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三分法”看待传统医学
提到中西医结合,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用点西药再加用点中药。然而在董竞成教授看来,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面对记者的疑问,董竞成教授首先提出一个问题:什么是“西医”?董竞成教授解释说,我们现在所称的“西医”,其正式的名称应该是“现代医学”,是以现代科学为基础发展而来的医学系统。现代医学传入我国时,相对于我国传统医学,外来医学被冠以“西”名。事实上,现代医学并非西方国家所独有,而是人类共有的。
董竞成教授提出的第二个问题是:什么是“中医”?人们习惯把汉民族的传统医学称为中医,实际上是不完整的。“中医”应该包括整个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如汉医、藏医、维医、蒙医、傣医、苗医等。董竞成教授正在做的工作之一,就是进行中国传统医学整体结构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董竞成教授发现,各民族传统医学之间相似性大于差异性,都可用“三分法”来认识。
一直以来,很多人对中医有着两极分化的误解,有的人把传统医学说得一无是处,有的人把传统医学盲目拔高及神秘化,甚至与现代医学形成对立关系。这都是不科学的。董竞成教授提出的“三分法”,很好地避免了这些盲目贬低或拔高中国传统医学的观念,也更利于所谓中西医结合或整合医学的深入研究和发展。
“三分法”理论
中国传统医学的基本架构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不自觉地走在现代医学前面的部分。传统医学有几千年的经验和沉淀,作为一种经验医学,它肯定有着很多宝藏,只是它的作用机理和化学基础尚不清楚。比如,青蒿在青蒿素结构与作用被发现之前就具有治疗疟疾的作用,但当时并不知道它的化学结构和作用机理。在青蒿素发现之前,现代医学用奎宁治疗疟疾,然而对于恶性疟、脑型疟等重症疟疾,奎宁有时也束手无策,中药青蒿却可以拯救这些患者,但科学基础不明了,这就是不自觉地走在现代医学前面的例子。
第二部分是已经和现代医学形成共识的部分。同样以青蒿素为例,经过众多医药工作者的努力,青蒿素的化学结构和作用机理都被搞清楚了,成为现代医学的组成部分,诺贝尔奖颁给了青蒿素的主要发现者屠呦呦教授。诺贝尔奖评委会也表示,这是对从传统医药里发现抗疟成分努力与成果的一种肯定。从传统医药的青蒿,到结构和机理明确的青蒿素,并获得现代医学的肯定,这就是中医和现代医学达成共识的典范。
第三部分是传统医学中的糟粕。认为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东西全都是宝贝,也是违背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传统医学里肯定有不科学甚至是错误的认识。比如《本草纲目》中对马兜铃和杜衡这些植物药的描述是“无毒”,然而现在证明它们都有致癌性或肾毒性等。但我们要意识到,并不能因为《本草纲目》里有这些错误,就否定这本书整体的伟大意义,它里面还是有大量不自觉地走在现代医学前面或者和现代医学形成共识的内容。
“以肾治肺”的科学机制
“以肾治肺,以肺治肾”,这是董竞成教授提出的新的中西医结合概念,也是以“三分法”为指导原则,总结出的治疗多种病证的方法。
董竞成教授介绍说:“中国传统医学中的‘肺’和‘肾’的概念也能用‘三分法’来加以认识,即它们的内涵和外延有其无意识地走在现代医学之前的部分,有与现代医学达成共识的部分,当然也有其朴素、不精确的认识。”
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过程中,董竞成教授不断思索:虽然现在许多肺部疾病都与受到外部不良环境的影响有关,但生活在同样环境下的人们,为何有的得病,有的不得病呢?这之中,除了与肺本身结构及致病因素等有关外,还和各人遗传背景、整体抗炎能力都有关系。人类整体抗炎能力最强大的就是皮质激素,皮质激素也可说是现代医学发展至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人体中分泌皮质激素的系统叫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分泌皮质激素的器官是肾上腺皮质,董竞成教授及其团队在研究中发现,中医“肾”的功能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有所重合,而“肾气”的概念与人体应激能力和多种激素分泌功能等有关。用这种中西医结合的思维模式,很容易就能理解,为何中医补肾药物可以改善人体抗炎能力,肾气充足时人的整体机能都能得到改善。
具体联系到实际,在日常临床治疗中董竞成教授发现,呼吸道疾病有肺虚症状时,治肺补肺之余患者往往仍然容易生病,而如果同时加以补肾的话,疗效就会更好,因为肾气强会影响到肺气。“肾气”在中医理论中是人一生的根本之气、本源之气,肾气足了,其他脏腑的气都会充足。治肺病的时候不能单纯盯着肺气,也要关注肾气,当肾气充足时,肺病也能控制得更快、更好。
这也可用现代医学理论来理解,即肺部很多病是由其自身抗炎能力薄弱所致,包括皮质激素的抗炎机制紊乱,而中医补肾药可以改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人体分泌激素的能力也相应得到改善,肺部疾病自然也同时得到了改善。
说到这儿,董竞成教授不由打趣说:“所以说,搞中西医结合的人容易出成果,因为我们正在做的事是把传统医学中科学的思维方式移植到现代医学,所以我们的思维常常超越了现代医学。”
就是这样,董竞成教授和他的团队从中医理论中,已找到很多与现代医学相对应的机理,把“三分法”中的不自觉地走在现代医学前面的部分,通过努力,转换为与现代医学达成共识的部分,更多地造福人类。
保护呼吸,人人有责
随着生活和医疗条件的改善,过去困扰着人们的感染性疾病渐渐退出视线,取而代之的是各种肿瘤性疾病、与环境相关性疾病等的增加,呼吸道疾病的情况亦是如此。这与人们普遍寿命的延长,及环境污染、生活中化学物质增多等有关,加之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人们时常处于应激状态,导致应激性疾病的发病率增加,这些都会对肺的稳定性产生影响。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如何自我保护呢?
董竞成教授提出,在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是给自己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大环境是整个国家和城市的事,不能以个人意志为转移,但个人可以给自己营造一个良好的小环境。
第一,当城市雾霾或污染特别严重时,如果条件允许,可以暂时离开,到环境好一点的地方去。如果没有条件离开,出门时可以适当采取一些防护措施,如戴上口罩等。
第二,每个人都是环境的一分子,作为个人也应该为环境负责。我们每个人都应尽可能地减少污染源,如戒烟、做菜时注意油烟脱排、减少烤烧煎炸等烹饪方式。给社会、家庭减少污染源,要从自身做起。
第三,当污染特别严重,自己呼吸功能又不是很好的时候,可以用些药物,对呼吸道起到保护作用。如现代医学开发了各种抗氧化剂,就能起到稳定气道的作用,可以适当补充;而中药里也有很多稳定气道的处方和饮片,比如小青龙汤、定喘汤、气道稳定剂(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院内制剂)、玉屏风散等经方和验方,有抗气道炎症和提高抗氧化能力的作用,都可以适当地用一些。作者: 林祎雯,本文来自《中国医学前沿》杂志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