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数据与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加快了社会发展的步伐。互联网思政课程的资源整合不宜只停留在理论上,应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思政课程体系与相关制度进行全面的研究。基于此,通过分析互联网思政课程资源整合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结合教育学相关理论,针对课程在资源整合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并进一步分析课程资源整合在思政教育中所具有的价值。
关键词:思政教育;资源整合;互联网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政府应该继续推动大数据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技术在我国各大领域中的应用正在逐渐深化,互联网思政课程的发展将促进我国传统教学事业的变革。互联网思维是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相关互联网技术带来的变革所引发的重构环境的思维方式。在互联网思维导向下,思政课程教师与课程思政教师混编为育人共同体,线上加快对思政教学资源库的构建,线下则组建协同育人中心,提供育人案例与相关的一站式解决方案[1]。如何系统地梳理我国互联网思政课程的相关研究成果,分析思政教育借助大数据手段进行发展的主要内容及特点,探索未来关于互联网思政课程的发展趋势,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使互联网思政课程更好地融入相关教学活动中,并促进以互联网思想为协助的教学制度进一步适应时代的发展,保证思政教育事业健康稳定发展。
一、完善互联网思政课程资源整合的意义
完善互联网思政课程资源整合,能够促进我国学生全面发展,构建新时代育人模式,满足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有利于我国思政教育事业的发展。马克思认为,社会环境是复杂的,人处在这样的环境之中,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生存技能,依靠生存技能获得生存所必需的物质基础,并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维系社会关系、解放个性、释放真我,进而促进个人的全面向好发展。由此分析,思政工作有着崇高的宗旨,其宗旨和目的在于,为人的成长、发展提供服务,全面提升人的道德水平、心理素质、综合素养、社交能力。大数据平台在信息的处理方面与传统信息处理平台相比具有多种优势:信息处理速度快、信息覆盖范围广、即时交流准确。大数据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有效地利用大数据平台具备的相关优势,打造了集思想政治工作主体、客体于一体的线上思想政治工作循环网络,依托人机协同工作,形成线下教学、线上教学、校内教育、校外引导交叉协同,建立全过程、全方位教育链,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帮助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与学习热情、学习动力,在观念层面,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在行为层面,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规范、自我提升,并以更纯熟的政治思想指导自己不断成长,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2]。完善资源整合,有利于构建新时代育人模式。我国的各大学校一直强调并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内在潜能的发掘、注重对学生特异性才能的培养、注重给予学生自由发展的机会。该理念主导了我国学生思想教育的发展方向。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大数据等新兴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与融合,催生了崭新的教育模式。新的教育模式为思想教育工作的个性化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借助大数据理论及相关互联网技术,学校能够对学生课上、课下的各项行为数据(主要包括“阅读行为数据”,即每天的阅读量、阅读资料所属的学科等数据;“写作行为数据”,即每天完成的论文、作业的相关总字数等数据)进行采集、监测与分析。通过分析与处理数据,思想教育工作者能够进行更好的决策、安排,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设计专属教学方案,并为学生推荐相应的教学资源。思政教育工作者应该借助互联网技术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形式进行改造和置换,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群体中广泛传播,通过价值观的传播,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育优秀的后备力量。完成互联网思政课程的资源整合,将有助于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对于素质教育发展的促进作用,对于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作用。
二、互联网思政课程资源整合机制的完善
(一)资源整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思政课程资源整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点:其一,部分思政工作者育人观念落后,思政工作中对于数据的保护意识较弱。思政工作者对于数据的过度采集、存储和分析可能会造成数据泛滥、隐私侵犯、数据依赖等问题。思政工作者协同工作的思维模式尚未完全形成,对相关概念缺乏明确的认识。其二,部分思政工作者育人方法单一,当前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呈单一化趋向,降低了实效性与感召力。其具体表现为:学校思政工作偏重课堂教学;思政工作网络载体应用不足。网络文化资源属于优质资源,其与教学资源、应用数据资源的开发本应受到学校的充分重视。然而,部分学校在开发相关资源的过程中却未能准确地把握大学生的特殊诉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学校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对教育相关的实践、文化等方面重视不够。其三,数据资源私有化仍是教师在思政工作中所面临的较大的问题,可以说,相关资源的私有者存在不愿与人共享资源的心理,这是导致数据资源私有化的根本原因。与数据资源私有化类似,数据资源的碎片化问题同样困扰着广大的思政教育工作者。数据资源碎片化,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资源的使用者对数据的解读能力。
(二)构建相关机制的策略
互联网思政课程资源整合机制的完善过程主要包括三方面:首先,保证课程的差异性。新模式下的课程与互联网技术有着很好的结合,许多课程相关内容的讲授都是借助互联网及其相关技术实现的。因此,新模式下的课程更容易被学生所理解并接受。其次,保证课程相关机制的稳步发展。学校的传统课程在设置上存在一定的合理性,然而在新模式下,教师仍需以深化高校的发展为目标继续研究新的教学模式。最后,确保教学方案的可行性。学生管理部门与相关学院往往是思政教学的核心地点,据此,学校可以借助相关的政策课程作为切入点,整合学生管理部门与学院的资源,将马列主义与毛泽东、邓小平的理论体系融入教学新模式中。
三、互联网思政课程相关资源整合的价值
(一)维护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识形态性
思想政治工作导向力强、影响力大,思想政治工作成效的高低,直接关乎国家意识形态领域的建设。当今时代许多工作的核心内容都集中在大数据领域,社会生态日益复杂,但思政工作仍具有较高的政治地位。思政工作者应该坚定地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筑牢思想防线,深刻领会特色社会主义核心思想,将其与相关工作指示进行进一步的结合,在工作中一心向党,凸显党在思政教育领域的领导地位。加强网络思政工作,有助于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传播力度,使党占领思政工作网络主阵地,营造有利于思政工作进行、有利于主流价值观传播、有利于学生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清洁、朴素、优越的网络生态,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热爱祖国、勇担使命,进而形成对党和国家的坚定热爱之情,以及对社会主义的绝对忠诚与至诚信仰,学习、理解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坚决抵制西方社会不良思潮和价值观的侵蚀[3]。
(二)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资源的共享性
基础设施的建设、技术服务的完善,都离不开大数据技术。资源共享体系的完善,对于不同的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思政工作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其一,加快了共享载体的更新速度。崭新的平台、丰富的知识、多元化的载体,都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加快共享载体的更新速度,保证各平台与资源库的实时性,能够为新时代的思政教育工作提供“源头活水”,为思政工作者指引方向。其二,全面提升资源的共享效率。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思政教学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的跨时空、多维度的分享,资源共享变得更加便捷、高效。高校通过构建线上系统、相关信息门户,能够进一步将教务系统与校园其他课程平台融为一体,更好地实现对学生的全方位、多角度管理,收集学生学习信息、了解学生生活信息、把握学生心理信息,为学生建立更具特色的电子档案。让资源在共享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此过程优化了思政工作者获取相关信息的渠道,提升了其获取到的信息与数据的质量。其三,提升了资源共享的针对性与价值。思政工作者的私人工作数据在新的教学模式下一般会按照有序的结构被排列出来,便于后期针对数据资源的清洗与筛选工作的展开。经过筛选、清洗、提炼的数据会被进一步处理并保存在不同的数据库、资源库之中。故此,在资源的分享过程中,有序的资源结构为资源共享的过程增强了针对性,并精炼了共享内容的价值。学校可以通过分析不同类别学生的特殊需求,均衡分配资源,为其推送图书借阅、就业实习、毕业推荐等相关资源服务,提升资源配置对思政工作客体的服务能力,使用户得到更好的服务体验,提升用户对相关服务的满意度,另一方面,通过优质的服务充分发挥资源库中相关资源的价值,不浪费每一份宝贵的资源。
(三)强化思想政治工作服务的针对性
服务针对性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关键作用,展示着学校思政工作的能力与实力。因此,在思政教学理念、方法、细节等环节,思政工作者应该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针对不同问题、需求提供具有特异性的服务[4]。首先,使用传统手段很难精准确定学生的学习需求,无法面向学生提供针对性服务。大数据所具有的特殊数据模式能够使思政工作数据规模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变得异常巨大,数据类型不再单一,变得异常丰富、繁多,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造数据量化分析的新方法、新模式,通过对学生吃、穿、住、行数据的挖掘,对挖掘出的数据进行分析、建模,进而解读数据背后的秘密,将学生依据其个体差异进行差异化分类。在此基础上,为这些差异划分层次,预测学生动向,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政治教育、心理疏导等相关服务。其次,大数据系统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通过对数据库中全部样本的研究,大数据系统能够迅速分析资料,并总结出一般规律,生成曲线图,启动智能预警机制,根据得到的各种数据、信息判断学生在心理、生理及学习态度三方面是否出了问题,并通过问题分析其背后的根本原因。借助强大的人工智能相关设备,大数据系统甚至能够从常规数据中分析出一个学生所具备的天赋类型、心理负担特点甚至是否有犯罪倾向。强大的系统能够帮助思政工作者深入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遇到的困惑,关心学生内心想法,提供相应的引导服务,为学生排忧解难。最后,借助大数据与互联网的相关功能,学校可以更准确地评价思政工作者的教学效果,针对其教学工作的实施与开展提出最优方案。有利于思政教育工作者检视工作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借助数据上的客观反馈,评判思政工作的具体效果,深刻分析学生思想问题中各类弊病的症结所在,对传统教育方案进行优化、改进,增强学生对思政学科的兴趣。
(四)让思政育人工作“不再迟到”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快速发展,数据科学在思政工作相关领域中的应用,显著加快了育人网络的全方位构建,打造教育新模式,采集学生的行为数据,并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处理。分析这些采集到的数据,根据数据处理结果为学生定制精准资助、成长推荐、心灵辅导等多种服务,进而从不同角度为教师的备课工作提供建议,让教师对自己的学生有更准确的了解,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品质,完善自己教学上的准备。在此基础上,大数据系统的引入能够使学校更好地为贫困生提供资助。大数据的信息系统能够通过分析学生的各项消费数据,得出相应结论,根据结论找出真正需要资助的学生,并通过助学金、提供勤工助学岗位等补助措施向贫困生提供帮助,让不同情况的贫困生都能够得到恰当的资助,形成网络思政资助体系。最后,大数据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使其从标准化教学模式逐渐转变为精准化教学模式。学生作为学校中最庞大的群体,不同学生个体间的个性差异较大。在思政教学工作中,每一个学生的特异性需求都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当然,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很难完成这一任务的。而借助大数据系统强大的分析能力与运算能力,教师能够在课上课下更好、更精准地把握教学的模式与工作的尺度,为学生提供个性化、人性化的教育方案,构建起精准思政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四、结束语
进入21世纪,互联网技术在我国各大领域中的应用正在逐渐深化。思政教师应该借助互联网技术,推动教学模式与体制的创新,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工作深度融合。如何完善互联网思政课程资源整合,已经成为了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展望未来,思政教学事业将在我国迎来崭新的变革。然而,思想政治工作在大数据时代的变革绝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相关人士还需要为实现思政工作资源整合进行持之以恒的努力。
参考文献:
[1]韩宪洲.深化“课程思政”建设需要着力把握的几个关键问题[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7(2):1—6+15.
[2]夏侯建兵,刘群鑫.高校思政教育优课联盟资源整合机制探究[J].高校辅导员,2017(2):49—52.
[3]李薇.互联网思维下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8(3):48—55.
[4]牛天宇.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多元化整合与一体化运用研究[J].戏剧之家,2018(8):159—160.
作者:刘雅峰 单位: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