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教育的特点(简论论戏曲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展过程)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2-11-27 14:16:42 归属于社会艺术 本文已影响380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内容摘要:弘扬人的主体性是当代教育的主题。只有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中等艺术学校戏曲专业教师,应当树立发展学生主体性的现代教学观,认识学生的主体性特征,努力进行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教学实践探索,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继而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戏曲艺术专门人才。 
  关键词:戏曲教学 主体性 发展
  
  21世纪的教育聚集在“人的培养”这一目标上,弘扬人的主体性已成为当代教育的主题。立足于“学生是教育主体”的角度,教育工作者应在人文的视野下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在哲学的高度上前瞻教育的美好未来。对学生主体性的肯定和弘扬是教师做出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科学解决教育问题的出发点,是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才素质的关键。中等艺术职业学校戏曲教学担负着“传承遗产,发扬国粹”的重任,在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应该把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作为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现代教学观的核心——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1.“弘扬人的主体性”是当代教育的主题
  教育的本质是对人的灵魂的教育。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曾借苏格拉底之口,用“洞穴中的囚徒”为隐喻,道出教育的真正含义:教育是把人的灵魂、精神从黑暗引向光明,从意见世界引向真理世界。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问题。素质教育指向不断发展的教育主体的个性生命的生成,聚焦于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将人提高到大写的“人”的高度。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关键就在于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提升学生的地位,发现学生的价值,发展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最终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2.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教学观是对传统教学观的扬弃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忽视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艺术职业院校中以“填充式”“操作式”“版本式”“师徒式”为主的教学方式窒息了学生的创造性,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传统戏曲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沿用口传心授的教学方式,教师一字一句、一招一式地示范,学生也一字一句、一招一式地模仿。教师在教学中只关注学生模仿得像不像,师生之间较少进行交流探讨。学生被动地接受,机械地模仿,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主体性的缺失导致学生学习兴趣钝化、学习动机弱化,创造力不足。在当今开放、多元的素质教育大背景下,传统的戏曲教学观已无法回应时代对高素质戏曲艺术人才的呼唤,戏曲专业教师急需树立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教学观,以新的教育理念作为戏曲教学工作的先导。
  
  二、学生主体性的特征
  教育的出发点、着眼点、归结点在于学生作为教育主体的“自我生成”“自我创造”,即主体性的充分发挥。要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在客观上要求戏曲专业教师遵循教育规律,认识学生的主体性特征,真正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提高。
  研究学生的主体性问题,首先应明确的是,主体性是一个对象性范畴,只有在对象性关系中才能获得自身的规定,并通过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才能具体表现出来。所谓学生的主体性,是指在教育活动中,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处理同外部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功能特征,具体表现为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自主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活动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力和能力。自主性体现为一种人格的独立,集中表现为自尊、自立、自决等自我意识;能动性是指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认识事物并建构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消极地认识和实践;学生的创造性以探索和求新为特征,表现为对自身和外在事物的超越。创造性是学生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和最高层次,是主体性的灵魂。由于戏曲艺术学艺苦、成才率低,戏曲教学模式、评价方式较为单一,戏曲专业就业前景不容乐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戏曲专业的一些学生在学习上出现自主性较差、能动性不强和创造力不足的现象。针对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特征,教师应当有意识地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实践探索中真正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加强学习的能动性、激发学习的创造性,使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三、戏曲教学中发展学生主体性的实践探索
  1.构建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转变教师传统的“传道授业”者的角色,构建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学习自主性发展的前提。在现代主体教育的理念下,一个戏曲专业教师的角色是多重的、丰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指出:“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接意义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
  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教师应致力于构建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首先,教师应尊重学生人格的独立和个性的差异,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专业审美情趣和思维的感性化使戏曲专业学生个性较鲜明,敢于追求个性的张扬和浪漫的生活方式。教师应以博大的胸怀对待学生,因材施教,提供个体广阔的发展空间;其次,教师要学会赞赏学生,为学生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戏曲专业是一项十分艰苦的学业,要求学生“唱、念、做、打、翻”“手、眼、身、法、步”样样精通。教师应多赞赏每一个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成绩,同时为学生提供多渠道的体验成功的机会,增强学生的信心,促进学习的自主性。
  2.创设对话交流的教学氛围,加强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通过对话和阐述自己的理由进行争论,这已是21世纪教育需要的一种手段。笔者多年从事南音的教学,南音是我国古代音乐文化中保留得最丰富、最完整、流传最广的大乐种之一。为唤起学生对戏曲及古老、高雅的南音艺术的兴趣,要加强学生学习的能动性。笔者和学生在课外共同搜集戏曲与南音资料,在课内进行丰富多样的对话交流,如探讨南音唱腔、韵律、用嗓等问题,比较南音与其他姊妹艺术的特点,讨论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创新问题等。师生之间全息互动的交往、对话、沟通,构成了由目标到实践、由潜性到显性的层级关系。这种富有开放性、启发性的对话从两个方面强化了学生的能动性:其一,对话双方平等互动,学生和教师一样,都在表达、倾听、思考,敞开心灵,彼此接纳;其二,对话产生实质性影响,即通过对南音的不断深入探讨,达到知识的积累、灵感的唤起、思维的启迪、视界的融合、意义的生成。戏曲教学过程由此成为一种动态生成的过程。
  3.改变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创造性
  创造性是学生主体性的灵魂。要激发学生戏曲学习的创造性就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索、研究等认识活动凸现出来。要使学生学习戏曲的过程成为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性过程。比如,在南音唱腔的组织上,笔者鼓励学生敢于打破思维的条条框框,吸取各剧种和姊妹艺术的精华,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演唱风格。又如,指导学生灵活运用戏曲“程式”。

 4.树立发展的学习观,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笔者认为,对于戏曲专业的学生而言,发展的学习观有两层含义:其一,根据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发展过程中的学生的主体性表现为两种水平:一种是已有水平,一种是待推进的水平。学生不应消极地适应已有的戏曲学习发展水平,而要积极地占领“最近发展区”;其二,要打好文化知识基础,培养综合素质。我国近代学者王国维在《戏曲考原》中称:“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戏曲艺术熔文学、音乐、舞蹈及其他艺术为一炉,以“唱、念、做、打”为戏曲表演的艺术手段,塑造人物,铺陈故事。戏曲艺术对人才的要求是高标准的,学生应具备戏曲专业知识的深度,同时应具备文化基础知识和音乐、舞蹈、文学、历史等相关知识的广度。只有这样,才能在戏曲艺术上厚积薄发,具有终身学习和创新的能力。
  戏曲艺术的演绎有着“人戏合一”的近乎唯美、苛刻的要求。在舞台上将一幕戏曲精彩绝伦地演绎出来,既是艺术实现的要求,也是演绎者(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的人的定义是:在他们的基本需要已得到适当满足以后,又受到更高层级的动机——‘超越性动机’的驱动。”因此,在戏曲教学中充分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正是引导学生走上自我认识、自我驱动、自我实现的大道,从而促使学生的艺术素质和精神境界得到全面提升,真正担负起传承中华戏曲文化的历史重任。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著.怎样培养真正的人[m].蔡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
  作者单位:厦门艺术学校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社会艺术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