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云: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在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食物一直是人类活动的核心命题。在社会经济科技的推动下,农业、食品生产加工等多个领域和行业都得到很大的发展,人们的温饱问题得到较好的保障之后,进而开始对食品生产加工和运输贮藏的营养口感问题、卫生安全问题投入更多关注,切实推动现代食品安全学领域相关理论体系和法律法规建设。在食品生产加工水平持续发展的今天,虽然现代人对食品安全有了较深认识和了解,但是在世界各类疾病总发病率统计报告中,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率仍然常居前列,可见食品安全问题仍然是当前世界突出的主要问题之一。因而加大食品安全推广教育和深入探索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和理论,对于人类食品卫生安全、人类教育学发展、共同福祉都有着显著意义。
《食品安全学概论》一书高度贴合现代食品安全领域学术理论研究发展趋势和特征,同时与当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核心理念、教学创新相匹配,对于普及食品安全教育具有较高价值。该书涉及食品安全学的基本概念、动植物中的天然有毒物质、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食品安全控制保证体系等理论知识,以及包装材料和容器、非热力食品、环境污染、细菌和霉菌、农药残留、有毒化学元素等影响食品安全性的诸多因素。为加深读者印象、增长见闻,同时帮助读者进一步理解食品安全学理论和食品安全相关体系,作者还在书末附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该书整体结构合理、详略得当,简明凝练、重点突出,难度适中,可作为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等相关专业创新教学,食品安全教育普及推广、食品安全技术管理及生产领域工作人员之参考用书。在食品生产工业技术相对成熟的今天,从食品原料生产到加工储运,从销售到消费,食品生产的各个环节都存在着许许多多不安全因素。要想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认识、提升对食品加工生产各个环节的管控力度,需要全面、系统、深入、客观地认识食品安全学教育相关理论,并不断探索创新,丰富、完善食品安全学理论。高校作为社会人才培养、学术科研创新的核心基地,要充分发挥自身功能,切实探索大学生食品安全教育教学创新方法和实施路径,为食品卫生安全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提供一定参考、数据和启示。近年来,社会经济文化不断发展的同时,粗放式的工业化生产加工以及环境污染等多种问题导致食品安全事故、问题频发,倒逼高校食品安全教育。结合国内外食品安全科研和理论发展,参考《食品安全学概论》关于食品卫生安全多层面理论剖析和阐释,高校大学生食品安全教育教学创新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第一,立足专业学科建设,转被动、机械化教育为主动、“渗透”式教育。以往由于高校对食品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大学生食品安全教育往往单留一堂课或者以讲座的方式开展,食品安全教育实践与专业学科教育相对独立,学生仅仅是为了完成学校安排的学习任务,被动接受食品安全卫生教育,因而学习成效十分低下。要想切实提升大学生食品安全教育实效性,需要紧密结合高校专业学科体系教育和大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不断挖掘学科教育与食品安全教育的结合点,再以“点”辐射“面”,消除食品安全教育的突兀感、生硬感,同时提高食品安全教育理论与专业学科理论知识的联系性,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掌握食品安全相关知识。
第二,深化学科融合教育。食品安全教育涉及多个学科、多个领域知识和理论,现代化、科学化食品安全管理依赖于其他领域理论和技术的支持。高校大学生食品安全教育融合其他学科开展教育教学实践,不仅顺应了当前高等教育改革整体趋势,也为食品安全教育实践提供更多良好载体。例如可以联合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安全管理、食品包装工程、农业农林等多个专业,开展食品安全教育辩论赛、知识竞赛、文艺演出等,既打破课堂教学的壁垒,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参与的积极性。
第三,科学规划、设计食品安全教育教学理论体系。虽然加深大学生对食品安全教育的认识、培养食品安全意识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共识,但在教育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原则、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仍然缺少一套相对稳定且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理论体系,各大高校开展大学生食品安全教育实践往往各行其是,不利于食品安全教育系统化、专业化、高效化发展。食品安全教育相关部门应积极牵头、各大高校积极交流探讨,为高校大学生食品安全教育提供科学指导和准绳。
第四,实践教学助推科研探索、食品卫生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建设。高校作为社会人才培养、学术理论研究、科学技术研发的重要场所,要积极发挥自身职能和资源优势,切实开展以食品安全技术、食品安全管理研究为目的的食品安全教育实践教学和小微型项目创新,以真实、具体、逼真的食品安全理论应用场景激发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丰富详实的食品安全实践教学项目、科研实验数据也可以为食品安全卫生管理、食品检测技术等多个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以及行业结构优化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作者:尤磊 单位: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