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 R44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9-0054-02
随着超声技术的飞速发展,高分辨仪器及高频探头的应用以及操作者经验的积累和提高,对乳腺肿物内微小钙化的检出已成为可能。现将2008年12月-2013年10月笔者所在科室经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的60例乳腺良、恶性肿物内微小钙化的超声特征性图像表现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60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6~74岁,中位年龄45岁。术前均经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术后病理确诊,其中良性病变10例,恶性病变50例。
1.2 超声检查
使用麦迪逊V1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8~15 MHz。患者取仰卧位或半侧卧位,双臂上举,充分暴露两侧乳房和腋窝。采用直接接触法,逐象限扫查乳腺,观察肿块大小、形态、边界,了解肿块内钙化大小、形态及分布。彩色多普勒检测局部血流情况。
2 结果
60例患者超声均显示乳腺包块,大小0.3~10.0 cm,其内均可见微小钙化,52例为微钙化(≤1 mm的针尖样钙化),5例为粗钙化(>1 mm的强光团),3例为弧形钙化(肿块内或表面见弧形强光带,后方伴声影)。超声检查提示52例乳腺包块微钙化的患者中有51例考虑为恶性,1例为良性;5例粗钙化及3例弧形钙化患者均考虑为良性病变。60例患者后经手术病理证实,52例微钙化中49例为恶性,3例为良性纤维腺瘤;5例粗钙化中有1例为恶性浸润性导管癌;3例弧形钙化为良性病变。其中56例超声诊断正确;3例超声考虑恶性,术后病理诊断为良性纤维腺瘤;1例超声考虑为良性,术后病理诊断为恶性浸润性导管癌。超声对乳腺微小钙化灶病例良、恶性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8%(49/50)、70%(7/10)。
3 讨论
随着超声高频探头的使用,仪器分辨率的改善,使乳腺肿块内微小钙化在超声中的显示率进一步提高。乳腺癌的钙化特征为针尖样或泥沙样微小钙化,并以成簇分布较多,也可散在性分布,属于营养不良性钙化,是恶性肿瘤组织变性坏死和钙盐沉着所致,表现为多个微小钙化呈簇状分布。组织中钙盐的沉积物,光谱分析已证明为氢氧磷灰石的钙盐,其形成机制目前尚无统一观点[1]。二维高频超声在乳腺癌肿块中可以发现针尖样或沙粒样微小钙化,后方衰减,有学者认为,乳腺有钙化的妇女患乳腺癌的危险性为没有钙化妇女的1.68倍[2]。统计资料表明65%的乳腺癌有钙化,其中约70%为恶性钙化[3]。在高频声像图上,据钙化大小可分为三种类型,(1)微钙化:≤1 mm的针尖样强回声点,后方无声影,此种钙化多是乳腺恶性病变的危险因素;(2)粗钙化:大于>1 mm的强回声点,后方伴声影;(3)弧形钙化:肿块表面或内部的弧形或环状强回声,后方伴声影。粗钙化及弧形钙化多见于乳腺良性病变。本组60例患者中52例微钙化就有49例病理结果确诊为恶性,故在超声检查时微钙化一旦在乳腺肿块内发现,则提示其为恶性的可能性极大。
另外,乳腺良、恶性钙化在形态及分布上亦有一些特异性。乳腺良性钙化多为散在的较大圆点状或环状、斑点状或长条状以及片状等。高度恶性可能的钙化有:(1)多形性和不均质形钙化(颗粒点状钙化),较不定形钙化更可疑,其大小形态不一,直径常小于0.5 mm。(2)线样或线样分支状钙化(铸形钙化),细而不规则的线样钙化,常不连续,直径小于0.5 mm,这些征象提示钙化是从被乳腺癌侵犯的导管腔内形成的。遇到数目比较多的钙化,重要的不是钙化的数量,而是每个钙化的形态。如果每个钙化点虽小但很圆或与其他钙化点分界很清楚,不管数目多少,通常为良性。恶性钙化以成簇分布较多,而良性钙化散在性分布多见。
在超声工作中不应以有无声影作为确定钙化存在的依据,应以钙化的形态、大小、分布等为特征。比如小于1 mm的微钙化理论上其大小接近于声束的波长,就无法产生声影,而它的存在却是高度提示乳腺恶性病变。
本组60例患者中52例微钙化有3例为良性,5例粗钙化中有1例为恶性,这说明超声检查乳腺肿块内微小钙化在良、恶性病变的鉴别中有较大的重叠性,虽然微小钙化的存在高度提示了乳腺恶性病变,但并非微小钙化就是乳腺癌。因此笔者认为不能根据单纯钙化本身的超声表现就轻易确诊或排除乳腺癌,对声像图可疑者,应尽早进行活检,最终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仍需病理确诊。
参考文献
[1]李建初,袁光华,柳文仪,等.血管和浅表器官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9:345-351.
[2]马富成.乳腺癌微钙化的声像图特征探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0,16(2):131-132.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