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J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2-0000-01
贾涛先生将中国艺术的审美特征归纳为“亲历美”、“含蓄美”、“充实美”、“意境美”、“中和美”、五个大的范畴。五种审美是融会贯通、无法分割的,这五种审美特征合乎了中国传统审美的习
惯。宋代之后文人画的兴盛,对修养、品味、意境要求越来越高,中国传统绘画更多了份含蓄、内敛,少了份劲拔、狂野。含蓄美作为一个重要的美学概念,它的形成有以下原因:
一、 善藏的文人习性
中国文人画的含蓄审美观不是在绘画领域自我生成的,中国传统绘画是中国古代哲学、文学、诗词、书法、宗教等多种文化形态所滋育的一种特殊的艺术,形成了有别于西方的审美观。
中国文人绘画占据了中国绘画的重要地位,更在理论、画论上有体系和深度,它讲求品格、强调修养,不以具体的条条框框来评价作品,而是强调“不可说性”。文人画更是集中地体现了含蓄美的特征
,文人画强调以少胜多,甚至可以少到空空如也,不着笔墨。“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文人绘画多讲究留白,以期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温婉深曲、欲吐不吐”是画家、文学家常见的形式,
欣赏一幅画犹如读一篇文章,太直白的文章读一遍就烦,而含蓄的文章给了读者许多想象的空间,每一遍都能读出新意。贾涛在《美学教程》提到中西绘画比较时指出:“在美术上,西方流光溢彩,构图
饱满,充满了视觉官能的刺激;中国画色彩单一而内涵丰富,他通过有限的“有”之外形,去去引导人们体悟“无”之神妙。”①
藏就是追求绘画语言含蓄美的手段,只有藏露才有画面中的虚实对比、显晦对比、强弱对比等。黄宾虹说:“笔团团、墨团团、笔墨团里天地管。”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如黄宾虹山水画法便是体现中国
绘画含蓄美的好教材,把郁郁葱葱的树木、杂芜繁密的真实的山藏了起来,使他笔下的山更浑厚更整体,通过含蓄的处理更集中体现了山水意境的幽谧与宁静。
一千五百年前,刘勰在《文心雕龙》论述写作方法时,将文章归纳为八种审美特征,为“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繁缛”“壮丽”“新奇”“轻靡”。其中“远奥”就是“文采含蓄,文辞隐
曲。”②在《文心雕龙·隐秀》中,写到“…是文之英蕤,有‘秀’有‘隐’。‘隐’也者,文外之重旨也;‘秀’也者,篇中之独拔者也。”③指出文章的精义与修辞要有秀(露)有隐(藏),隐是
指文章字里行间之外的言外之意,秀是指文章中精彩的部分,这是优秀文章得以传世的品质。明代唐志契说:“善藏者未始不露、善露者未始不藏。藏的妙时,便使观者不知山前山后,山左山右,有多
少地步、许多林木……若主于露而不藏,便浅薄。即藏而不善藏,亦易尽矣……”。(《绘事微言》)梅墨生先生概括为“中国的民族心理以含蓄为传统,在绘画方面也是如此,中国方式是“欲盖弥彰
”,欲显先藏。”④此种欲显先藏的绘画方式、过犹不及的绘画态度契合了中国文人的绘画追求。清代沈宗骞也详细描述了画面的藏隐关系:“或露其要处而隐其全;或借以点明而藏其迹。如写帘于林
端,则知其有酒家;作僧与路口,则识其有禅舍。”⑤相同的观点历史上很多,尤其是文人画家居于主流地位时,藏而不露成了画家的自觉。
二、中国传统绘画观看方式
东西方不同的观看方式也决定了中国绘画的视觉体验不及西方绘画“视觉官能的刺激”。文人士大夫欣赏书画时,推崇高古雅致、含蓄、有象外之象的作品,而不是拘泥于具体的表现技法。这种反复品
味的审美方式被贾涛先生称为“亲历美”,是“对差别细微且耐人寻味的东西进行一种细腻的把握方式”⑥。西方的宗教绘画、宫廷绘画一直十分活跃,艺术家接受的重要订单多是悬挂在教堂或宽敞的
宫室里,他们必须考虑视觉的张力。因中国府第建筑中的厅堂迥然于西方哥特式无限向上的空间,中国传统绘画多悬置于触手可及的厅堂里,他的观看方式就是近处细观,中国绘画不是与观众拉开距离
,而是拉近距离,中国艺术家对画面的视觉要求也有别于西方那些引人“通往上帝”的宏幅巨制。
含蓄美同时也契合了艺术家对艺术意蕴的追求,含蓄美是艺术意蕴的视觉表达形式。“艺术作品的第一层次是艺术语言构成的形式美,第二层次是艺术形象构成的内容美。……但是,对于优秀的艺术作
品来讲,当具有第三个层次,即艺术意蕴。”⑦文人士大夫参与的绘画评鉴,往往追求形而上的审美趣味,超越了形式和内容,着眼与画面整体的、朦胧的、蕴藏的美。元代倪瓒论画竹曰:“以中每爱
余画竹。余之竹,聊以写胸中之逸气耳,岂复较其似与非,叶之繁与疏,枝之斜与直哉!或涂抹久之,他人视以为麻为芦,仆亦不能强辩为竹,真没奈览者何。但不知以中视为何物耳?”⑧中国绘画以
“技近乎道”为审美前提的观看方式形成了有别于西方的绘画审美方式。除了对画面中的具体内容有沿袭的观看方式,对看不见的、画面以外精神层面的东西也有约定俗成的审美准则。
三、地域性的影响
作为绘画创作的主体,艺术家总是属于一定的时代。艺术作品也必将反应所处的时代、地域、民族。艺术创作受社会生活方式的影响是巨大的,每个地域的艺术总是呈现整体的风貌,地域性的审美往往
也比较统一,地域差异也造就了社会生活、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的差异。“在渊源上,中国文化的特性产生于长期的内陆生活体验,这种体验造就了中国人内敛深沉、不事张扬的性格特征和天人合一
的思想观念。”⑨与海洋国家相比,内陆农耕国家普遍在性格上安分、内敛。他们擅长含蓄的表达和交流,喜欢含而不露的艺术表达方式,这种性格反映到绘画艺术上就是有别于西方的含蓄美等民族审
美习惯。
即便在中国内部,因地域差异含蓄美的审美特征也不尽相同。尽管莫世龙提出“画家的南北宗禅家的南北宗不同,不以地域南北而论,其标准当然是手法、风格、特点。”⑩但从南北宗派列传承来看,
基本上也是地域意义上的南北宗,这也说明了审美标准具有极强的地域性。只不过,即使有南北东西之分,中国传统绘画也在中国内部生生不息的相互影响、交流借鉴、互为补充。整体上,含蓄美的审
美特征在南北宗论者的眼中,只不过是“清润”的含蓄与“苍茫”的含蓄罢了。
中国绘画的含蓄美是一脉相承的,含蓄美是浑厚华滋之美、含蓄是简练概括、幽静简逸之美。含蓄美成为画家的绘画基因,成为精神追求的自觉,这种自觉最大限度地是迎合了文人士大夫的心理,从而
成为中国绘画的一个显著特点。
注解:
①贾涛 《美学教程》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第162页
②刘勰 《文心雕龙》徐正英,罗家湘注译 中州古籍出版社 2008年3月第1版 第281页
③刘勰 《文心雕龙》徐正英,罗家湘注译 中州古籍出版社 2008年3月第1版 第373页
④梅墨生《山水画述要》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1年第1版 第173页
⑤沈宗骞《芥舟学画编》卷四《人物琐记》
⑥贾涛 《艺术美学》 大象出版社2013年6月第1版 第10页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