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戏曲舞蹈与中国古典舞蹈的联系之探讨
当代中国古典舞是在戏曲舞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戏曲舞蹈是中国古典舞的流而不是源”。当代中国古典舞和戏曲舞蹈都是我国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中华戏曲艺术融合了音乐、舞蹈、杂技等各类艺术,从古至今,戏曲一直是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二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会联系、共同发展的艺术。
戏曲舞蹈古典舞当代中国古典舞戏曲有800多年的悠久历史文化,拥有系统的艺术体系,当代中国古典舞是以戏曲舞蹈为主要基础,又渗透、吸取与发展了中华武术的精髓,当代中国古典舞在戏曲表演基础上发展、变化、提升,形成自己的风格特点与艺术表现形式,二者看似一样的动作,给人的感受却有不同的艺术感受。但二者是一对姊妹艺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一、戏曲舞蹈与当代中国古典舞蹈在舞蹈动作运行规律上的联系
(一)圆的动作结构联系
“圆”始终贯穿于当代中国古典舞蹈动作运行的始终,其表现的形式有“三圆”“两圈”。“三圆”即平圆、立圆、八字圆。“两圈”即大圈套小圈,圆的运行轨迹表现为交错状,如小五花。唐代舞蹈的“三道弯”,戏曲舞蹈中的“子午相”“阴阳面”“三块瓦”“拧麻花”,当代中国民间舞中的“辗、拧、转、韧”,都表现出人体的“圆”之韵味与审美特征。“圆”的艺术运行观与中国传统的宇宙观、民族审美观、民族艺术的美学特征和艺术表现规律等的审美特点,是密切相连、互补、相互促进发展的。
(二)“圆”运行联系
戏曲舞蹈继承并发展了传统舞蹈的“划圆”的动作结构原理。戏曲舞蹈从小手位到大舞姿都讲究循弧道圆,无论“提襟”“山膀”“顺风旗”还是“晃手”“云手”“小五花”等基本的动作姿态,都遵循“划圆”的动作结构原则理念。如圆场运行和弧线的行步都要求行圆。云手是走平圆线,劈手(大刀花)是走立圆线,拧身留下身时,腰要平圆给予助动,就是起泛儿;做手向前指的动作臂要先掏手成圆;伸指时要求腕圆;连台步也要求划圆;身段则大圆套小圆,线圆落形圆,动静要求圆,总之圆的运行贯穿始终。
例如,戏曲舞蹈和中国古典舞蹈都有云间转腰,戏曲的云间转腰讲求内涵,手、眼、身、法、步干净利索,但不讲求饱满与延伸性。一点一线一板一眼,该到哪就是哪,而没有延伸、饱满、做到极致。而中国古典舞的云间转腰要求和其有所不同,在戏曲舞蹈的基础上放大园的运行轨迹,讲究空间的无限夸大与无限占有欲,不管在路线和动作规格上都讲求延伸、饱满,追求舒展与美的审美特征。
中国古典舞与戏曲舞蹈动作的“划圆的动作”体现出《周易》的思想:“生生不息、循环往复”等性状。故“圆”在中国古典舞蹈与戏曲舞蹈动作结构中都占有一定的重要性,“圆”与中国传统哲学意识也是密切相关。总之,由于受中国哲学思想的制约,造就中国古典舞与戏曲舞蹈“圆”的审美特征。
二、戏曲舞蹈与中国古典舞在舞蹈动作表演上的联系
中国古典舞蹈的源头是戏曲舞蹈,相异的两种舞蹈表演形式在存在不同的神韵。中国古典舞蹈的精髓是舞姿与身法,舞姿是造型,身法是韵律,它们之间的变换千姿百态。舞姿的拧倾、屈伸、俯仰、纵横等形状,呈现出拧倾中的盘旋与修长,屈伸中的收与放,俯仰、纵横的交融与变化,决定着舞姿的幅度、速度与平稳度。是以高度柔韧与力量为基础,连接舞姿的身法,以腰为轴心而发力带动全身,无论是提、沉、冲、靠,或是平圆、立圆、8字圆以及拧、倾屈关键都在腰的应用。所以,腰部的应用能力和脊椎的屈伸、回旋与侧旋是完成舞姿和身法的关键,它是人体运动的中枢。而戏曲舞蹈中体现出来的是动作与动作的拼贴,内在韵律融汇贯通比古典舞逊色不少,戏曲舞蹈一板一眼的动作程式也定格它在舞蹈表演形式上的独特审美特征。
(一)戏曲舞蹈动作表演以叙事为主,中国古典舞动作表演以抒情写意为主
戏曲舞蹈首先主要表现手段是唱、念、做、打,它提炼和表现生活的特殊逻辑不是模仿而是变形,把生活变成唱、念、做、打的程式和手、眼、身、步的身段,即运用经过变形和美化动作、造型和节律等组成的舞蹈语汇和音乐手段来表达内容和塑造人物。戏曲舞蹈具有强烈戏剧性的戏剧样式,包容复杂的故事和情节,戏剧故事和戏剧情节主要靠人的行为来完成。为了便于推动戏剧情节的发展,戏曲舞蹈中的很多动作都是表现人日常生活行为的动作,具有较明确的生活含义,并且能在生活中找到它的原型。
中国古典舞蹈以抒情为主,其艺术特征是直接表现和抒发舞者的思想感情。动作语汇与现实的动作无具体直接的关系,或只有寓意性的关联。中国古典舞蹈的艺术所要达到的目的是:对于情感生活之本质的观察与理解。舞蹈重在抒情,用肢体语言表达内心感情,用肢体语言和舞蹈动作表情表现自己的内心感受。如《小溪、江河、大海》是通过滴滴泉水聚成潺潺小溪,潺潺小溪汇成涓涓河流,河流涌入大海的过程,揭示了“滴水成河,生命不息”的哲理。在生活中可以用任意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情感,而在舞蹈中是不能把生活中的任意表现去体现在舞蹈作品中。
(二)戏曲舞蹈动作以比拟性为主,中国古典舞动作以虚拟性为主
戏曲舞蹈的动作大量运用叙事、比拟等表达,以比拟性为主。如吃饭、穿衣、睡觉、衣食住行,几乎与生活中动作相似,最显著的莫过于将手语动作发展为舞蹈动作。大量采用表意的手语动作,并将它们舞蹈化。如伸大拇指表示伟大,小指表示渺小;用双手比划物体的长度:月亮用两手作一圆形;模仿动态,招手、挥手等。因此,戏曲舞蹈唱到你时用手指着对方,唱到我就用手指自己,手抚双肩表现寒冷,水袖半遮面表现害羞,戏曲舞蹈表演动作具有一定的比拟性。
中国古典舞蹈则以动作的虚拟性为主,一是对日常生活中自然动态抽象化的艺术概括。《知音》的演员虚拟性的动作使观众一眼就看出演员弹琴的情景,尽管舞台上没有琴。这种模仿性的艺术概括与升华,使观众在自身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调动联想以理会舞蹈所要表达的内容。二是利用舞蹈动作对社会现象和自然物象的动态进行抽象话的模拟。这种模拟借助想象力,运用拟人拟物的手法获得。例如,《追鱼》通过人格化的鱼和老人之间的追逐和嬉戏,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舞蹈的主要美学特征不在描写人物的行为,而在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不是具象性的表现手法,而是抽象性的表现手法。舞蹈肢体语言的宽泛性和多义性及虚拟的生活动作、情节、事件等,都应服从于内心情感活动变化来反映现实。因此,中国古典舞动作具有虚拟性的表现手法。
总之,戏曲舞蹈和中国古典舞蹈在本质规律和美学特征上有相似与相异之处。中国古典舞蹈发展、创新了戏曲舞蹈,吸取戏曲舞蹈的优点形成自己的艺术体系,遵循历史的变化对艺术推进的能动性,取其精华达到求新求变、钻研创新的新高度。中国古典舞蹈是从戏曲舞蹈中提炼、加工与借鉴而形成,戏曲舞蹈是中国古典舞蹈的流而不是源,印证了中国古典舞蹈的美好将来。通过老一辈人的开发以及现代人的加工创新,中国古典舞蹈将会更加精彩。
作者:杨秀敏
第2篇:戏曲舞蹈审美观对舞蹈教学的借鉴意义
戏曲是一种古老而传统的艺术形式,在表演过程中吸收了文学、音乐、美术和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与积淀。调查研究发现戏曲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当时带有宗教性质的巫术活动中所涉及到的简单的歌舞动作可以视为戏曲艺术的萌芽。后来经过宋元明清等朝代的不断丰富与发展,逐渐形成了完整的艺术体系。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戏曲与舞蹈始终保持着密切的关系。戏曲融合了舞蹈的动作,使其表演形式更加丰富,进而不断完善,二者关系越来越密切,最后形成了具有独特审美意蕴的戏曲舞蹈,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反过来作用于传统的舞蹈形式,对其产生深远影响。由此可见,戏曲与舞蹈二者的密切关系。
舞蹈在戏曲表演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戏曲是用歌与舞相结合的方式来表现具体的故事情节,用歌舞的艺术形式来表现戏曲中具体人物的情感变化以及故事内容的跌宕起伏,舞蹈成为了戏曲的重要表现手段。戏曲艺术中的舞蹈主要是指“做”和“打”等身段化和节奏化的部分,是一种具有独特审美特征的艺术语言。本文将以具体的舞蹈形式为例,在探究戏曲舞蹈独特的审美特征的基础之上,重点研究戏曲舞蹈审美观对具体的舞蹈教学产生的借鉴意义。
一、戏曲舞蹈的审美特征
戏曲是一种视觉和听觉相结合的综合艺术形式,其中舞蹈的部分是戏曲表演的主要部分,在戏曲表演的过程中演员的动作是非常夸张和程式化的。在戏曲艺术的音乐节奏、旋律的配合之下,戏曲舞蹈呈现出其独特的审美特征。
首先,戏曲舞蹈表现出程式性的审美特征。戏曲从中国古代传统的舞蹈形式中吸取营养,将其融入其中,这样一来既丰富了戏曲的艺术表现手段,使其表演形式更加丰富,同时也使许多经典的舞蹈动作得以流传下来,使传统的舞蹈技巧在千载之后仍然能够为后人所欣赏。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以及一代又一代艺术大师的共同探索,戏曲中的舞蹈得以自成体系,因而被后世冠以戏曲舞蹈的名称。戏曲舞蹈的产生与宫廷音乐和民间的舞蹈密不可分。一方面,宫廷舞蹈有着非常严格的表演程式,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表演章法;另一方面,民间的艺术形式总是有着很旺盛的生命力,在民间艺人和文人雅士的共同推进之下,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艺术风格。以上这两点就决定了戏曲舞蹈程式性的艺术特征。程式性鲜明的体现在其完整的、规范的表演套路和表演范式两个方面。当然,戏曲舞蹈表演的程式化特征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当其出现程式特征的时候就意味着这种表演形式已经达到了一种成熟的阶段。
其次,戏曲舞蹈具有表现性的审美特征。艺术来源于生活,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形容戏曲舞蹈的起源和发展。戏曲是以叙事为主的,出现在戏曲中的舞蹈动作都是为了表现特定的故事情境和为故事主题服务的,故事本身就来源于社会生活。所以,戏曲舞蹈的很多动作都是从日常生活中演变而来,将生活中的动作以逼真的肢体语言来表现出来,在此基础上进行提炼和加工,加以规范化和美化,就形成了戏曲舞蹈的动作,具有很强的表现性。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对现实生活的照搬照抄,而是在删减的基础上进行的,由此形成了戏曲舞蹈正的各种优美的、造型多种多样的动作。例如“绣花”是中国古代妇女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主要的活动,在很多戏曲节目中都会出现,绣花的动作能够体现中国古代女性的心灵美,是一种非常优雅的活动。当其表现在戏剧活动时之所以能够如此传神、惟妙惟肖,一方面是因为戏曲演员的每一个动作都是经过高度的技巧化的,是一种简单的舞蹈动作;另一方面是因为其就直接来源于现实生活,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抽象而成的。所以,戏曲舞蹈具有生活性和表现性的审美特征。
二、戏曲舞蹈对古典舞的影响
戏曲舞蹈是中国文化中的精华部分,是一种集中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与审美意识的舞蹈形态。从发展的渊源和亲疏关系看戏曲舞蹈对中国古典舞的影响最为深远。从某种程度上看,古典舞是戏曲舞蹈在历史年代里的复苏,古典舞在发展的过程中吸收和借鉴了很多戏曲舞蹈的关键因素,因而才能形成今天的规模。
首先,古典舞以规范化的舞蹈动作和程式化的表现手法著称,因而受戏曲舞蹈影响最大。古典舞是一种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舞蹈类型,其本身就是一种介于戏曲和舞蹈之间的产物,因而与戏曲舞蹈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在某种程度上说,古典舞是从戏曲艺术蜕化演变而来的。它与戏曲形式最明显的区别就在于它并不具备戏曲中说与唱的形式,除此之外,古典舞在最大限度上保持着戏曲的原生态,所以说二者具有一定的“血缘”关系。一方面,古典舞是一种表现力很强的舞蹈形式,具富有韵律感和造型感。另一方面其舞姿丰富多彩,而且每一个动作具有很强的雕塑感。以上这两种造型动作审美特征的形成都受到了戏曲舞蹈的深刻影响,吸收和借鉴了戏曲表演中的动作和造型特征,因而才能给人一种刚柔相济、至刚至柔的艺术美感,形成东方式的审美意蕴。
其次,中国古典舞是从戏曲舞蹈中提炼、加工与借鉴而形成的,它的发展离不开戏曲舞蹈。古典舞对舞蹈动作的要求较其他舞蹈形式而言更加严格,而且更注重身法和韵律,要求其动作具有一定程度的技艺性,舞者需要具备操控跳跃、翻腾、旋转等高难度动作的能力。然而,表现动作的难度和技巧本身并不是舞蹈表演的终极目的。从终极意义上,这些舞蹈动作都是用来表现人物思想情感和塑造人物性格特征和精神状态的一种手段而已。这与戏曲舞蹈的本质在某种程度上是重合的。戏曲舞蹈不同于其它舞蹈形式,以叙事性见长,抒情性反之较弱,其中的舞蹈动作都是为表现人物情绪服务的。古典舞在造型过程中也特别注重人物的情绪表达,因而充分借鉴了戏曲舞蹈的艺术形式。
综上,古典舞艺术形式的发展是离不开戏曲舞蹈的,二者在相互借鉴和相互影响中共同发展。很多当代比较著名的舞蹈作品都融入了戏曲的元素,增强了舞蹈本身的表现力,得以在舞台上大放光彩。
三、戏曲舞蹈对舞蹈教学的借鉴意义
戏曲艺术形成的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舞蹈始终与其保持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戏曲舞蹈对当下中国的舞蹈表演和教学而言意义深远。其完整、规范的训练体系与表演方法为舞蹈教学打下了深厚的根基。
首先,戏曲舞蹈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完整的表演体系和程式方法,我国当下的舞蹈教学可以从戏曲舞蹈的发展过程中吸取养分,以其成功的艺术经验为榜样,指导具体的教学工作。例如我国第一本古典舞教学的专业教材就是在综合整理和充分借鉴戏曲教材的教学内容基础上进行研究和分析才得以出版的。在对比研究中可以发现很多问题,比如在对戏曲舞蹈的充分研究基础上探讨其中的戏剧舞蹈动作与普通舞蹈动作二者之间存在的相同之处和区别所在,这是进行舞蹈教学所要解决和弄清楚的首要问题。再如戏曲身段与舞蹈身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也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戏曲舞蹈的身段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演员在舞台上是无论是走、站、坐和卧都有严格的要求。走要轻松又要稳健,要如流水那般细腻、流畅。站如虎,站立要始终保持雄浑威严的姿态等等。相比之下,舞蹈也具有独特的美感,通过舞者的举手投足、表情动作来呈现出另一种审美特征。可以通过二者的对比研究来不断充实和丰富舞蹈动作和形态,在吸收、借鉴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改革,为舞蹈教学增添新的活力与生机。
其次,当下的舞蹈教学采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方法各有侧重、各有优长,但观其本质与戏曲舞蹈训练的方法存在很多相同之处。比如关于基本功的训练就都以注重演员身体的柔韧性和软开度为重点。再如两种舞蹈同样强调对于演员腰身的训练,强调身韵在训练中的价值。中国著名的戏曲表演艺术家曾在很多场合公开强调戏曲艺术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并且教师在教授舞蹈表演时应该充分向戏曲艺术进行学习和借鉴。不仅舞蹈教学可以从戏曲艺术中吸取养分,其他的艺术形式也是如此。由此可见,戏曲舞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大型的音乐舞蹈史诗是当下比较流行的一种艺术表演形式。在这种大型的音乐剧表演中尤其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而面部表情可以算的上是最能凸显人物气质的部分了,而这恰好是戏曲表演中最重要的地方。因而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可以针对戏曲的表演方式进行针对性的拓展训练,可以有效弥补舞蹈表演在这一方面的不足。综上,在当下舞蹈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中戏曲舞蹈的意义重大而且深远。
舞蹈在戏曲表演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舞蹈这种艺术形式就是在戏曲艺术中得以保存和流传的。反过来,戏曲舞蹈又对传统舞蹈的改革与创新发挥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在舞蹈教学中,戏曲舞蹈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舞蹈技艺,其本身亦具有很强的文化价值,对于扩宽和丰富学生的艺术知识,也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从戏曲舞蹈的审美特征以及戏曲舞蹈与中国古典舞的联系等方面具体论述了戏曲舞蹈对当下舞蹈教学的借鉴意义,对二者之间的关系做了深入细致的探讨,以期能够为当下的舞蹈教学提供一点粗浅的建议。
作者简介:朱奕
第3篇:浅析戏曲舞蹈在戏曲表演中的应用
戏曲是一种中国古典艺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表演,经过数百年的文化艺术传承,中国戏曲逐渐融入更多创新元素,戏曲表演综合演唱、武术、杂技、舞蹈等多项表演项目在内,在戏曲表演中,曲始终是最主要的表演要素,即表演者的唱功,但随着戏曲表演的发展戏曲舞蹈亦成为是戏曲表演中的主导因素之一。戏曲舞蹈是中国古典类舞蹈艺术之一,深受中老年观众喜爱,戏曲舞蹈是一种运用于戏曲表演中被戏剧化了的一种舞蹈,其精髓在于将歌唱表演和舞蹈结合得完美无瑕,将演员在舞台上的戏曲表演舞蹈化,增加了和谐美和艺术美,更能体现戏曲中所要表达的情感与氛围。戏
一、戏曲舞蹈在戏曲表演中的作用
(一)表现生活
戏曲舞蹈在戏曲表演中的基本作用自然是能表现生活,因为戏曲舞蹈本身就是基于某一故事或剧本来表演,仿若一部电影,只是其通过戏曲舞蹈的表现形式来阐述。戏曲舞蹈表现的是生活中的某一实例,可以是历史文化中某一典故,可以是国外名著中的某一爱情故事,也可以是当代社会某一社会现实的反映,无论其表现的内容如何,最终都是为了表现生活中的故事,利用戏曲舞蹈将生活真谛表现得淋漓尽致。
著名表演艺术家和艺术教育家欧阳予倩先生是一位闻名的艺术表演家和教育家,他的《一得余抄》中提到:“这些舞蹈天衣无缝地融化在表演动作里面,随着剧情和人物性格灵活地加以运用,从不为舞蹈而舞蹈(这一点非常重要),所以显得极其自如,可以说中国戏曲里的舞蹈动作是生活化了的。”欧阳予倩先生这一说法更好地说明了戏曲舞蹈在戏曲表演中表现生活的这一作用,阐述了戏曲舞蹈和其它舞蹈的不同,其它舞蹈更多的是表现舞蹈动作,而戏曲舞蹈更多的是表现生活,将舞蹈动作生活化,形成戏曲表演中的独特舞蹈艺术。
(二)抒发情感
戏曲舞蹈是中国古典舞蹈之一,中国古典舞蹈本就重视抒情,通过表演中的动作和表情表达舞蹈者的思想感情,而戏曲舞蹈在叙事的同时也很好地融入了该精华,将情感因素与戏曲相结合,再通过生活化的舞蹈动作进行情感表达,让观众产生情感共鸣,达到戏曲舞蹈表演艺术的高潮。戏曲中的舞蹈表演看似一种无声的语言,通过肢体动作和表情向观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内心感受,这其中情感表达的抑扬顿挫正是戏曲舞蹈的艺术精髓,这种情感的波澜起伏和高潮可以引起观看者的共鸣,将戏曲本身更好地表现出来。
例如,戏曲舞蹈中的《白蛇传》中断桥一场,小青欲杀许仙,许仙因惧怕而闪躲,白素贞则极力劝阻和保护,很简单的场景,但想要通过舞蹈动作将其表现出来着实不易,更何况要将三者内心不同的情感因素通过舞蹈动作表现出来更为精湛,更好得体现了戏曲舞蹈的艺术美。
(三)体现艺术
戏曲舞蹈是一种古典艺术,任何一种艺术其最终的作用都在于体现表演的艺术美,而戏曲舞蹈则是将生活艺术化,表演中将生活故事通过说唱来阐述,通过舞蹈动作来表情来抒发内心的情感,二者的结合更多的是表现一种艺术美,让观众看到另一种形式的生活,从而感受其中的艺术美。阿甲先生在其《戏曲美学论文集》中说过:“戏曲表演有理智的批判,有情感的共鸣,还有美的欣赏。”戏曲舞蹈中唱念做打,无疑就是将三者尽情表现。戏曲舞蹈的艺术美不仅体现在舞蹈动作方面,更多的是一种情感抒发的形式,观众可通过听曲或者观看舞蹈体会表演者内心的爱恨、纠结等情感,这种唯美的艺术正是戏曲渠道的精髓所在。
二、戏曲舞蹈在戏曲表演中的运用原则
(一)具有技巧特征
戏曲表演中四功是指唱、念、做、打,这些都是戏曲表演中的基本功,是每一个戏曲表演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巧。而戏曲舞蹈在戏曲表演中以做功和打功为主,是以心、气、神和形体动作为一体表演技巧,具有技术性、节奏性、综合性等特征。戏曲舞蹈在戏曲表演中的技巧运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就,更何况戏曲舞蹈中要求表演中不仅需要一定的表演技能,更重要的是舞蹈技巧,因此,表演中必须针对不同的表演风格练习技巧,尤其是戏曲表演中的四功五法,表演中为练就基本功必须坚持每天练,因为人的身体结构一旦定型就很难改变,为成就身体的柔韧性,勤加练习是必不可少之举。《活捉》中的阎惜姣由筱翠花扮演,他满台飞舞,舞姿优美,膀不摇,肩不动,裙边不散,足尖不露,快而不乱,稳而不慢,既有敏捷度又有水波感,长期以来使观众为之津津乐道并倾心陶醉。然而,他为了练出这番过硬的腿脚功,却是每天从早到晚,总是在自己两档之间夹一把扫床笤帚走路,旨在练就“小碎步”和“一条””的行走姿态,以适应舞台表演要求。
(二)载歌载舞演绎故事
戏曲舞蹈在戏曲表演中的另一运用原则是利用舞蹈元素将戏曲故事演绎出来,戏曲表演是以唱、念、做、打为主要内容的综合表演,戏曲舞蹈在戏曲表演中的特色是其舞蹈并非独立存在,而是和剧本结合在一起,通过舞蹈的动作将表演者或角色内心的情感和故事演绎出来,二者的结合增加了舞蹈的生活性,强化了戏曲的艺术美。
三、结语
戏曲舞蹈在戏曲表演中的运用,有别于其它舞蹈,不局限于舞姿,而是将舞蹈动作和戏曲表演情节相结合,既有故事,又有情感,艺术美穿插其中,形成独特的戏曲表演形态。戏曲舞蹈在戏曲表演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其表现生活、抒发情感、体现艺术,而在戏曲表演中的运用原则主要是其需要具备一定的舞蹈技巧和表演技巧,而这些技巧非一日之寒,需要勤学苦练方能成就,另一原则是载歌载舞演绎故事,说的正是戏曲舞蹈的精髓,其三个基本要素。
作者:王好文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