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园林设计历史久远,多以皇家和人文为主题,而现代式园林设计需要融合生态理念,贯彻可持续发展主题进行设计,更好地服务于人们并改善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存。通过对可持续发展的园林生态设计原则进行剖析,坚持以可持续发展原则、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原则、彰显城市独特文化原则、资源利用的精益化原则为中心,设计出更具立体感的园林,并给予一些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性策略,为园林生态设计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园林;生态设计
我国的城镇化发展策略卓见成效,截至2019年城市化率约为57.4%,城市面积逐渐扩大,为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而园林生态化建设覆盖率已经成为衡量居民幸福指数的重要指标之一。虽然我国各城市在园林生态建设方面有了初步成就,截至2019年我国园林绿化面积约为275万hm2,其中城市园林面积仅约52万hm2,这些园林中使用生态设计却不足1%,涉及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甚少。园林建设投资总额已经超过2050亿元,市场增长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在园林设计方面也逐渐走向规模化、专业化,但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园林生态设计方面仍需要更多的理论支撑,而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也逐渐成熟。
1可持续发展园林生态设计的理论原则
1.1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来源于生态学,是继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后重新提出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新理念,也是现在各领域都在执行的先进理念。之前以人为本发展,导致环境污染严重,尤其是生态环境不可逆的毁坏导致人类生存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而在此之后,人类提出了新的发展理论就是可持续发展是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存,在城市建设中体现出来,园林设计逐渐规范化、精细化,营造人类更好的生活空间,人类则尽力维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截至2019年我国城市绿化率已经接近40%,但是距发达国家的水平仍很远,园林生态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新方式,从仅是为了绿化设计园林,到更加科学、绿色的设计理念[1]。
1.2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原则
从人类开始生产和生活就未停止与自然进行抗衡,未停止过肆意地消耗自然资源,全球接近1/3的土壤滋养生物的功能退化,而且情况还在不断恶化,引起气候变化,导致气温升高、冰川融化、海平面上涨。而人类也逐渐地认识到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已经不能维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新的理念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人类开始植树造林,严格控制资源的使用,并在人类居住比较集中的城市开展绿化及园林建设,逐渐以园林方式影响绿色植被的覆盖面积,实现了园林生态建设新理念,这是在共处的基础上实现了精益化设计,丰富园林的功能及方式,满足人类的生活需求,是人与自然和平共处的新形势。
1.3彰显城市独特文化原则
据相关不完全统计数据,我国共有园林城市约210个,主要的种类为皇家园林、人文园林、寺庙园林、风景园林等几种,而这些园林间的差异主要是具备历史文化、地域文化等因素的城市文化特性,从植被分类上主要是按照气候分为南方园林和北方园林。南方园林风格以苏州园林风格为模板,呈现的是小而精的南方特色,而北方园林主要是以皇家园林为代表体现的是宏伟的首都气势特色,各有千秋,不分伯仲。而现代园林生态建设中很大程度受到所在城市文化的影响,再根据所在区域的气候特征进行植被甄选,并融入一些现代化的元素,比如说立体环绕的音乐墙、极具标志性的雕塑、气质感十足的涂鸦等。相对古代的园林多是供皇家游玩的,而现代的园林是服务于大众的,可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同时将城市的人文、地理文化特征进行宣传与表达[2-3]。
1.4资源利用精益化原则
为了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达到人类能在园林中找回纯真的本质,而植被也能在更洁净的环境中生长,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精益化。摒弃传统的有毒、有害、有污染的原材料,采用新型的可再生资源材料替代,强化对风、水、太阳等清洁能源的有效利用,对城市治理来说难度很大的污水问题可以得到妥善解决,对雨水、生活污水、工业污水等进行净化处理,这些水可以用于城市绿植浇灌使用,其营养价值和作用效果不亚于地下水的作用。园林中有很多绿色植被,需要大量的水来保证其正常的生长需要,通过变废为宝的方法满足其用水需求。园林生态不仅仅是利用废弃资源,也要对正在使用的资源进行长期、稳定的维护,园林的客流量虽然在严格的限流标准内,但还是对园林产生较大的损耗,需要定期对其进行恢复,并遵循精益化原则[4]。
2基于可持续发展园林生态设计的策略
2.1人文与环境相互融合
现代园林设计过程中更加注重环境的合理搭配,人文搭配弱化,逐渐被城市特色文化所取代,为了更加彰显城市特色,体现历史、文化、地域、环境作用等因素有效统一,建立立体的体验空间,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的休闲环境。园林往往与人民幸福指数相关,据不完全统计,中国人民的幸福指数为5.13左右,世界范围排名近100名,而恰恰与城市绿化率关系紧密,所以随着园林建设数量的不断增多和绿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人民幸福指数稳步提升。公共基础设施是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基础,而园林将人与环境融合,实现共存的同时也相互给予生存空间和兼容性。我国是文明古国,非常注重人文的传承,所以在园林设计中必须增加这一重要元素,并与环境形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画境,方能给人们更好的园林体验[5]。
2.2科学选择绿色植被
我国植被覆盖率为70%,森林覆盖率为25%,城市绿化覆盖率为36%,人工林面积居世界第一,以上数据说明我国非常重视绿色植被的覆盖,也是为了营造更好的生活环境。用于绿化建设的植物超过2000种,北方以针叶为主,南方以阔叶为主,其中被子植物就超过1940种,蕨类植物次之。在园林生态建设时需科学、合理,例如,雪松、针叶树、小白杨等树木主要是北方选用;梅花、杏花、银苞花等更适合北方的环境,从外观上也彰显其美观、大方更加宜人;而南方多以花草为主,一年四季绿色葱郁,给人一种四季如春的美感。要打造园林仅这些是不够的,还需要对植被进行错落有致的设计和植被高度、光感、观感等诸多因素进行细致排布。要选择适合地域文化的植被,也要权衡植物之间的关系,而最重要的是人与植物的和谐,综合考虑其观赏性。
2.3自然资源与科技的有效结合
园林建设并不意味着要大兴土木,要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可以使用一些旧的资源,一些水资源可以重复利用或者经过处理后再利用,风能可以创造资源,太阳能更是很好的清洁资源等,但是这些资源的利用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例如,城市废水循环再利用就充分利用废水处理技术,将雨水、生活用水、工业废水集中到处理厂,处理后的水可以用于浇灌,而且效果和地下水无疑,但仍旧不能饮用。包括一些风能、太阳能发电用于园林的用电,对园林内的音响、路灯等用电设施提供了更加清洁的能源。一些园林设计的回音墙、幻音泉水、3D森林等都采用了比较先进的科学技术[6]。
2.4生态系统的立体设计
园林的生态设计,不仅是人与环境,还包括花、鸟、鱼、虫等,包括一些自然力量,如风、雨、雪、空气等,这些构成了和谐的生态园林,园林设计必有水,水里必有鱼等,这是应有尽有、和谐共处的生态圈。这样的设计不仅凌驾于简单的和谐,而是更高层次的共存,是将原始的大千世界建设为园林。所以在设计时不仅要考虑美观设计,也要考虑生物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这里的层次足以形成空间立体化的设计,不亚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身负重任的设计者们需要更加努力、周全设计[7-9]。
3结束语
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各领域追寻的潮流,而园林生态设计更是不断地创新,在设计过程中要遵循人文与环境相互融合、科学选择绿色植被、自然资源与科技的有效结合、生态系统立体设计的策略。相信随着对自然与人和谐共处意识的深入,在园林生态设计上会更进一步。
参考文献:
[1]艾静.园林景观生态设计与可持续发展探究[J].南方农业,2020,14(11):57,60.
[2]林鸽.探究园林景观生态规划设计与可持续发展[J].智能城市,2020,6(8):49-50.
[3]侯若峰.土木工程设计与绿色施工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建材发展导向,2020(1):23-24.
[4]凌敏.探索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生态城市园林景观设计[J].花卉,2019(14):130.
[5]侯盼.园林景观生态规划设计与可持续发展探究[J].山西农经,2019(4):103.
[6]乔柳青.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引入可持续发展理念探究[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理论版),2019(6):1.
[7]袁连光.园林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及其可持续发展[J].现代园艺,2016(6):113.
[8]汪智宇.论园林景观生态设计与可持续发展[J].南方农机,2017,48(10):180.
[9]邢相楠.山区百香果种植问题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19):46-47.
作者:庞捷 单位:酒泉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