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商业银行传统的成本管理技术及其缺陷
传统的商业银行成本管理采用的是指标控制办法。它的基本原理是:在进行成本管理时一般遵循计划目标的管理模式,将成本费用的支出按计划标准进行框算核定后,具体分配给各个部分,在成本计划执行过程中,通过一套成本费用指标进行监控。在经营运行中,一旦出现超过规定指标的情况,便立即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历史经验证明,指标控制在金融分业经营时期是一种有效的成本管理方式,它曾为西方商业银行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七八十年代以来,在金融自由化浪潮的推动下,商业银行出现的综合化、全能化的发展趋势,金融部分由此变得更加激烈。在这种形势下,传统的指标控制成本管理方法逐渐显示出其不足之处来:成本指标控制过于注重强调成本、费用的削减,而忽视了成本创造价值的作用。管理人员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常常把成本管理误导为单纯削减费用支出,往往使成本管理难以收到预想的效果。因而,它是一种较为被动的管理方法。因此,西方银行界普遍认识到:指标控制的成本管理办法已难以适应新的部分形势了,应当尽快寻求一些新的成本管理技术,以满足竞争的需要。
二、西方商业银行寻求成本管理新技术的指导思想。
西方银行界人士经考察,发现了下述三个重要规律:一是各国商业银行的平均资产收益率更加趋于稳定,所有商业银行间的资产收益率的差距基本保持稳定并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二是在竞争形势下,商业银行为了扩大经营规模,就必须投资开发新技术、新产品,而增加技术含量需要巨额投资,所以商业银行的非利息费用的不断增加也成为一种趋势;三是商业银行业务结构调整过程中,传统业务被大幅度压缩,表外业务被大量开发,于是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的零售化趋势日益明显,而且零售业务分工更细、种类更全。他们通过对上述三条规律的分析,认为当今商业银行的竞争重点已不再是如何提高单位资产的收益水平,而应把竞争的出发点放在有潜力可挖的成本管理上。同时认为,商业银行要想占领市场,必须向新技术、新产品进行适当的投资,而这种投资型的费用支出是以经营战略的推进为导向的。
基于上述考察,西方银行界对新形势下的银行成本管理达成了如下共识:成本管理并不等于单纯的指标管理,也不意味着单纯、片面地削减成本,银行新业务的开发并不是为了单纯地增加功能,而是为了使银行自身更能适应市场的需要。因此,成本管理必须从市场发展战略出发,服从战略的要求,提出战略服从型的成本管理指导思想。
三、新的成本管理评价方法的提出。
西方银行界在确定了新成本管理指导思想之后,又在传统的商业银行成本管理评价方法上作了修正,提出了新的成本管理评价方法,以满足新的成本战略管理思想的需要。传统上一般采用成本费用与资产的比率这个主要参数来评价商业银行的成本管理水平,而在新的成本管理技术下,则开始采用非利息费用与营业收入比率参数来评价成本管理水平。
新的成本管理评价方法是为适应现代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发展趋势而提出来的。在新的参数中,用营业收入来替代资产总额,有利于反映现代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转变。因为现代商业银行的营业收入既来自表内科目又来自表外科目,而且表外科目的比重越来越大,因而单纯用资产总额来反映其盈利水平已经过时。新的参数从投入、产出两个方面综合反映成本管理水平,因而它避免了传统参数就成本论成本的缺点,为人们从战略的角度评价现代商业银行的成本管理水平提供了合理的标准。
四、西方商业银行成本管理新技术的实践。
西方各商业银行已摸索出不少新型的成本管理技术,较为典型的有以下四种:预算约束型成本管理、优先级资源配置型成本管理、规模经济经营型成本管理、结构重组型成本管理。
1.预算约束型成本管理
预算约束型成本管理,即是以预算方案为特征的成本管理技术,而且在传统的商业银行管理中,虽有预算方法,但并不以成本管理为特征,所以它是一种新的成本管理技术。在实际操作中,它要求银行在作预算决策时,确定优先发展重点支柱业务的战略,把合理的成本投入作为推动战略的一种机制。其策略的要点为:一是确定主要的市场区域为业务发展的重点对象;二是加强与现有客户的联系;三是努力在本行占有优势的业务领域寻找发展机会。这种有重点地发展市场的战略选择,为银行合理地安排各项预算增量提供了可靠的依据。预算约束型成本管理技术一般十分重视以下两个方面的成本投入:一是对可以大幅度节约长期成本的主体业务系统和网络进行技术投资;二是对只有通过投资才能有效地改善服务形象和客户关系的业务领域进行投资。它的最大优点是:预算依据可靠,高层管理人员容易掌握银行的业务重点,因而严格的预算容易得以实施。
2.优先级资源配置型成本管理。
这种成本管理技术重视利用资源配置效应,按优先级系列分配成本资源,其特征是通过成本资源的优先配置来实现机构网络的更新与重组,以达到组织系统和分支行机构资源配置最优化。这一管理技术的要点为:一是在整个银行范围内,对各个环节开展优先发展级的评价工作,建立一个统一的优先权成本配置体系,并建立优先级体系管理组织,负责管理策略的实施与监控;二是每个项目的优先级别,通过严重的程序评价得出,不同级别的优先级项目与相应的资金配置相适应,优先级别一旦确立,相应的资源随即到位;三是按照评价程序,那些前景黯淡的业务、效益差的项目没有优先级别,便被取消或停止成本资源配置。
3.规模经济经营型成本管理
规模经济经营型成本管理是指在商业银行的成本管理中,依照规模经济原理,通过扩大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经营规模,来降低单位业务量的成本支出,进而扩大市场、巩固其竞争地位。其技术要点为:一是加大银行支柱业务的投资力度,对其按规范经济原理进行设计;二是按照规模经济的设计,对银行所辖的分支行体系进行合理调整,创造从控制中心为基础的集约化业务处理体系;三是在资金安排上优先按规模经济的要求适度集中投放,避免费用投入“遍地撒胡椒面”的做法。规模经济经营型的成本管理技术既能有效地扩大商业银行的经营规模,又能有效地控制其成本支出。
4.结构重组型成本管理
结构重组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经营机构的重组。即对经营不佳的有关机构进行重新改组,或者使其转向,或者压缩规模,以保证机构效益为前提。二是业务结构重组。减少那些收益低的业务所占的比重,把经营效益良好的信用卡业务、中间业务等领域作为重点投资对象。在证券投资上,尽量选择成本较低的政府债券作为投资对象等。当前,在西方兴起的大规模商业银行兼并浪潮便是这种成本管理战略的反点发展其优势业务,从而达到节约业务成本、扩大重点业务市场份额,提高经营效益的目的。不过,采用结构重组型成本管理,是以追求长远效益为前提的,因为在结构重组初期,往往会出现成本上升现象。但从长远来看,它最终能达到规模经济效益。因而,结构重组型成本管理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长远的规模经营战略。
五、结束语
西方商业银行的成本管理新技术虽是在九十年代才兴起的,但在近几年内却得到了十分迅速的发展。这既是金融自由化的结果,也是现代商业银行在金融竞争加剧条件下向全能化方向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必然趋势。可以预见,在今后的发展中,现代商业银行的成本管理技术还将得到不断更新和完善。
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从专业银行转轨而来,其成本管理技术尚处于传统的指标管理阶段。借鉴和研究适合自身特点的成本管理新技术,将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作者:李明昌 东北财经大学国际金融研究所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