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博简《鲁邦大旱》虚词劄记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2-12-18 17:38:14 归属于农业论文 本文已影响336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子贑曰否殹吾子女重命其与(欤)三

    公岂不饱梁食肉才(哉)殹亡(无)女(如)庶民何  六

“殹”,马承源先生读爲“也”, 【  1 】 何琳仪先生读爲“ 繄”, 【 2】 俞志慧先生读爲“抑”。 【 3】 何、俞二先生都认 爲 此字是 语首助词。

按:马先生所释不误。此字不应读爲“ 繄”,“繄”用作 语 首助词,典籍中多训爲“是”,起到加强肯定语气的作用,如《国语·吴语》:“君王之於越也,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韦昭注:“繄,是也。”所以“繄”不可能引导疑问句。而“ 欤”“何”用於句尾,都是典型的疑问语气词,因此“殹”读爲“ 繄”恐难成立。 实 际上,“某人(问)曰:‘……乎( 欤)?’某人(对)曰:‘否也。’”这样的句式典籍中习见。如《韩非子·外储説左下》:

鲁 哀公问於孔子曰:“吾闻古者有夔一足,其果信有一足乎?”孔子对曰:“不(否)也,夔非一足也。”

齐宣王问匡倩曰:“儒者博乎?”曰:“不(否)也。”……又问曰:“儒者弋乎?”曰:“不(否)也。……”  又问:“儒者鼓瑟乎?”曰:“不(否)也。……”

因此,第三 简中 “殹”不必连属下文,可径直断爲:“子贑曰:‘否殹(也)。’”

“殹”属影母脂部,“抑”属影母质部,爲阴入对转,可以通假。但“抑”用於两个问句之闲时,多爲选择连词,且两个问句的句式规整,通常作“……乎(欤)?抑……乎(欤)?”如《左传·哀公二十六年》:“子将大灭卫乎?抑纳君而已乎?”《论语·学而》:“夫子至於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欤)?抑与之与(欤)?”很明显,从句式上説,第六 简中“ 岂……才(哉)殹……何”絶非选择问句,“殹”连接的乃是一个反问句和一个带有疑问语气的感叹句。因此在第六 简中, “殹”不当 读爲“抑”。“哉也”连用,作 爲 句末语气词,极 爲 罕见,通常作“也哉”,如 《论语·阳货》:“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左传·襄公九年》:“我实不德,而要人以盟,岂礼也哉?”但“哉也”连用,典籍中亦有例,如《孔子家语·子路初见》:“子路曰:‘学岂益哉也?’”又“无如……何?”乃固定句式,如《礼记·哀公问》:“公曰:‘寡人既闻此言也,无如後罪何?’”因此,第六 简 可断句 爲 :“公岂不饱梁食肉才(哉)殹(也)?亡(无)女(如)庶民何?”

另, 上博 简《子羔》第九简:

子羔昏(问)於孔子曰:“三王之作也,皆人子也,而其父贱而不足称也与(欤)?殹亦城(成)天子也与(欤)?”

刘乐贤先生将“与殹”连属,读爲“举也”, 【  4 】 恐非。“殹”,马承源先生未释。陈剑先生读爲“抑”而未释。 【  5 】

按:断句当从原释者。从句式及语义不难判断,“……也与(欤)?殹亦……也与(欤)?”显然是选择疑问句。“殹”,当从陈説。前文已述,“殹”、“抑”爲阴入对转,故“殹”可通“抑”。“抑亦”作爲选择连词, 【  6 】 典籍中习见。如《孟子·滕文公下》:“仲子所居之室,伯夷之所筑与?抑亦盗跖之所筑与?所食之粟,伯夷之所树与?抑亦盗跖之所树与?是未可知也。”

以往我们只知道“殹”字“秦人借爲语词……周秦人以‘殹’爲‘也’”(段玉裁注),上博简的公布扩大了我们对此字的认识,战国时期楚系文字也存在这种用法,并且还有以“殹”爲“抑”作选择连词的文例,值得引起重视。

其欲雨或甚於我,或必寺{从 虍从壬 } 名 {  从 虍从壬 }  四

“ 或甚於”之“或”,马承源先生读作本义字,“或必”之“或”,则读作“何”。 【  7 】 以上二“或”,何琳仪先生皆训爲“又”。 【  2 】

按: “ 或甚於”之“或”当读爲“有”,清王引之《经传释词》卷三:“或,犹‘有’也。” 【  8 】 如《孟子·公孙丑下》:“夫既或治之。”赵岐注:“或,有也。”“有”属匣母之部,“或”属匣母职部,爲阴入对转,故可通假。“有甚於”一语恒见於典籍,如《孟子·告子下》:“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今又有甚於此。”

“或必”之“或”,可从马说,读作“何”,属旁对转。尽管缺乏传世文献的通假字例,但依 “ 或甚於”之“或”的对转关系而推之,“或”读作“何”自可通。“何必”是表否定的反诘语气词,与简文语境相符,文意贯通。

另,“或必寺{从 虍从壬 } 名 {从 虍从壬 }”之“寺”马先生读为“恃”,刘乐贤先生读为“待”。 【  4 】 当从刘说。先秦典籍中“何必”多与“待”连属,构成常语,如《韩非子·难势》:“使中手御之,追速致远,可以及也,而千里而日致也,何必待古之王良乎?”《战国策·齐策》:“色与马取於今之世,士何必待古哉?”又,两“{从 虍从壬 }”字,马先生俱读为“乎”,似未妥。从文例上说,“何必待”後应接名词、代词或谓词性短语,故此句应读为:“何必待吾名乎?”

……〔女〕之何才(哉)?”“孔子曰:“……”二

按:依传世文献的文例及 《鲁邦大旱》的通假字例,可在“之”前补一“女”字, 读为“若”。“若之何”乃常语,可作复合动词, 【  9 】 当“怎麽办”讲,如《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子大叔曰:‘若之何哉?晋国不恤周宗之阙而夏肄是屏。’”《吕氏春秋·大乐》:“民人呻吟,其以爲乐也,若之何哉?”

女(若)夫政(正)刑 与 德,以事上天,此是哉!女(若)夫毋爱珪璧 三  币帛於山川,毋乃不可? 四

《释文》作:“女(如)夫政刑 与 德……女(若)夫毋爱珪璧。” 【 1 】 “女夫毋爱珪璧”, 马承源先生《考释》云:“‘女’读爲‘如’,‘女’、‘如’通假。……‘如夫’爲句首连接语气辞,《史记· 乐 书》:‘若夫礼 乐 之施於金石,越於声音,用於宗庙社稷,事於山川鬼神。’又《史记·楚世家》:‘若夫泗上十二诸侯,左萦而右拂之,可一旦而尽也。’‘如夫’这样的连接辞在古文献中较爲少见。” 【  7 】

按:“女”,马先生之意似当读爲“如”,而训爲“若”。其实,简文中的两个“女夫”,可径直读爲“若夫”。“女”( r ǔ ),“如”同属日母鱼部,“若”属日母铎部,爲阴入对转,可以假借。《广雅》曰:“如,若也。” 《荀子·不苟》:“民犹若未从也。” 杨倞注:“若,如也。” 《吕氏春秋· 下贤 》 :“尧论其徳行达智而弗若。”高诱注:“若,如也。”至於简文中的“女”字随文读“如”还是读“若”,当依据篇内语境与传世文例具体而定。“若夫”,王引之《经传释词》卷七:“‘若夫’,转语词也。”又“发语词也。” 【  10 】 典籍中习见。既然“‘如夫’这样的连接辞在古文献中较爲少见”,则“女夫”当读爲“若夫”。

子贑曰:“否殹(也)。”“ 吾子女重命其欤?”“女(若)夫政(正)刑 与 德,以事上天,此是哉!……” 三

俞志慧先生云:“ ‘吾子’乃孔子对子贡的敬称。” 【 3】

按:此言极是。一般而言,“吾子”是表“ 相亲之辞”(《仪礼·士冠礼》郑玄注)的敬称。而在儒家文 献 中,孔子多对弟子称呼“吾子”,相当於第二人称“您”。《孔子家语·三恕》:“孔子曰:‘善哉,子之问也!自丘之闻未有若吾子所问辩且説也。”《孔子家语·辩乐解》:“周賔牟贾侍坐於孔子,孔子与之言……孔子曰:‘唯丘闻诸苌弘,若非吾子之言是也。”《尚书大传》卷五:“子夏读书毕,孔子问曰:“吾子何爲於书?”因为“吾子”云云多为孔子所言,故简文“吾子”之前不必另标明“曰”字以示区别於子 贡 。 王引之《经传释词》卷七:“ ‘若夫’ 发语词也 ,《大戴记·卫将军文子》篇:‘文子曰:‘若夫知贤人莫不难。’《孝经》:‘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 【 10 】 故简文自“若夫”起継为子 贡 之言。

吾子女(若)重命其 与( 欤)? 三

“女”,马承源先生读为“若”, 【  1 】 颜世铉 先生训为“乃”。 【  11 】 “ 重命其”,俞志慧先生认为是“重其命”之倒。 【 3 】

按:此句虚词颇难训解。“女”,可从马说。“ 重命其”,俞说虽便於理解,但 目前 不宜采用。

从语法上说,“若”为副词无疑;而“其”作代词时,一般是指示代词或兼语,很明显,在简文中“其” 絶 非代词。从文意推求,此句的虚词含有测度语气。 杨伯峻《古汉 语 虚 词 》云:“‘若’可作表示不肯定之副词,可译为‘似乎’‘大约’等。” 【 12】 又云:“‘其’作副词,表示估量、推测、不肯定,可译为‘大约’‘大概’‘可能’等等。” 【 13】 又云:“‘与’‘ 欤’还可以表示推测,估计。” 【 14 】 因此,“若……其欤”连用,很可能是加强测度语气。

  注释:  【 1 】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207 页。

【 2 】何琳仪 : 《沪简 二册 选释》 , 简 帛 研究 网( 03/01/14),

【 3 】俞志慧 :《〈鲁邦大旱〉句 读献疑 》,简帛研究网( 03/01/27),    

【 4 】刘乐贤:《读上博简〈民之父母〉等三篇札记》, 简帛研究网 ( 03/01/10),   

【 5 】陈剑:《上博简〈 子羔 〉、〈从政〉 篇 的拼合与编连问题小议》, 简帛研究网 (03/01/08)    

【 6 】杨伯峻《古汉 语 虚 词 》,北京:中华 书 局 1981年版,第273页。

【 7 】同【 1 】第 208 页。

【 8 】王引之《经传释词》,长沙:岳麓书社 1985 年版, 第 64页。

【 9 】同【 6 】第 61 页。

【 10 】同【 8 】 第 153 页。

【 11 】 颜世铉 :《 上博楚竹书散论(三) 》, 简帛研究网( 03/01/19),   

【 12 】同【 6 】第 134页。

【 13 】同【 6 】第 111页。

【 14 】同【 6 】第 308页。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农业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