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艺术的起源、发展和文化传承(陶瓷艺术的发展史)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3-01-10 23:25:06 归属于社会艺术 本文已影响619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摘要]千百年来人们用“声如磬”来形容陶瓷的特殊音色,可见陶瓷和音乐有着很深的渊源。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陶瓷乐器从远古时代的单音陶埙,逐渐发展成为种类齐全、形式多样的现代陶瓷乐器。本文从陶瓷乐器的起源、形成、历史、分类、性能等方面进行研究,使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陶瓷乐器在陶瓷艺术史和音乐史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陶瓷乐器;陶埙;音乐
陶瓷乐器以特殊的材质和独到的工艺制作而成,其音域宽广、音色优美、质地清纯,是其他乐器所不能比的。陶瓷乐器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中一朵灿烂的奇葩,在我国古代陶瓷史和音乐史上,曾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发挥过无可替代的作用;直到今天,它仍然在陶瓷艺术领域和音乐领域中散发着独特的魅力。例如,景德镇的“十七女子瓷乐坊”,是目前世界上一支独一无二的演奏陶瓷乐器的艺术团体,她们将现代制瓷工艺与音乐完美结合,使古老的陶瓷艺术在21世纪仍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一、陶瓷乐器概说
陶瓷,在英语中被译作china,和中国同为一个单词。言外之意,陶瓷与中华民族的历史一样古老、一样悠久、一样源远流长;陶瓷,又被称作“火与泥土的艺术”,这暗示了它的神秘、它的质朴、它的刚烈。
陶瓷乐器是许多青铜乐器、丝竹乐器的前身。有研究资料表明,陶瓷乐器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据现有的文字考证,最晚到春秋时代陶瓷乐器已广为流行。如编成于春秋时代的《诗经》中就有这样的诗句:“坎其击缶,宛丘之道。”(《诗•陈风•宛丘》)这里的“缶”就是当时非常流行的一种陶瓷乐器。其后的《庄子•至乐》载:“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一作‘覆’)盆而歌。”庄子所“鼓”的“盆”也是一种陶瓷乐器,就字面分析,“缶”的口小而“盆”的口大。再后来,这方面的例证就更多了,如《史记》卷八十一载:“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秦王饮酒酣,日:‘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日:‘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奏盆缶瓦秦王,以相娱乐。,.…一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瓿。”这是发生在公元前279年的故事。
从上面古文中可发现以下信息:其一,陶瓷乐器已经有了非常久远的历史;其二,陶瓷乐器在其开始阶段,主要已打击乐器为主;其三,陶瓷乐器在古代有很高的地位,它与“瑟”同样重要、同样流行。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推进,制陶业在材料、技术、工艺等方面有了很大提高,陶瓷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陶瓷与音乐的联系也更加密切。
陶瓷乐器发展到今天,制作更加精美、技术含量更高、品种也更加齐全。就其质地而言,分为陶、瓷两大类;就其演奏方式而言,又可分为打击、吹奏、弹拨三大类。其中打击类陶瓷乐器有瓷瓯、瓷铃、瓷鼓、瓷磬等,吹奏类陶瓷乐器有陶埙、瓷笛、瓷箫、瓷唢呐等,弹拨类陶瓷乐器有瓷琵琶、瓷扬琴、瓷二胡等。这些陶瓷乐器有的是原始陶器演变而来,仍保留了它的古色古香,如瓷鼓;有的是对青铜乐器的成功借鉴,如瓷磬、瓷管钟;还有的是模仿丝竹乐器制成,如瓷笛、瓷箫、瓷二胡。
但无论是原始陶器的演变,还是对其他材质乐(的模仿和借鉴,陶瓷乐器始终都保持着独特的风格 显的序列性。和魅力。它们来自大地母亲的怀抱,都经过了水与火的洗礼,在它们身上质朴中透着灵性、简洁中彰显高贵,这些陶瓷乐器具有中国传统民族乐器的演奏共性,同时又具有音质音色清澈透明、音域音量适中有度之特点——或清脆、或浑厚、或悠扬、或激越,美仑美奂。于是,陶瓷乐器便有了“瓷苑奇葩,乐坛独秀”的美誉。

二、我国古代陶瓷乐器发展的主要脉络
1.远古乐器的产生和陶瓷乐器的起源
乐器的产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当今史学界、艺术界所关注的重点课题之一。围绕乐器的起源与发展,历史上有许多神话故事代代相传,如“女娲作箫”、“伏羲作琴”、“庖栈氏作瑟”、“佳作锺”、“伶偷入昆伦山采竹为笛”、“黄帝命伶偷铸十二钟”、“黄帝毅夔以其皮为鼓”等。
我们知道,一件乐器的产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当时生产力水平密切相关。我们在前边分析到:在陶瓷乐器中最早出现的是打击乐。因为它的制作工艺相对简单,对制作材料的要求不高。根据我国音乐学专家和陶瓷考古学家的论证,最早出现的吹奏类陶瓷乐器是新石器时代的陶埙[1]。陶埙是用泥土烧制而成的陶质中空体,多为球状、卵状、橄榄状。迄今所知年代最早的陶乐器的实物是河姆渡陶埙如图(1),根据碳14测定并校正,据今约七千年口]。到新石器时代晚期,陆续出现了陶钟如图(2)、陶铙、陶鼓,这些都是后代同种青铜乐器的祖先。随着原始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制陶技术的发展,用于发号施令、巫术法器等用途的原始陶乐器,逐渐从日常生活中分离出来,形成了一种专门为人们精神生活服务的乐器,这是陶乐器发展史上一个重大的转变。
2.夏商周至秦汉时代陶瓷乐器的发展状况
伴随着青铜时代的到来,中国音乐史上形成了最早的乐器类型的划分——“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排在第三位的“土”指的是用陶土烧制而成的乐器。陶埙发展至商代,音孔数量较前增多,河南辉县琉璃阁殷商墓出土的两个五音孔陶埙(如图3)代表了当时陶乐器的制作水平已日趋成熟。陶埙之所以值得我们更多的关注,是因为这件我们民族特有的闭口吹奏乐器,在数千年岁月的发展中从来没有间断过,呈明1 20图(2)图(3)春秋末年,随着周王室的逐渐衰微,整个天下出现了“礼崩乐坏”的混乱局面,王室音乐文化和陶瓷乐器的制作技术也随着所谓“学术下移”传播到民间,从而为陶瓷乐器的制作和使用创造了更大的空间。这一时期有很多仿青铜礼器造型的原始瓷乐器。浙江长兴县战国大型贵族墓,出土了近50件仿青铜器的原始瓷乐器,其有甬钟、钮钟、于、磬、铃等6种。
秦代制陶技术在当时是世界一流的,从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规模和数量上可见其制陶技术的精湛。陶范技术的应用使得陶乐器在当时也有较大的发展,击缶已比较流行,出现了用瓦陶片作为打击类的乐器。到汉代,制瓷业已经成熟,为以后用瓷制作乐器创造了有利条件。
3.唐宋明清陶瓷乐器的发展状况
唐代的制瓷业不论是规模还是工艺都达到很高的水平,形成了许多著名的陶瓷产区,如越窑、邢窑出产的瓷瓯胎质坚密,敲击时声音清朗悦耳。据《乐府杂录》记载:“唐代中初,有调音律官大兴县丞郭道源,善击瓯。用越瓯、邢瓯一十有二,以箸击之。”陈浏在《陶雅》中说过:“以箸扣瓷碗,其音悠然无尽者,谓之韵,与声、音、响三者各有不同。”瓷瓯也许是现代“碗琴”的鼻祖[3]。埙发展到唐代,不仅作为乐器而且变形为民间的玩具,由卵形、梨形向人面、动物头形转变,如唐代黄釉人面埙(如图4)。在唐代,编磬的材料也由最初的石片或者玉片演变为瓷片,它利用瓷片的厚薄、长短所产生的不同的振动频率来校订音准,这不能不说是古代“材料学”上的一个重大突破。
图(4)箫和笛子在汉代已是比较常用的竹乐器,但是用陶瓷做成的箫和笛子在明代才出现。迄今发现历史最悠久的白瓷箫出自明代正统年间,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现藏于故宫博物院[4]。明末清初人周亮工在《闽山记》中记载:“德化瓷箫,色莹白,工亦精好,但百枝中无一二合调者,合则声凄朗,远出竹上。”可见明代德化窑烧造的白瓷箫,其制作工艺的难度堪称世界之最,它不因环境气温、湿度的变化而改变音色,可以说在当时是一个伟大的创新。到了清代乾隆年间,景德镇烧制了瓷制的云锣,其中间凹形,有九个圆铜极,根据响铜板的大小厚薄组成不同的音阶,制作难度极大。瓷云锣的烧制显示出景德镇陶瓷乐器的科技含量和工艺水平在古代已经达到了无与伦比的地步。

三、我国近现代陶瓷乐器的继承与创新
陶瓷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陶瓷乐器是传统文化中最具标志性文化符号,它的创造也是民族的自豪和骄傲。中国历史上曾有过许多陶瓷产区,陶瓷乐器的制作工艺能流传下来的却很少,而景德镇不仅很好地保留了这一传统工艺,并结合现代科技不断创新,研制成了具有现代特色的陶瓷乐器,让世人刮目相看。景德镇制作的陶瓷乐器不仅造型美观,音色独特,更重要的是对音准的要求十分高。瓷器本身的厚度、烧结度、重量及美工制作都影响音质,为达到音质要求,要试烧几百件甚至几千件才能成功。经过景德镇音乐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碗琴于1985年研发成功,它改变了过去加减水量调节音阶的不稳定因素,依照古代六律六占律制排列,音位密集、规整,更加有效地发挥了音域音色的优势,其主音区清脆明亮如磬,低音区浑厚洪亮如钟,合奏中间蕴涵丝竹金革乐器的音质共性,又富有陶瓷清透的音色个性。其后薄型瓷编磬、瓷笛、瓷箫、瓷埙、瓷管钟、瓷编钟、瓷长鼓、瓷唢呐、瓷二胡等先后研制成功,形成了一整套陶瓷系列乐器。这些陶瓷乐器全部用青花装饰,与传统丝竹乐器相比,造型装饰更加优美,声音更加清纯,其最大的特点是其音准、音质不受气候干湿变化和异地温差的影响,保存千年都不会腐烂。
“十七女子瓷乐坊”是景德镇组建的全国第一支民族瓷乐团,她们演奏的一整套瓷乐器有着典雅的青花装饰、精致的制作技艺和古朴的造型风格,可以说是民族传统文化与地方特色文化凝合的结晶,是我国陶瓷艺术史和音乐史上的光辉一页。

结束语
陶瓷乐器汲天地之气、金木之韵,汇水土之秀、窑火之灵,其声其形、其意其风,传递着远古的信息,融合着天然的瓷趣。陶瓷是我国古代先民的一大发明,而陶瓷乐器又是我国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创举,它所展现的不仅仅是瓷器自身的魅力,更重要的是它把陶瓷与音乐结合在了一起,诚如那位法国朋友所赞叹的——它实现了青花瓷静止的美与音乐流动的美的完美结合,其中蕴涵着中华民族强烈的创新意识和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参考文献]
[1]伍国栋.中国音乐[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2]修海林,李吉提.中国音乐的历史与审美[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3]余甲方.中国古代音乐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4]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m].东方出版中心,1985.
[5]曹新民.奇瓷神韵[j].陶瓷研究.2003,(6):40.
[6]丹宁.中国陶瓷这棵树[m].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
[7]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新中国的考古发现与研究[a].中国考古学中碳十四年代数据集(1965一1981)[c].文物出版社.1983.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社会艺术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