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建筑业农民工老龄化及建筑工人的高流失,如何留住农民工成为了一个问题。文章通过半结构化访谈,试图找出对农民工选择包工头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工资、农民工和包工头之间的强关系、工人的职业道德、工人的资产专用性、包工头为工人提供项目的能力、包工头的组织管理协调能力、包工头对农民工的人性化管理及工人的年龄对农民工选择包工头有显著影响。并根据调查结果对如何加强建筑业人才储备提供建议。
关键词:建筑业;农民工;包工头;影响因素分析
农民工是指家在农村,但是外出务工,主要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人群。相关统计报告显示,受到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影响,农民工总数增长在逐渐放缓,在就业上他们更加倾向于制造业和服务业,人口老龄化给建筑业带来的问题更加突出,建筑业农民工人数更是步入负增长。据国家统计局《2018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18年农民工总量为28836万人,建筑业的农民工比重为18.6%。建筑业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其生产过程难以被标准化和流水线化,目前,建筑业施工作业人员主要以农民工为主。虽然建筑农民工工资在逐年增加,但“老龄化”及季节性“用工荒”趋势越来越明显,建筑工地上的青年越来越少,建筑工地上仅有的年轻人大部分是从事具有专业性的工作,如塔吊工人、挖机工人等。而大部分农民工更愿意进入工厂,一方面工厂环境比建筑工地好,建筑工地又苦又脏又累;另一方面是社会偏见的存在,认为建筑业职业低下。而建筑业又有大量的劳动力需求量,工人流动性强,严重影响到建筑业劳务市场的人才储备,因此如何留住建筑业农民工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我国建筑行业中,建筑业层级众多,普遍采用的是“劳务分包制”,或者简称包工制,与农民工直接接触的是包工头。作为农民工的实际安排方式,是一个很重要的存在。在劳务分包制中,最重要的两个实施人就是包工头和农民工,包工头负责组织工人进行施工以及管理工人,而农民工则提供具体的劳动。“包工头”是在建筑行业的一线负责建筑农民工与和施工单位及建设单位沟通的中介,负责实际施工过程的组织和管理。鉴于此,本文以建筑业农民工和包工头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半结构化访谈,对影响农民工选择包工头的因素进行探究,为降低建筑业农民工的流动性、增大劳务人才储备提供理论参考和决策支持。建设项目是一个临时性的多边组织,作为项目的生产者,建筑业农民工的生产、生活图景呈现多方面差异性的特征,以及由此同时带来的复杂的包工头———农民工之间的关联状态和交流过程。建筑业需要大量劳动力,对于农民工群体的依赖性较强。如何有效克服建筑业农民工流动性大、流失严重的问题,值得深入思考。通过对建筑业农民工选择包工头的因素的研究,总结出能影响选择的重要因素及一般规律,针对劳务人才储备不足的现象,提出一些意见以此改进现有问题就显得很有必要。根据研究结果对这些因素有针对性的做出反应,对现有包工头和建筑农民工的关系进行反思,就可以减少农民工的流动性,增强建筑业的人才储备能力。
一、文献回顾
行为心理学指出人的行为是由动机导发、控制和维持的,动机是个体心理因素与外部因素相互作用的内部需求。包工头以复杂的网络关系控制了工人,他们的关系维持了一种人身依附状态。有学者构建了“家长式庇护”的概念,任树正、江立华等人基于某地铁建筑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指出“家长式”庇护包含了情感和责任维度,这使得双方主体的关系不再是纯粹的利益交换。徐锦、吴亦诚等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分析了以农民工的主观感受为中介变量的农民工的社会关系对其作业行为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民工在务工过程中对包工头的依赖性较强,并提出建议有关部门应加强同农民工的交流,不断改善同农民工的关系,采取各类措施为他们在务工期间提供相应的人文关怀。需要营建具有浓厚人治色彩的从属关系。朱寒松指出,建筑业农民工人口负增长、老龄化等趋势将会增加企业的管理成本及用工成本。史玉芳等人通过建立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建筑业农民工组织支持感对其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孙继德等人通过实证研究,探讨了建筑业农民工的个人及客观特征对其流动性的影响。随后,杨宇等人从心理契约理论为切入点,针对工人流动性高的现象,建立了动态管理模型,提出激励农民工的建议。根据双向选择理论,包工头和劳务工人的选择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但是现有研究基本都是站在包工头的角度研究包工头如何对建筑农民工实行管理控制,而对影响农民工选择包工头的因素研究相对较少。本文采用定性研究,通过实地调研、对建筑业一线人员的半结构化访谈,归纳总结出影响农民工选择包工头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农民工流失的应对措施。
二、研究设计
追随理论是以组织中员工追随其领导交互行为为着眼点的全新研究命题。农民工选择包工头实质上也是一种追随行为,根据追随理论,包工头的条件以及工人所处的环境、工人的个人特点等都会对农民工的选择行为产生影响。根据现有文献,主要研究的是包工头对农民工的管理机制,不能归纳出影响农民工选择包工头的因素,为准确获取相关要素,本文采用定性的研究方法,通过前往云南大理、保山等地实地调研,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归纳总结出影响因素。通过对一线的建筑业农民工、包工头、项目部管理人员进行半结构化访谈,收集大量访谈信息并归纳整理,当访谈达到饱和后归纳出影响因素,通过与老师和相关研究者的讨论,最终归纳出主要影响因素。半结构化访谈的提纲主要涉及:1.工人来自哪里?年龄段大概分布是什么?2.包工头是不是能持续接到项目,有没有空档期?项目哪里为主?相对固定的、跟着包工头走的人大概有多少?3.包工头和农民工是如何认识的?4.工资的发放形式(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是什么?工资的发放周期是多久?5.亲戚朋友做这一行的多吗?6.现场的工人有没有结帮成队的有么有?好管理么?7.你的包工头到哪里你会跟着到哪里吗?8.工人来工地多久后流动性大?工人来源以哪里为主?9.你选择跟哪个老板干的主要标准是什么?
三、研究过程及发现
通过实地调研,访谈对象为云南大理十畝项目(中铁二局四公司)的水电劳务分包现场总管、水电劳务分包班组长、水电劳务分包工人,云南华润水泥厂(云南沙坝公司)的现场管理人员、现场工人,云南大理漾濞路231号项目的劳务公司负责人、劳务公司工人、班组长,云南大理(中建新疆西南公司)项目部负责人、边坡专业分包负责人,云南保山保施高速公路隧道现场管理员、土石方现场负责人、桥梁现场负责人,云南保山市保山管廊项目指挥长、管廊项目包工头、管廊项目二公司直管部经理、管廊项目桩基负责人。发现有的农民工可以一直跟着一个包工头,而有的农民工流动性却很大。有的农民工并不因为工资而选择包工头,而是因为其他原因。工人的流动性大,往往一个队伍中只有几个人、几十个人是固定的,固定的这些人都是老板信任的亲人、朋友等。在组织工人的过程中,依靠的往往是关系,通过朋友介绍、同学介绍甚至是同行介绍等。“一般刚进项目一两个月的农民工的流动性是最大的,工人熟人比较多,因为,知根知底的人干活也不一样。”在问到选择老板的标准时,大多数农民工都是通过熟人介绍或者对之前的老板比较信任,他推荐就去了。“主要还是看时间长短,喜欢跟合作时间长的人干。比如说新认识一个老板,虽然新老板也还可以,但是如果之前的老板有需要我还是愿意回来找之前的老板跟着他干。”工人间彼此关系也大多很紧密,“在这个队伍中,我们来自同一个地方的老乡占了70%左右。”根据实地调研半结构化访谈的结果,可以看出农民工选择包工头并不总是常规的以工资的多少来选择,影响农民工选择包工头的背后的因素有很多,农民工选择包工头是一个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长期在一个地方从事施工活动的工人班组长很注重人际关系和老乡关系,和老板的关系很固定,强调对老板的了解和强关系;流动性强的工程(比如铁路,水利)工人注重多重关系的发展,跟多个老板联系,强调老板有实力、项目好,不太注重老乡关系,注重工友的能力和品质。访谈结果显示研究问题所涉及影响农民工选择包工头的影响因素,分为农民工自身和外部两个维度。自身因素包括年龄影响该工人是否选择建筑业、是否愿意跟着项目走;与包工头的熟悉程度(是否愿意担风险、互相信任);职业道德(不会因为更高的工资就丢下手上的工作跑去其他工地);所从事专业的专业性(比如做边坡等,资产专用性,技术工人)。外部因素包括工资(工资的多少、是否能按时结清);包工头的管理能力(是否能有序安排工作);包工头的人性化管理;是否能有持续的项目做。根据访谈结果,归纳出影响因素农民工选择包工头的主要影响因素为:1.工资。工资仍然是影响农民工选择包工头的主要影响因素,农村劳务工人外出务工,首要目的是为了赚钱养家、供养子女,所以在面临选择时考虑的首要因素仍然是能得到的工资水平是否能达到自己的期望。2.农民工和包工头之间的强关系。包工头是一个很特殊的存在,根据实地访谈结果,大部分农民工和包工头都有或多或少的关系,很多时候都是来自一个地方甚至是来自一个村,都是亲戚邻居关系,在这个层面上,农民工和包工头之间就有很强的关系。有些是做完一个项目后,农民工和包工头彼此间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大家彼此信任,甚至可以拖欠工资。所以,农民工和包工头之间的“强”关系影响着农民工选择包工头,甚至于只要这个“老板”有需要,我可以从别的“老板”那里回来跟着他干。他们之间的这种强关系,在管理上也容易得多,能省去很多管理成本。3.工人的职业道德。工人的职业道德不允许他丢下自己的工作就离开,即使有更好的工作更好的报酬,也会选择在做完自己的任务之后再离开。4.工人的资产专用性。很多工人从一开始接触这个行业,开始做某个施工过程之后就一直在做这个工艺,比如挖土方的就只会挖土方,在挖土方这方面很在行但是去做别的工作就不太行,这就限制了农民工的个人发展,所以就只能一直跟着这个包工头干。这也是影响农民工选择包工头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5.包工头为工人提供项目的能力。农民工希望能一直有活可干,所以包工头接到项目的能力就很重要,如果跟着这个包工头三天两头没活干,这就影响着工人的收入。所以,农民工在选择包工头时会考察包工头的“接活”能力,如果发生几次断断续续的工作,那他之后就不会再跟着这个包工头干。6.包工头的组织管理协调能力。施工现场是复杂的,如果包工头的组织管理能力不行,那他在工人中的威信也就不足,工人觉得协调安排不合理、自己任务布置不合理、总出现窝工状况,那他就会对这个包工头的能力提出质疑。7.包工头对农民工的人性化管理。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每个人都在追求美好生活,工人对自己在工地上的吃住水平关注度提高,如果包工头仍然是压榨式的管理,会导致工人的流失。8.工人的年龄。农民工的年龄影响着他是否会跟着包工头各地跑项目,对于年轻工人,如机械操作人员等会愿意跟着包工头各地走;对于年龄较大的,会偏向于选择靠近家附近的项目,不太愿意各地奔走。
四、结语
为了减少建筑农民工的流动性及流失、不断加强建筑业劳务市场的人才储备,积极为工地留住劳动力,包工头可以从工资、与工人的关系、加强工人职业道德、加强包工头对农民工的人性化关怀等角度考虑。建筑企业不能只是片面的追求利益,要加强对农民工切实利益的考虑,要适当提高农民工的工资,营造一种和谐的工人关系。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加强农民工的职业道德,为工人营造良好的环境、感受到领导的关怀。包工头要加强对农民工的了解,包括其在工作、生活上的需求,为其提供支持,营造良好的互动关系及良好的信任关系。在安排岗位时要综合考虑农民工的实际情况,安排其合适的岗位,才能留住农民工。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2]国家统计局.中国劳动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3]任树正,江立华.建筑业包工头-农民工的关系形态和行动策略———基于某地铁建筑工地的调查[J].社会科学研究,2017(01):115-120.
[4]涂锦,吴亦诚.农民工社会关系对工程项目作业行为的影响[J].农村经济,2015(03):110-114.
[5]许晟,邵云云.中国组织情境中员工追随行为的类型、结构及测量[J].企业经济,2019(07):136-144.
[6]朱寒松.农民工群体变化特点及对建筑业影响分析[J].福建建材,2020(06):1-3.
[7]史玉芳,董芮.组织支持感对建筑业农民工不安全行为的影响[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20,16(10):158-164.
[8]杨宇,罗观.项目施工企业派遣制员工心理契约动态管理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15,13(05):32-36.
[9]孙继德,王海鸥.建筑项目劳务人员特征及对流动行为的影响分析[J].项目管理技术,2014,12(02):115-118.
作者:李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