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行业经济运行情况,交通经济运行工作打算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4-03-30 03:58:58 归属于经济论文 本文已影响434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今天中国论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论文查重、论文范文、硕博论文库、论文写作格式等内容.                    

  0引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和交通运输事业快速发展,其成绩令人欢欣鼓舞。但由于诸多原因,目前,我国交通经济监测体系尚未健全,监测机制不完善,监测分析滞后,预警功能较弱,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交通运输管理的指导性不强,不能满足政府、行业、企业和公众的信息需求。这不能不说是理论界和产业界的缺憾。因此,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探寻交通经济监测的新方法、新模式、新体系和新机制已成为理论界和产业界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1研究现状述评

  

  在我国’“大交通”、“大统计”和“经济运行状况统计监测”的研究均始于上世纪中后期,其研究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研究表明,发展“大交通”、实施“大统计”、开展“经济运行状况统计监测”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将三者进行有机融合,研究“大交通”与“大统计”背景下交通经济运行状况统计监测模式与监测体系却未见有文献报道。

  

  目前,国内有关交通经济监测的理论研究成果主要有:张志俊的《道路运输经济运行统计监测预警问题研究》、武旭等的《铁路运输经济预警系统的研究》、房玮的《民航运输经济运行预警技术研究》、黄晓韩的《邮政业务发展景气指数的研制及应用》等。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地快速发展,交通经济监测实践工作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推进,如交通运输部的《道路旅客运输经济运行动态监测机制》,北京市的《交通运输行业统计平台建设》等。这些研究对发展交通经济监测的理论与方法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上述研究也存在以下缺陷:(1)对“大交通”背景下交通经济监测研究甚少,研究对象过于微观,实用性不强;(2)对“大统计”背景下交通经济监测少有研究,研究方法单一,适用性不强;(3)理论研究相对较多,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脱节,监测效果不理想,指导性不强。

  

  国内的相关研究多为构建指标体系,提出综合指数的方法构想,具体的应用研究则较为薄弱。而国外交通经济监测范围相对比较宽泛,注重从大量的调查样本中寻找规律,研究更具有说服力,也更具有实用性。美国经济分析局、美国运输局所做相关研究就是最好的例证。

  

  2交通经济监测的现状与问题

  

  受我国交通运输管理模式、统计大环境、经济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交通经济监测理论研究不够,实践探索不力,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保障机制不健全

  

  交通经济监测工作是国民经济监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具有开拓性的系统工作,其实施需要在组织、人员、经费、制度、法规等方面提供有效保障。目前,由于思想认识、管理水平、客观现实等因素的影响,保障机制不很健全,交通经济监测工作实施不力,深层次推动难度较大。同时,交通经济监测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或带有苗头性的迹象,很多时候缺乏持续有效的保障机制进行调控,不少问题常常得不到解决,交通经济监测失去意义。

  

  (2)工作机制不规范

  

  交通经济监测工作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有其科学的体系结构、程序流程和技术规范。目前,受思想认识、部门分工、体制机制、信息共享等因素影响交通经济监测工作推动不力、实施困难。不少地方交通经济监测工作最终演变成为一个部门或一两个人的事情。尤其是在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大交通统计”的背景下,综合应用交通统计信息进行交通经济监测难度较大;受现实的统计基础、人员业务素质等的影响,交通经济监测体系不健全、方法不很科学(没有将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很好的应用),程序不很规范,工作质量不高。

  

  (3)激励机制不完善

  

  目前,交通经济运行统计监测工作主要由交通统计部门来牵头组织实施,受统计工作在基层不太受重视的影响,交通经济监测也不很受重视。事实上,该项工作一方面不受重视,缺少激励机制;另一方面,又综合性强、技术高、难度大,致使不少地方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

  

  (4)应急机制不健全

  

  目前,交通部门有比较健全的处置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对于应对“非典”、地震、冰灾等突发事件可以做到心中有数、应对从容。但受我国交通运输市场集中度低、统计监测预警能力弱、经济应急反映能力差等因素的影响,面对交通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异常情况,交通经济监测应急机制不健全,监测预警功能弱,快速响应能力差。

  

  3交通经济监测模式与监测体系构建

  

  (1)监测主体。交通经济监测主体是交通经济监测的组织者和执行者,直接影响着交通经济监测的模式和效果。通过对国家、区域、产业、企业、经营业户等监测主体的类别、数量分布、需求信息、监测基础、资源优势、配合程度等调查研究和比较分析,确立了以区域、产业、企业(即“三重”)为重点的交通经济监测主体和监测模式。

  图1交通经济监测模式与监测体系构建示意图

  

  (2)监测客体。交通经济监测客体是交通经济监测的对象,分析交通经济监测的环境,研究不同监测客体在监测信息提供方面的优势与劣势等问题,结合交通经济监测的重点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建立“点-线-面-体”(即“四位”)相结合的监测客体(网点)体系。“点”主要指运输场站、物流园区、集贸市场、集散中心等,“线”主要指运输线路(如公路、铁路、航空等运输线路)、面”主要指某一层面或侧面(如地市、运输方式、运输对象等)、体”主要指整体或综合(如省市、综合运输等)。

  

  (3)监测内容。交通经济监测内容主要是明确要监测哪些内容,收集哪些信息及监测频率等。通过调查、归纳和整理不同利益主体的监测信息需求类型、需求内容、需求频率、需求程度、需求形式等,结合监测的可能与实际、近期和远期规划,凝练监测内容,构建监测指标,编排监测序列,满足不同利益主体的监测信息需求。

  

  (4)监测技术。交通经济监测技术主要指统计监测的手段、工具和方法等。在继承和发扬传统交通运输统计技术和方法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化计量手段、数据传输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对交通经济监测的网点布设、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处理、信息发布应用等进行技术优化和流程再造(如图2所示),凸显交通经济监测的科学性、先进性和有效性。

  

  政府部门行业部门企业及社会组织

  

  (5)监测目标。考虑交通经济监测的基础,分析监测的可能,提出不同层面和时期的监测目标。主要监测目标有:一是实施区域、产业、企业等不同模式和层面的交通经济监测,满足不同利益主体的信息需求和决策需要;二是建立健全“大交通”与“大统计”背景下交通经济监测网络,实现资源整合与信息共享,从而科学、便捷地对交通经济运行状况进行监测、预警和评判;三是提升交通经济监测水平,降低决策的风险,为经济社会和交通运输业和谐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参考。

  

  (6)监测机制。交通经济监测机制是确保交通经济监测工作长期、持续和有效运转的制度体系。构建交通经济监测机制,既要考虑交通经济监测的现状和基础,又要考虑长远规划和未来的发展。应从保障机制、工作机制、激励机制、应急机制等方面建立交通经济监测机制(如图3所示),以促进交通经济监测工作持续、有效地发展。

  

  4研究结论

  

  (1)提出了从理论、现状、模式与体系等方面研究交通经济监测问题,从区域、产业、企业等方面构建交通经济监测模式,从“点-线-面-体”及主体、客体、内容、技术、目标和机制等方面构建交通经济监测体系的研究思路,确立了“大交通”与“大统计”背景下交通经济监测研究的主要问题,丰富和完善了交通经济监测的基础理论。

  

  统计监测模式和监测体系是一项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的工作,受传统观念、统计基础、业务素质和部门协作等因素的影响,“大交通”与“大统计”背景下交通经济运行状况统计监测工作其实施必将任重而道远。可喜的是,国家已经将推进综合运输发展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交通运输部已将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分析列为重点工作进行推进,这为推广和实施“大交通”和“大统计”背景下交通经济运行状况统计监测工作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机遇。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经济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