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管理业绩评价技术(谈谈战略性绩效管理系统模型的构成要素)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2-12-03 16:37:14 归属于管理论文 本文已影响255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战略成本管理既是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产物,也是战略管理理论与成本管理方法紧密结合的产物。实施战略成本管理就是要将成本管理置身于公司战略的广阔空间之中,通过收集企业本身及竞争环境的信息资料来选择现阶段的公司战略,再以公司战略为指导,从公司整体上降低运营成本的一个周而复始、循序向前的成本管理过程。因此,战略成本管理的内涵就可以看作:管理会计人员运用专门方法提供公司本身及竞争对手的分析资料,帮助管理者形成和评价公司战略,从而创造或维持竞争优势,同时采用相适应的成本管理控制系统,以达到企业有效适应外部持续变化的环境的目的。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的效果如何,需要通过战略成本管理的业绩评价体系进行评价。通过评价,总结战略成本管理的经验,找出战略成本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高战略成本管理的效果。

  

  一、战略成本管理业绩评价的特点

  

  战略成本管理就是适应战略管理对成本信息的需要,随着战略意义上的成本产生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成本管理系统。各种管理系统都要适应环境的变化做出变革战略成本管理就是在传统成本管理无法适应企业战略发展的条件下逐步成熟并完善起来的。战略成本管理从战略的高度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对更广泛的成本实施管理。管理人员运用专门方法提供企业本身及其竞争对手的分析资料,提供从材料的采购、产品生产及销售、顾客服务等一系列作业活动有关的准确的、与决策相关的成本信息,并进行分析与考核,帮助管理者形成和评价企业战略,以利于企业建立和保持长久的竞争优势。战略成本管理是对传统成本管理的飞跃和发展,是企业进行战略管理系统的重要子系统之一。

  

  企业业绩评价就是评价主体通过采取特定的方法,结合科学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对拟评价对象的管理业绩作出客观、公正的价值判断的过程。企业业绩评价是企业所有者对于企业经营者管理业绩的考核和激励的过程。传统的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系统基本上是由一些基于企业财务报表的财务指标所组成,更多的考察局限于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而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传统单一的经营业绩评价体系已经不能适应新经济时代生存和发展的需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需要的是不断创新以保持竞争优势。战略经营业绩评价扩充了业绩评价的范围,将包括企业外部和企业内部、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等都纳入评价体系,从战略高度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进行评价,这将更加有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并及时反馈信息,有利于企业及时进行战略调整。

  

  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也是竞争战略的关键砝码。实际上,对企业业绩进行评价的过程也就是对成本管理业绩进行评价的过程。为了顺应企业战略的实施,战略成本管理业绩评价以战略成本计划目标水平和控制标准为依据,采用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方法,对战略成本管理的各项活动进行动态的衡量,考察其目标完成情况,并及时提供反馈信息的一种价值判断过程。战略成本管理业绩评价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评价对象的战略相关性。战略成本管理是企业在实施整体战略的范畴内对成本进行相应的管理活动,它是服务于整个战略规划的。因此,这就要求战略成本管理业绩评价以整体战略目标为着眼点对成本管理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价。在此过程中,使评价对象与战略目标充分结合,不能简单地用短期内成本的升高或降低作为评价标准,忽视相关管理措施对企业长期成本及业绩的影响,更不能过于强调个别环节成本的增减变动而无视整体战略目标完成所需的成本消耗。由于战略成本管理活动分为服务于战略决策的成本预测与决策阶段和服务于战略实施的成本计划与控制阶段,所以战略成本管理业绩评价对象的选取也应分为两类:一类是战略成本决策效果评价,一类是战略成本计划执行完成情况和战略成本控制效果评价。前者可理解为对战略经营单位的评价,后者可理解为对执行人的评价。

  

  2.评价过程的动态性。传统成本管理将业绩评价视作整个管理系统的终端环节,是对一定期间内成本管理活动的考核与总结。但战略成本管理要求企业保持高度的战略警觉性,针对不断变化的竞争市场和对手的经营状况适时调整自己的战略措施,这就要求战略成本管理业绩评价系统同整个战略一样具备较强的动态性。战略成本管理业绩评价并不是要等到战略实施结束以后才开始工作,而是要伴随战略实施的阶段性工作的完成适时进行。通过对战略成本计划实施结果进行评价,可发现成本管理活动中存在与预期目标和战略发展不协调的重点问题,及时予以纠正,从而确保最终目标的实现。

  

  3.评价指标的全面性。企业进行一般的业绩评价多是倾向于定量分析,利用财务报表中的数据资料去计算事先设定的财务指标进而考核业绩完成情况。虽然战略成本管理最终也要将业绩体现在公司的利润状况和财务报表中,但其直接目标是取得竞争优势,这就需要企业全面考核各种与竞争相关的重要指标,比如市场份额、产品质量、顾客满意度等众多非财务指标和定性指标。这样就决定了战略成本管理业绩评价必须具备全面性特征,以适应战略管理的复杂性。

  

  4.评价工作的长期性。业绩评价工作必须有利于企业长期目标的实现,指标体系的设计要有利于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形成,比如,财务指标的设定不能放在短期利润最大化目标上,而应当立足于长期利润最大化,用战略的眼光分析企业长期竞争水平和成本增减情况。

  

  5.评价工作的复杂性。战略成本管理效果的好坏,很难通过一个或一组指标来进行评价,而需要综合各方面的考核情况来加以确定,而要得出综合性的结论,也需要对企业的战略成本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的审视后才能做出。因此,战略成本管理业绩评价的难度较大,比较复杂多变。只有从不同角度、多方面地进行考核,才能对战备成本管理工作的业绩做出正确的评价。

  

  战备成本管理业绩评价的特点是根据战略成本管理工作的特点、性质等因素确定的。在组织战备成本管理业绩评价时,应充分考虑战略成本管理业绩评价的特点,在设计评价指标、步骤时,提出适应战略成本管理特点的方法。

  

  二、战略成本管理业绩评价的步骤

  

  根据战略成本管理的特点以及战略成本管理业绩评价的基本要求,在进行战备成本管理的业绩评价时,应遵循下列步骤:

  

  1.划分评价主体与客体。评价主体决定着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目的、评价的内容和评价的方法,对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产生深刻的影响。业绩评价的主体一般可分为外部评价主体和内部评价主体。外部主体一般是指中小股东、潜在和现有投资人、政府有关部门、供应商和客户、社会公众等。内部评价主体则包括大股东、各级管理者、基层职员等。同时,业绩评价客体也可分为整个市场环境、其他企业、企业整体、企业中各个部门以及个人。战略成本业绩评价要求评价主体以整个战略竞争环境为立足点,充分考虑内外部经营状况。因此,战略成本管理业绩评价主体不但包括企业股东还包括其他利益相关者,客体则依据评价体系的需要分为企业整体、外部竞争环境、经营者和内部管理部门四个方面。

  

  2.确定业绩评价对象。战略成本管理业绩评价的对象应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以战略经营单位为核心评价战略成本决策业绩;二是以执行成本计划的各职能部门为核心评价战略成本计划与控制业绩。这是因为与战略管理要求相适应的战略成本管理系统的管理业绩是通过两个方面体现出来的:一是战略成本决策的完成有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选择在战略的制定上实现了自己的管理价值;二是战略成本计划和控制的开展为战略实施的顺利进行,保证战略管理目标的实现作出了贡献。1"P1W对于第一个方面实际上应归属于战略经营单位的成本管理工作。而第二个方面的工作可以通过年度成本规划过渡为战术层面的诸多部门成本计划,因为战略成本计划和控制要通过年度成本规划的推行来完成。也就是说,企业内部各单位要将战略成本计划和控制的指导和约束精神通过年度成本规划的编制和执行来落实。

  

  3.明确业绩评价目标。战略成本管理业绩评价的总体目标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已经实施的各项战略成本管理措施的结果进行评判,并据以对经营管理者实施奖惩;二是业绩评价所获得的信息能够为企业下一步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111_战略成本管理业绩评价的具体目标应根据评价对象各自的管理特征而有所侧重。对战略经营单位来说,其成本管理业绩评价目标主要是分析评议战略成本决策的正确性以及对企业经营单位战略选择的贡献。对企业内部各计划执行单位来说,其成本管理业绩评价目标主要是分析评议计划执行效果的好坏以及执行效果对战略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贡献。

  

  4.设定业绩评价指标。战略成本管理的特点决定了战略成本管理业绩评价指标不同于一般的业绩评价所采用的指标,而且对于不同的评价对象指标在选用上也不同。对战略经营单位来说,要确定合理的评价指标,首先需要分析影响战略成功的关键因素,用这些因素的变化来衡量企业竞争力的改变,从而进一步判断战略成本决策的正确性。因此,将影响企业战略成功的关键因素量化为可计量的指标,就成为评价战略经营单位业绩的指标,这些指标也是评价战略经营单位经理人员管理业绩的重要参考。对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来说,其评价指标的设定主要是围绕成本计划的执行和完成情况进行适当调整而确定的,具体而言,就是按战略成本计划和控制的要求,对每个职能部门的计划目标水平进行描述,以每个职能部门经理人员的可控活动为主要内容,参考关键成功因素,确定量化评价指标。

  

  5.选择业绩评价标准。战略成本管理业绩评价标准是指判断评价战略经营单位和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成本管理业绩优劣的基准。由于评价战略经营单位主要是对战略成本决策效果进行评判,评价的主要指标是围绕企业竞争地位的变化而设定的,因此评价标准应该是竞争对手的相关指标或本企业战略目标分解而成的比较具体的投资目标。对于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来说,评价标准应该是年度成本计划。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企业是对某一决策支持系统本身的运行情况进行评价,比较合适的评价标准是竞争对手或战略目标,如果是对经营管理者的业绩进行评价,则更多地采用年度计划作为评价标准。

  

  6.搜集业绩评价信息。在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确定后,就需要收集有关的评价信息。战略成本管理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如何将业绩评价对象以及相关的评价信息准确、及时地收集起来是业绩评价系统有效运行的重要保证。良好的业绩评价系统自身应具备合理的程序,使反映评价指标有关的信息在系统内畅通流动,而且能够对所输出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予以保证。战略成本管理业绩评价系统可以通过对业绩评价对象建立日常报告制度,使评价信息得到准确及时的汇报和传递。在日常报告制度中,应明确下面几个方面的内容:各种评价指标的计量方法、原始数据由哪些环节和部门产生、由谁负责向外报告、向哪个部门报告、何时进行报告以及报告的填写格式等。总之,评价信息的收集要按照评价目标所要求的方法和渠道,通过对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指标、评价标准的认真分析,借助日常报告制度,将评价所需的全部信息准确及时地提供出来。

  

  7.进行业绩评价分析。评价主体将开展评价活动所需要的信息收集上来以后,就可以按照一定的评价方法实施评价,得出评价结论。由于根据曰常报告制度所收集到的信息资料既有量化指标,又有非量化指标,其中量化指标又包括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因此评价主体需要从不同的视角对这些信息资料进行分析,以便得出能够让被评价单位和被评价者接受的评价结论。一般来说,在对战略经营单位进行评价时,主要是将本企业在关键成功因素方面的量化指标与竞争对手的相应指标进行对比。衡量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程度,看其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进一步确认战略成本决策结果引起的战略优势和劣势,同时提出对战略进行修正的方案。在对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进行评价时,主要是将成本管理实际水平同计划指标进行对比,评价计划完成情况,并结合战略实施的阶段性特点对计划差异进行分析。不管是有利差异,还是不利差异,都应该确认差异产生的原因以及相应的责任人,以便对有关部门和人员的管理业绩进行正确的评价,为奖励措施的落实提供基础性信息。

  

  8.编写业绩评价报告。评价报告是评价主体在得出评价结论后,向企业有关方面特别是被评价单位和个人提交的说明评价目的、程序、标准、依据、结果以及结论分析等情况的书面资料。战略成本管理业绩评价报告是业绩评价系统的输出信息,也是反映业绩评价系统工作成果的结论性文件。只有通过业绩评价报告的使用,业绩评价系统的作用才能真正得以发挥。业绩评价报告是企业有关方面了解企业战略成本管理业绩情况的重要渠道,它的书写格式和内容应该有统一的要求,以提高其可理解性和实用性。企业在分析利用战略成本管理业绩评价报告的同时,也就满足了企业激励约束机制运行的信息需要。业绩评价报告的编写基本要求是观点明确、存在问题原因分析清楚、改进措施的建议要切实可行、报告要简练。

  

  战略成本管理的业绩评价是战略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战略成本管理的效果。研究战略成本管理业绩评价的特点,根据其特点设计战略成本管理业绩评价的具体步骤,是战略成本管理业绩评价的重要问题。只要战略成本管理的业绩评价客观、准确,就能使战略成本管理系统更加科学、有效,进而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战略成本管理业绩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战略成本管理评价方法

  

  1.功效系数法。功效系数法是指根据多目标规划原理,将各项评价指标分别对照相应的评价标准,并根据各项指标的权数,通过功效系数函数转化为可以度量的评价分数,再对各项指标的单项评价分数进行加总,求得综合评价分数。所谓多目标规划原理就是对结构复杂的经济系统采用分解和协调等方式,通过设立多个子目录来共同剖析和说明总目标。功效系数法根据评价对象的特点,从不同角度设置不同的评价目标,对多个变量进行分析判断,符合多目标规划原理。功效系数法为了避免因单一评价标准而造成评价结果偏差,根据评价指标值的范围,设置了在相同条件下评价某项指标所参照的多个评价标准值,同时根据评价对象在评价标准范围内所处位置与评价标准值的距离,设置了功效函数,在各项指标值相差较大的情况下,能够比较全面地分析评价经营业绩。功效系数法是业绩评价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其单项指标得分的计算公式为:单项指标评价得分

  

  2.综合分析判断法。综合分析判断法属于定性评价方法,只评价主体按照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利用其掌握的知识、经验和分析判断能力,参照既定的评价标准,从不同侧面对评价对象进行质和量的分析,确定评价对象的总体特征。企业业绩评价所运用的综合分析判断法是指评价人员依据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按照评价目标的要求,充分发挥其知识、经验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全盘考虑影响企业经营者管理业绩的各种明显的和潜在的因素,参照评价标准,对各项评价指标所反映的内容以及其他相关因素进行深入、广泛地研究和分析,形成初步评价意见,然后通过对评价人员的意见进行综合,得出对评价对象全部情况的总体评价结论。综合分析判断法避免了各种计量模型由于变量选择和数据导入的偏差出现评价结果不够准确的情形,可以将影响业绩的全部因素都综合考虑到评价工作中去,使评价结果更易于被接受。但是综合分析判断法受评价人员的主观意志和价值取向的影响较大,可能会影响评价结果的客观和公正。因此在企业业绩评价工作中,综合分析判断法往往是作为定量分析评价方法的补充,有限制地加以利用。

  

  3.标杆法。标杆法是指以竞争对手的业绩为标准,对本企业的经营业绩水平进行评价,发现差距,并寻求改进的方法,从而实现企业经营的战略目标。标杆法的实质是一种简单比较方法,他强调的是评价标准应以竞争对手的业绩为主,企业与其目标为辅。标杆学习作为一种业绩评价方法,其目的在于克服一般业绩评价方法中的评价标准过于强调企业内部实际,对竞争对手关注较少,所确定的评价标准缺乏竞争性等方面的缺陷,使企业评价标准的制定更好地面向竞争环境,以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早日实现。

  

  4.平衡记分卡。战略平衡记分卡是在1990年诺顿研究所的课题研究成果基础上,由美国着名管理会计学家罗伯特。S。卡普兰(RcbetS。KaPlan)和美国现任复兴方案公司总裁戴维P诺顿(Dat。P。Nortoi)提出的用于企业战略经营业绩衡量与评价的指标体系。它是一整套用于衡量评价与企业战略经营成功相关的要素的财务与非财务指标体系,包括财务层面指标、客户层面指标、内部经营过程层面指标和学习与增长层面指标四个方面。

  

  平衡记分卡是衡量企业战略业绩的综合指标体系,是企业战略目标的具体行动转换。它有效地把战略目标和计划分解为具体的、可执行的目标以便实施,使战略目标具体化。平衡记分卡体现了外部股东满意程度和客户满意程度之间的平衡,体现了内部的经营过程、激励机制、职员知识的学习和产品销售收入增长之间的平衡,以及过去的经营结果考核与将来业绩衡量之间的平衡。从某种意义上讲,平衡记分卡本身体现着一种现代的企业管理制度。

  

  (二)战略成本管理业绩评价体系

  

  战略成本管理业绩评价是以形成企业整体战略成本优势为目的,运用多种业绩评价方法,充分考虑各种因素指标的综合性、长期性和战略性的成本业绩评价体系。由于战略成本管理业绩评价关注的不仅仅是短期成本效益和单一部门的成本控制情况,更多的是长期成本竞争力的持续改善与在竞争环境下击败对手以取得优势地位。因此,战略成本管理业绩评价体系应当包括四个子系统:企业整体业绩评价、外部环境业绩评价、经营者业绩评价和内部管理业绩评价。它们是以所有者为主体根据不同业绩评价客体划分的业绩评价系统,分别针对企业整体价值、外部竞争市场及竞争对手、高级经营管理者和企业内部各部门及职员工作业绩等四方面进行自成体系而又相互联系的评价活动。对于整个评价体系而言,四个业绩评价子系统各司其职,以整体竞争战略为出发点有机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适应市场竞争的完善的评价体系。具体关系如下图所示:

  

  首先,企业整体业绩评价是整个战略成本管理业绩评价的核心,企业整体价值提升与成本优势的形成是战略成本管理业绩评价的根本目的。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确立成本领先战略就是为了从成本控制和成本管理入手,形成独特的成本优势,并以此确立在竞争中的有利地位。简单地说,就是依靠战略低成本击败对手,而取得成本优势也好,击败对手也好,都是为了最终取得长期的、稳固的利润及企业市场价值,使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债权人、政府和企业员工等所有利益相关者成为竞争利益的分享者而不是受害者。因此,必须确立企业整体业绩评价在整个战略成本管理业绩评价体系中的核心地位,经营业绩评价和内部管理业绩评价均是为其服务的。企业整体业绩评价是对企业较为宏观的评价系统,它还包括了企业对外投资和筹资所引发的成本这些不属于内部管理业绩评价的范畴。

  

  其次,外部环境业绩评价是战略成本管理业绩评价体系的依据和参照。企业实施竞争战略必须对竞争市场和竞争对手作全面细致地分析评价,了解对手的成本状况和利润水平,把握所在市场的平均利润率和平均成本支出情况,进而实施成本控制以求掌握竞争的主动权。对竞争市场及对手的业绩评价不仅可以使企业了解自身的处境和学习对方的经验,还可以帮助企业制定出“克敌制胜”的战略成本措施。外部环境业绩评价是使用标杆法的前提和依据,是企业分析外部环境的评价过程。

  

  再次经营者业绩评价是战略成本管理业绩评价的龙头,带动整个评价体系,并由其评价客体一经营者具体制定详细的计划和措施来构建内部管理业绩评价系统。不可否认,企业经营者,尤其是最高管理者对整个企业的发展和具体成本战略的制定及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是整个战略部署的源头,是战略运行的指挥官。因此,经营业绩评价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着整个战略成本管理目标能否实现。这就要求经营业绩评价必须以长短期目标并重的综合指标体系为基础,充分联系企业的成本战略目标,通过业绩评价体系的设计来增强对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此外,作为经营业绩评价所特有的报酬计划也应当能够有效地促进经营者目标和企业战略目标相一致,使经营者自觉地为整体成本战略服务。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经营者采取为谋取个人利益而牺牲整体企业战略的短期行为,并鼓励其通过自身的管理水平制定适应企业发展的成本计划和成本控制以及对它们进行考核内部管理业绩评价体系,最终通过经营业绩评价体系所反映的业绩成果得到应有的薪酬回报。

  

  最后,内部管理业绩评价是战略成本管理业绩评价体系的主体,是经营者对企业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的系统业绩评价过程。它是依据企业具体情况,按照经营者对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构想,采用一系列战略成本评价方法对成本战略的实施所进行的评估和考察。内部管理业绩评价全面运用各种指标体系对企业内部成本控制业绩进行测算并利用标杆法横向比较竞争市场中目标竞争对手的业绩水平,综合考虑企业的采购环节、生产环节、销售环节及售后服务环节的成本控制情况。除此以外,内部管理业绩评价还须根据其评价客体的多样性,全面考虑部门管理者及员工的绩效奖惩和具体管理活动对实现战略目标的有效性。通过检查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和员工为达到目标所进行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进展情况,评价实施战略后所取得的效果,最终使企业长期的成本战略能够更好地与其当前所处的内外环境相协调,从而最终实现战略成本优势。

  

  总之,战略成本管理业绩评价体系是一个涵盖四个子系统的全方位的评价体系。面对复杂多变的竞争市场,企业若想真正实现成本优势、取得战略竞争中的主导地位,就必须从企业外部环境入手建立外部环境业绩评价系统,通过经营者业绩评价系统的激励和约束作用促使经营者完善内部成本管理,最终在企业整体业绩评价系统中体现企业的战略成本优势。

  

  (三)战略成本管理业绩评价体系与传统企业成本管理业绩评价体系的比较

  

  传统的企业成本管理业绩评价是以事后评价为主的管理活动,而战略成本管理业绩评价则将评价重心从事后评价转到为实现企业战略经营目标服务,把业绩评价工作纳入战略管理的全过程。传统成本管理业绩评价的数据指标主要出自于财务报表,而财务报表是对企业一定时期内已发生的经济活动的报告,因此,据以计算出的财务指标不可避免的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与局限性,它侧重反映的是企业的历史经营状况。同时,传统成本管理业绩评价的目的主要是根据评价结果对企业过去成本管理和控制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并为以后的经营管理提供借鉴,它是一种事后的管理活动。但是战略成本管理业绩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在较长的期间内实现成本优势并借以赢得竞争主动。这就要求业绩评价体系将企业战略成本目标转化为阶段性的、具体的、可操作的并为大多数人所理解的目标,使其纳入整个战略成本管理过程之中,把企业既定的奋斗目标作为业绩评价的起点和管理的起点。这样,所运用的业绩评价方法及整个业绩评价体系就充当了企业战略目标的战术转换和具体执行的“监视器”与“纠正仪”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和企业所进行的管理活动紧密联系,并提供有效的管理和决策信息。

  

  传统成本管理业绩评价是单一的评价系统,而战略成本管理要求业绩评价体系是一个综合的、全面的整体。在传统的成本管理过程中,企业大多只针对自身各个部门为评价客体一个部门或企业整体业绩为评价对象,以达到总结考核的作用。这样,企业基于成本效益原则的考虑,往往只采用一种或两种评价方法,采取保守的成本管理思想更不去考虑外部环境的因素。但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已不允许企业再这样“闭门造车”面对竞争,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业绩评价体系来综合管理评价企业内外部环境以及经营者因素。战略成本管理综合而全面的业绩评价体系保证了战略目标的实现。

  

  传统成本管理业绩评价较为侧重企业业绩评价的纵向对比,而战略成本管理业绩评价除了要进行纵向对比以外,还更注重与竞争对手的横向比较。传统成本管理没有战略竞争的压力,不以取得竞争市场中的成本优势为目标,仅仅以完成计划或超出往年利润水平为生产目标,这样企业就以历年成本控制水平为参照来评价本年度成本管理和生产状况。但战略成本管理要求企业广泛关注竞争对手的成本控制措施和水平,进而利用标杆法提高自身成本管理能力,并且在企业整体业绩评价中与竞争对手在各个评价指标上进行对比,从而判断自身在竞争市场中所处的位置,为以后年度的业绩评价提供参考。

  

  传统成本管理业绩评价的目的是单纯地降低成本节省费用开支,而战略成本管理业绩评价则是为了实现成本优势,即以低成本为原动力的核心竞争力。在传统企业成本管理条件下,降低成本费用、提高利润是企业生产的直接目的也是最终目的。在这一管理目标下,企业会从实际采购、生产和销售三个主要环节入手,设法降低成本开支,并采用一系列具体成本控制方法和成本计算方法实现一定期间的成本最低,这是基本的或陈旧的成本管理业绩评价方法。而对于战略成本管理是全方位、战略性的管理理念,与其相配套的业绩评价体系也必须与战略目标相一致。这样,传统成本管理业绩评价仅仅是战略成本管理业绩评价体系中内部管理业绩评价的一个方面,是战术层面上的业绩评价方法。同时,战略成本管理业绩评价可避免企业为谋求低成本而进行的短期行为,以长期的成本优势为最终目标评价企业成本管理活动。

  

  战略成本管理业绩评价是战略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而战略成本管理业绩评价体系的构建对于正确评价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效果显得十分重要。因此,应建立多层次的战略成本管理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对战略成本管理的业绩进行正确的评价,在此基础上对战略成本管理体系进行修正,提高战备成本管理的效果。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管理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