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2-12-18 17:37:21 归属于农业论文 本文已影响531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摘 要] 职业培训是提高农民素质,将劳动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源、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关键。文章分析了当前农村劳动力的现状,指出了目前职业培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职业培训的建议。
  [关键词] “三农”问题 农村劳动力转移 职业培训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型升级转型时期,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面临着结构性的供需矛盾,阻碍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进程。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培训,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是有效缓解就业供需结构性矛盾、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手段。
  一、农村劳动力的现状
  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总体文化素质偏低,劳动力以初中及以下为主,而且,绝大多数缺乏职业技能培训。根据国家抽样调查统计,2004年,全国农村6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约为7年,仅相当于初中一年级水平;在农村劳动力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87.04%,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的占12.18%,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0.77%。根据教育部的有关统计,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初级职业技术教育或培训的占3.4%,接受过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占0.13%,接受过短期培训的占20%,其中接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只占9.1%,没有接受过任何培训的占76.47%。另一方面,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企业对劳动力的要求不断提高。根据原劳动和和社会保障部课题组的调查,企业87.7%的新增岗位要求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其中23.8%的岗位要求达到高中以上文化程度;37.3%的岗位需要初级工以上的技能水平,其中9.2%的岗位需要达到中级工以上的职业资格。而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中, 45.3%的人没有接受过任何培训,25%的人只接受过不超过15天的简单培训,接受过正规培训的人员仅占13.1%。企业招聘员工的条件要求与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自身素质之间存在一定差距。
  二、当前职业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不到位,农村劳动力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一方面,有些地方、部门和企业领导对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认为教育培训是农民自己的事情。重经济指标,轻教育培训的现象较为普遍,没有认识到职业培训对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以及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没有认识到加强职业培训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由于文化知识所限,农民还没有认识到教育培训对自身长远利益的影响,加之培训的成本较高农民难以承受,少数培训机构的办学形式、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实用性,增加了农民对培训后就业预期的不确定性,因而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2.培训经费严重不足
  由于职业培训的特殊性,职业培训对实习、实训条件的要求很高,而实习实训需要投入的成本较大。据调查,培训1个农民工,需要3个月左右的时间,费用约1000元;职业学校培训1个学生2年~3年,花费近10000元。按照财政部、农业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培训补贴资金由地方财政和中央财政共同承担,以地方财政为主。中央财政根据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办公室确定各省示范性培训任务,平均每期每人按100元的标准补助。”尽管从2004年开展阳光工作以来,中央和地方逐年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但由于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数量巨大,地方财政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地方财政有限,农民培训的人均补贴标准与实际之间有较大差距。经费短缺制约了培训机构办学条件的改善,导致师资队伍的不稳定,影响了培训规模的扩大和质量的提高。
  3.培训形式单一,培训内容与生产实际脱节
  有的培训机构,特别是一些技工学校、中职学校注重学历教育,而轻视技能培训或者技能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学习时间过长,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有的培训机构没有考虑到农民培训的特殊性以及农民文化素质低的实际,强调文化知识教学而忽视职业技能培养,强调课堂系统理论讲解而轻视技能操作;有的培训机构忽视引导性培训,教学中很少涉及到对于法律法规、城市生活常识、市民意识等知识,致使很多新到城市转移就业的农民工不适应城市环境;有的培训机构不是从自身实际出发,没有在对市场进行认真的调研后确定自身的市场定位,而是人云亦云,盲目设置专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4.办学条件参差不齐
  有的培训机构教学设施落后、实习实训仪器设备简陋,有些教学仪器甚至是淘汰产品,与新工艺、新技术、新技能用工培训的要求极不适应;有的培训机构师资匮乏,特别是既懂一定的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操作能力、了解企业培训需求的“双师型”教师奇缺,难以保证正常的培训质量;更有少数培训机构以培训为晃子,坑蒙拐骗,损害农民利益。
  三、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农村劳动力转移,一方面可以缓解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促进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另一方面,劳动力的外出可以带回先进的思想观念、信息、资金,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因此,各级政府应充分认识到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重要性,把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列入议事日程。同时,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制订并落实相应的职业培训规划和政策措施,加强对培训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充分发挥社会各部门、各方面的优势,有效地提高管理水平,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2.建立职业培训的长效管理体制和评估机制
  进一步完善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组织领导机构。建立起由农业部门牵头,其他部门配合的统筹协调的领导体制和分工负责、相互协作、相互制约的工作推进机制,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数量和质量纳入地方政府、部门、企业领导干部的考核之中。
  建立多元化的农民培训投入机制。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农民收入整体水平较低,而农民的转移培训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因此,对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经费应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用人单位、农民个人以及其它社会力量共同承担的合理的、多元的投入机制。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要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经费纳入财政经常性预算科目,加大对农民参加培训的补贴力度,并且根据国家和地方经济的发展适时予以增加。制定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激励机制,对社会声誉好、质量高、办学规范的培训机构以及积极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其它社会力量,政府应提供优惠政策给予支持。
  完善培训经费发放机制。建立培训经费与培训质量、就业效果挂钩机制,培训经费与用人单位分摊机制。根据不同的培训类别、培训专业、培训时间确定培训成本,在此基础上确定政府、用人单位和农民个人的培训费用比例,经培训合格并实现就业的,按事先确定的比例支付培训费用。
  建立行之有效的教育培训评估机制。国家应出台有关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评估体系,对其办学条件进行明确,在此基础上对现有的教育培训机构进行科学评估,规范办学行为。积极扶持办学条件好,社会声誉高的培训机构,努力培育一批有市场前景、办学规范的培训机构,坚决取缔不具备基本办学条件、以赢利为目的、坑害农民的培训机构。
  3.整合培训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目前,我国需要转移培训的农村劳动力数量巨大,而国家财力、教学资源等又极其有限,为解决这一矛盾,应进行资源整合,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各地要树立全局观念,对农民培训要统筹规划,精心布置,要用系统的观点整合转移培训的财务资源、教育资源和环境资源,形成1+12的效果。政府应在广泛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借助培训评估结果以及各培训机构的具体情况,对各培训机构的培训专业、项目进行统一布暑。各培训机构应根据自身实际,有选择地设置培训专业,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突出重点,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力争形成特色和优势,进而形成品牌。另外,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在规范办学行为的前提下,鼓励和支持那些热心教育培训事业、有一定经济实力的社会力量以各种形式参与劳动力转移培训,实行公办与民办并举,多渠道、多形式、多规格的办学。

 4.创新办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
  鉴于农民参加职业培训的目的是为了就业,以及农民的文化素质偏低,时间分散的实际。在培训的形式上,应以短期培训为主,变书本教学为实用操作、技能传授,尽量减少理论知识的讲解;变课堂教学为现场教学,直接传授新技术、新工艺的使用规范,新仪器、新设备的操作章程。其办学形式既可利用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培训机构在信息、教学条件等方面具备的优势,加强与他们的合作,采取东西结合的方式,实行中西部培训机构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联姻。又可加强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企业的联合,根据企业所需的人才质量标准,采取“订单式”培训,培训合格的农民直接到企业就业,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还要充分发挥网络优势,积极探索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与就业相联系的培训模式,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就业指导和跟踪服务工作,逐步形成“培训基地+信息网点+就业服务平台”的农村劳动力培训就业“一体化”模式。在培训内容的安排上,一要以就业为导向,将培训定位于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坚决摒弃传统的升学导向、文凭导向。二要注重引导性培训与技能培训并重,既要传授就业所需的职业技能,更要传授市场经济知识、法律法规、城市生活常识、市民意识等知识,使农民既学到实用技能,顺利就业,又拥有现代思想,又好又快地融入城市。三是技能性教学应突出实用性、可操作性,主要以仪器设备的操作、使用为主,确保培训质量。
  5.改善办学条件,努力创建示范性培训基地
  增加教学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加大实训仪器设备地投入,让农民在培训时能够接触到当今主流的仪器设备,掌握基本的操作规程,为就业打下基础。关心教师生活,保障教师福利待遇,为教师的工作、学习、生活提供必要的条件,让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
  加强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高水平的教师是保证培训质量的前提。培训机构应从长远考虑,一方面将部分有发展潜力的教师送到企业进行实际锻炼,掌握新仪器、新设备的性能和操作规程。另一方面,聘请企业的技术骨干、生产能手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特聘教师,实现更深层次的校企联合。
  突出地方特色,努力创建示范性培训基地。培训机构要根据师资优势、专业优势以及当地资源优势,有所为,有所不为,有选择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突出重点,狠抓培训质量,创建特色,努力创建示范性培训基地,以适应新时期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竺鹏:全面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发展的研究[J].成人教育,2007,(8)
  劳动保障部专题调研组:农村外出务工人员2006年就业情况和企业2007年春季用工需求调查分析[EB/OL].gb/zwxx/2007~
  周燕等: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
  林 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的八种模式[J].成人教育,2006,(10)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农业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