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此起彼伏,严重危害生命安全的同时也对世界经济产生破坏性冲击。为维护金融市场正常运行、助力实体经济脱离困境,各国央行纷纷出台一系列效果显著地货币政策,但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往往伴随着巨大的财务风险,容易产生不可忽视的隐患。本文藉由金融危机后各国央行面临的财务风险来探讨构建完善中央银行财务缓冲机制的重要性,并通过多元回归分析验证其必要性,尝试提出对策建议来提升我国央行财务实力水平,全面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关键词:央行财务状况;财务缓冲机制;对策建议
后危机时代各国央行面临的财务风险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日益恶化并产生一系列危险的连锁反应,各国央行为缓解局势、抑制衰退,采取了一系列非常规货币政策,虽然效果显著,但使其潜在财务风险剧增,在复苏经济的同时埋下巨大隐患:
(一)央行资产规模急速扩张
在危机爆发的一年内,各国央行为刺激经济纷纷使用较为激进的货币政策手段释放流动性,致使资产负债规模急速扩张,其中美联储及欧洲央行资产规模更是翻倍增长,而在此之前增速还是较为缓慢的。资产规模扩张同时所带来的资产质量下降问题同样令人堪忧,从2008-2016年各国央行的收益情况中可以看出,各国央行资产在九年间的收益率水平都很低,特别是印度尼西亚央行甚至一度出现负收益,为此在金融危机后各国央行不断提升黄金及外汇储备等“硬通货”在总资产中的比重,从而提高资产质量来应对潜在的财务风险。
(二)央行风险敞口迅速放大
非常规货币政策自实施起本就伴随着的巨大的财务风险,一方面扩展公开市场操作会使长期债券持有规模和占比不断上升,这类债券极易受利率风险影响从而降价产生损失;另一方面部分创新货币工具的本质,实则是一种风险转嫁,一旦发生违约等失信行为,央行将作为最终损失承担者。为维护央行公信力和独立性,各国都在极力调整资产内部结构、构建财务缓冲机制来不断降低因非常规货币政策对财务风险敞口加大的影响,制定科学的会计政策保障央行资产负债表健康成为各国央行会计管理的重点。
财务缓冲机制构建的实证分析
财务缓冲机制属于会计政策的一种,特别是对资本金水平及抵御各种央行内外部风险有着突出的能力,通过设置设置备抵科目、建立利润分配制度提取各项储备,在应对特殊系统性风险时用以冲减非常规货币工具带来的财务风险,从而保证政策实施效果。本文以资本金水平、抵御风险为主要切入点深入论述财务缓冲机制建立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一)国际社会央行财务缓冲机制构建概况
通过表3可见,国际中各家央行在财务缓冲相关领域已经做出了非常多的努力,其中在会计政策,会计科目设置,资本保全制度,利润分配等领域都有着本国风格的财务缓冲方式和方法,为有效应对财务风险,及时弥补损失,保存中央银行的财务实力,提高货币政策执行力和保障央行的社会公信力做出了充足的准备。
(二)多元回归分析
因为中央银行的特殊性,其财务缓冲机制构建极具复杂性,为了更好的研究中央银行的财务缓冲机制构建,本文暂以国内商业银行的监管指标,同时兼顾中央银行会计政策调整因素。本文以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官网披露的2018-2020年商业银行主要监管指标作为样本,通过多元回归的分析方法,以商业银行财务缓冲效果来探索财务缓冲机制构建能提高中央银行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保证其有充足的财务实力来履行职能从而实现政策目标。假设1:商业银行监管指标与中央银行会计政策调整具有一致性。假设2:财务缓冲机制构建对减轻财务风险对资本的侵蚀具有积极作用,同时提高了中央银行的抗风险能力和财务实力。模型:其中Yi+t表示效益指标(资本利润率及资产利润率),其中αit表示常数项,X1为不良贷款率、X2为贷款损失、X3为人民币超额备付金率、X4为资本充足率、X5为杠杆率、ε为随机误差,市场风险敞口为控制变量。表5中F值对应的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其概率值均小于或接近于显著性水平0.05,所以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拟合优度上,R2分别为0.936及0.813,回归模型中的自变量能更好的解释因变量效率,模型可解释的方差占总体的81.3%和83.2%,拟合优度比较理想。针对给定的显著性水平0.05,对回归方程F检验,查得分布表中的F统计量为0.087,总体显著性水平为0.001左右,回归模型整体在5%的水平上具有显著性。通过表6、表7可见,会计政策即财务缓冲机制的建立与效益指标具有正相关性,财务缓冲机制为银行资本保全及应对风险提供了有效保障,假设2得到有效验证。资本充足率、杠杆率、不良贷款率等指标在会计政策调整中可以进一步影响资本成本、特别是2017年来最新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下,各家商业银行预期信用损失都大幅增加,但是总资本率,核心一级资本率下降幅度明显小于预期信用损失增幅,可见会计政策调整即财务缓冲机制,即使在大幅增加对不良资产等特殊情况下,也能有效保障银行体系的效益指标和整体财务实力。同时按照相关性排列即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杠杆率>贷款损失准备>人民币超额备付金率,可见资本充足率指标与银行资本保全最相关,其次信用风险指标,再就是流动性指标,因此在财务缓冲机制的建立过程中我们可以以此为借鉴,优先或者在能力有限的情况下会计政策调整应该优先建立资本充足率指标,然后是信用风险,最后才是流动性指标。
对策建议
(一)建立符合我国央行标准的谨慎会计政策
通过第三部分实证可见谨慎的会计制度能有效降低财务风险,对此我国中央银行会计财务管理可以借鉴2019年财政部印发的《政府会计制度》最新版,建立符合中央银行特色的双基础核算体系。在此基础上,一方面将权责发生制的优势如:成本费用的配比、待摊费用、隐性债务等以经济实质进行体现,以此充分体现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设置相应谨慎会计政策,将会计信息更加标准化和细致化,让中央银行在财务统筹核算上更加适应新型社会发展需求,以此达到央行在新时代履职过程中,通过财务缓冲机制能够及时发现经济、金融运行中存在的潜在风险的可能。
(二)尝试设置我国央行需要的备底类科目
根据第三部分,结合表3、表5中各国央行的会计措施,我国央行可以借鉴各国央行在备抵科目设置上的经验,设置符合我国国情的新时代央行特色需要备抵科目,如资产管理中可以引入资源耗费概念,将运行成本与资源耗费,资本性支出和绩效评价进行关联,以资产备抵类科目如折旧、摊销、待摊费用等科目为基础建立起中国央行的公共资源耗费概念,使各个会计期间成本可比,从而达到充分体现公共管理成本的目标,以此为央行财务缓冲管理提供方式方法。
(三)建立央行资本保全制度
资本保全制度能强化央行财务实力有效保证资本不受各类风险侵蚀,受政策制约我国央行在此尚有空白,可以借鉴国外央行相关举措。一方面,可以尝试在资本项下设置“风险储备”,在利润分配时依据一定比例提取用以弥补外汇、黄金、证券等资产受价格风险所产生的损失,从而强化抵御系统性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引入商业银行动态资本充足率概念,通过风险评估根据国际金融环境变化情况及时调整,保障央行资本水平充足,为各项履职开展提供有力后盾。
(四)建立灵活的利润分配制度
调节利润各项分配比例能有效提升央行财务实力,世界各国央行大多都能独立制定留存收益中的自留比例,如德国央行、欧洲央行将净利润中的五分之一留存,有的央行甚至达到50%以上;有些央行上缴财政比例也比较灵活,且在财政中用于权益总额积累,单独体现。对此我们可以建立我国特色的利润分配制度,既保证央行独立性的基础,又兼顾财政需要,弹性确定利润分配时的留存比例,在全球系统性风险增加时有足够的留存收益用以缓冲。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会计财务司课题组,中央银行会计政策与财务实力建设研究.金融会计[J],2019(12):7-13.
[2]甘露,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金融危机后美联储财务风险及缓冲机制探析.金融会计[J],2019(12):36-41.
[3]胡东,冉茂盛.基于简化资产负债表的中央银行—财务缓冲水平情景模拟分析.金融经济学研究[J],2018(05):24-30.
[4]普华永道中国,2018年上半年中国上市银行业绩分析基于中介机构---普华永道中国的角度.金融会计[J],2018(09):26-40.
[5]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会计财务处课题组,商业银行会计标准统一研究.银行经营与管理[J],2017(02):23-33.
作者:吴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