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部分语文教师的意识中,朗读教学不过就是让学生放声读,用各种形式读,只要读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因为有古语为证:“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特别是新课程又强调学生主体,因此朗读教学课上,教师基本上就不对文本本身进行感悟,也刻意回避了必要的分析理解,就那么让学生翻来覆去地读。虽然英国作家涅尔顿曾说过:“好的朗读,体现对作品真正的理解,是对作品最好的解说。”可是没有对文本的感悟、理解、分析,单靠这种重复阅读,在有限的45分钟内,在学生朗读水平、感悟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下,大部分学生不见得能进入作者营造的“情境”。不能“入境”,如何“入情”?又如何指望他们能用声音再造“情境”?更不用说用声音表情达意了。
怎样的朗读指导才能有效?怎样在短暂的45分钟让学生学习朗读?笔者个人认为情感是“抓手”朗读的技巧,包括语速、重音、节奏等,都是为感情服务的,而感情的体验感悟必须依赖情境,只有入境才能入情。学生如果想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感悟用声音表现出来,必然得先走进课文,体会感情;而学生一旦进入了课文所描绘的情境,读起课文来自然能以声传情、声情并茂。因此,学生能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以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为基础的。如果学生理解了“万籁俱寂”的意思是“非常安静,没有一点声音”,当他们读到“入夜,山中万籁俱寂”这句话时,就会下意识将声音放轻。所以,检验学生是否理解、感悟了课文,只要听一听他们的朗读就可以了,文章读得越好,越能说明学生理解深刻并受到了情感感染。
怎样才能入境?笔者在执教杜甫诗歌《春望》时略有体会:要引导学生入境,就是要善于抓住文本的空白处,引导学生联想、想像,补充相关内容,还原文本情境,让学生入境入情。
学习《春望》这首诗歌的时候是下午第7节,学生懒洋洋的,在第一遍齐读中,没有一点感情,平铺直叙,波澜不惊,声调不高不低,节奏不快不慢,没有重音轻读的区别,基本上就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这就是真实的课堂,无法与教研课上的氛围相比。
我知道这是因为还没有分析诗歌,学生没有进入那种情境,没有理解诗人的感情,自然就无法用声音表达出来。我先介绍了杜甫写这首诗歌的背景,特别强调了杜甫那时已经44岁,人到中年,却与家人生离死别,面对的是战乱、被囚禁。然后我引导学生理解第一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我让学生根据自己所看过的电影、电视剧或者画册,描述一下这个国“破”到底有多“破”。然后用一组惨遭战争摧残以后破败、衰颓景象的图片帮助学生构建“国破”的意象,并引导学生想像“如果你是诗人,看到这样的情境你会产生什么样的情感”,帮助学生体会作者那种悲痛忧国之情。在体会“城春草木深”的时候,我运用了对比手法,先让学生回忆春暖花开、百花齐放、百鸟齐鸣的美好景象,然后用画图的方式去理解“深”字,我们一起讨论了这个草到底有多深、为什么这个草会如此之深。
通过这两种方式,学生仿佛真的在眼前看到了一幅战乱之后破败、荒芜、凄凉的景象,再次朗读这句话时,学生朗读的音调降了下来,多了几分凝重,重音放在“破”与“深”上,节奏也明显慢了许多,似乎自己就变成了站在长安城头的杜甫,那种哀伤是一种无法用言语表达出来的痛。很明显,学生因为进入了这个情境,自然就进入了作者的内心,与作者的情感融合到了一起。这首诗的空白点很多,比如最后一句“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可以让学生用动作表演的形式,想像诗人在无法得到家书、深切为家人安危忧心、自己也无法写家书给家人报平安的那种焦急、忧愁、苦闷又无可奈何的样子,用肢体语言的模仿来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达到与诗人内心的和谐融合。然后让学生朗读,很多学生一下子就抓准了作者的内心,发乎于声,自然而然在朗读中把诗人微妙的内心世界展示了出来。
在这节课中,我几乎没有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也没有给他们概念性的词语、告诉他们要读出什么情感,而仅仅就是引导学生去分析了诗意,理解了诗的内容,抓住诗歌的空白处,引导学生联想、想像,让学生进入文本本身营造的情境中去,然后学生用自己本色的音调、节奏、速度等来诠释他们自己对诗的理解。我无法判定我这节课算不算运用了“朗读教学法”,但是有一点,在新课前、新课中、新课后的朗读,有齐读,有自由读,学生逐渐进入了情境,一次比一次用心,一次比一次入情,特别是最后,大部分学生都用自己的声音把诗歌的情感表现了出来,学生对这首诗歌的朗读有明显改进。
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以前都是老师一讲到底,现在又让学生一读到底。在朗读教学中,也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巧妙地设计,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联想和想像,“披文入情”,与作者产生共鸣,然后用一定的声音技巧表现出这种情感。只有进入情境的朗读,才能忘我地“手舞之,足导之”,才能像鲁迅在《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里塑造的那个先生那样:读到高兴处,头“拗过去,拗过去……”。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