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朗读兴趣评价范读
大纲指出:“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培养朗读的兴趣。”当前的素质教育更要求“校园要有琅琅的读书声”,从而充分发挥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既然如此,作为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发挥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呢?
一引发兴趣,营造氛围
1.创设一个自由、轻松、能够展现自我、能够与同伴们交流的空间
进入课改后,我深深地体会到,让孩子们有兴趣地去学习,要比他们被动地接受知识重要得多。朗读也是这样,在本学期,我充分利用课后的五篇文章,抓住点滴的时间让学生自由地、大声地读,读完了再找自己的好朋友去读。刚开始,孩子们有点不知所措,渐渐地,他们都能很主动地找学习伙伴读书了,有的读着读着,还会不知不觉地摇头晃脑!这时候,我就积极地鼓励他们,告诉他们读书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孩子们的兴趣也浓厚起来,读书时都想把故事读得更生动些。
2.把握教材,在朗读中感受语言的音乐美
低年级语文教材中,诗歌、童话等体裁的课文有着准确的用词、生动的造句、回环的音韵、错落的节奏,它们都是培养儿童语感的极好材料。教师不仅要留意发现其中的音乐性,而且还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欣赏、认识语言的音乐美。(1)帮助学生划出轻声词;(2)根据内容划分出音步(用“/”表示),读出顿挫舒缓的节奏;(3)确定朗读的重音(用“﹒”表示)。这样,强弱的重音,加上顿挫舒缓的音步,节奏更加鲜明,形成了独特的音乐美,极具感染力。朗读时,配上轻柔的音乐,孩子们反复吟诵,陶醉于诗的优美旋律,美不胜收。
二重视范读
叶圣陶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吕叔湘先生也认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也就是说,学习语言的方法不是靠理性分析,而是靠对语言直接感受积累。朗读就是对语言的直接感受,读的多了,文章的语言、节奏、句式、格调等自然而然地浸润到学生的内心深处,不知不觉中就提高了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转化成了自己的语言,古人所说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是这个道理。
然而,作为小学生,他们不会创造性地读,但他们的模仿力很强,他们的朗读大部分都是模仿老师的,因此,教师的范读对于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十分有效。范读时机的选择也要恰当,不是学生初次接触文本就范读,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对文本的感知能力,在什么时候范读依具体情况而定,可在学生遇到困难不能解决时范读,在学生要求范读时再范读,教师要做到语言准确,富有激情,表情到位,感情到位,真正为学生起到示范作用。范读的内容依具体情况而定,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内容可范读全文,为解决难点可范读一些重点句段,范读那些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语言鲜明生动的段落。范读时可以由教师范读,也可以找领悟快、朗读能力强的学生范读。
三多管齐下
为了让学生把课文读熟读透,达到朗读要求和“以读代讲、以读促解”的目的,在指导朗读的时候,要让学生多读课文,但不能枯燥地让学生一遍一遍地读,可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1.集体读
这是一种全员参与的朗读形式,要防止有的学生“充数”,次数不能过多,过多会降低学生的朗读兴趣。
2.分组读
小组全体成员参与,可分段接读,也可小组内自行组织朗读,教师做好“服务性”指导调控工作。
3.领读
教师或学生均可领着学生朗读,也可在小组内由小组长领读,这种朗读方法不利于学生自己感悟课文,不利于学生自己朗读表达。
4.分角色读文
在孩子的眼中,一切都是有生命的,他们特别愿意走进文中的童话世界,让孩子扮演文中的角色读是他们很喜欢的一种朗读形式,教师可制作一些简单的道具,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注重过程性评价并关注学生
1.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每个孩子的发展
经过观察,我发现班里学生的朗读能力是有差别的。有的孩子能够读得有声有色,有的孩子却读得干巴巴的,尤其是一些认字慢、学前教育不充分或者家里没有相应学习环境的孩子。怎么能让他们的朗读能力得到发展呢?我想,只要从这些孩子的角度出发,哪怕是小小的一点进步,就是成功。所以在朗读能力的培养方面,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每个孩子的发展。
2.评价一定要注重内涵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文本内容,对学生的朗读作出有针对性的评价。要巧用评价用语,结合语境对学生的朗读作出反馈,既不打击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又能使学生明确朗读的方向,升华朗读的情感。
朗读的方法灵活多样,这里仅就个人的朗读教学经验谈谈个人的见解。所谓殊途同归,只要我们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就能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会学习,真正做到“以读为本”。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