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过程中,民众良好的宪法意识是必不可少的软件要素,利用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宪法意识有其适切性和必要性。但是课程标准中没有培养学生宪法意识的要求,中学阶段学校宪法教育欠缺,是导致大学生及民众宪法意识薄弱的一个重要原因。目此,一方面,要尽快修订现行课程标准和教材,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宪法意识的目标;另一方面,课堂教学要有意识地进行宪法意识的渗透。根据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需要及中学生自身特征,在教学中应着重进行宪法至上意识的培养。
法治作为人类创造的政治文明成果,在社会发展中显示出其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中共“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还不是很高、法制还有待完善、公民的科学文化水平还比较低,宪法意识还亟须提高,培养公民的宪法意识仍然是建设法治国家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利用思品课培养学生的宪法意识
中学阶段是基础教育的最后阶段,学生毕业后或升入高校深造,或步入社会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一方面,此时的学生即将进入成年阶段,有些学生达到选举年龄,开始行使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等宪法规定的政治权利,宪法规定的有些内容直接进入学生生活。另一方面,中学“思品”课程中引入大量的宪法条文,成为课程的主要内容。因此,在中学“思品”课程中培养学生宪法意识既符合其智力状况,又具有适切性。
(一)课程标准应明确培养宪法意识的要求
课程标准中也有引用宪法条文进行知识介绍的明确要求,如“引述宪法对公民政治权利和义务的有关规定,说明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引述宪法规定,明确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等。但是,课程标准在具体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对学生提出要求的同时,却没有提出培养学生宪法意识的任何要求。因此,在课程标准修订中,应进一步明确规定培养学生宪法意识的要求。在有些国家,中学阶段就专门开设宪法课程开展宪法教育。
(二)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宪法意识的渗透
在新的教育理论指导下,人们认识到教材只不过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一个蓝本,是教师教学的主要材料、传递教学信息的重要载体和沟通师生关系的媒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教材但不能机械地照本宣科,教师要成为教材的主动使用者和建构者,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根据实际需要适当拓宽知识点,充实教学内容,把教材用好用活。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及时补充相关内容,进行宪法意识的渗透,培养学生的宪法意识。
二、树立宪法至上意识,维护宪法权威
宪法意识亦称宪法观念,是法律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对历史与现实中的宪法规范、宪法实施、宪政活动的认知和评价,反映一个国家及其民众对宪法、法治的基本看法和态度。公民的宪法意识是推动宪法实施和国家民主法治进程的重要精神力量,是衡量国家法治成就的重要标准。在中学“思品”课程教学中,核心是要帮助学生树立宪法至上意识,形成维护宪法权威的自觉性。
(一)培养学生宪法意识的途径
在中学“思品”课程教学过程中,应根据课程性质并结合学生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及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维护宪法权威的自觉性。一是利用国家宪法日开展宪法知识宣传普及活动。设立国家宪法日是对宪法至高无上法律地位的确认,是重塑宪法权威的重要举措。在国家宪法日可以邀请法学专家给学生举办宪法知识讲座,也可组织学生利用所学宪法知识对公众进行宪法知识的宣传普及,借此弘扬宪法精神和维护宪法权威。二是组织学生观看宪法宣誓仪式。我国确立了国家公职人员就职时的宪法宣誓制度,目的是增强宣誓者的宪法观念,激励其忠于宪法。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宪法宣誓仪式,增强学生对宪法的认同,提升对宪法的忠诚度和敬畏感,巩固学生的宪法信仰。三是利用升国旗仪式灌输宪法观念。中小学校升国旗仪式是一项常规德育活动内容,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和重要时事进行国旗下的专题讲话是创新德育工作的有效载体。四是利用成人仪式开展公民意识教育。成人仪式活动是共青团中央倡导的“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的重要内容,是对中学生进行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活动在成人仪式中进行公民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公民精神。
(二)借鉴国外经验
利用公民教育对学生进行宪法教育,国外已有成功的经验,“美国学校公民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向学生传授维护美国宪法和民主政治所必备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为了有助于学生理解,该课程教材删繁就简,仅选取了美国政府宪政模式中的四种基本观念———‘权威’、‘隐私’、‘责任’和‘正义’进行阐释。”这种做法,“对进一步加强我国中小学的宪法教育,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思想和方法上的双重借鉴作用。”因此,借助成人仪式也可培养学生的宪法意识,增强维护宪法权威的自觉性。
结语
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中学生逐渐接触更多的信息,使得其公民意识的培养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因此,要在中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中更加注重公民身份意识与内涵的教育,这种教育基础下能够使学生公民意识觉醒、内化,让中学生认同公民身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等。“少年强则中国强”,只有当代中学生具备了系统的宪法知识,才可能有科学的宪法意识与宪政追求。
作者:陈卫华 来源:读写算·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16期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