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哲学塑造的中国武术是什么(中国古典哲学塑造的中国武术特色)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2-11-23 02:50:47 归属于思想政治论文 本文已影响459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1前言


  中国武术是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点的技艺,是民族传统体育的代表,博大精神,源远流长。它发展到今天,既是一个创造过程,又是一个思维过程,是物质与精神两方面共同作用的成果。作为一种社会产物、社会行为,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表现形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民族的风格、习惯、心理、感情等因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它的发展。“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历来可与宗教在其它文化中的地位相比”。它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孔不入,影响着各种行为规范。武术也如此,受到中国哲学的影响,形成自己的风格、特点。所以,从根本上说,中国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是中华文化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2中国古典哲学及其产生的自然环境

2.1哲学的定义


  哲学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在思想的时候,人们常常受到生活环境的限制。在特定的环境,他就以特定的方式感受生活,因而他的哲学也就有特定的强调之处和省略之处,这些就构成这个哲学的特色。中国哲学有出世哲学和入世哲学,但都不是系统化了的哲学著作,只是些言论、文章且表面没有联系。中国哲学家习惯于用名言隽语、比喻例证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所以他们的言论、著作富于暗示之处。


  2.2哲学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形成某种类型的前提性因素。西方体育文化源于古希腊、罗马的文化,希腊是一个面积狭小的国家,资源缺乏,人口不多,土地贫瘠,加上东面与东南面有着物产丰富的两河流域文化和尼罗河流域文化的吸引,生活在这种地理环境中的希腊民族,自始就注重利用海洋优势发展海洋贸易和海洋运输,其特点是互通有无,具有外向性和开放性的特点。这种地理环境的特殊性造成了欧洲人生活方式的多样性,傍海而居的恶劣生存条件,造就了民族的冒险性格和抗争意识。与希腊不同,中国文明依托的不是狭长的半岛,而是宽阔的平原,四周有高山、沙漠和无法跨越的大海,自成一个封闭系统。黑格尔曾说:水性使人通,山性使人塞冰势使人合,山势使人离。”中国体育文化产生与发展的经济基础是“以农立国”的农业经济,农业社会的特点之一就是人对土地的绝对依附,而且越在古代,生产力越不发达,这种依附就越显著。因此,这种自给自足的农业自然经济决定了中国体育文化具有很大的封闭性和内向性。


  可以这样说,中国古典哲学是一个民族的大脑,从中国传统武术的招招式式中,人们时时感受到它的思维活动。中国哲学的基本思想确立了中国武术的基本风格。可见中国哲学对武术的渗透使中国武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中国古典哲学与中国武术


  武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其自身发展不仅受到诸多传统文化现象,如哲学、宗教、政治、经济、地理、医学、民俗、文学、戏曲、书画等的影响,而且渗透着中华民族的行为、习惯、心理、感情等因素。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得以产生发展的基础,技术是文化诸要素中的关键因素。因此中国传统文化是武术生存发展的摇篮,武术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哲学思想是文化的灵魂,是文化的更深层次的精神产品。武术之所以有如此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国古典哲学赋予了合理的内核。以下主要从“道”、“气论”、“天人合思想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3.1“道”与中国武术


  在中国传统哲学中“道”是非常重要的。不论儒家还是道家,都认为世界上有一种东西存在,它就是世界的本源,又主宰着世界,这就是“道”。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又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生殆,可以为天下母。”又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教在哲学思想上主要继承了老子的思想,老子关于无为、贵柔、法水、主静等思想被道教转化为自我的宗教精神与原则,这种精神和观念与中国武术文化相融摄,形成了一种武术技术指导思想和理论,其核心是“以静制动,后发制人”和“以柔克刚”老子的学说分化出“阴阳二气”。《易经》便有“_阴_阳谓之道之论”,并引用阴阳的概念来解释“道”。太极拳吸取了此思想,生出了阴阳、动静、刚柔、虚实种种相反相成、互为因果的千变万化。


  此外,中国哲学是就生命本身体悟“道”的节奏,中国武术则是体现活跃的生命的力量。两者具有交叉融合的统一轨道。中国武术在道家“道”哲学思想的滋润下,形成了中华武术深刻的哲学基础,从而产生了武术的技击战略思想。拳论中的“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正反映了这一技击战略思想。与老子主张的“弱者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之,莫能行之”的原则正相 吻合。事物转化规律这一思想已成为中国武术技术理论的重要原则。儒家的教育思想,强调“礼”,重视“德”,提出了未习武先习德的武术伦理观,并形成较规范的武德理论。传授门徒,宜慎重选择,如确是朴厚忠义之士,可以技术相传,这就是择徒标准。不得恃强凌弱,任意妄为为人正直,见不平之事,遂挺身而出。


  故“道”是武术产生发展的思想基础,中国哲学虽然派系林立,百家齐出,但主要的有儒释道三家。从表面上看其思想截然不同,但在更深的层次上却是相通的。因为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各派相互斗争,相互影响,相互吸收,相互促进,分合与消长,终熔于一炉。


  3.2“气论”与中国武术


  “气论”是中国古代独特的,与西方原子论相对照的自然观,它渗透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影响中国两千多年,是中国传统自然观的基础和核心,没有气论就没有我们所看到的这种形态的中国文化,它也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范畴,并对中国各相关学科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影响了中国的传统武术,为中国传统武术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此外气”又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的元范畴,以“气”为主线的审美理论衍化出中国古代审美的一系列审美形态。意象、气韵、神、意境、味等等,这些审美范畴具有通贯性、互渗性、灵活性,而这种灵活性可以说是达到了随意的程度,一个主干范畴能繁育衍生出一个庞大的范畴或范畴系列。所以在考察武术的“美”时,脱离不了中国人以气为世界本源的宇宙观。可以说,武术的种种外在形态和武术功能、神韵、绝技等等,均为“气”的演化与体现。所以,历代武术家都注重对“气”的修炼,他们把养气、集气、运气、练气作为习武的基础。长拳有提、托、聚、沉四种气息的调节方法太极拳讲究“以意调息”、“以意导气”;形意拳要求“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都是通过“气”沟通了武术内练与自然的融合,达到气聚、精固、内壮、体健的功效。


  3.3、天人合思想与中华武术


  、天人合思想既是我国古代哲学家们探讨哲学基本问题的一个积极成果,也是我国传统政治、伦理思想的重要理论基石。所谓“天人合一”指的是“天道”与“人道”的结合,即两者合二为一,从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理解,、天道”指自然界变化法则、规律,“人道”则指人的道德准则和为政治国之道。、天人合一”思想可以说是我国古代先贤们对天人关系的一种天才式的领悟,也是把天道、人道的和谐视为社会、人生的最高理想而创立的天地万物与人为一体的政治、伦理思想体系。武术是人体的运动,武术之美是东方古老文明之美的缩影,受中国古典哲学、天人合思想的影响,强调顺应自然,按自然规律去发展的武术技击原理、招式以及动作的命名无不从人与自然的和谐出发,寻求人与自然的统一和一致,完美实现武术的目的,展示其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3.3.1武术视“身心和谐”为真


  所有的武术拳种视人体生命为一大系统,心与身是统一的,将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和训练。认为人体是武功的载体,武功的强弱与武功载体的强弱密切相关。载体的强壮又可分为外部强壮和内部强壮,外部强壮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内部强壮。以外练形体、内练精气神为训练对象,练意、练气、练力,是武术练功的三要素。、形神统_”、“内外兼修”,几乎是中国所以拳种流派的宗旨。


  3.3.2武术视“人际和谐”为善


  在武术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武术不仅逐渐形成一整套自己独特的理论、技术、功法,也形成了一套与武术密切相关的道德体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武德。如“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学拳以德行为先”,强调习武要“仁爱、守礼、忠诚、信义、谦让、宽厚”,以求人际和谐。


  3.3.3武术视、天人和谐”为美


  作为武术运动对象的主体--人体自身,与宇宙自然的客体,二者有着内在的紧密联系,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受自然法则的制约,并遵循同样的运动变化规律。在“天人和谐”思想的影响下,中华武术主张师万物,法天地,从大自然的生化衍变现象中获得灵感和启迪,取各种飞禽走兽的形象、动作、攻防意蕴,融入拳术的技势之中。这种融入自然物为一体的拳术,是天人合一最形象的身体特征,是人对自然美的形态模仿。拳家由对自然形态特征的领悟,又把圆、空等运动形态融入武术运动之中。圆空是大自然天地的基本特征,也是运动的最佳方式与境界。圆则灵活多变,空则轻灵无滞,圆空则能活泼自如,循环无端,变化无穷,故少林拳技以圆空为基本架式和方法,太极拳要求处处带有圆弧形,八卦掌以圆为法,南拳中讲究圈桥动作的运用。很明显,武术众多的拳法流派都追求整体圆融,式正招圆。


  4中国武术与西方体育的优势互补


  西方现代体育的诞生和扩张过程是现代大工业生产的产物,这种全球化的生产方式带给人类社会以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经济扩张的同时,西方现代体育文化一度成为近代体育的主流,尤其是在奥林匹克精神的指引下,西方竞技体育越来越成为主流。但是,西方竞技体育是通过完成一定的运动负荷来完成具体动作,以提高运动成绩为目的,这必然侧重对运动强度、量、规格、负荷的研究,其运动结果势必带来由于竞技体育而产生的负面影响,如频繁的运动损伤、精神和肉体的过度疲劳等。故人们就开始寻求一种可以相互扶持发展的体育项目,中国传统体育中的武术等项目越来越被西方国家所重视。而当西方人在神秘的本体面前无能为力时,中国人用、天人合-”、、阴阳调和”进行了很好的解释。


  历史上,各民族在同大自然的搏斗中,曾经历了从恐惧自然、崇拜自然到抗争自然及改造自然的漫长历程,在发掘自身潜力的过程中,不断用自己的智慧去创造既源于社会生产、生活,又有别于社会生产、生活的运动形式,以提高自己的体能,最大限度地适应自然,改造自然。中国武术便是人们用于提高自身体能、技能的一种重要形式。中国古典哲学孕育的中国武术是我国各民族世代相传的独具民族特点的体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具有“真、善、美”共存、和谐统一的特点。其中功夫讲“真”,用意讲“善”,技艺讲“美”。并且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讲究强身健体、防身自卫、修身养性,从涵养道德、运动意识、调整呼吸等方面阐述运动本质,其内容更广泛,影响更全面。如太极运动,松静自然、意气相随、圆活合顺、松紧适度、延绵舒缓,是内外兼修的运动,习练者不但能提高内脏器官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还可以陶冶情操其修炼理论是建立在“性命双修,心身并育”的生命整体优化理论基础上的,强调大脑神经系统对全身的支配、统帅作用,强调神形统强调保神、练功、养形的统一,是一种生命整体优化观。此外,习练者在进行了演练或技击时,通过运动疾徐、起伏转折、腾挪跌宕、刚柔相济、虚实相生、伸缩开合等动作的阴阳变化,又反映出气化流行、生生不息的宇宙美。所以说,中国武术的“天人合一”、“阴阳调和”对神秘的本体进行了很好的解释。


  5结论


  武术之所以有如此丰富的文化内涵,是由于中国古典哲学赋予了合理的内核。中国武术文化中蕴含着许多古典哲理。通过习武,可以使人对中国古典哲学思想有深刻的领悟,使世界更好的了解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同时,西方体育与东方体育形成了明显的反差和鲜明的对比,但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有差异才有个性和特色,才能优势互补。所以,相信中国武术所追求的天人合一、整体性、内在性的审美理想,并不会为奥林匹克之竞争精神所淹没,反而会与之各展魅力、各显千秋。它会以其独特的魅力,展现在世界各国的体育领域,独成一体,成为世界体育中的一大景观。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思想政治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