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慢性肾炎为临床常见疑难疾病,病机复杂,病情迁延难愈。《内经》肾“其主脾也”、“脾藏营”、“脾恶湿”以及“脾者主为卫”等“脾藏象” 理论 对慢性肾炎相关病变的中医 治疗 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并得到 现代 中药药 理学 的证实。
【关键词】 脾藏象 内经 慢性肾炎 治疗 应用
abstract:chronic nephritis is a common clinical refractory disease, with complex mechanism, hard and long to cure. the tcm treatment in internal classic has key guideline meaning and is proved in modern tcd pharmacology, such as “kidney governs spleen, spleen holds nutrition, dislikes dampness and governs outer guard” of spleen picture, etc.
key words:spleen picture; internal classic; chronic nephritis; treatment application
慢性肾炎属祖国医学“虚劳”、“水肿”、“血尿”等范畴,以蛋白尿、血尿、水肿或高血压为主要临床特点,病情迁延难愈,后期可出现贫血、肾功能损害。《内经》虽无“慢性肾炎”的病名,但与其相关的中医理论却丰富多彩,其中“脾藏象”理论对慢性肾炎的中医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1 肾之主脾也
《素问·五藏生成》在论五脏相克关系时指出:肾“其主脾也”。脾属土而肾属水,土能克水,故制约肾者为脾,即肾之主脾也。蛋白尿为慢性肾炎主要的临床表现。蛋白质为人体精微物质,其随尿液外泄理应责之于肾失封藏,原因在于“肾藏精”(《灵枢·本神》)、“主水”(《素问·上古天真论》)、“开窍于二阴”(《素问·金匮真言论》)。然而,蛋白尿病机虽然为肾失封藏,却与脾密切相关,盖因肾之主脾也。《医经精义》曰:“脾土能制肾水,所以封藏肾气也”,表明脾能协助肾气封藏。究其医理,正如《医门棒喝》所云:“脾胃之能生化者,实由肾中元阳之鼓舞;而元阳以固密为贵,其所以能固密者,又赖脾胃生化阴精以涵育耳。”此外,《素问·经脉别论》指出:“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表明脾气能主升清,防止谷气下流、精微下泄,有助于肾之封藏。倘若脾虚不能生化阴精以涵育肾气,无以升清致谷气下流,则肾失封藏,精微下泄,可使蛋白质等人体精微物质随尿液外泄。因此,慢性肾炎出现蛋白尿,伴见面色少华,纳呆乏力,腹胀便溏,脉弱等症,理应健脾以摄精。现代中药药理学 研究 表明:黄芪等健脾中药具有改善肾脏病理,减少尿蛋白量的作用[1]。
2 脾藏营
“脾藏营”出自《灵枢·本神》,《灵枢·营卫生会》也云:“营出于中焦”,表明脾与营气密切相关。其中原由,《素问·痹论》指出:营乃“水谷之精气也”。营气由水谷之精所化生,水谷之精又赖于脾气运化水谷而成,因此,脾气健运,营气方能充盛。气能摄血,营行脉中,属于血中之气,具有统摄血液行于脉中,防止其逸出脉外的功能。此外,脾气主升,《临证指南医案·脾胃门》在《内经》“脾藏象”理论基础上提出:“脾宜升则健”。倘若脾虚营亏,中气下陷,气不摄血,血随气下,可致血尿。《灵枢·决气》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灵枢·邪客》更明确云:“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血液主要由营气与津液相合,变化而赤而成。倘若脾虚日久,营气化源亏乏,可致贫血。因此,慢性肾炎出现血尿、贫血,伴见面色萎黄,体倦乏力,纳呆便溏,舌淡脉弱等症,理应健脾以摄血、生血。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证实:黄芪、党参等健脾中药可促进造血功能,使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明显增加;党参等对凝血具有调节作用[1]。
3 脾恶湿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其在天为湿,……在脏为脾”。《素问·宣明五气》明确指出:“脾恶湿”。脾之所以恶湿,与其运化水液功能密不可分。脾气升运,方可将水液上输于肺,进而“水精四布,五经并行”(《素问·经脉别论》)。倘若脾气虚衰,无力运化水液,则水湿停聚;《医学求是》曰:“脾燥则升”,水湿停聚,反过来困遏脾气,致使脾气不升,运化失司,水停更甚。水湿内停,泛于肌肤,则为水肿;上扰清窍,可致眩晕,血压升高;湿阻气机,气化不利,升降开合失司,水浊不泄而留滞,蕴而成毒,出现肾功能损害。《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因此,慢性肾炎出现由“脾生湿”,“湿困脾”所致的水肿、高血压、肾功能损害病变,理应健脾与利湿同治,即所谓“治湿不治脾,非其治也”。 现代 中药药 理学 研究 表明:黄芪、白术、茯苓等健脾中药具有显著的利尿消肿作用[13];黄芪等还可降低肌酐和尿素氮,改善肾脏功能[1]。
4 脾者主为卫
慢性肾炎病程绵长,“久病则虚”。《素问·玉机真藏论》指出:“故邪气胜者,精气衰也。”因此,在慢性肾炎病变过程中,极易感受外邪,致使病情反复和进展。《医旨绪余》曰:“卫气者,为言护卫周身……不使外邪侵犯也”,表明防止外邪入侵,固护卫气至关重要。《灵枢·师传》云:“脾者主为卫”,由此可见,固护卫气理应重脾。脾之所以“主为卫”:首先,《素问·痹论》曰:“卫者,水谷之悍气也”,表明卫气来源于水谷,资生于脾胃。其次,《灵枢集注》云:“卫者,阳明水谷之悍气,从上焦而出,卫于表阳”,表明卫气有赖于肺气宣发达于肌表以发挥护卫功能;而《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脾生肉,肉生肺”,脾土生肺金,脾气健运,肺气方能充盛,进而方能宣发卫气于肌表。再者,《灵枢·本神》曰:“脾藏营”,营气行于脉中,卫气行于脉外,营阴卫阳相互协调;脾失健运,营气不足,必然 影响 卫气功能,《灵枢·营卫生会》曰:“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正是在《内经》“脾者主为卫” 理论 基础之上提出“四季脾旺不受邪”。由此可见,慢性肾炎出现体虚易感外邪者,理应健脾以固卫,进而稳定病情。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证实:黄芪、党参、白术等健脾中药可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12],从而有效地抵御外邪入侵,避免“重感致复”。
【 参考 文献 】
[1]沈丕安.中药药理与临床运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998.
[2]沈映君.中药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85.
[3]周金黄,王筠默.中药药理学[m].上海:上海 科学 技术出版社,1989:116117.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