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会计信息反映了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经济政策、市场环境情况,也是制定会计准则的重要参考依据。文章基于金融危机视角,从经济学的角度对我国会计准则性质进行分析。
关键词:金融危机视角;会计准则;性质;经济学;分析
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我国相关部门开展了强化会计准则规范工作。会计准则的制定与实施节约了会计信息交流活动的费用,提升财务及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及真实性,我国自2006年开始执行与国际准则接近的新会计准则。在相关法律部门颁布的新会计准则条款中,明确严厉整治违规企业,加大处罚、赔偿和执行力度,不断提高伪造会计信息的违规成本,从而在源头上遏制会计信息的伪造势头。但是,在相关法律法规开始实行并推进时,金融危机爆发,经济危机的风波蔓延全球,给我国的会计准则规范带来强烈的挑战与冲击。
一、新会计准则的概述
(一)新会计准则的特点
相关财政部门通过充分考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形式并参考国际会计准则内容,制定了新会计准则。其总体特征是,更加注重企业与产业化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有效促进企业进行财务管理及开展国际化的生产经营活动。新会计准则主要有三大特点:首先,针对企业的成本核算及资产减值损失等方面做了新的要求。包括进一步完善成本补偿制度、完善成本核算方法、明确企业固定资产开展计提资产减值。其次,明确了企业资产负债表的作用,以及其制作的具体化和规范化,淡化利润表的作用。最后,新会计准则在形式与内容上表现出与国际会计准则较大的关联性。整个会计准则重点强调资产负债表观和综合收益观、资产负债表观,强调为投资人服务的观念,提升了会计信息的有效性。
(二)新会计准则的体系结构
新会计准则的体系结构由1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构成。与国际准则相似,我国新会计准则主要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基本准则;第二个层次,具体准则+准则指南;第三个层次,解释公告(专家工作组意见)。我国实行的新会计准则在整体框架以及会计项目上基本能够与国际准则对应。基于国际准则编制财务报表的框架,我国的新会计准则明确了财务报表的制定要求,规范了财务报告目标。与此同时,我国新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内容,覆盖经济交易及财政处理等各项会计业务事项,重点强化了条款细则和实际内容的可操作性。除此以外,针对新会计准则实行中遇到的政策实施问题,后续会跟国际准则一样,印发补充性规范解释公告。
(三)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国际趋同
2005年11月8日,我国财政部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签署了联合声明,确认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现了实质性趋同。在相关声明文件中主要明确了我国将趋同国际准则作为会计准则制定原则之一,旨在促进企业会计及财务工作的国际化程度,使得企业不断优化财务报表系统。与此同时,国际准则理事会基于我国现存的会计问题及财务处理工作情况,针对性地提出对应的处理方案及解决对策。
二、我国新会计准则性质的经济学分析
结合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观点,有关新会计准则性质的规范经济学的学术观点主要有以下四个。
(一)技术规范观
技术规范观产生于会计准则实行之初,这种观点主要从客观标准的角度来定义会计准则,不少支持“技术观”的学者,都觉得会计准则是一种单纯的技术性规范手段,是基于客观经济事实而制定的一种约束性规则。比如,学者杨纪婉(1992)提出,会计准则既是会计事务从业者必须遵守的工作原则,又是进行会计行为的规范。学者葛家(1996)认为,企业制定会计准则是用于规范会计核算工作。基于这种观点下,会计准则的制定目的相当明确,基于处理会计事物的需求上,建立一套完备、科学、一致性强的会计原则,并且根据此原则得出合理的解决会计事务的方法。技术规范观派坚持认为,通过合理的规范及行之有效的程序,会计准则能够不断地完善,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但是,技术规范观下,将会计准则当作一种单纯的技术手段,只认识到会计准则实施过程中反映出的一种外在技术规范体现。这种观点没有充分考量会计准则实施及制定过程,也未关注其实施后果。技术规范观下,会计准则具有单一及明确的目标性,重点突出了会计准则制定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出现未能充分考量会计准则制定的结果及其社会影响,从理论的角度过分夸大其实际作用,导致客观评价不佳的问题。
(二)政治程序结果观或分配标准观
经济影响是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需要考虑的现实问题,早在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经济影响开始被人们所知。此观点从资源调节的角度出发,认为会计准则的规则会直接影响资源配置情况。按照曾任美国会计准则咨询委员会成员夫(Zeff,1978)教授的理解,会计信息和相关财务报告将直接影响相关企业、投资者做出决策行为,其行为又会对其他团体或者个人的利益产生影响,这一系列的影响被称为经济影响。简而言之,通过制定不同的会计准则及程序,会直接导致各方利益所得量的变化。这种观点重点强调了会计准则制定的政治及社会影响,较为客观地阐述会计准则制定的政治性过程,基于这种观点下的会计准则主要出于保护特定利益主体的目的而制定。但是这种观点主要关注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各方利益关系及组织人群,没有关注会计准则的实际作用。
(三)产权安排观
产权安排观将会计准则作为一种产权制度或者其组成部分,其范畴属于产权制度范畴。由于会计准则是规范会计信息的主要手段,会计准则的基本结构形式是一种产权经济模式的反映,不同的产权组织形式及企业管理模式,会形成不同的会计准则来维护特有的产权制度。显然,会计准则作为约束会计行为的规范与制度,它是以产权理论为基础的。并且,会计准则的有效性及作用性与其产权界定是否恰当有较大关联。所以可以说,任意一个会计准则都是对特定的产权组织的保护。产权安排观主要从产权的视角阐述会计准则背后的产权诉求,充分强调会计准则对产权主体的保护,实则是准则功能的体现。
(四)公共合约观
从公共选择理论的观点定义会计准则,其可以被看作一种公共物品。此观点主要基于会计准则的性质,并且充分结合制度经济学的理论观点,强调其公共性,并认为会计准则是调节社会各级利益组织或者集团的经济关系的会计行为规范,其属于上层建筑。因为其具备的公共物品性,政府在制定会计准则并推进其执行过程时,需要充分考虑各利益组织及集团的利益关系,做好规划。会计准则在某种形式上是企业利益关系人所共同制定的合约的某个部分,其范围属于通用会计规则的一种公共性质的合约。基于这种观点下制定的会计准则是为了克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制定统一并且通用的会计准则,能够有效替代原企业及事业单位的私人会计准则,从而节约社会交易成本。公共合约观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原理在会计领域的反映。其主要的核心理论是交易费用和公共物品等,即通过制定会计准则能够有效节约交易制度创新的成本。基于公共合约下产生的会计准则有效地适应了现代企业的发展,是对会计准则进行一种制度创新后所产生的认识结果,但是这个认识还处于比较宽泛、表面的阶段。
三、我国新会计准则性质的总结与发展趋势
(一)我国新会计准则性质的经济学观点总结
上文分析的4种会计准则性质观点都有一定的合理性。解读会计准则性质应充分考量并结合以上四种观点。正是因为存在技术规范观,充分强调会计准则的客观性及有序性,我国的新会计准则才能够充分地考量逻辑架构及从会计准则的合理性出发,制定出较为完善并极具指导性意义的会计准则体系。而经济后果观点论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会计准则制定程序的政治性原则,有助于提升会计准则制定的科学性,提高会计准则的市场适应性,有效维护多数主体的利益。基于产权安排观的考虑下,能够充分考量社会产权制定的稳定性,提升会计准则制定人的产权保护意识。从公共合约观来看,政府部门拥有一般通用会计准则的强制制定权。会计准则的制定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交易费用,但是由于增加强制性原则,大搞创租和寻租行为,则会扭曲市场,产生反面作用。
(二)我国新会计准则性质的发展趋势
根据上文论述的会计准则性质问题,其观点应从问题及理论的核心来进行逐步论述并扩散。首先,应明确新会计准则的实际功能,肯定其规范会计实务操作的作用。现阶段,市场经济是法制社会的一部分,在各种经济制度以及市场规范的约束下,来增强市场主体产生的经济行为合法性。在这一市场环境下,高度复杂但是又紧密联系的市场规范体系在不断地完善。基于不同会计准则下,各企业进行财务信息的披露方式五花八门,毫无条理性可言。所以制定高度统一的规范及标准,能够起到规范会计信息披露的作用,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降低会计信息的交流成本。这就意味着会计准则在本质上确实是一种客观性极强的技术约束体系,主要起到规范会计工作流程、提升会计工作效率的作用。这是会计准则的外在表现及核心特点。其次,随着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深及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社会不断地与世界相融,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经济业务不断创新,此时应制定新的会计规范及标准来引导加快市场经济的规范形成。所以,我国财政部根据市场需求,充分考量市场环境,修订并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来规范企业开展会计实务及财务处理工作,并为企业提供相关工作的规范引导。从这个角度分析,新会计准则确实为一种约束力强的公共规范,并且极具权威性。如果要促进会计准则的顺利推进,并被大部分企业认可并利用,那么就必须发挥政府的权威力量,让相关机构基于政府及体制的压力下执行新的会计准则。因为会计信息由全民共享,所以提供会计信息的相关企业或者个人必将有所顾虑,为维护自身或者企业利益,可能会提供较为不完善或者缺乏真实性的会计信息。导致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完整度无法确保,致使市场中的财务信息失真,增加了会计财务信息交流沟通的成本。但是会计信息的公共物品性,明确了其利益所属方是广大人民群众,会计信息失真导致公众的利益受损。所以,为了避免因会计信息失真而导致市场经济产生波动,造成市场秩序混乱问题,政府部门必须及时干预并采取强制性的手段,提升企业会计及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完整度,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维护广大群众的知情权,保障绝大部分人的利益。由此可见,会计准则确实起到了规范利益方行为的作用,其具有公共性和强制性。新会计准则正是我国政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并且维护市场秩序而制定的。新会计准则能够督促市场经济利益体践行相关市场经营发展的规章制度,具有强制性的特点。最后,新会计准则的制定及实行能够较好地协调各方利益体的矛盾,促进市场经济和谐稳定发展。所以,应当基于各方利益及要求,制定会计准则,找出一种充分协调各方利益,促进经济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中实现发展,是会计准则制定的根本目的。相关财政部门基于此目的下,充分组织各方代表,协商制定规则,充分考量社会各方利益集团的要求。因此,我国新会计准则的发展趋势为,充分发挥政府强制执行的力量,在各方利益组织及集团的诉求下,开展会计确认、计量及报告的公共行为规范。基于这个认识下,新会计准则是会计行为规范,并具有公共性,且反映了利益集团的诉求和意志,并由政府强制性主导而成的。
四、结语
文章介绍了我国新会计准则的特点、新会计准则的体系结构、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国际趋同性等。根据金融危机对会计准则提出新挑战这一背景,阐述了有关新会计准则性质的规范经济学的学术观点,如技术规范观、政治程序结果观和分配标准观、产权安排观、公共合约观等。通过加强新收入准则预测与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适用于我国市场经济环境的会计准则,确保企业的资产真实、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并且加强与企业部门的沟通与协调等措施,让更多企业落实新会计准则。由于我国各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的时间相对较短,在实际工作中难免会遭遇种种问题。所以,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大推进新会计准则的力度,让相关财务工作人员充分了解并把握新会计准则的实质,在实际工作中贯彻落实好新规则,最大限度地避免会计信息失真而导致市场经济产生波动,造成市场秩序混乱问题。以此提升企业会计及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完整度,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以此来保护人民群众的公共利益,降低市场经济风险,避免因会计信息及公允价值问题引发经济问题。
参考文献:
[1]韩云峰.浅议新会计准则体系的突破和意义[J].会计之友(下旬刊),2006(12):68.
[2]李成全.浅析我国实施新会计准则的背景、特点及必然性[J].会计之友(下旬刊),2006(12):69-70.
作者:左佳辉 单位:山东科技大学财经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