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 提要】
『“岁星”正月贞于“陬訾”,“太岁”正在寅宫,是为寅年,太岁纪年名为“摄提格”;夏历建寅,正月为寅月,所以《离骚》“摄提贞于孟陬”的正确解释应为“我降生于寅年寅月寅日”』——周言的这个解译,解决了王逸、朱熹等前贤没有解决的 问题 。笔者对周言的解译,作了补充、完善。证明《楚辞》使用的是夏正。“摄提贞于孟陬”,是“岁星正月居于营室晨出东方”的缩写。它与帛书《五星占》:“岁星以正月与营室晨出东方,其名曰摄提格。”相合。与浦江清推算的,屈原生于前339年正月十四(寅年寅月庚日)相符。
【关键词】 摄提,摄提格,岁星,太岁纪年
一、引言
对《离骚》中“摄提贞于孟陬”的解释从古至今学者间的分歧很大。
王逸注曰:“太岁在寅曰摄提格。孟,始也。贞,正也。于,於也。正月为陬。”
朱熹《楚辞集注》辩驳说:“盖摄提自是星名,即刘向所言‘摄提失方,孟陬无纪’,而注谓‘摄提之星,随斗柄以指十二辰’者也。其曰‘摄提贞於孟陬’,乃谓斗柄正指寅位之月耳,非太岁在寅之名也。必为岁名,则其下少一‘格’字,而‘贞於’二字亦为衍文矣!故今正之。”朱熹据此推断:屈原之降生,“日月虽寅,而岁则未必寅也”。
顾炎武(1613—1682年),反驳朱熹:“自《春秋》以下记载之文,必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此史家之常法也”、“或谓摄提,星名,《天官书》所谓直斗杓所指以建时节者。非也!岂有自述其世系生辰,乃不言年而只言日月者哉!”(《日知录》)
汤炳正引《周礼》曰:“凡男女成名以上,皆书年、月、日,名焉”,以证“古代礼俗很重视命名之礼”、“而在命名的同时必记录诞生的时日,这时日必须是年、月、日三者齐全”。故朱熹以为《离骚》之“摄提”只纪月而不纪年,“不仅跟古代礼俗不合,也跟《离骚首段上下文义相乖离。”[《屈赋新探》齐鲁书社1984-02]
林庚说:“摄提是星名,孟陬是指夏历正月,这在古代天文历法上是非常明确的。”
欲了解“岁星纪年、摄提与摄提格”的问题,可看几篇
1、“国学论坛”晋侯之臣(南京大学 历史 系周言)的《“摄提”考》见
[?tid=56440#22004-8-26]
《“摄提”考》从 文献 学的角度罗列了相关记载,并做了详细的解释和 分析 。其中对“摄提贞于孟陬”的解译,尤为精到。
2、潘啸龙《论“岁星纪年”及屈原生年之 研究 》《安徽师范大学报》(社科版)1997(03)
?PHPSESSID=8ffb661e074f11c94cce4eca41a4a03f&topic=78.0
此文“对清代以来有关古代‘岁星纪年’及屈原生年研究的状况作了较为系统的清理,对诸家研究的进展、得失进行了评述。”值得一读。
3、周秉高《楚辞星宿考(上)》“‘摄提’考”[《光明日报》2007-07-06]
?ID=15638
周氏对“摄提格本又可称摄提”进行了辩驳;对《离骚》“摄提贞”,作了异与别人的解释。
4、林庚:“说‘摄提格’”,“摄提与孟陬”。[见《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P19;P32]
林庚先生对“摄提与孟陬”做了详细的讲解和分析,其中不乏精辟之论。
拙文采诸贤之精华做一浅显综述,谬误不当(与诸贤无关),请指正。
二、文献记载
(一)与“岁星(木星)”相关的“摄提”
《楚辞•离骚》:“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东汉王逸注曰:“太岁在寅曰摄提格”
《尔雅•释天》:“大岁在寅曰摄提格,在卯曰单阏,在辰曰执徐,在巳曰大荒落,在午曰敦牂,在未曰协洽,在申曰涒滩,在酉曰作噩,在戌曰阉茂,在亥曰大渊献,在子曰困敦,在丑曰赤奋若。”
《淮南子•天文训》:“太岁在寅,岁名曰摄提格,其雄为岁星,舍斗、牵牛,以十一月与之晨出东方,东井舆鬼为对。”
《淮南子•修务训》:“摄提、镇星(即土星)、日月东行,而人谓星辰日月西移者,以大氐为本。”东汉末乃至汉魏之际的高诱注云:“岁星在寅曰摄提”。
《史记•天官书》:“摄提格岁,太岁左行在寅,岁星右转居丑,以正月与斗、牵牛晨出东方,名曰监德。(《集解》:出石氏经文。)”
《史记•天官书》:“岁星,一曰摄提,曰重华,曰应星,曰纪星。营室为清庙,岁星庙也。”
《史记•历书》:“闰余乖次,孟陬殄灭,摄提无纪,历数失序。”
《五星占•木星占》曰:“岁星以正月与营室晨出东方,其名曰摄提格。其明岁以二月与东壁出东方,其名曰单阏。其明岁以三月与胃晨出东方,其名曰执徐……其明岁以十二月与虚晨出东方,其名为赤奋若。” [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编《 中国 天文学史文集•马王堆帛书〈五星占〉释文》 科学 出版社1978年4月版]
1973年底,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五星占》,提供了战国 时代 已有岁星纪年“十二岁名”的证据。
《汉书•天文志》:“太岁在寅曰摄提格,岁星正月晨出东方,《石氏》曰‘名监(德)’,在斗、牵牛,《甘氏》在建星、婺女,《太初历》在营室、东壁。
《后汉书•张纯传》:“摄提之岁苍龙甲寅”。
《甘氏星经》:“摄提格之岁,摄提(?)在寅,岁星在丑,以正月与建、斗、牵牛、婺女,晨出于东方为日,十二月入于西方,其名曰监德。”[李零主编《中国方术概观》之《开元占经》,人民中国出版社,1993年版]
《甘氏星经》:“岁星,他名曰摄提,一名曰重华;一名曰应星;一名曰经星。
《甘石星经》今已不存,唐《开元占经》多有辑录,虽非原文,多半不是伪托。
(二)“亢宿六星,恒星摄提”(昏建)
《史记•天官书》:“大角者,天王帝庭,其两旁各有三星,鼎足句之,曰摄提。摄提者,直斗杓所指,以建时节,故曰摄提格。”[P188]
《汉书•天文志》:“.大角者,天王帝廷,其两旁各有三星,鼎足句之,曰摄提。摄提者,直斗杓所指,以建时节,古曰摄提格。”
《汉书•五行志》:“星孛又及摄提、大角,从参至辰。”
《汉书音义》曰:“摄提,星名,随斗杓所指建十二月。”
(三)与“建时节”无关的“摄提”
《广雅》云:天地设辟,人皇以来至鲁哀公十有四年,积二百七十六万岁,分为十纪。
一曰:九头纪;二曰:五龙纪;三曰:摄提纪;四曰:合雒纪;五曰:连通纪;六曰:叙命纪;八曰:因提纪;九曰:禅通纪;十曰:疏仡纪。
《韩非子•饰邪》:“此非丰隆、五行、太一、王相、摄提、六神、五括、天河、殷枪、岁星,非数年在河西也。”
《淮南子•地形训》:“诸稽、摄提,条风之所生。”
三、相关问题
(一)、《离骚》以外的“摄提”。
1、《淮南子•修务训》“摄提、镇星、日月东行,而人谓星辰日月西移者,以大氐为本”。
《晋书•天文志》也有与此像似的描述:天了无质……摄提、填星皆东行,日行一度……
所载“摄提”与镇星(即填星、土星)并举,其行状应该是“岁星”。
2、《韩非子•饰邪》:“此非丰隆、五行、太一、王相、摄提、六神、五括、天河、殷枪、岁星,非数年在河西也。”
此例较难决断,因为《饰邪》所举十个名称中,神名(“丰隆”、“五行”、“太一”、“六神”)与星名(“王相”、“殷枪”、“五括”、“天河”、“岁星”)同现,“摄提”又与“岁星”并举,故“摄提”既可能是神名,也可能是星名。若是星名的话,则可能是指“亢宿六星”。
3、《淮南子•地形训》:“诸稽、摄提,条风之所生。”
此例高诱注文解作神名。不知是不是与第四纪“合雒纪”的“摄提氏”有关?
三国魏张揖《广雅》云:“一,九头纪,(人皇氏)。二,五龙纪,皇柏、仲、叔、季、少。三,摄提纪,五十九姓,继五龙纪后分治天下。四,合雒纪,三姓。继摄提氏,仍为穴居。”
“条风”为立春日的融风。《史记•律书》云:条风居东北,主出万物。条之言条治万物而出之,故曰条风。《淮南子•天文训》:“距日冬至四十五日条风至。”韦昭谓协风即是立春日的融风,它又名条风。《白虎通•八风篇》说:“风之为言萌也,养物成功……距冬至四十五日条风至、条者,生也。”
“诸稽”是古代东方之族,《国语•郑语》云“彭姓彭祖、豕韦、诸稽,商灭之矣.”此数族皆居于东方。传世铜器有越“者(诸)旨(稽)”诸器。《国语•吴语》载越大夫有“诸稽郢”皆可为证。此“摄提”,既为“条风之所生”多半与“诸稽”类似为古代东方之族。
(二)、为何“岁星”称“摄提”;“亢宿六星”也称“摄提”?
“摄提”,迄今可以追溯的原始义项是亢宿六星,因其形状“摄”斗“提”角,故名。
古代的观象有“晨建”、“昏建”、“夜半建”等体系。
从文例看“岁星”纪年皆为“晨建”,作“正月与某宿晨出东方”。
如《木星占》曰:“岁星以正月与营室晨出东方,其名曰摄提格。”
而“昏建”则是以“斗杓所指”确定。如,
《史记•天官书》说:“北斗七星,所谓‘旋机玉衡,以齐七政’,杓携龙角,衡殷南斗,魁枕参首,用昏建者杓……大角者,天王帝庭,其两旁各有三星,鼎足句之,曰摄提。摄提者,直斗杓所指,以建时节,故曰摄提格。”[P188](《汉书•天文志》只是照录《天官书》。)
“摄提(亢宿六星)”正居于“大角”两旁,并为斗杓所指。夏历正月的初昏,斗杓所指与“摄提(亢宿六星)”在星空中居于“寅宫”,是为建寅,因而“斗杓”在此与“摄提(亢宿六星)”是等效的。以斗杓建正的历法,《夏小正》之“正月”已有记载。所以,《天官书》索隐引《元命苞》云“摄提之为言也,提携也,言提斗携角以接于下”,亦应有据,“摄提”名称虽不会太古远,“摄提(亢宿六星)”作为观象依据的历法应该发端较早。
与昏建的“斗杓—摄提”相对,夏历正月时,以“岁星与营室晨出东方”为标志,确定了古历的晨建系统。若两相对照,当昏建的“摄提(亢宿六星)”依次“卯”、“辰”、“巳”至“丑”逐年移动时,晨建的“岁星(摄提)”也“二月与东壁”、“三月与胃”、“四月与毕”直至“十二月与虚”逐年“晨出东方”,两套系统一晨一昏、两两相应,同步变化。其实对于纪年而言,以“亢宿六星(摄提)”建正与以“岁星(摄提)”建正,效果上并无不同,唯一的差别只是观象的时间一早一晚,实际上只是同日异时之天象,两处“摄提”都是“以建时节”的星名。久而久之,也就两相混淆了。
(三)“摄提”不是“太岁”
清人王引之撰《太岁考》广征博引,最后论定
『太岁,所以纪岁也.其名有六:太岁一也,太阴二也,岁阴三也,天一四也,摄提五也,青龙六也.《淮南子•天文篇》曰‘天之贵者,莫贵于青龙,或曰天一,或曰太阴.’《尔雅》谓之岁阴,《甘氏星经》谓之摄提。』
周秉高先生也说:『游先生引石氏《星经》曰:“摄提格之岁,摄提在寅。”据此可知,“太岁”、“太阴”、“摄提”三词,本是同一星体(今称之为木星)之不同名称』。又说:『“岁星”有很多别名。《史记•天官书》载:“岁星一曰摄提,曰重华,曰应星,曰纪星。”并引《天官占》云:“岁星,一曰应星,一曰经星,一曰纪星。”如前所述,还有“太岁”、“太阴”、“岁阴”等别名。』
两氏用《大唐开元占经》所引甘氏《星经》:“摄提格之岁,摄提在寅”得出的“摄提”是“太岁”数名之一,似乎并不可靠。此说与《星经》:“岁星,他名曰摄提,一名曰重华;一名曰应星;一名曰经星。”本身的记载就有冲突。而后者有《史记•天官书》:“岁星,一曰摄提,曰重华,曰应星,曰纪星。”等文献支持,比较可信。
假如:“太岁”与“摄提”是同一星体;“岁星”与“摄提”是同一星体。就可得出“太岁”与“岁星”也是同一星体。那么《史记•天官书》:“摄提格岁,太岁左行在寅,岁星右转居丑……”就讲不通了。
王力说“太岁纪年法”曰:『古人设想一个假岁星,叫做「太岁」,让它由西向东,仍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辰,於是从寅开始,寅在析木(岁在星纪),卯在大火(岁在玄枵)等等。又为十二辰造了一些别名。即摄提格(寅)、单阏(卯)、执徐(辰)、大荒落(巳)、敦牂(午)、协洽(未)、涒滩(申)、作噩(酉)、阉茂(戌)、大渊献(亥)、困敦(子)、赤奋若(丑)。屈原《离骚》:「摄提贞於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这是说,屈原生於寅年寅月寅日。』[《中国古代的历法》《文献》1980年第1期]
太岁(《汉书•天文志》),又名岁阴(《史记•天官书》)、太阴(《淮南子•天文训》)。它与岁星(又名摄提、应星、经星、纪星)“背道而驰”。“太岁在寅”位时,“岁星在丑”位。
可见《星经》:“摄提格之岁,摄提在寅,岁星在丑”,把“太岁”误记为“摄提”。因此,“‘摄提’是‘太岁’数名之一”的说法难以成立。
(四)、“太岁年名”与太岁所在、岁星所在的对应关系。
『下面列表说明摄提格、单阏等十二个太岁年名和太岁所在,岁星所在的对应位关系
太岁年名 太岁所在 岁星所在
摄提格 寅(析木) 星纪(丑)
单chan2阏yan1 卯(大火) 玄枵(子)
执zhi2徐chu2 辰(寿星) 诹訾(亥)
大荒落 巳(鹑尾) 降娄(戌)
敦牂zang1 午(鹑火) 大梁(酉)
协洽 未(鹑首) 实沈(申)
涒tun1滩 申(实沈) 鹑首(未)
作噩 酉(大梁) 鹑火(午)
阉茂 戌(降娄) 鹑尾(巳)
大渊献 亥(诹訾) 寿星(辰)
困敦 子(玄枵) 大火(卯)
赤奋若 丑(星纪) 析木(寅)』
[王力《古代汉语》(修订本)第三册中华书局19816月第二版P846]
(五)、不能把“太岁”改换为“摄提”
《尔雅•释天》:“大岁在寅曰摄提格,在卯曰单阏,在辰曰执徐,在巳曰大荒落,在午曰敦牂,在未曰协洽,在申曰涒滩,在酉曰作噩,在戌曰阉茂,在亥曰大渊献,在子曰困敦,在丑曰赤奋若。”
周秉高先生改写为:『《尔雅•释天》云:“(摄提)在卯曰单阏,在辰曰执徐,在巳曰大荒落,在午曰敦牂,在未曰协洽,在申曰涒滩,在酉曰作噩,在戌曰阉茂,在亥曰大渊献,在子曰困敦,在丑曰赤奋若”。』
把“大岁”改换为“摄提(岁星)”后,岁名将全部改变:『摄提(岁星)在寅曰赤奋若,在卯曰困敦,在辰曰大渊献,在巳曰阉茂,在午曰作噩,在未曰涒滩,在申曰协洽,在酉曰敦牂,在戌曰大荒落,在亥曰执徐,在子曰单阏,在丑曰摄提格。”』
四、《离骚》的“摄提贞于孟陬”
(一)、前人对“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的解译
对《离骚》中的“摄提”之解,古今学者的分歧可简括为两类
1)、根据王逸之注,认为“摄提”是“摄提格”的省称。
释“陬”为正月。这样“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就解译为“我降生于寅年寅月寅日”。
2)、认为“摄提”是星名。
以朱熹为代表:“乃谓斗柄正指寅位之月耳,非太岁在寅之名也……由此推断,屈原之降生,‘日月虽寅,而岁则未必寅也’”。
(二)、“摄提格”不能省作“摄提”
游国恩先生《离骚纂义》中提出:“摄提格本又可称摄提”。游先生的论断有两个依据。
1)、“《淮南子•修务训》高诱注云:‘岁星在寅曰摄提。’”
《淮南子.•修务训》原文“江河之回曲,亦时有南北者,而人谓江河东流;摄提、镇星、日月东行,而人谓星辰日月西移者,以大氐为本。”
此处“摄提”与“镇星”均为行星名,非岁名。高诱注:“岁星在寅曰摄提”。其本义可能是“摄提”即“岁星”。
高诱之注与《尔雅•释天》:“太岁在寅曰摄提格”;《淮南子•天文训》:“太岁在寅,岁名曰摄提格”;《史记•天官书》:“摄提格岁,太岁左行在寅”不同。后三者的“星”都是“太岁”不是高诱注的“岁星”。从高诱的“岁星在寅曰摄提”得不到“摄提格本又可称摄提”的结论。因为“岁星在寅,岁名赤奋若”,不是“摄提格”。
2)、“《后汉书•张纯传》‘摄提之岁,苍龙甲寅’”。此例“摄提”不似星名。或为脱字,或是作者对“摄提格”有误解而省略“格”字?可存疑。
若仅以南朝·宋·范晔此一例作为在使用“岁星纪年”的(屈原)年代,其时“摄提格可省作摄提”的依据,例证似乎太过单薄。
(三)、浦江清先生的“历法两派”
早期天文历法系统的记载,主要见于《淮南子•天文训》(用夏正,建寅)、《史记•天官书》(用周正,建子。而《历书》用夏正)和《汉书•天文志》(二正俱引却又两无所取),这些记载既相关又各成系统,除岁首不同的夏正、周正两套系统外,还有观象时间不同的“晨建、昏建”等分别。
浦江清先生(1904-1957)把天文历法中夏正和周正的两个系统称为“历法有两派”
“甲式”,“把立春到立春作为一个太阳年”,以“日月五星”都起於“訾一宫”为历元,由此形成“以岁星在訾为摄提格”。(夏正、晨建)
《五星占•木星占》曰:“岁星以正月与营室晨出东方,其名曰摄提格。”(建寅、晨建)
《淮南子•天文训》:“太岁在寅,岁名曰摄提格,其雄为岁星,舍斗、牵牛,以十一月与之晨出东方,东井舆鬼为对。”[P34](建寅、晨建)
“乙式”,“把冬至到冬至做为一个太阳年”,在历法上即以“日月五星都起於星纪一宫”为“开辟元始第一年”,形成“以岁星在星纪为摄提格”。
《史记•天官书》:“摄提格岁,太岁左行在寅,岁星右转居丑(星纪),以正月与斗、牵牛晨出东方,名曰监德。
(四)、周言解“摄提贞于孟陬”。
通行的解释认为:“陬”为夏历正月;“摄提”是“摄提格”的省称。但这一解释却没有 文献 学上的依据,且与古代天象、历法不合。
“摄提”是星名。
“摄提格”是“太岁年名”;“摄提”是星名。两者词义各有所当,互不相通。而且汉代和前汉文献中并无“摄提格”省作“摄提”之例。
“孟陬”之解。
释“陬”为夏历正月,其成立的前提就是“摄提”是年名(摄提格),而年名“贞于”月名(孟陬),则文义不通。若“陬”已指正月,又复称“孟”,属同义反复,不可取。
“陬”即陬訾,包括二十八宿中的营室、壁。
“营室”是“陬訾”的第一宿,故称“孟陬”。
“贞”可训为“正”。与利簋“鼎(贞)”相同。
利簋“岁鼎克昏,夙有商”。“岁”即“岁星”,“鼎”按其字形可隶定为“贞”,是星占专门术语,意可训为“正”。王逸注“贞,正也”。贞、正古书常通。
周言说:『“岁星”正月贞于“陬訾”,“太岁”正在寅宫,是为寅年,太岁纪年名为“摄提格”;夏历建寅,正月为寅月,所以《离骚》此句的正确解释应为“我降生于寅年寅月寅日”』——周言的解译,解决了王逸、朱熹等前贤没有解决的 问题 。
(五)、《楚辞》使用夏正
《楚辞》使用夏正有很多例证,如:《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九歌·礼魂》:“春兰兮秋菊”。《九章•抽思》:“望孟夏之短夜兮”。《招魂》“献岁发春兮,汨吾南征。菉苹齐叶兮,白芷生”。《九辩》:“秋既先戒以白露兮,冬又申之以严霜。”等。——这些物候、气象、天象都与夏正相符。
《楚辞》使用夏历;《离骚》之“摄提贞于孟陬”,其文与“岁星纪年”有关。从所引文献看“岁星纪年”皆为“晨建”,作“正月与某宿晨出东方”。
由此可推断:“摄提贞于孟陬”应当是“岁星正月居于营室晨出东方”的缩写。也就是说:“摄提贞于孟陬,其名曰摄提格。”
此解与帛书《五星占》:“岁星以正月与营室晨出东方,其名曰摄提格。”相符。夏历正月为寅月,“摄提格”年为寅年,故“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解译为“我降生于寅年寅月庚寅日”合情合理。
再根据《淮南子•天文训》:“太岁在寅,岁名曰摄提格,其雄为岁星,舍斗、牵牛,以十一月与之晨出东方,东井舆鬼为对。”从岁星十一月舍斗、牵牛晨出东方,可推知“夏历正月岁星当与营室晨出东方”——与《木星占》一致。
《离骚》、《五星占》与《天文训》三者虽来源各异,却能互相契合。所以,这一解释,应该符合当时的实际天象。
同属于楚文献的《楚辞》、帛书《五星占》与《天文训》都使用了夏正历法系统(即浦江清先生的“甲式”)。与史书记载的晋楚用夏正、齐鲁行周正吻合。
浦江清先生用“木星周天密率倍数”法,考定屈原**生于楚威王元年,即公元前339年的夏历正月十四日庚寅日。(据天文推算,前339年夏历正月,岁星在“陬訾宫”,正是“摄提格”年。)
(**《离骚》的主角,虽不能等同于屈原,但是不能排除屈原把自己的生日,用做“灵均”生日的可能性。在没有其他资料的情况下,把“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作为屈原的生日来 研究 ,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六)潘啸龙先生的“周正正月”论
潘啸龙先生说:“屈原自述生辰的‘摄提贞於孟陬’所运用的,无疑还是周历”。
潘先生既不顾《楚辞》中众多使用夏正的例证,又没有举出屈诗中“运用周历”的任何例子,可见其“无疑还是周历”的论断并没有说服力。
潘啸龙先生又说:“既然前341年周正正月最为恰当,则此年正月必含有‘庚寅’日”。
潘先生认为,既然“被大多现代历算家定为闰年的前341年”正月没有“庚寅”日,就应该把“前342年改成闰年”;从而得出:“屈原的生辰应为公元前341年周正正月初二,亦即夏正元前342年十二月初二”的结论。
潘啸龙先生若是不是抱有“预设立场”,为什么要如此费力地把屈原的生辰安排到周正正月(子月)去呢?
参考 文献
晋侯之臣《“摄提”考》《国学论坛,汉语古音韵,《汉印欧人语录》之四:摄提贞于孟取兮,唯庚寅吾以降”》2楼。
[?tid=56440#2,2004-8-26]
潘啸龙《论“岁星纪年”及屈原生年之研究》《安徽师范大学报》(社科版)1997(03)
周秉高《楚辞星宿考(上)》“‘摄提’考”[《光明日报》2007-07-06]
林庚《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7月 P19;P32]
其它参考资料
1、《吕氏春秋·淮南子》岳麓书社1989年3月
2、《史记》岳麓书社1988年10月
3、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编《 中国 天文学史文集•马王堆帛书〈五星占〉释文》 科学 出版社1978年4月版。
4、李零主编《中国方术概观》之《开元占经》,人民中国出版社,1993年版]
5、王力《古代汉语》(修订本)中华书局1981年6月第二版]
6、蒲江清《屈原生年月日的推算问题》《 历史 研究》,1954年第1期。
7、周言《利簋铭文"岁鼎"补释》《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年05期P.121-122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