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艺术特点(浅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诗歌艺术特色)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3-01-10 23:37:20 归属于社会艺术 本文已影响221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经历过历史积淀而流传下来的作品,总会真正表达出了一部分人的心声,否则就称不上是个不朽的传世之作。读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就给我这样的感觉。在历代文人墨客的评鉴下,在士人民众的传颂中,历经历史残酷的优胜劣汰,依然让今天的我们读到,不能不说这是历史对它的肯定。我喜欢这首诗,读完心中莫名的产生一种悸动,含有淡淡的哀伤,似乎是陷入一种空灵,在时空交换之中,任思绪驰骋。
  这首虽是以乐府旧题写的诗,但是作者赋予了它全新的内容,在诗歌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清末王闿运称赞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李贺、商隐,挹其鲜词,宋词、元诗,尽其支流”。(陈光志辑《王志》卷二)① 近代闻一多先生称赞它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② 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凭此成为唐诗大家,由此可见此诗的精妙。
  诗篇的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每一种都会让人产生悸动,禁不住地想去探索。而集中在一起则体现了人生最生动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诗篇紧扣题目入手,春、江、花、月、夜,这五字组成的景在诗的前八句中就一一体现出来了,展现出一幅壮丽的画面:江潮连海,月潮共生,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雄浑;原野花林,汀上细沙,全部笼罩在茫茫的白色月光之下,飘渺无限。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万事万物似乎都沐浴在其中,像是在感受着骄阳与冷月的区别。月光洗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在一片银白色之中,美丽,和谐,充满了生机而又不失静谧。月光沐浴下的群像,如同铺开的一幅春江花月夜的水墨长卷,让人不由得为之沉醉。这八句由大到小,由远及近,月色中,烟波浩渺而又透明纯净的春江远景,展示出大自然的神奇美妙,而诗人的笔渐渐浓缩在那一轮孤月上。
  紧接着的八句由江天月色引发出对人生的思索,由时空的无限遐想到了生命的有限,感到神秘而又亲切,表现出一种深沉而寥廓的宇宙意识。诗人在感受这美丽景色的同时,沉浸于对似水年华的体认之中,情不自禁地对着遥遥挂在天空中的一轮孤月发出感慨:“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似乎在无需回答的天真提问中得到了满足,“人生代代无穷己,江月年年只相似。”然而同时诗人也迷惘了,因为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美景长在而人生不在,明月长在但物是人非。可是诗人同时又感到个人的生命虽然是短暂即逝的,但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不绝的,所以“代代的人生”可以和“年年的江月”共存。虽然有人生苦短的哀伤,但诗人也从大自然的美景中得到的慰藉。“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紧承上句而来,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而那遥远空中的孤月永远在徘徊着,似乎在等待着什么人,但是却总也没有等到。在月光下,是那滚滚长江,江还是那个江,但是水却早已不是那一江春水了。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至此,诗人自然地把笔触从上篇的描写大自然景色转入人生思索,由此引出下篇。
  花好,月好,俗语说的也好:人月俩团圆。看到月亮,人们首先联想到的是团圆。于是诗人从“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开始叙写人间游子思妇的离愁别绪。“白云”的飘荡,喻游子离家在外的飘零。“青枫浦”为地名,此处却是泛指人们相互送别的水边码头,由此不难想象思妇与游子分离时的依依不舍,肠断泪枯。接着诗人写思妇对游子的思念:夜已深,可是小楼里的女子却毫无睡意,心中似乎是在埋怨那“卷不去”又“拂还来”的月光,但是在这个寂静的夜里,除了月光在默默陪伴她外,没有任何人陪伴在她身旁,孤零零的一个人对月叹息,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惆怅和迷惘。茫茫的月光引起了她的深深情思,此时此刻,月光也照在远方的爱人身上,可是共望月却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寄托相思。想通过鸿雁寄书,可是鸿雁却怎么也飞不出这片月光,鱼儿在水中游动,可是只能激起层层水纹。“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以往以传信为任的鱼雁,此时却也无法传递音讯,忧愁怎能不又添几分!飞也白飞,游也白游,都是徒劳无功的,表现出思妇心底的深深无奈之感。不知远方的爱人怎样,既有对远方之人的牵挂和担忧,又有对他的深深思念。
  人世间最美好的是爱情,当爱情难合,鸳鸯难聚,无疑会激起无数人的哀叹,感伤,因为人们不愿意见到美好的事物被毁灭。于是当思妇,游子的凄婉相思之情化作清丽婉转,哀怨缠绵诗句,跃然纸上时,总会赚无数离人泪。最后八句凄苦的表现了游子思妇间的相思之情,给这样一个宁静的月夜添上一缕抹不去的忧愁。“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凄苦的眼神,无奈的泪水,孤独的身影充斥着这个夜晚。“江水流春”,逝去的不仅仅是一江春水,还有游子,思妇的青春,幸福和憧憬。碣石,潇湘,遥遥相隔的两地,天各一方的游子与思妇只能对月叹息。明月照耀下的空气如雾般轻渺,带着思妇的相思,带着离人的乡愁。思妇望月怀人,离人借月怀乡,两地相思却不得见的悲苦都只能寄托在那一轮孤月上,而月亮,承载着那么多的悲欢离合,作为一个永恒的见证,悬挂在空中。“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这结句中的“情”将不绝如缕的相思之情,月光流水之情,诗人之情,等等众多感情融汇在一起,洒落在江树之上,也同时洒落在读者的心上,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贯穿全诗,像一条枢纽连接着各个部分,通贯上下,而诗情则随着月的升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共潮生”的上升,至“空中孤月轮”的高悬,再到“复西斜”的西斜,最后则是“落月”的落下这个过程。诗人在描写这个过程的同时也写了一系列被笼罩在月光下的诸如江水,沙滩,花林,白云,玉户的帘,潜跃的鱼,江树,不眠的思妇,思乡的游子等意象。这些意象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了一幅完整的生活画卷,创造了一个蕴藉空灵的思想意境。画意,诗情,哲理交相融合,构建了一个幽深绮丽的意境,具有动人心魄的感染力。这也是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地方,为盛唐诗歌提供了成功的意境塑造经验。至此,张若虚在前代基础上又将诗歌意境向前推进了一步。
  作者以月光统摄群像,将江水,波光,沙滩,花林,白云,闺阁,镜台等一系列景物全部置于月光的沐浴之下,如同铺开一幅春江花月夜的水墨长轴。画面清丽,与此同时作者又借景色引发渲染,暗示,寓托思妇的离情,并融入诗人对美景长在而人生不在,明月长圆而人情难圆的感慨。从而使画意,诗情,哲理交相融合,构成了空灵蕴藉使人心醉神往的意境。诗中语言清新明丽,韵律和谐流畅。全诗以一片绮丽,朦胧的“月色”为线索,贯穿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美丽、和谐、充满了生机而又静谧的江月之景,深沉的宇宙人生之思,思妇、游子的凄婉相思之情。这首诗显示了诗人对生命的真切感受,显示了诗人对完满的自然和人生的执着追求;既有对生生不息的生命之流的热情企盼,又有对现实人生缺憾的无限伤感;既有对美丽自然景色的留恋,更有对平凡诚挚人生感情的珍爱。
  《春江花月夜》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上都远远超过前代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也超越了以前的单纯抒写离愁别绪的爱情诗,也超越了纯写哲思的哲理诗。诗人给旧有的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将画意,诗情,哲理交相融合,赞美大自然的美景,歌颂人世间游子思妇的真挚爱情,并把人生哲理和宇宙之思结合起来,构成了空灵蕴藉使人心醉神往的意境。诗人让整篇诗笼罩在一片空灵而又迷茫的月色中,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去探寻其中的美的真谛。
  注释:
  [1]李道英 刘孝严: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第三册 隋唐五代,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60页。
  [2]刘学锴 袁行霈: 《唐诗鉴赏辞典》 张若虚篇 电子书。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社会艺术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