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输血学检验技术ppt(下列输血前必须采集标本检测感染性指标的情况是)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2-11-05 23:28:49 归属于医疗卫生 本文已影响657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摘 要:目的:了解血源性疾病的传播情况,提醒医务人员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方法:对5 800例住院患者在输血前进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检测。结果:4项检测指标中HBsAg感染率居首,阳性率为9.05%;本次检测5 800例受血者HCV感染率为0.52%,HIV感染率为0.052%;本次检测梅毒的阳性率为1.03%。男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感染率高于女性(P<0.05),其他三项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输血前进行相关传染性指标的检测,有利于了解血源性疾病的传播情况,提醒医务人员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注意操作,避免医疗损伤而引起的自身感染和交叉感染。

关键词:输血;传染性标志物;检测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人民医院于2007年1月~2009年12月对5 800例住院患者在输血前进行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检测,现将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7年1月~2009年12月选择拟进行手术和输血住院患者5 800例,其中男3 120例,女2 680例;年龄10~78岁,平均(35.8±12.5)岁。
1.2 方法:在输血、血制品或手术前抽血,检查相关传染性项目标志物。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检测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操作。试验前将试剂置室温下平衡30 min后启用,实验中分别设置空白对照1孔,阴性对照3孔,阳性对照2孔,外部质控品1孔[1]。凡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阳性样本必须送市疾控中心做确证试验确诊。
1.3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4项输血前传染性标志物检测结果:在4项检测指标中HBsAg感染率居首,阳性率为9.05%;本次检测5 800例受血者HCV感染率为0.52%,HIV感染率为0.052%;本次检测梅毒的阳性率为1.03%。
2.2 不同性别患者4项输血前传染性标志物检测结果比较:见表1。可知男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感染率高于女性(P<0.05),其他三项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不同性别患者4项输血前传染性标志物检测结果比较 [例(%)]

项目

χ2值

P值

HBsAg

365(11.70)

160(5.97)

4.77

0.021

抗-HCV

15(0.48)

15(0.56)

0.78

0.453

抗-HIV

2(0.064)

1(0.037)

0.66

0.543

抗-TP

35(1.12)

25(0.93)

1.22

0.201

合计

417(13.37)

201(7.50)

2.10

0.093

3 讨论
  输血在临床急救和治疗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但由此感染和传播的疾病有十几种,其中最严重的有艾滋病、病毒性乙型、丙型肝炎和梅毒,这就引起了血源性传播疾病和医疗纠纷的发生[2]。输血并不是病毒感染的唯一途径,患者在输血前是否已被感染,就应该了解输血前上述指标的情况。随着由输血后传染病引起的医患纠纷逐年增加,输血后传染病已成为医务人员和卫生行政部门关注的焦点[3]。输血前检查不但可以减少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还可以减少医源性感染,对保护医护人员起着重要作用。在4项检测指标中HBsAg感染率居首,阳性率为9.05%,与文献报道相近,这表明以乙型肝炎为本地区的主要感染源[4];据研究抗-HCV在健康人群中阳性率可达0.7%~3.1%,本次检测5 800例受血者HCV感染率为0.52%[5];目前艾滋病正逐年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开展HIV抗体初筛检测尤为重要。艾滋病也是最为严重的传染性疾病,本次检测HIV感染率为0.052%;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也是血液传播疾病之一。近年来.我国梅毒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本次检测梅毒的阳性率为1.03%,这表明梅毒的发病率在住院患者中较高。另外,对不同性别患者4项输血前传染性标志物检测结果比较,结果发现男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感染率高于女性(P<0.05),其他三项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因此,在输血前进行相关传染性指标的检测,有利于了解本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情况,提醒医务人员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注意操作,避免医疗损伤而引起的自身感染和交叉感染。
4 参考文献
[1] 郑 岚,方娴静,王 静,等.5293例儿童患者输血前传染性指标检测结果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9,11(4):349.
[2] 黄双美,邱万臣.2560例术前和输血前4种传染性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J].河北医药,2010,32(10):1314.
[3] 刘彩玲,古旭东,周菊琳.手术前及输血前血清感染性标志物检测7100例结果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0,28(4):421.
[4] 李海平,范金波.备血标本8746份传染性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1):5061.
[5] 栗群英,熊 杰,王庆旭,等.输血前传染性标志物检测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J].西南军医,2008,10(2):43.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医疗卫生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