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快递物流业加快机场空侧能力建设以加快包裹时限的现状,本文以是否需要再次装卸接驳的标准对机场空侧土地提出定义,并分析了当前空侧能力建设三种方式的优劣势,对机场空侧征地建设及实际运营提出了注意事项。机场空侧资源、快递货运区、安检查验、运营事项随着京东全球货运超级枢纽港落户安徽芜湖,中国邮政、顺丰、圆通、京东等主流快递公司纷纷打造自主空中运力,以解决民航腹仓运输资源紧张、安检复杂且通道紧张、控制力差等问题,高端快递件逐渐步入次日递甚至次晨达行列。为快速衔接航空运力,各家快递公司纷纷以租赁或征地建设等方式在机场空侧形成处理能力,以加快邮件快件运转时限。目前,顺丰拥有北京、上海、深圳、重庆等17个空侧场地,中国邮政有北京、南京、广州等10余个空侧场地。作为邮政建设部门员工,笔者结合多年工程建设经验,现对机场空侧资源使用情况进行简单分析.
一、机场空侧土地的定义
出口邮件快件安检后可实现直接装机发运,以及进口邮件快件集装箱、集装板能直接拉入场内处理的地块,即是空侧土地,如图1。因机场机坪附近空侧土地紧张,部分机场采用下穿通道的方式实现“远端土地空侧化”,如图2。笔者认为,此类场地属于空侧土地,但征地时需综合考虑征地及建设成本、盘驳时间等相关问题。
二、机场空侧处理能力建设方式
机场空侧处理能力建设,主要采用征地自建、租赁使用及租地建设三种。征地自建,即快递公司通过招拍挂等方式购得机场空侧土地,根据自身需求建设处理场地及配置工艺设备。租赁使用,即快递公司通过租赁空侧已有房屋并配置工艺设备。考虑到机场机坪空侧土地宝贵且资源稀缺,越来越多的机场方倾向于租赁土地给快递公司使用,同时掌握土地所有权属。快递公司通过租赁土地自建或提出需求他方建设等两种方式实现空侧处理能力。征地自建的优势在于土地及房屋权属归快递公司所有,快递公司可根据自身需求合理布局房屋形状及工艺设备,同时规避后续租赁涨价等一系列不稳定事项;缺点在于土地资源紧张,资金一次性投入过大。租赁使用的优势在于前期资金投入小,灵活可控;缺点是现有房屋形状可能不适合自身需求,同时存在后续不断涨价等相关风险。租赁建设的优势在于快递公司可根据自身需求提出建设方案,同时省去购地费用;缺点是土地及房屋权属不属于快递公司,需创新资金投入及建设方式,建设成本不可控,同时存在租赁期满不续租的风险。
三、机场空侧征地建设及运营注意事项
鉴于机场空侧土地资源稀缺特殊,地块位置存在一定的不可控性,快递公司在征地建设及运营过程中需注意以下事项:地块位置所属区域主要取决于机场整体规划。部分机场空侧地块属于全功能货运区内,国内国际可同场地作业;部分机场空侧地块属于国内货运区或国际货运区内,仅能处理国内邮件快件或国际邮件快件。快递公司在征地使用时务必确认此事项,防止征地后不能全功能使用。拟计划在某机场空侧地块租赁土地建设国内国际同场处理的综合处理中心,但由于该新东货站区属于国际货运区,仅能从事国际货邮处理,需在旁边陆侧区重新征地处理国内货邮,综合考虑分场地运营成本后终放弃在此地块建设,如图3。在空侧征地中需考虑地块位置与自有飞机停机位距离。飞机停机坪紧邻作业场地,卸机后可直接快速拉至作业场地处理,如图4。部分公司自有飞机停放在远机位,飞机装卸货到空侧场地机场内部盘驳需1小时时长,与空侧地块征地初衷有很大的差异,快递公司在征地时需确认此事项,以评估整体货物流转时限,如图5。快递公司在空侧场地多采用自行安检、委托安检及混合安检三种方式进行安检作业。自行安检,即快递公司自己培养安检人员,对采用自有运力的货物实现安检装机。委托安检,即快递公司委托机场第三方安检人员对货物实现安检装机。混合安检,即快递公司在场地内设置自行安检区和民航安检区,引入两套安检系统。自行安检的优势在于安检成本低,安检相对宽松;劣势是采用非自主航空运力的货物承运公司对自行安检结果不予认可,需重新拉至机场货栈安检后发运。委托安检的优势在于货物安检完成后可直接拉至装机发运,自主和非自主航空公司对安检结果予以认可;劣势是安检成本较高,安检较为严格。混合安检的优势在于货物安检完成后可直接拉至装机发运,自主和非自主航空公司分别对各自安检结果予以认可,安检成本较低、安检较宽松;劣势是两套安检班组作业对场地设备及管理要求高,如图6。对于国际邮件,存在海关进出口查验环节。处理场地内部属于邮办海关监管范围,场地空侧以外属于机场海关监管范围。因海关监管主体不同,部分机场存在查验结果不予互认的情形,导致空侧场地处理完后不能放行装机的现象。例如某场地邮件在邮办海关监管下处理完后因监管不互通,需拉至场地外重新绕行过检,费时费力,根本无法发挥空侧场地作用。快递公司在国际货物作业前务必与海关、机场方明确此事,协调查验放行,避免实际“伪空侧”的情况,如图7。高端快递件已步入航空时代,寄递业务的本质之一就是时限更快,机场空侧场地作为宝贵稀缺资源,充分有效发挥场地优势可缩短货物处理时限,提升用户体验。
作者:杨杰 吴仁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