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贸易已发展成为拉动需求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社会对贸易经济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不断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给贸易经济学科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改革开放以来,很多高校都将《贸易经济学》课程的名称做了从《商业经济学》到《流通经济学》再到《贸易经济学》的多次调整,表明课程体系、研究对象、重点、难点均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因此,《贸易经济学》课程的教学不能一味沿袭过去的老路,而应顺应时代发展需要,适时进行调整和创新,使传统课堂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1贸易经济学发展历程
1.1国外贸易经济学的发展现状
目前美国大学尚未设立BusinessEconomics专业,但开发了相关课程和教材,如杰夫•马杜拉所著的《商学导论》在国外已多次再版,中译本也受到广泛欢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经济学院设有CommercialEconomics专业;日本关西学院大学商学部设有流通经济专业,并有相应的本科、硕士、博士教育体系[2]。
1.2我国贸易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我国贸易经济学科因时代变迁经历了曲折的发展之路。可以说贸易经济学在我国已有110年的历史。1904年中国人自己编撰的系统著作《商学》是我国最早的贸易经济学教材。1916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柳淮的《商业经济》大学教材,在当时产生了较大影响。新中国成立以来,贸易经济学科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建国初,我国借用苏维埃办学模式,形成了计划经济框架下的贸易经济学;第二阶段:“文革期间”,髙校相继停办商业经济专业,贸易经济学科发展止步不前;第三阶段:1978-1998年,改革开放使教育步入正轨,各财经院校、商学院相继恢复贸易系和商业经济专业,贸易经济学迎来高速发展,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其中以1997年出版了黄国雄编写的《现代商学通论》为标志性成果。第四阶段:1998-2004年,1998年教育部进行专业结构调整,取消了贸易经济本科专业,仅有数十所院校保留了贸易经济学博士和硕士点,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者、教授的研究热情。第五阶段,2004年至今,随着贸易经济学本科专业的恢复设置,国内多所高校逐步恢复贸易经济本科招生,一些学者再次开始了贸易经济学的相关研究,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教材和精品课程逐渐增多。
2《贸易经济学》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商贸流通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的形势下,加强贸易经济学学科和课程建设,对于提高贸易经济专业教学质量、优化专业体系和学科结构、保持专业生命力和发展前景,以及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经贸人才均具有深远的意义。然而,当前我国高等财经院校在《贸易经济学》课程建设中还普遍存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不足、实践教学环节薄弱、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特别是人才培养目标不清和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的问题在西部地区的高校尤为突出。
2.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
很多高校笼统的将贸易经济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高层次的经贸人才,但对于是培养研究型人才还是应用型人才,是培养通才还是专才没有明确的定位,对于贸易经济专业与市场营销、商务策划、企业管理等专业培养目标的差异也没有清楚的区分。从贸易经济专业的课程设计看,多数院校的课程体系中除《贸易经济学》外还包括了《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产业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统计学》、《会计学》、《市场营销》、《计量经济学》等经济学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然而,不少学校的课程设置尚未形成以〈〈贸易经济学》为核心的有机整体,学生们也没有充分认识到不同课程之间的联系和贸易经济的专业特色。由此造成很多高校贸易经济专业培养的毕业生缺乏特色和特长,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2.2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不足
在高校中,很多教授一方面倡导通过课堂教学传递给学生更多的信息;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又沿袭着传统的板书式教学方法,不愿意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诚然,不少学识渊博、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利用传统方法开展的教学也充满着生机和活力,但对于《贸易经济学》课程,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展示案例时具有板书教学不可比拟的优势。此外,还有很多教师不善于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很多高校对网络教学缺乏足够重视,也尚未依托网络建立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从而造成学生学习途径单一、学习视野受限,不能与一流院校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2.3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贸易经济学》是一门以经济实践为基础的课程,在教学中,应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但从目前看,教师对实践教学研究重视不够,对实践教学内容缺乏了解,研究成果非常有限。虽然国家多次强调“高等教育必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但实践教学改革的进程一直都很缓慢。师资队伍建设的相对滞后是影响实践教学的关键因素。一些教师比较重视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而不愿意从事实践教学研究,导致实践教学整体水平提高困难。学校经费投入不足是影响实践教学的重要原因。实践教学不同于理论教学,实验室建设、设备更新、实验条件改善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人,如果没有充足的资金投人,实践教学的效果就难以保证。Pl此外,西部地区由于贸易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缺乏教师校外兼职、校企联合办学和建立定点实习单位的有利环境,使实践教学缺乏现实支撑。因此,即使部分高校在贸易经济课程中设置了实践课时,但实践教学内容很难与社会实践的需要相互融合,造成教学与社会实际脱节。
3《贸易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方向
3.1优化教学体系和内容
科学的课程内容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教学内容的取舍和整合必须服务于贸易经济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贸易经济学》课程教学活动应围绕“培养具有贸经理论基础、创新能力、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这一目的开展。在教学中,不能一味沿袭过去的老路,也不能抛弃多年积累的宝贵经验,而应基于本校基础结合一流高校教学改革成果以及当前市场发展的形势不断调整和创新教学内容。由于贸易既包括内贸也包括外贸,范围的界定成为课程建设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基予贸易经济专业普遍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的现状,笔者认为,贸易经济课程应重点介绍国内贸易的相关理论和实务。在确定课程体系和课时分配时,要保证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内外衔接性、实用性、教学可实施性,处理好传统与创新的关系。
3.2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师的授课方法和手段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贸易经济学》课程的教学中应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在互动性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克服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课程教学中应贯彻以下原则。1)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密切结合当代社会经济实际,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的内容和贸易活动实践息息相关。对于社会热点问题,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资料,并安排适当时间开展课堂讨论;2)课堂讲授与自学相结合。对于基本方法、基本理论安排课堂讲授,对于一些容易理解而非重点的内容,安排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3)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利用信息网络进行知识探索,使信息网络技术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学习的工具。依托网络建立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4)制作多媒体课件并推广多媒体教学方式,向学生展示大量的经济数据、资料和现实案例,增加信息传递量,提高教学效率。
3.3构建结积极创新的师资队伍
教师队伍的素质和实力是决定教学水平的重要基础,是推进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保障。高等院校应逐步建立和完善教师培训制度,有计划、有步骤地培训青年教师,培养中年骨干教师,在学术带头人的指导下,形成一支治学严谨、锐意进取、积极创新的中青年骨干队伍。并应根据课程建设的需要,积极引入国内和国际优秀人才。鼓励高校之间、高校与科研机构、高校与企业的教学合作以提高教师实践水平和教学能力。此外,要及时纠正高校教师存在的“重科研、轻教学”的错误倾向。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应将教学工作的好坏作为衡量教师工作的重要标准,以及考核教师工作和教师职务聘任的关键条件。
参考文献:
[1]阿瑟.W•刘易斯.经济增长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2]洪涛.论贸易经济学特色科学的创新和发展[J].商业经济,2010(6).
[3]忻红.贸易经济专业时间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2(3).
[4]柳思维.以提高质量和突出特色为核心建设好《贸易经济学》精品课程[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1(2).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