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国家和地方都不同程度地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规划和任务下达,2020年是淮安市生态文明建设特色发展的关键一年,其绩效测度是对“十三五”建设成果的检验也是对未来发展提供参考。本文以淮安市5区3县为对象,以PSR模型的压力、状态、响应三个子系统为基础,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绩效测度指标体系,并对淮安市生态文明建设绩效测度进行实证分析,以此提出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绩效的路径。
关键词:生态文明;PSR模型;绩效测度;常态化建设;提升路径
党的十七大正式提出了生态文明的理念;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详细而深入地阐释了中国未来的生态文明建设方案和四项基本任务;十八大三中全会开始部署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中的具体内容,推进中国生态文明制度的全面深化改革;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了我国绿色发展所需要完成的六项目标;中共中央国务院2015年相继推出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规划了到2020年的生态文明建设任务。因此,生态文明建设绩效如何,2020年是开展绩效测度的关键一年。与此同时,江苏省在2011年颁布了《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的行动计划》;淮安市制定了《淮安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16—2020)》,指出了淮安市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和挑战。如今,2020年作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的最后一年,建设成绩验收在即,过去成果的总结和“十四五”建设规划已在眼前,因此如何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考核和提升路径的研究显得至关重要。
1基础理论
1.1PSR模型
PSR(Pressure-State-Response)模型是AnthonyFriend在1979年提出的,即“压力—状态—响应”模型,该模型阐释分析了生态环境的现状、压力及响应三者间的联系[1]。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修改了该模型,并引入环境报告。20世纪90年代后,国内外形成了许多与PSR模型有关的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当前PSR不断渗入到各个学科领域。PSR模型研究生态文明建设绩效测度,按照压力系统、状态系统和响应系统三个子系统进行选取和设计指标。压力指标是指人类在生产生活方面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或扰动,如资源利用、物质消费、生产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排放等导致生态系统失衡等。状态指标主要是指在特定时间段生态文明建设的状态及环境变化所体现的大致状况。响应指标是指政府或者居民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或者政策来减轻或者预防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严重影响,以及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进行补救的措施[2]。
1.2数据处理公式
本文选择的是最大值最小值标准化处理方法如式(1)所示。所有的原始数据都是经过标准化处理后再进行计算和分析。(1)本文选取2015年至2019年淮安市5区3县及全市的总体数据展开分析。淮安市5区3县包括淮安区、淮阴区、清江浦区、洪泽区、开发区、涟水县、盱眙县、金湖县。因涉及2015年清河区和清浦区合并为清江浦区的情况,有部分数据倒推得出。部分缺失数据通过内插法补齐,缺最后一年数据的,采用灰色预测法补齐。其中,用到的灰色Verhulst预测模型[3]如式(2)所示。(2)压力系统、状态系统和响应系统的测度分值及综合测度分值是根据已经得出的各指标权重,代入式(3)中计算得出。(3)
2淮安市生态文明建设绩效测度指标构建
根据PSR模型,综合选取已有研究指标,将淮安市生态文明建设绩效测度指标体系分为三个子系统:压力系统、状态系统和响应系统,初步选定30个指标,各子系统对应的指标分别为11个、7个和12个。经过各类统计数据查询后,结合淮安市统计局、住建局、自然资源局、交通局、生态环境局、发展改革委员会、空气质量监测站等多家单位的走访和调研,数次专家座谈研讨,对初始30个指标进行了修正,根据淮安市的实际情况,最终确定指标26个,其中压力系统10个、状态系统7个和响应系统9个。压力系统指标包括各县区人口密度、人均GDP、固定资产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建成区面积比重、城区人均道路面积、单位GDP能耗、单位GDP水耗、单位GDP固废排放量、发电量中清洁方式生产的电量占比、燃气普及率;状态系统指标包括林地覆盖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养殖水面覆盖率、二氧化硫排放削减率、PM2.5年均浓度、区域环境噪声昼间均值、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优良天数的比率;响应系统指标包括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环境事件来访处理率、城市居民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工业粉尘去除率、工业用水重复率、污水集中处理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3实证分析——基于淮安市5区3县的数据
3.1权重的确定
本文利用德尔菲法确定权重,根据每个年度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重要性赋予各项指标不同的权重,最终设定为2015—2019年一共5年的26个指标不同的权重,每年的权重和为1。
3.2数据标准化处理和计算
由于原始数据各个指标计量单位不统一,进行数据分析时先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计算方法如式(1)所示。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按照式(3)分别计算全市及各县区的压力系统、状态系统和响应系统各年度绩效测度得分,然后展开具体的数据分析。
3.3分系统数据分析
3.3.1压力系统从时间轴分析,2015—2019年生态文明建设中,淮安市全市平均压力得分呈现出快速上升趋势,其2018年平均压力系统得分最高(0.2189),2015年平均压力系统得分最低(0.1585),相对相差约6.04%,表明近5年淮安市总体上生态文明建设压力系统的得分呈现出从快速上升到缓慢上升再到平稳的现象。对5区3县的生态文明建设绩效压力系统进行平均可以发现,2015年到2019年,压力系统值分别为0.1947、0.1954、0.2161、0.2024、0.1821,先是上升,在2018年达到最高值,然后出现下降趋势,从全市和5区3县的平均值对比发现,最高值和最低值出现年份一致,压力系统建设绩效趋势一致。由空间分析可知:从各个县区近5年来的平均得分可以看出,压力系统绩效得分最高的是盱眙县(0.2230),然后依次是金湖县(0.2212)、淮安区(0.2024),低于全市水平的(0.1950)是开发区(0.1728)、涟水县(0.1905)和淮阴区(0.1909)。压力系统得分金湖表现得一直比较稳定,盱眙近2年表现持续向好,名次靠前,一直第1名;排名一直比较稳定在最后几名的是开发区,需要从总体上提升压力系统的绩效,涟水县总体成绩靠后,偶尔会有不错表现,需要提升其对抗压力的稳定性。3.3.2状态系统从时间轴分析,2015—2019年淮安市生态文明建设系统全市得分状况是2016年得分最高(0.1697),2019年平均状态系统得分最低(0.0704),相差约9.93%,表明近5年淮安市总体上生态文明建设系统的得分不稳定。从对5区3县的生态文明建设系统进行平均可以发现,2015年到2019年,前两年基本持平,2017年得分下降,2018年有所上升,2019年又出现大幅下降情况,全市和5区3县平均值的对比发现,得分最高值和最低值均出现在同一年份,趋势表现一致。由空间分析可知:从各个县区近5年来的平均得分可以看出,状态系统绩效得分最高的是淮阴区(0.1666),然后依次是涟水县(0.1402)、洪泽区(0.1397),低于全市水平(0.1354)的是开发区(0.1111)、金湖县(0.1290)、淮安区(0.1296)和盱眙县(0.1313)。总的来看,状态系统得分所有县区各有特色,比较明显的是洪泽区的状态系统持续进步,一直到第1名;金湖县的总体排名优于其他县区,但需要关注2019年下降的原因;淮安区排名一直处在中间位置,需要找到状态系统突破瓶颈的所在,并进行提升,开发区和清江浦区亦是如此。3.3.3响应系统从时间轴分析,2015—2019年淮安市生态文明建设响应系统全市得分整体保持的是持续上升趋势,到2019年得分最高(0.3316),2015年平均响应系统得分最低(0.1122),相对相差约21.94%,表明近5年淮安市总体上生态文明建设响应系统的得分呈现快速攀升现象。从对5区3县的生态文明建设响应系统进行平均可以发现,2015年到2019年,得分最高值和最低值均出现在同一年份,整体趋势表现一致,在2017年和2018年出现些微差别,但不影响整体态势。由空间分析可知:从各个县区近5年来的平均得分可以看出,响应系统绩效得分最高的是淮阴区(0.2393),然后依次是盱眙县(0.2332)、洪泽区(0.2242)、金湖县(0.2209)、涟水县(0.2209)、清江浦区(0.2192)、淮安区(0.2122)、开发区(0.2042)。从响应系统得分可以看出各个县区竞争加剧,名次排列县区之间升降反复,对响应系统指标的考核有指导需要。
3.4综合指标分析
对压力系统、状态系统、响应系统和综合测度排名(见表1)进行整体分析可以看出:淮阴区综合得分第1名得益于状态系统和响应系统的优势,但压力系统指标靠后,需要重点加强改进;开发区所有的指标都是排名最后1名,需要生态文明建设各项指标的全面提升;盱眙县、金湖县的状态系统拖了后腿;涟水县是压力系统和响应系统需要深入分析改善;洪泽区、清江浦区和淮安区各项系统排名虽然不差,但是绝对值分数不高,导致对总分的排名贡献不足。
4提升县域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绩效的路径
4.1完善全市生态文明常态化建设保障机制
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江苏乃至地方长期建设的战略性任务,因此,淮安市应从全局出发,进一步加强制度机制建设,统筹各县区各部门各产业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常态化,强化保障机制的长效性。结合“十四五”发展规划要求,立足淮安市自然资源和产业结构等现实条件,从规划引领、创新制度、综合协调、法律保障、市场激励、试点示范及公众参与等方面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措施[4]。例如,依托淮安市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和具有较好基础的乡村环境,通过加强立法和制定导向性政策,吸引各类市场主体投入到绿色产品和服务的开发及生产经营中去。淮安市目前更需加大对高科技产业和高新技术运用的激励,制定更高标准的奖补措施,鼓励高耗能企业加快淘汰旧产能,实现技改升级,鼓励中小微企业积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服务等技术实现降本增效。结合淮安市实际,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强化排污者责任,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公开、社会监督等制度,确保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进一步完善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邀请专业人士和市民代表共同参与,科学审慎开展空间规划。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充分发挥信息化社会条件下监督的广泛性、时效性和便捷性,建立融合政策宣传、科普教育、媒体曝光和舆论监督的平台,营造人人都是参与者、人人都是监督员的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局面。
4.2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的县区精细化管理
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各个县区的优势和短板,淮安市应坚持每年对5区3县的生态文明建设绩效测度结果进行公示和排名,分析各自的测度结果,为来年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工作方向。前5年测度为后续各县区的工作明确了重点:淮阴区保持状态系统和响应系统的优势,加强提升压力系统能力;开发区需要对生态文明建设各项指标全面提升;盱眙县、金湖县需要加强状态系统的工作力度;涟水县是压力系统和响应系统需要深入分析改善;洪泽区、清江浦区和淮安区需增加各项系统绝对值分数,提升其对总分的排名贡献度。由此可以看出各市开展县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后续的细化方向:按照压力系统、状态系统、响应系统设计和布置建设指标任务,同时开展定期的绩效测度考核,实施细化以后产生的数据,便于各个县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绩效从时间上进行自我分析,也便于全市对各个县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无论是全市还是各个县区都能掌握到生态文明建设压力系统、状态系统、响应系统及综合测度的具体情况,将生态文明建设指标进行分类,实施精细化管理。这种对生态文明建设绩效的精细化管理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目标和方向,能让全市和各个县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有的放矢。
4.3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县区专项统计和监督平台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协调中央与地方及发改、国土、环保、水利、农业、林业等部门的生态文明建设职责分工,完善的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数据的填表和上传工作是进行绩效测度和建设成果检验的关键性工作。淮安市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到深化改革与特色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数据有了一定的积累和基础,淮安市生态文明建设各县区生态文明建设压力系统、状态系统和响应系统的数据获取涉及淮安市统计局、住建局、自然资源局、交通局、生态环境局、发展改革委员会、空气质量监测站等多家单位的统计数据,相对比较充分,但是各家数据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规划合理的专项平台进行数据整合,用于支持和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绩效测度工作。因此,淮安市生态文明建设特色发展的当务之急是合理规划专项统计、测度和监督平台的功能模块,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以压力系统、状态系统、响应系统为口径的多元主体协同参与[5]、协调填报系统平台建设和应用,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的多元治理能力,切实保障淮安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冯银.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评价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8(05).
[2]张云峰,刘玉卿,毕绍倩.基于PSR模型的江苏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J].环境保护科学.2018(05):6-11.
[3]刘思峰,杨英杰,吴利丰,等.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第七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
[4]刘长松.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问题与提升路径[J].发展研究.2017(07):28-32.
[5]张艺华.县级政府生态治理能力的构成要素及提升路径[J].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18,26(02):78-83.
作者:孟桃 张佐民 单位:淮阴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江苏省淮安市统计局 淮阴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