利益分配公平合理、监督和约束机制健全、组织管理科学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对入股的土地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经营或对外出租。这样,一是可以实现规模化经营,形成巨大的规模效应,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二是有利于农业基础设施的统一规划建设和资源的统筹利用,有效避免资源的浪费,实现集约化经营;三是有利于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和机械化作业,从而提高农业的现代化水平和劳动生产率。
  5.加强农业科研、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一是努力构建完善的农业科研、技术推广体系。各级政府要在财政预算中不断增加对农业科研与技术推广经费的投入,与农业大学、科研机构、农业技术试验站及推广站建立广泛和密切的联系与协作,加快农业实用技术和优良品种尤其是超级、专用和旱作品种的研究、开发与推广,促进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二是加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各级政府要设立专门的机构,配置专职人员从事信息的收集、分析、预测、发布和咨询工作,及时准确地为农民提供农产品价格、供求状况以及农业科技等方面的新信息,增强农业生产经营决策的理性化,避免盲目性,降低经营的风险性。三是营造良好的创业条件,吸引农口高等院校毕业生到基层单位创业或就业,为农业科研、教育、技术推广以及技术、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注入新生力量。四是鼓励和支持民营农业科技开发和技术、信息服务组织的发展,促进技术、信息服务市场化。
  6.加强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劳动者素质。一方面,要加强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按照城乡统筹的原则和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政策规定,制定生均教育经费投入标准,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具体落实和有效使用;建立起以财政为主的教师工资发放体制、学校危房改造体制和公用经费发放体制,确保教师工资的按时发放,保证师生安全和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积极引导和动员民间资本介入农村教育事业尤其是高中段非义务教育,解决或部

分解决农村高中段以上教育发展的资金需求问题,使更多的预算内财政经费用于改善农村义务教育条件,保证每一位适龄儿童都能享受义务教育,为使他们成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实用人才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要积极构建农村终身教育体系,大力发展成人学历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逐步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使他们真正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服务于农业和农村的各类实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唐文琳.应对WTO—中国九大行业的危机与对策[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
  [2]周茂荣等.挺进WTO[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
  [3]林菲,杨天桥.绿色奏鸣曲[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农业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