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和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的关系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1-11-12 17:29:57 归属于市场论文 本文已影响683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lunwen.net.cn

  摘要:中职学校作为我国技术型应用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怎样将工匠精神与中职德育教育实现有效融合,培养高素质人才是目前中职学校办学的重要课题之一。基于此,中职学校需严格遵循德育教学规律,在中职德育教育课程内容开发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实现工匠精神的有效融合,是保证中职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工匠精神;德育教育;中职院校

  1引言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对于职业教育事业发展重视程度的不断加强,对其教学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中职院校在此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因而更需要完善其相关教育工作。而中职学校作为“中国制造”力量的重要培训基地,怎样实现工匠精神融入其德育教育工作是现阶段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中职学校在职业教育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学校需将工匠精神的培养贯穿课程教学的始末。强化二者之间的有效衔接及融合,发挥德育教育的教学优势,强化“工匠精神”的培养成效。

  2新时期工匠精神的含义

  “工匠精神”,主要指的是工匠在某项产品、服务、工作中所进行的精雕细琢,对于所从事的工作追求完美的精神信念。工匠精神所含有的内涵主要有对工作的尊敬、专注、坚韧、负责、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职业修养,并且也有实现人生价值的内心思想。

  3中职德育与工匠精神之间的联系

  新时期,中职教育所强调的重点内容以技能培训为主,然而也不可否认德育教育的重要地位。倘若中职学生所掌握的专业技能能够解决后期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而德育教便可解决学生今后的发展中怎样做的问题,换言之便是工作方式及态度方面的问题。但“工匠精神”是学生在工作中对于工作态度及思想观念的需要,“工匠精神”是职业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中职学校及相关教师需实现“工匠精神”与德育教育之间的有效融合,充分发挥德育教育在中职教育中的作用,秉承“以生为本”教学原则,重点凸显诚信、敬业的职业道德。强化中职学生思想品德及职业素,可让中职学生对“工匠精神”产生全新感悟,进而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及理想抱负,以满足现阶段国家发展及建设对于新型人才的需要,为其今后的工作发展奠定扎实的素质基础。

  4“工匠精神”融入德育教育的意义

  4.1有助于人才的培养

  “工匠精神”与中职德育教育之间的有效融合,可有效满足全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无论是敬业文化的宣传工作,还是企业家精神的弘扬,以及教育系统的有效革新培育,中职德育教育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近些年来,在秉持社会需求为主导,深化改革的工作过程中,创新人才的教育与培养已然是目前国家发展的必然需要。中职院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阵地,同时也是“工匠精神”发扬的重要场所。二者之间的有效融合,可提升中职学生的创新能力及意识,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专业型、敬业型人才。

  4.2增强教育的准确性

  “工匠精神”与德育教育之间有效融合,可有效强化道德思想的教育。“工匠精神”充分体现了,中职院校德育教育的社会需求。在中职院校的德育教育工作中,将“工匠精神”合理融入德育教学之中,可充分发挥其道德引导作用,通过其爱岗敬业的优秀内涵实现对于中职学生行为的规范及引导,在很大程度上可发挥德育教育在中国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补充作用;“工匠精神”融入德育教育可强化核心价值观教育效率,而核心价值观当中存在着诸多与“工匠精神”相呼应的内容。二者之间的融合,可使中职学生更好地形成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3进一步加快专业化建设脚步

  “工匠精神”在德育教育中融入,可转变德育教育朝向创新化、专业化、规范化,进而实现深耕细作。德育教育当中适当的融入“工匠精神”,可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中职德育教育中所存在的操作缺位问题,使中职德育教育变得更具操作性、可行性。同时德育课程与“工匠精神”的融合可使政治教育与实践教学进行有效结合,让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及实践中践行职业道德,不断进行德育教育内容的丰富,创新其教学模式。

  5关于“工匠精神”与中职学校德育的融合途径

  5.1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与“工匠精神”的融合

  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大部分情况是通过职业规划的基础理论知识及方法的讲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培养其职业规划能力,引领学生进行职业发展定位、职业生涯规划、提升其职业素养,为完成学业后尽快融入社会奠定扎实的基础。在这当中,职业素养的提升本质便是“工匠精神”的培养。为此,在“职业生涯规划与理想”及“职业发展目标及措施”的教学工作,需与“工匠精神”的培养进行有效结合,利用各行业中的“大国工匠”、高级技工等代表性人物的发展经历及其“工匠精神”为教学案例,让学生能够受到启发,推动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精神、态度。大部分情况之下,职业规划教学一般在入学的第一个学期,对未来的憧憬是该阶段学生重要的心理特征。因此,职业规划教学活动,不可被教室课堂所局限,需要与实习、专业实训等实现有效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深入了解未来所从事的职业和岗位,为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态度打下扎实的基础。

  5.2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与“工匠精神”的融合

  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该课程当中基本上以学生思想法制教育为主,让中职学生能够正确掌握中华传统礼仪所具有的基本要求、基本职业规范及其重要作用,以及与职业活动紧密相连的法律法规等,不断实现职业道德水平的提升,强化中职学生遵守职业道德的意识,进而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为此,可从人文及职业素养两方面,积极实现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与“工匠精神”培养之间的有效融合。在培育人文素养的过程中,可适当的引入典型“工匠”代表性任务及优秀人才事迹的案例,开展案例教学;在培育职业素养时,需重点凸显学训合一的教学历练,与学生的专业特点相结合尤其是专业的实训课程,明确提出关于操作行为、职业道德的标准要求,让中职学生在实训中可认真实践,深化职业素养的培育教育。

  5.3哲学与人生教学与“工匠精神”的有效融合

  哲学与人生教学,在此教学过程中主要集中于对学生开展马克思哲学原理及世界观教育,以及懂得如何“做人”的重要教育,从而保证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会利用辩证及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对其职业生涯及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及处理,为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扎实的思维方式基础。哲学与人生教学,对于“工匠精神”的培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及意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严格把握下列三项要求:首先是“坚持与实际出发,脚踏实”的教学原则,需要重点关于中职学生“实事求是、自强不息”的职业道德精神;其次“通过辩证思想看待问题,树立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需重点关注中职学生“做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培养;其次,“坚持实践与理论统一,提升职业发展水平”,需着重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参与实践及探索工作。此三项教学要求,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做人的基本标准,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具备“工匠精神”的重要表现。

  6结语

  中职学校所开展的德育教育课程,是强化中职学生综合素养水平的关键性工作。而在这当中实现“工匠精神”的有效融合,对于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有着极为关键的价值及意义。为此,中职学校必须通过相关的有效策略,强化“工匠精神”在德育教育中的有效渗透,继而实现高水平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这正是中职德育教学工作中所必须关注的重点内容。

  参考文献:

  [1]贡文君.中职学校弘扬和传承工匠精神的主要途径——以江苏省吴中中等专业学校为例[J].教育观察,2017,6(22):77-78+90.

  [2]孟繁民.工匠精神融入中职学校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路径探索——以天津市部分中职学校为例[J].职业,2020(13):36-38.

  [3]韦美萍.“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工匠精神融入中职学校德育的策略[J].教育观察,2020,9(02):118-119+139.

  作者:赵静卫 单位:浙江交通技师学院

中国论文网-lunwen.net.cn
返回市场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