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出导向法在初中英语教学的实践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1-06-28 21:08:07 归属于英语论文 本文已影响632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lunwen.net.cn

  摘要:概述“产出导向法”理论的含义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影响。结合教学实践,分析如何将这一理论应用于外语阅读课堂之中;指出教师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要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其“脚手架”作用;利用“产出导向法”教学体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外语产出能力。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初中英语教学;阅读课

  产出导向法的教学理论,也称POA,是由中国的文秋芳教授提出的新一代英语教学理论。我国外语教学中一直存在很多弊端,其中最大的弊端就是学习和应用的分离,比如说学生会说不会写,学会了但是不会做题。针对这一弊端,产出导向法应运而生。产出导向法主要包含知识驱动、教学促成、教学评价等主要方面内容,是以目标为导向的,重视产出的一种教学方法。本文将产出导向法应用于初中英语课堂,主要以阅读教学,初中九年级全一册Unit6中的“AnAccidentalInvention”为例,验证以产出导向法为指导将其应用阅读课中,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学习效率。

  1“产出导向法”的理论起源

  从文秋芳教授(2008)根据Swain的“输出假说”提出“输出驱动假设”以来,有关英语口语、写作、翻译方面的教师先后在教学实践中探索了输出驱动假设的可行性(黄启发,2009;陈文凯,2010等)。另外,魏敏(2016),刘莹(2017),张玉秀(2018)等将输出驱动假设应用于高中英语阅读和写作教学中去。这些文章只是参考了文秋芳教授(2008)关于输出驱动假设萌芽时期的论文研究,这时候的研究并没有反映出产出导向法理论的整体框架。一些教师的教学实践表明,这时候的理论假设只能增强第二语言的输出动机,但并不能帮助学生系统地克服输出的困难以及提高输出的质量。随后,产出导向法团队在2014年将“产出驱动假设”扩展为“产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该假设明确指出输入在教学中的作用。同年的十月份,正式将此假设命名为产出导向法。然后,他们组织了五所大学的英语教师进行教学实验,基于输出驱动假设,每位教师设计了一个四小时的课堂计划。课程包括综合英语课、视听课和学术英语课。在不断修改教案后,将教案用于各个学校的课堂教学实验。为了便于研究,对每位教师的教学实际情况进行了记录。在实验结束后,产出导向法小组和五位老师对教学实验的结果进行了集体探讨,并结合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讨论了解决的方法。他们的教学实践表明,教学中的输入活动比较粗糙,不够准确,提供的脚手架效果也不佳。而后文秋芳构建了产出导向法的理论体系,经过我国众多教师和学者的不断实践,目前产出导向法已经比较完善,越来越多的针对产出导向法的研究逐渐涌现,因此我们要做的就是继续深入研究产出导向法,努力为我国的外语教学方法提供新的思路。

  2“产出导向法”国内外发展现状

  因为产出导向法是由我国文秋芳教授提出的一种教学法,并且极具中国特色且是针对中国外语教学弊端提出的,所以其在外国的研究只停留在理论层面,相较于国外,产出导向法一经提出,我国众多学者便纷纷涌入产出导向法理论的研究热潮。在国外,对产出导向法的研究主要侧重于综合评价,研究方向建议和职前教师等理论方面。对产出导向法的实践应用较少。国外有关产出导向法的主要发展研究大体如下:产出导向法的原型是输出驱动假设。最初是文秋芳教授面向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改革提出的(文秋芳,2008)。其理论来源于克拉申的输入假说和斯维恩的输出假设。为进一步完善产出导向法的理论体系,文秋芳教授在国际会议和研讨会上曾发表十余篇演讲,介绍和阐述了产出导向法理论,国内外专家学者对这一新理论表达了赞赏和肯定,并提出了自己对产出导向法的理解和建议。其中包括RodEllis和CharlenePolio等人分别从产出导向法的未来发展以及职前教师等角度发表了看法和建议并对其进行了阐述。与国外不同,自文秋芳教授提出了产出导向法的理论体系,引起国内很多学者对其理论发展和实际应用的研究。虽然关于产出导向法的文献在逐年递增,但总的来说,国内相关研究仍处于将该理论与学科内容相结合以提高教学效果的实践探索阶段。产出导向法理论尽管在我国的外语教学领域应用的时间短,但也有一定的实践成果。其中毫无疑问的是,对产出导向法理论做出最大贡献的人是文秋芳教授。对产出导向法的研究依据时间有以下历程:产出导向法的理论体系在2015年建立。产出导向法的小组成员在2014至2016年间在他们自己的英语课上进行了试验性研究,这些论文研究从不同的角度考查了教材的编写,教学程序的实施策略及其教学效果。2015年,文秋芳和王守仁一起编写了《新一代大学英语综合教程》,这本书已经被一些大学采用;杨莉芳(2015)根据《新一代大学英语综合教程》报道了关于产出导向法“产出驱动”环节的微课设计;张文娟(2016)聚焦于教学的开展,将产出导向法应用于大学课堂中,验证了其有效性;顾琪璋(2016)探讨了产出导向法和高职英语课堂人文素质教育效率的关系;常小玲(2017)研究了在产出导向法指导下的教材编写过程;邱琳(2017)探讨了产出导向法的促成环节,经过教学实验探索了促成环节依靠的理论原则和促成路径以及教学成效;张伶俐(2017)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来考察产出导向法的教学效果,实践结果表明产出导向法能明显提高学生的口语和写作技能,学生也对产出导向法的应用持肯定态度;孙曙光(2017)经过教学实践总结出一系列确定评价的原则和方法,并结合具体案例介绍了如何“以评促学”;毕争(2017)基于产出导向法的教学材料使用和评价理论的框架,通过对非英语专业大一年级学生的课堂观察、谈话和产出文本分析来判断产出导向法教学实验中产出目标的达成性问题。总之,产出导向法理论经由不断精进的实践和广泛的应用已经变得越来越成熟。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文秋芳(2017)在产出导向法理论的形成和实践过程中提出了有关辩证研究法(Dialecticalresearch⁃method)的研究方法。她探讨了辩证研究法以及其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应用,并通过一个案例解释了辩证研究法的形成动机,理论框架和实际应用。随后在2018年,产出导向法团队又提出了辩证研究范式(Dialecticalresearchparadigm),是为检验教学理论效度而创建的一种新教学研究范式,旨在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同步优化,是辨证研究法的一个发展。而后在2019年,文秋芳教授从哲学基础,研究对象,研究目标和研究过程四个方面系统地将辩证研究和行动研究的异同进行了比较。邱琳,孙曙光,毕争(2019)为了展示范式的实施过程围绕着产出导向法阐述了辩证研究案例,并解释了产出导向法“理论-实践-解释”发展轨迹的不断丰富和完善。辩证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也希望有更多的研究者参与进来,促进范式的发展和应用。

  3“产出导向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

  阅读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是知识最为综合的一个课型,在阅读中不仅可以学到语法、词汇,更能从中获取课本以外的新知识,提高认知水平,并通过对文章的阅读和分析后增强剖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阅读可以陶冶读者的情操,提高学生对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构建。因此笔者选择了阅读课,目的通过这节阅读课可以有效看出在产出导向法的指导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产出情况,即是否全面掌握课上所学内容并能有效输出。所以读者以九年级全一册第六单元的阅读“AnaccidentalInvention”为例,教学对象为九年级学生,班级人数39人。

  3.1教学主题

  为了验证产出导向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积极作用,笔者选择“AnAccidentalInvention”这一阅读文章为教学主题,本单元的语法点是关于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之间的自由转换,本篇阅读文章是对这个语法点的加深和巩固,并从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对中国茶文化的了解,因此本文分别从产出导向法的驱动、促成、评价三方面进行简要探讨。

  3.2教学目标

  语言目标是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分析,熟练掌握被动语态的用法,且能通过产出导向法的指导,将所学内容有效产出,即在实际做题中熟练转换主被动句;知识目标是通过本篇文章的教学掌握新单元要求学会的单词和句型,且能了解有关茶的由来和发展历程;情感目标是希望同学能开拓自己的思维,尊重每一个物品的发明,爱护我们国家的茶文化,并将其发扬光大,源远流长。

  3.3教学过程

  3.3.1驱动传统的英语教学通常都是由教师组织热身活动,目的是为导入新知识做准备,以在新知识讲授之前激起学生的注意力,或者是说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产出导向法的教学则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产出导向法将驱动环节放在最开始,目的是激发学生对产出的欲望,而不是输入。“AnAccidentalInvention”这篇文章是记叙文。作为驱动环节,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在课前自行阅读课文并观看有关中国茶文化的视频,并搜集有关于茶的信息记在笔记上,比如茶的来源、茶的种类、茶叶的筛选和加工等等。根据文章内容来看,故事的背景、时间、人物在课文的第一段均有提及,可帮助读者明白整篇文章的大概情节。本文全篇都是第三人称,第一段是关于茶是怎样被发明的;第二段是对《茶经》这本书进行简要的介绍,以及对这本书的作者也进行了简短提及;第三段则是茶在世界上各个国家的普及。通过学生课下对文章背景知识的了解,能使其更好地理解茶的文化,并通过带着本身对茶的问题的思考对文章进行通读,能较好地完成驱动环节的教学。3.3.2促成促成的环节是学生根据教师对产出任务的描述进行选择性学习,目的是使学生能够从输入中对产出任务所需的内容和话语结构等进行选择性学习,并将学习结果能应用到产出任务中去。因此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要充分发挥其“脚手架”作用,设定输出任务并促成最终任务的完成。教师应就文章的段落,进行结构分析,要求学生组织语言概括每段大意或在文章中的作用。如驱动环节所述,第一段介绍了茶的偶然由来,也就是Howteawasinventedbyaccident;第二段对《茶经》这本书进行了简要介绍,也就是LuYuandhisbookChaJing;最后一段则是对茶的普及进行阐述,即Howteaspreadtoothercountries。接着,教师应继续针对课前准备的内容展开问题引导,具体问题设计如下:(1)Whenwasteafirstdrunk?(2)Howwasteainvented?(3)Whoiscalled“thesaintoftea”?(4)WhatisChaJingabout?(5)Whenwasteabroughttoothercountries?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口头回答了这些问题,加强了学生对整篇文章的理解。接着,掌握了文章的具体内容和情节,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对文章进行赏析,画出关键词和重要句型,从而发现文章中大量运用了英语的被动语态,再一次加深之前对被动语态的学习。最后,教师应围绕主题,就文章最后一句“Eventhoughmanypeoplenowknowaboutteaculture,theChinesearewithoutdoubttheoneswhobestunderstandthenatureoftea.”进行情感升华,引发学生思考,即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且茶的制作加工非常精细,最好的茶是经过漫长的过程呈现的,茶带来的飘香四溢是经过了极其严格流程,有对茶叶的挑选、晾晒、加工、浸泡等等,正如我们的人生,人生漫漫,也要格外注重细节,凡事都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迎来完美的结局。3.3.3评价产出导向法的评价分为即时评价和延时评价两种。即时评价指在课堂中对促成环节的检查,而延时评价是对学生课后的练习结果给予评价。针对本单元的教学实验,本作者对学生课后的练习题和翻译任务的完成情况给予了延时评价,学生提交教师布置的任务后,教师进行批改并在下次课前发回,有效利用上课时间,通过个人展示和其他学生的反馈以及教师所给的建议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产出结果进行评价。

  4结束语

  笔者在完成本课教学后通过开放式的访谈和问卷法对学生对这一教学方法的感受和建议进行统计。首先,大多部分学生持支持态度,他们认为这一教学方法指导下的课堂活动更活跃,更能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学方法也比较实用。其次,学生表示通过回答教师课堂上设计的问题能够增进对文章的理解,同时对以后的产出很有帮助。另外通过对文章的知识点进行剖析,可以加深对被动语态的用法的熟练掌握和应用。最后,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完全沉浸在故事环境中,不但对茶的了解加深,更对其制作程序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又能深刻领悟到人生价值。

  5结论

  总而言之,产出导向法的提出无疑是为我国外语教学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法,通过产出导向法的指导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产出能力,同时学生整体素质也大大提升。因此笔者也希望有更多的教师、学者加入研究产出导向法的队伍,尝试产出导向法的教学方法,从而丰富和完善产出导向法的理论研究方向,有效推动我国外语教学事业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QiufangWen.Theproduction-orientedapproachtoteachinguniversitystudentsEnglishinChina[J].LanguageTeaching,2018,51(4):526-540.

  [2]文秋芳.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47(4):547-558.

  [3]张文娟.学以致用、用以促学——产出导向法“促成”环节的课堂教学尝试[J].中国外语教育,2015(4):10-17.

  [4]张文娟.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6(2):106-114.

  [5]邱琳.“产出导向法”语言促成环节过程化设计研究[J].现代外语,2017,40(3):386-396.

  作者:刘佳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中国论文网-lunwen.net.cn
返回英语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