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文明建设路径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1-11-22 17:04:11 归属于农业论文 本文已影响514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lunwen.net.cn

  【内容摘要】近年来,环境问题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越来越严重,环境问题已经影响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本文中谈到了云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针对云南农业生态文明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结合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提出了几点举措,对云南生态文明建设有着积极作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生态文明建设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过程中,生态文明建设是主要的核心内容,与国家、民族和人类的发展息息相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马克思在长期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道路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丰富了生态文明的理论体系。马克思的生态自然观强调了自然界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位置,同时还指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认真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正确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保护环境和尊重自然万物的理念,为云南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思想指导,有助于云南农业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云南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诞生的自然产物,人的出现是历史必然性,人的组成成分都源于自然界,并且人会随着自然界的发展而发展。一些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就是在变相地毁坏人类生存发展的根本,人若是长期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环境,终将会自食恶果。此外,人与自然的相互辩证统一关系还体现在自然界是人类生产生活的生命之源,自然界为人类提供了必要的生活生产物质,一旦这些基本物质材料无法提供,人类的生存问题将会出现重大危机。同时,人类与动物最本质的区别是人类会使用工具,工具是自然界提供给人类的,人类如果脱离自然界,根本无法生存更不用谈实践了。(二)人类必须理解正确观念,执行正确行为。人类作为高级动物出现在地球上,自然生态环境并没有因此出现崩溃或者毁灭,而是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这一种全新的形态,时时刻刻地渗透到人类的生活实践中。自然界不但为人类实践活动提供了基本的生产生活材料,还为人类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工具和实践对象,人类通过不断的实践行为从而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实践是一种社会性的行为,它把人类社会从统一变为分化,形成了各式各样的人类社会。目前自然生态系统出现了大大小小的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人类实践活动的不当,从而引发一系列的自然灾害,因此,人类的社会活动并非是为了征服大自然,而是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大自然的力量是人类难以抵挡的,我们要通过科学实践探寻人类能够与自然和平相处的平衡点,人类作为生态环境的一部分,与其他生态环境的参与者和平共处是基本的自然规律。(三)人、自然、社会三者相关制约、作用和依赖。人、自然、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制约的,以人为主体可以把关系分为人人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三种。人作为创造历史的主体,定义了自然界的概念,同时人类属于社会群体,社会群体是由原始社会中产生的自然群体发展而来的,是基于根本的自然条件出现的,人、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是密切且不可分割的,它们在辩证关系上是统一存在的。

  二、云南农业生态文明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问题表现

  (一)生态环境的破坏给人们的生存环境造成威胁。经济发展带动科技的发展,也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也越来越高,加剧了人类对于自然界资源的榨取。现如今,由于大规模的改造和建设云南地区,使得当地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生态系统变得越发脆弱,出现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严重、珍惜动植物灭绝等现象。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人类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今的资源需求会进一步增加,事后补救需要消耗更多的人力和物力支持。同时,人口数量大幅度上涨、城市建设的发展和工业企业的发展都在一定程度上给环境带来了危害,使得自然界无法健康的发展。(二)生态经济链的不完善给环境资源造成威胁。经济的稳定发展和环境的维护建设不是相互制约的关系,经济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生态经济发展需要可持续性,但是现有的生态经济链没有完全遵循循环再利用的原则,使得经济效益、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没有进行有机结合,虽然经济效益提升了,但是对大自然却造成了不可逆的损害。(三)法律体系的不健全给生态文明建设执行造成威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需要有健全的法律体系加以保障。结合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情况,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制度。健全的生态法律不仅要求企业遵循法律条文开发大自然,还要对一些非法企业进行查处,需要各个部门相配合进行执法。目前主要的薄弱点在于执法力度不足,一方面,体系不健全、执法人员数量不足以及经费紧张等,导致执法力度不足。另一方面,执法工作缺乏有效的监督,对于不作为的执法人员没有相应的考核制度,使得生态执法效果不显著。(四)生态道德教育的匮乏给培养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的行为造成威胁。当前,我国的生态道德教育的建设发展比较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水平较低。一是投入力度不足,主要依靠政府的财政补贴开展教育,缺乏其他方面的资金投入支持,教育模式缺乏创新性,仍然以学校教育为主来提升人民素质水平,受教育人群较少。二是社会参与度低,没有将生态道德教育发展成为一项全民教育行为,政府机关各个部门之间的配合力度不足,制约了生态道德教育的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指导下的生态文明建设路径

  (一)树立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生态文明建设基于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加以贯彻落实,希望人们在对待事物时要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时,要从长远利益出发,遵循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因此,在云南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始终明确文明思想,在建设中着重培养生态文化思想,树立文明观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二)统筹生态文明的培育与建设。生态文明的培养和建设是势在必行的,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一是需要云南政府部门起到带头作用,带领云南当地人民群众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二是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和培训计划,组织和培养广大人民群众树立生态观。三是要统筹规划城乡一体化建设,通过城乡一体化建设,缩小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使人民走向致富的道路。(三)打造生态经济的产业链。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发展,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时,云南政府要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的思想,推进生态文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进而发展云南经济。对于云南地区农村建设,要依托自身生态优势,发展农业特色产业链,例如:开展生态旅游、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等,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乡村经济,建设美丽乡村。(四)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公民。基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指导,建设农业生态文明,要定期开展生态文明观念的教育培训,将生态教育落实到现代教育的实践活动中,云南教育部门要将科学发展观融入渗透到小学、中学和大学的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中,强化全民生态教育。此外,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完善生态恢复、补偿以及项目审核制度,从政治、经济和教育等方面,全面落实生态文明建设。

  四、结语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农业生态文明建设越来越重要,在发展过程中要时刻铭记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坚持与云南实际情况相结合,积极开展美丽乡村等生态文明建设活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唐宝全,李玉婷.“中德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研讨会”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举行[J].理论视野,2019,11:封3

  [2]沈红梅.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主旨及对我国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4,35(2)

  作者:李文荣

中国论文网-lunwen.net.cn
返回农业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