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年金融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加速推进,金融脱媒的日趋加剧,互联网金融风生水起,上市商业银行股改红利消失殆尽,“躺着赚钱”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已经进入净息差逐步收窄、信贷风险快速暴露、净利润微幅增长的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业正面临着严峻的转型期,迫切需要在盈利模式和管理工具上进行转型变革,而管理会计已成为商业银行战略传导和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工具,是提升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创造股东价值的重要手段之一。
应用现状和再认识
管理会计在我国起步较晚,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开始普遍重视和加强管理会计系统建设和应用工作。以搭建管理会计系统为平台,以海量的客户、账户、交易数据为基础,通过一系列模块运行处理,生成基于机构、渠道、部门、员工、客户和产品等多维度业绩评价信息,进而实现多维度盈利核算和分析。目前,我国部分银行已经建立或正在建立管理会计系统,以实现多维度的业绩价值管理。比如中国工商银行自2008年以来在OneBank建设的框架下按照“统一平台、统一数据、统一模型和统一方法”的原则形成了工商银行管理会计建设的重要数据平台—MOVA(managementofval-ueaccounting);中国农业银行自2009年以来在核心银行系统重建后启动管理会计系统一期和二期建设(MAP),形成了“三位一体”的管理会计体系;中国银行自2009年以来在核心银行系统重构后开启管理会计系统1.0版本和2.0版本建设。
应用难点
近年来,我国部分商业银行加快管理会计建设和应用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整体应用层次和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升,管理会计并没有真正地发挥传导经营目标、预算控制、资源配置、绩效评价等作用。难点一:管理会计与银行经营管理缺乏有效融合。一方面,长久以来银行追求存贷款规模发展的理念已深入人心,业务部门难以在短期内迅速改变经营理念,对规模发展的关注度远远高于对价值创造的关注度,因此管理会计与银行经营管理的全面融合仍存在较大困难;另一方面,管理会计自身建设和发展仍在探索完善中,离成熟应用尚存在一定差距。难点二:财务会计数据难以支持管理会计体系精细化管理要求。传统会计核算所采集的信息并不是完整信息,仅仅是描述和保存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事后信息,仅仅是实际发生业务信息的一部分,而更多关于客户、产品等业务价值链条上的非财务数据信息,会计流程不会采集。我国商业银行传统会计是对不同层级机构会计科目的汇总整理,对大量客户、产品和交易信息不会采集,因此开展分产品、分客户核算存在一定的难度,以客户、产品、渠道、员工等为主体的多维度业绩评价也就难以准确实现。难点三:成本分摊制约管理会计成本盈利分析。成本分摊是管理会计最大的难题。我国大部分银行的分支机构很庞大、层级多、人员多,如何将总行产生的费用分摊至分行、支行,如何将非经营性机构产生的费用分摊至产品、客户和业务单位等,是一个艰巨而复杂的过程。目前极少有银行能采用标准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绝大多数银行仍采用作业成本法进行分摊,但成本动因的划分、成本分摊标准等方面仍依赖于人工经验,且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很大难度。而且在现行成本分摊方式下分产品、分客户等维度的成本数据缺失或不合理,很难为各类经营管理层提供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数据支持,也难以满足资源最优配置、成本精细管理的管理要求。难点四:数据质量影响管理会计应用成效。管理会计系统建设不仅需要财会数据,更需要非财会数据,非财会数据是指业务数据和信息,如客户信息、产品信息、渠道建设等。虽然绝大部分银行都在不断加强系统建设,提高自动化处理能力,但是在数据质量上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数据准确性和完整性欠缺、时效性和适应性不足,极大影响到管理会计系统的应用成效。难点五:管理会计人才队伍缺失。财务工作人员对管理会计的重要性认识程度普遍不高,缺乏理论的学习和实践的锻炼。会计人员工作重点仍主要局限于财务会计的核算范畴,缺乏对财务活动的分析和管控,对非财务的信息掌握不充分,对管理会计的认识不够、应用较少。由于缺乏相应的引进和培养机制,银行管理会计人才匮乏,与实际需要形成极大缺口。
解决对策
笔者针对我国商业银行业管理会计应用的难点,提出以下解决对策。重视宣导和应用,合理推进业财融合。明确管理会计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是开展管理会计工作的前提。各级管理层要重视管理会计工作,重视管理会计理念宣导和培训。通过将经营效益要求纳入到机构、部门、人员等维度的业绩考核体系中,充分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让商业银行业管理层和员工从认识层面接受和认可管理会计理念,从注重规模转变到注重效益和价值创造,促进经营管理模式的转型。要合理推进业财融合步伐,把管理会计嵌入到相关业务层次、业务环节,以业务流程为依托,利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将财务和业务进行有机融合。利用大数据、AI人工智能推动管理会计应用。在大数据时代,管理会计边界将会变得更加宽泛、内容更加丰富,会计信息与业务流程的关联将更加紧密,管理会计也将向着智能化、业务化、业财融合方向发展。银行在业务快速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客户数据、交易数据、外部数据等海量数据,数据已经成为银行的重要资产和核心竞争力。商业银行应充分发挥自身海量数据的优势,引进大数据挖掘和分析新技术,利用管理会计工具充分挖掘产品和客户价值,分析客户需求变化,研究产品生命周期演变,切实提升管理效益。同时,应充分运用AI人工智能,将重复、简单的工作交由人工智能机器人,释放出更多的财务人员去提升管理会计分析和应用水平。建立健全成分分摊方式,逐步向标准成本法并行过渡。准确、合理的成本计量是管理会计效益成本分析的基础。积极探索合理的成本分摊方式,并逐步从作业成本法分摊方式过渡至标准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并行阶段。标准成本控制运用成本会计方法对经营活动进行规划和管理,将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比较,以衡量业绩,并按照例外管理的原则,注意对不利差异的纠正,以提高效率,不断降低成本。加强数据治理提升信息质量,提高管理会计应用成效。管理会计系统应建立在银行全部数据基础之上,涉及到所有业务系统及管理信息系统,对数据颗粒度的要求非常高,其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决定了管理会计职能发挥的有效性。因此,应将数据治理纳入公司治理范畴,通过建立组织架构,明确董事会、高级管理层、部门等职责要求,制定和实施系统化的制度、流程和方法,开展制度性探索,结合实际情况设置首席数据官等,确保数据统一管理、高效运行。数据治理涉及面广、专业要求非常高,需要上下条线联动、左右部门联动、业务与科技联动。加快管理会计队伍建设,引领管理会计发展方向。现代管理会计将运筹学和数理统计学中的方法吸收、结合到会计中来,使之能够把复杂的经济活动尽可能地用简明、精确的数学模式加以表述。要选择适当的方法和技术,设计与自身规模匹配的体系将更具针对性、效益性。在管理会计建设初级阶段,可尝试建立管理会计特约分析师库,广泛吸纳各条线、各分支机构具有管理会计研究和实践经验的专家人员,从事管理会计的规划、模型分析和业务指导等工作。在管理会计建设成熟阶段,可建立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建立人才后备库和长效学习机制。
作者:朱道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