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城乡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不仅有利于农村教师与城市教师享有共同发展机会,还可以通过城乡互融、校级合作使部分学校闲置的教育资源得以利用,进而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水平。所以,需要积极建立城乡学校合作的体系,对城乡的教育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并且对城乡学校的激励机制进行完善,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能有效地实现城乡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以及城乡教师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城乡教师;专业发展;校际合作;机制;构建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学生获取知识来源于教师,教师作为中心环节,无法割舍,教师的能力和自身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对教育关注的焦点落在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上。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以“专业化”为核心,进行政策的改革和思想理念的转变,积极探索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方向,把“教师专业化”变成教育发展的潮流,打破传统的观念。与此同时,需要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制定出合理、完善、科学、多元化且符合教师现状的教育体制,从而促进教师制度的有效改革。城乡结合、携手促进教师发展的建立,为实现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基础,开阔了视野。
一、我国城乡学校合作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逐步发展,教育体制也在逐步进行改革,然而在教育改革发挥成效的时候,随之面临的问题也日渐凸显,教师资源的严重不均衡现象越来越明显,一部分优质资源闲置在城镇地区,而偏远地区却面临无人支教、教学设备落后或残缺、学生也寥寥无几的现状。为了改善目前的教育状况,缩小城镇和乡村之间的差距,通过优势资源、城市学校和城镇学校对偏远学校、农村学校实施一帮一,制定出“以强扶弱”“以城扶乡”的城乡学校合作模式,以提高偏远学校、农村学校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稳步推进全村、全市、全省、全国的教育均衡发展。在学校经费方面,实行经费分别独立使用方案;在教师队伍方面,进行教师资源统筹管理,并编制在乡村的教育管理中心,实现教师统筹安排,资源均衡利用,且在乡村教学的教师和城镇教师具有一定的福利待遇;在教学方面,先进学校需要将自身优良的管理方式传授给落后学校,充分发挥教师资源和教学设备帮助偏远地区、农村学校提高其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学能力、自身素养等;在科研方面,优质学校和城市学校要向帮扶的学校传递新的教学理念和思维观念,拓宽教师的视野,培养出一批高水平的科研团队,积极对科研项目进行探索,这样才能更好地带动帮扶学校教师的热情和动力,有效地开展科研工作。
二、携手促进城乡教师专业发展的契机
(一)社会对教师专业度发展的渴求社会的发展对教师有着愈来愈高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其专业水平的要求,这对我国教育体制的现状带来了严重的考验。我国教育现状存在很大的问题,教师的教科研内容单一、模式陈旧,慢慢地削弱了教师热情和动力,造成教师被动接受安排、被动服从上级指令,对于培训安排,教师主体被动参与,大大降低了学习的主动性,严重制约教师自身的发展。与此同时,教师由于在专业发展中缺少专业性的指导,处于封闭的环境中,大大降低了教师原本的职业幸福指数,导致无心提高其专业水平。为了改善现有的教学状况,需要探索一条新途径,刺激教师对其专业发展的主观意识,这样才能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和合作意识,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二)不均衡的教育教学资源分布我们当前教育教学存在严重的不均衡分布现象,教育资源的不合理分布,偏远地区和农村教学资源、设备的缺失,制约着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农村和偏远地区由于其地理位置特殊,缺乏骨干、带头教师,因而使得教师资源逐步流失,严重阻碍其学校的良性发展。因此,为了改变现有的状况,必须制定出均衡、协调的发展策略,同时培养出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为了促进偏远地区和农村学校的发展,实施城乡教师共同研修,使得城乡之间的差距大大缩小,城乡教师专业性的合作和交流探讨得到增强,区域学校的办学水平明显得到提高,区域学校朝着稳步、协调、和谐的方向发展。
三、合理有效地实现高效携手的城乡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一)对城乡教师的学校合作政策进行不断的完善,从而有效地实现资源的统筹规划。政府提出并创造了教育体系,不仅为广大的学生提供教育服务工作,对其也起到了一定的监督作用。政府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惠民政策、财政拨款等,营造出一个和谐、良性的城乡学校发展环境,为城乡学校合作指引了新的方向。另外,政府部门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正确地引导城乡学校进行良性的竞争,合理统筹地安排城乡资源,持续有效地发展城乡学校之间的合作,城乡学校可以结合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彼此发展的合作伙伴,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发展。城乡合作学校需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方便进行人员的管理,协调各部门进行有效的工作,同时,对于城乡合作学习也应当在权力的行使上进行一定程度的约束,借助规章制度对其存在的行为进行规范。城乡合作学校需要以法律为基础,并且签订合同,来对双方的责任和行使权力范围进行规定;在工作流程上,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意见,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的制度来进行,并对于经费的预算和使用彼此实行互相监督的作用。城乡学校合作组建办公室的目的不仅在于双方有效及时的交流信息,还在于加强两校师生之间的关系。采用见面会或者意见箱的方式来进行,对学生和教师的关系进行充分的了解。对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研讨,及时地解决问题,确保城乡学校合作模式朝着良性、健康的方向发展。在城乡学校进行合作中,还需要双方加强联系,及时有效地共享信息,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探索,各部门协调合作,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因此,构建城乡学校的合作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并且需要对现有的法律制度进行完善,才能保证城乡合作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二)建立城乡发展合作共赢机制,促进城乡教师的合作交流。我国正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对农村的教育体制的改革力度逐渐加强,尽量保证每一位公民能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得到尽可能公平的待遇。因此,我们应该紧随社会的发展,以城乡教育体制改革为主要思想,为农村发展提供向导,开展城乡教育资源统筹安排的新模式。新模式的思维理念是在行政部门的许可下,通过整合城市重点学校和农村学校的资源,将城市的优质资源向农村地区转移,逐渐扩大优质资源的团队辐射度,为城乡学校的合作提供机会,实现“城乡学校教育资源合理统筹安排”,达到城乡学校合作双赢的效果。建立城乡学校合作的示范区,培养出更全面、高素质、高专业度的教师团队,改善并减少农村教育出现的问题,提高农村教师团队的水平。将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的教师资源进行整合,充分发挥城市学校优势,有效地提高农村学校教师的专业能力,改善其教学理念,提高自己教学素养。扩大优质资源的辐射度是指将城市学校好的管理制度和教学理念由教师带到农村学校中,让农村学校的学生和教师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带来的新感受。城乡学校的合作双赢是指农村学校通过城市学习的帮扶,不但可以解决掉自己教学中的短板问题,而且可以使得农村教师学习到更好的管理理念和思维方式,促进双方教师共同发展,从而提高我国教师的整体水平。(三)创建学习型的城乡合作组织,探索多层次的组织结构。实现城乡学校合作目标,必须建立合理有效的管理机制和疏通组织,成立专门专人的协调组织,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城乡学校进行全面、深层次的合作。城乡学校合作,也就是城乡学校进行学习、交流、探讨,属于一个学习型的组织,这就决定了城乡学校合作发展的过程。学习型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没有固有的模式限制,需要在理论的指导下一步步在学习中探索、发现,结合学校本身的特点和发展的方向,探索出属于自己的发展方案,然后在实践中慢慢修改完善。学习型组织的测量指标是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组织结构的合理性,不仅需要从组织形态制度进行判断分析,还需要从组织的运作模式和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学习型组织的要素反映的是个人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潜力,需要测量的内容就比较繁多了,比如个人学习经历、教育层次、工作能力、学习时间的投入和执业规划等;学习型团队是指符合团队要求的人数与总人数之比,比例越高,说明人员自身的条件越好;一个组织中必然需要一个有带头作用的人来作为最高领导,对下属进行工作布置,命令人员进行互相的学习。学习型领导制度是学习速度的充分体现,指数越高,则表明学习的能力越强;组织间的共同目标是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使得组织间的成员对目标有很大的冲劲和认可,组织间的成员以及领导对分度目标的贡献度是测量的标准;组织学习的能力与组织人员的整体水平和工作效率的提高有着密切的联系。系统要素的关系称之为结构。以学习型组织的观念为基础要素,结构应该以扁平化为主,并且需要制定严格的人员管理制度,组织之间应该对组员的表现能力、学校能力、工作能力等进行考核。所以,城乡学校合作的学习型组织结构应该包括信息反馈、人员反思、资源共享、组织结构扁平化等内容。信息反馈,可以使得组员之间及时地了解到组织的运行状态,明确组织的运行机制和规章制度、奋斗目标以及目标现状;人员反思,使得组织间的组员和领导人员养成反思的习惯,这样才能提高组织之间的工作效率,激发组员的活力和创造力,有利于组织良性的发展;资源共享,组员之间养成及时学习、及时讨论、及时分享的习惯,这样有利于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增强组员的自信心和提高组员自身对问题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组员可以快乐、舒适地工作学习,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组织结构扁平化,可以实现分级、高效、无人员浪费的管理,使人员落实在具体的岗位。学习型组织的效果主要是通过组内成员是否朝着一个方向迈进、组织之间的人员是否可以提高竞争力、用户的满意程度、组织间的创造能力以及组织机制的运行程度等来进行体现和打分或加分。(四)建构城乡学校合作的激励机制,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城乡学校合作不仅可以促进教师共同发展、教学资源均衡发展,还可以让农村学校的整体教师专业水平提高,思维模式转变。城乡教师的均衡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扶持,在政府建立的政策指导下,城乡学校在各方面都得到了稳步的提升。由于政府的支持帮助,城乡学校都处于高度的配合状态,教师的积极性高涨,这使得城乡学校合作稳步进行。动机激励理论认为,内部给你包括物体本身的需求(衣、食、住、行等)、社会的需求等,通过这些需求,身体内部形成一股驱力,再加上外力(目标的设定、期望值等)的辅助,帮助物体本身实现其目的。教育体制中也存在这种理论,激励因素主要包含个人的成长发育、领导的执行能力、劳动的薪酬、人脉关系、工作能力、学校的政策实行以及个人本身的一些问题等。如何使得教师保持积极性和热情,需要学校和当地政府进行考虑,借助心理政治、团队影响力等方面来进行工作;对人员的工作进行合理的分配,将工作业绩和工资挂钩,从而促进教师的积极主动性;制定成熟的考评制度,多方面、多元化、深层次地进行考评,有利于教师全面发展;培训组织的建立,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水平和及时地了解自身存在的问题。
四、结语
城乡学校进行资源统筹管理,实现城乡校际或学校内不同部门之间的资源的最优配置,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发展,是城乡学校合作的主要目的。城乡学校之间联手合作,让农村学校有机会享受到优秀的教师资源、感受到新的教育理念以及体验到先进的教学设备,使得农村学校的整体水平得以提高,城乡之间的差距减少,增进城乡教师之间的关系;通过城乡学校之间相互合作,发挥各种因素在实现目标过程中的作用,共同促进城乡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发挥各自的优势特点,达到互惠双赢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建辉.协同创新教师教育改革服务县域师资均衡发展———地方高师院校教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4(11):50-52.
[2]吴筱萌.以人为本的区域教育信息化促进校际公平应用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3):75-77.
[3]赵玉生,李荣喜.教师专业发展:身份构建与价值认同中的偏位与失当[J].继续教育研究,2013(10):56-58.
[4]高臣,叶波.教师专业发展取向下的城乡教师流动[J].上海教育科研,2015(2):59-62.
[5]唐松林,廖锐.搭建城乡交往平台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J].教师教育研究,2015(2):32-35.
[6]李学容.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城乡统筹教师培训新策略[J].继续教育研究,2011(1):56-59.
作者:蔡葵花 单位:河南省漯河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