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我国农村反贫困的现实条件,我国应实施人力资源开发规划,实施有利于生态保护的反贫困措施,加快贫困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救助体系,发展政府组织的农村反贫困事业,从而使广大的农民尽快脱贫致富。
关键词:农村;反贫困;对策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condition of China,the paper holds tha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human resources project,and anti-poverty protect are vital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labor force transfer in poverty rural area,improvingrural social insurance and aid,developing governmental anti-poverty organizations.
Key words: rural area;anti-poverty;strategy
目前我国的扶贫开发已进入了解决温饱和巩固温饱并存阶段,贫困群体处于一个更为弱势的地位,政府必须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在政策上要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倾斜,社会各界要给贫困群体更多地关心和支持。就目前我国农村的反贫困而言,可以说仍然任重而道远。为此我国农村反贫困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实施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规划
(一)推进“人的发展”的进程
反贫困的根本目的是保护和解放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在反贫困的进程中注重人的发展,就是重视人在体力和智力方面的提高。从贫困者产生的深层原因看,注重人的发展应是消除贫困的重点所在。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有的社会成员之所以陷入困境处于贫困的状态,是由于受种种因素的制约(如人力资本的不足、健康状况低下、社会的偏见等),使其失去(或被剥夺)了创造收入的能力或机会,因此,“能力的贫困”或“机会的贫困”是他们贫困的本质。
(二)吸引和稳定优秀人才
贫困不仅仅是经济原因,社会因素是产生贫困的更重要的原因。因此在具体的反贫困中,送钱送物的做法只能称之为“养贫”而不是扶贫,其结果是造成贫困的恶性循环,无法实现减少贫困的目标。扶贫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援助唤起或增强贫困者脱贫的意识,并使他们具有增加收入机会的能力。这就要通过增加教育设施的投资,切实加强初等教育和技术培训,重视对贫困者进行人力资源的开发。人才是扶贫的关键,一切扶贫措施都要通过人去实施、去落实,农村消除贫困必须抓住人才这个根本,吸引和稳定优秀人才,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提高农村贫困地区人力资本的投资水平
农村开发式扶贫的最根本性措施是增加人力资本投资。农村贫困人口由于收入水平低,导致身体素质不佳、受教育年限短、文化程度低,因而接受新观念、新技术的能力较差,使其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生产率较低,缺乏竞争非农业就业机会的能力。对贫困人口的人力资本进行投资,是减少贫富差距、消除贫困的有效途径。因此,加强人力资本的投资,普及初等教育、职业培训,提供初级卫生保健服务就成为反贫困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实施保护生态环境反贫困措施
(一)可持续发展措施
坚持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发展观的重大进步,它以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地球生命的支持关系,在满足人类需要不断增长的同时,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求得人类与自然和谐为重点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要求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在确保资源永续利用的条件下进行经济和社会建设,保持发展的持续性和良好势头。可持续发展措施对贫困地区的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二)发展生态农业
保护和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就要保护好基本生态过程与赖以生存的土地,不要造成生态失调和土地退化,这是自然环境保护最基本的目标。在贫困地区政府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正确制定阶段性农业科技规划,有计划地进行土地开发、土壤改良,在农业资源保护的基础上,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生态农业,大力开展水利设施建设和水土保持工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力资本投资水平,有序推进生态工程建设,促进贫困地区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速贫困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一)大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自身素质
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是一项基础性、根本性的工作,必须将其放到最重要的位置加以解决。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教育和培训,在提高其适应能力方面较为容易产生明显的效果,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方向主要还是从事体力劳动、手工业、加工工业、服务业中的普通行业,较短时间的培训可以迅速提高其适应性。
(二)推进本地区城乡劳动力市场的一体化建设
目前,贫困地区大多还没有形成规范、有序的劳务市场,农民的流动基本上处于无序状态,存在很大的盲目性,从而增大了农民流动的成本。积极推进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是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持续、有序转移的重要保证和长远之计。对于贫困地区的县级政府,应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劳动就业中介组织,完善和规范对本地区劳动力市场的管理,规范市场主体行为。
(三)加快贫困地区的乡镇企业发展
乡镇企业是我国目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载体。贫困地区要改变乡镇企业过分分散的局面,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聚集,增加对农村剩余劳力的吸纳力。
四、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救助体系
要建立面向农村贫困人口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现绝对贫困人口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无劳动能力的人口。通过扶贫开发很难脱贫,只有纳入社会救济系统。到2015年我国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建立和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势在必行。同时,要支持提高和扩大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强度和保障范围,增加农村公共卫生支出,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制度,防止农户因病返贫和因贫失医。要尽快建立强制性的农民养老保险金制度,使外出务工的农民能在为输入地创造财富的同时,解除自身的后顾之忧,并增加社会参与感。
(一)调整政府医疗卫生投入结构,重点转向扶持弱势群体和患者
随着卫生体制改革尤其是民营医院的大量涌现,国家对卫生投入的重点应当从扶持卫生服务的提供方,逐步转向医疗服务的消费者。
(二)加强对卫生市场的监管,切实降低医疗费用
健康保障制度的建立必须引入市场机制,才能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然而,医疗服务和医药用品不同于一般的商品,具有价值难以确定性、垄断性、消费缺乏弹性、信息不对称性等多种特性,因此,医疗和医药市场的有效运转离不开国家对其价格和服务质量的有效监管。
(三)加强公共卫生保健工作,完善公共卫生保健制度
预防保健面向全体人民,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公共卫生,投入低、效益好、成效显着,符合成本效益和公平原则,可以明显地减少病、残和死亡,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有效地保护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应该成为农村贫困地区健康保障工作的重点。
(四)建立医疗救助制度,加强卫生扶贫工作
政府要把对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卫生扶贫作为促进农村卫生保健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这是发展生产,摆脱“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需要。应把经济扶贫与卫生扶贫有机结合起来,对于农村贫困人口,要实施医疗救助制度,把卫生扶贫纳入社会救助体系,把医疗救助制度与社会保障制度有机结合起来,既可以真正使贫困者得到救助,又减少了组织成本。
五、发展政府组织的农村反贫困事业
(一)大力发展“以工代赈”项目
贫困地区由于受资金的约束,可以通过大量使用劳动力替代资金,以工代赈,进行农业资本积累,服务农业生产,同时解决就业问题。在贫困地区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可以从提高消费需求和增加供给两个方面减轻贫困。基础设施建设可以直接增加当地居民的就业机会,也可以为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便利条件,从而间接增加就业机会,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还可以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以工代赈是以救济为手段,以加强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为内容,以缓解和最终消除贫困为目的,通过采取投入实物和资金的方式,使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得以根本改善。贫困地区群众必须通过出工投劳来获得救济。以工代赈既可以提高劳动力素质,又可以促进贫困地区富余劳动力的转移。
(二)实施农村贫困户小额信贷计划
贫困地区农户的资金短缺现象十分严重,农户贷款难和农行、信用社放贷难的问题同时并存。建立可持续的小额信贷,是解决缺乏抵押担保能力的贫困人口获得金融服务的一种有效方式。根据贫困户信贷需求的特点选择适当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法,小额信贷机构可以在5年左右时间内基本实现自负盈亏,从而有可能长期地为贫困人口提供金融服务。
(三)实施整村推进措施
2001年以来,国家实施了“一次规划、两年实施、逐村验收、分批推进”的整村推进措施。对实施“整村推进”的贫困村,不但完善基础设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而且在综合考虑当地资源、生产习惯、市场需求等前提下,扶持贫困户发展养殖或特色种植项目,改变贫困户的收入结构,拓宽增收渠道,增加贫困户收入。针对贫困户劳动力文化水平低、发展生产能力差的问题,通过扶持和发展扶贫联合体的方式,带动贫困户脱贫。扶贫联合体实行股份制经营,市场化运作,公司化管理,建立资金资源共享和风险利益共担的运行体制。
(四)加强移民工作
许多事实证明,对人口稀少或自然环境极端恶劣地区的任何投资都是得不偿失的。不如将对这些地区的庞大的基础设施投资,改为移民投资。除整村搬迁以外,加强对这些地区的教育投资,使这些地区的人口具备自我迁移的能力,也是移民的一种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 朱凤岐,高天红.中国反贫困研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5:75-78.
[2] 陆杰华.人力资源开发与缓解贫困[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1998:168-172.
[3] 钱文艳.21世纪中国农村反贫困问题思考[J].忻州师范院校学报,2002.
[4] 康涛.关于中国农村贫困与反贫困的研究[M].武汉: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